父母缺位、祖輩越位!「錯位」的隔代教育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深

2020-09-24 本質在線

最近,在某短視頻平臺上,流傳著這樣一條令人啼笑皆非的新聞:杭州的一對夫妻因為平時工作比較忙,假期裡沒時間照顧孩子。於是就把孩子送到爺爺家。誰知帶了一段時間後,爺爺竟然因此患上了焦慮症

原因是孩子平時生活在城市,回到農村後,對爺爺養的雞很好奇,於是天天追著雞跑。因為休息不好,部分雞開始不下蛋。

老人對孫子又打不得、罵不得,只得滿腔怒火憋在心裡。再加上原來的生活節奏和作息全部被打亂,於是老人就開始焦慮、心慌。甚至頭疼、吃不下飯,最後被診斷為焦慮症。

這樣一條新聞,表面看著好笑,但蘊含其中的關於隔代教育的辛酸,卻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會懂!

隔代教育:看不慣又離不開?

現如今,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年輕人在城市打拼的壓力逐漸變大,而且多為雙薪家庭,一些上班族早出晚歸,無暇顧及孩子,只能將孩子送到父母身邊,或者讓老人到身邊幫忙帶孩子。

但是,由於父母和祖輩之間的年齡差距,關於孩子教育的種種分歧也隨之而來——而教育觀念的不同,甚至會進一步激化家庭矛盾。

很多寶媽無論如何都無法忍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孩子「過時」的教育方式,甚至開始糾結要不要放棄工作回歸家庭,但在沉重的經濟壓力面前,往往一切只能妥協。

可以說,隔代養育目前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普遍的社會現象。父母覺得進退兩難,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覺得費力不討好,而最終受傷害最深的,卻是孩子自身!

基本原則:父母不缺位,祖輩不越位

那麼,如何才能讓隔代教育實現皆大歡喜、事半功倍呢?最基本的原則是要做到——父母不缺位,祖輩不越位。

在孩子的幼兒時期,不同養育方式帶來的差距表現得還不是非常明顯。但當孩子進入小學後,班主任普遍的反饋是:父母親自教導、養育的孩子更有秩序感。此外,在父母身邊成長的孩子會更有自信,他們的創造力和探索能力也更強一些。

隔代教育,父母一定不能當甩手掌柜。作為家長,能與孩子朝夕相伴的時光很短,在不經意間孩子就長大了。作為父母,或許日常工作非常忙碌,但起碼可以做到在家時放下手裡的手機,陪孩子做會兒遊戲;減少不必要的社交,多陪孩子吃幾頓飯;多和孩子聊聊天,聽一些他成長的趣事。不缺席孩子的每一次成長,多陪伴和溝通才是培養優秀孩子的不二法門。

同時,如果不得不進行隔代教育,也應遵循「以父母為主,以老人為輔」的原則。現在的教育早已不是吃飽穿暖那麼簡單,時代的快速發展,高素質人才的緊缺,人才的培養要從小抓起。

儘管並非每位老人都會溺愛和嬌慣孩子,但普遍來說,祖父母更容易過分滿足孩子的需求和欲望。由於和孩子的年齡差距過大,一些先進的育兒經驗和管理經驗,祖父母學起來比較吃力,所以不建議祖父母來管孩子的學習。

隔代教育,直接影響三代人!

在隔代教育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想要使其發揮最佳效果,不妨在以下幾方面多加注意:

1.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應該首先以父母的意見為主。老人可以在生活方面幫襯,但卻不能干擾父母的教育。畢竟年輕人和老師以及學校交流互動更方便,也能對孩子「見招拆招」。

2.兩代人可以協商建立必要可行的家規。制定的家規要合理、公正,要有針對性,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

3.孩子必須和父母一同居住。這樣老人的健康狀況以及生活作息也能得到保證。

4.遇到分歧,父母和老人應及時溝通。可以找出共同認可的解決辦法,如尋求專家和老師的意見等。

5.注意出現矛盾時,要背著孩子協調。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教育方面的分歧。年輕父母要照顧老人的尊嚴,可以採取迂迴的方式把正確的教育方法滲透給長輩。

相關焦點

  • 孫雲曉生活感悟|隔代撫養基本原則:父輩不可缺位,祖輩不可越位,孫輩不可缺愛
    生活感悟·241祖輩參與孫輩的撫養益處甚多,但是父母的主體責任是無人可以代替的。在青島等地流傳隔代教育新民謠:媽媽生,姥姥養,姥爺天天菜市場,爸媽回來就上網,爺爺奶奶來欣賞。這顯然是一個不正常的狀態,一是祖輩責任大於天,過於勞累有損健康;二是父母失職也失去了自身成長的機會;三是親子關係疏遠甚至對立,將成為兩代人終身的障礙和困擾。
  • 99%祖輩沒有學習過兒童教育的知識,隔代教育到底好不好?
    中國是國際上少數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國家。 據相關研究,95%以上父母是沒有學習過兒童教育的知識,99%的祖輩沒有學習過兒童教育的知識。隔代教育的類型01、完全隔代教育 孩子與父母長期分離,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完全由祖輩承擔。
  • 教育新觀察|這是一場給祖輩「汰腦子」的家長會 隔輩教育不該錯位越位
    學校向這些祖輩明確表示:「你們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角,該管的要管,該放手的必須放手。」這場主題為「做智慧有愛的祖輩家長」的特殊家長會,目的是探討當下隔輩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過於介入 適得其反這場祖輩家長會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450名新生中有156位家長獲邀到校參會,但沒想到卻引來了1243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在線圍觀。
  • 祖輩教養是剛需?父母責任是鐵律!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祖輩對子女家庭的強勢介入,提供有效幫助的同時也帶來突出矛盾」「祖輩對孫輩沒有那麼大的責任,參與但不要替代,是快樂不是責任」「走在問題前面,大數據科學治理,社會工作精準服務」「父母在,家就在。
  • 隔代教育如何做到"三贏"?
    「隔代帶孩子」是當今社會的普遍現象。教育孩子關鍵不在於誰帶,主要在於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父母有責任撫養教育孩子,即使有老人的幫忙,也要多和孩子交流、溝通,以彌補老人教育孩子的不足。父母和祖父母的教育常會發生衝突,因此需要不斷溝通。
  • 隔代教育總出問題?看看這四個關鍵點你們家做到了沒!
    隔代教育對孩子有利有弊 年輕父母跟祖父母輩之間因為所處的時代不同,所受到的教育不同,彼此之間會有很多的分歧但任何事情都要辯證來看,隔代教育並非一無是處,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正面的影響就是祖父母輩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孩子,能夠充分滿足孩子生理上和安全上的需要,給到孫輩更多的情感關懷,這是令年輕父母特別放心的,同時也會減輕年輕父母的養育壓力,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但負面影響更大一些,主要體現在對孩子過度溺愛、過多包辦,又缺乏原則,容易導致孫輩以自我為中心、任性,缺乏責任感和意志力。
  • 祖輩要想取得隔代教育成功,必須突破自己的「行為」障礙
    由於是獨生子女的關係,所以在生活中,祖輩關注的焦點就是孩子,漸漸地,孩子習慣了以他為中心的生活方式,有玩具自己玩,有東西自己吃,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自私自利的心裡,導致孩子上學後不能與他人和平共處,常發生抓打、爭吵的現象。另外,祖輩總是怕累著孩子,怕他出危險,生活上的一切事情都包辦代替。
  • 隔代教育產生的家庭矛盾,正在成為中國家庭的主要矛盾
    ,一種是父母對子女的親子教育;另一種則是祖輩對孫輩的隔代教育。所謂隔代教育,顧名思義,主要是指祖輩對孫輩實施的一系列教育教養活動,一些教育專家通常將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孩子的教育,稱為「隔代教育」。隔代教育與親子教育相對應而存在。
  • 專家表示:隔代教養 注意保持「愛的距離」
    硬核奶奶實力寵孫,惹得眾人紛紛羨慕的同時,卻也描繪出當今社會中的一個普遍現狀:隔代教養。據宋慶齡兒童發展中心的重大課題研究項目「上海市3至12歲兒童家庭教育現狀與需求調查」顯示,在上海,70%的家庭有祖輩參與到幼兒及兒童的教養過程中。老人帶娃究竟好不好?在不少專家看來,隔代教養,最重要的是保持「愛的距離」。
  • 隔代教育的三大現狀 祖輩父輩都要關注的問題
    隔代教育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常態,而根據實際情況表示,隔代教育中也是有利有弊的。現在,隔代教育的現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點,無論是祖輩或是父輩,都應該及時關注。隨著時代、社會的變化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現在的新晉年輕爸媽們在寶寶誕生之後很快就要恢復到從前的工作狀態。
  • 領導要警惕:越位、錯位、對位、缺位現象的出現(建議收藏)
    儘量避免越位、錯位、對位、缺位現象的出現。1.定位對於領導者來說就做三件事即可。就像我們站在山頂的人能夠清晰地看清每一條上山的路一樣,判斷正確的概率比站在山下的人要容易得多。因為在山下很難看清上山的路,哪條好走,哪條難走,哪條路上山最節省時間。換位思考對看待問題多了一條判斷的依據。
  • 隔代教育可分四種類型 隔代教育有哪些弊端
    原標題:隔代教育可分四種類型 隔代教育有哪些弊端 隔代教育是當代社會家庭大多要面對的問題。怎樣的隔代教育能打100分呢?三代人之間的教育觀念差異用什麼方法來磨合呢?更重要的是,究竟怎樣的隔代教育有益孩子?
  • 中國家庭的主要矛盾--隔代教養
    教育孩子關鍵不在於誰帶,主要在於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父母有責任撫養教育孩子,即使有老人的幫忙,也要多和孩子交流、 溝通,以彌補老人教育孩子的不足。父母和祖父母的教育常會發生衝突,因此需要不斷溝通。父母們最好儘量多向祖輩請教,多一些溫和的溝通,而祖輩們最好利用各種渠道多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知識,用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來裝備自己。  2. 尋找合適的平衡點,理智控制感情祖輩在養育孩子時最好用理智控制感情,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愛得適度。
  • 奶奶幫孫子寫作業,引發夫妻吵架:教育孩子和老人有分歧怎麼辦?
    究其根本,是越界的「隔代教育」惹的禍,老人手伸得太長,過多插手了父母教育孩子,進而也導致了夫妻雙方感情不和。 《中國城市家庭教養中的祖輩參與問題調查報告》數據顯示: 有近八成的家庭,是祖輩參與教養的,其中幼兒園前佔77.7%,幼兒園期間是72.9%,到小學階段仍佔60.1%。
  • 隔代養護讓人又愛又恨,只有「恰當」和「越位」做好才能家庭和睦
    新生父母們由於沒有經驗,撫養孩子時總會出現各類問題,而作為過來人的長輩這時不自覺想要加以指導。進一步接管對第三代的養護,長時間的陪伴又會加深隔代間的情感羈絆,導致長輩對孫輩愈發重視,產生越位幹預等行為。隔代養護解決了年輕人精力不足經驗不夠的問題,但由於兩代人育兒理念上的差異會導致各種問題產生。
  • 教育新觀察|這是一場給祖輩「汰腦子」的家長會 隔輩教育不該錯位...
    昨天下午,奉賢區教育學院附屬實驗小學召開一年級新生家長會,參加的不是爸媽,而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學校向這些祖輩明確表示:「你們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角,該管的要管,該放手的必須放手。」這場主題為「做智慧有愛的祖輩家長」的特殊家長會,目的是探討當下隔輩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 「智慧祖輩」分享隔代養育三個錦囊
    圖說:「智慧祖輩」分享隔代養育經驗 來源/主辦方提供上海家長學校重陽節主題活動暨「隔代養育智慧叢書」新書發布會,昨天在上海開放大學舉行。上海開大副校長王伯軍說,積極開展「建設和美家庭、培育智慧父母、推廣科學育兒、提升隔代養育」等各項活動,這是為了讓廣大祖輩在家庭中都能成為智慧的長者,享受天倫之樂,與孫輩共度幸福晚年。「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祖輩在幾十年的生活中積攢了豐富的人生經驗,每一位祖輩都是一本「書」,這本「書」記載了他們的智慧、人生與家風。
  • 祖輩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隔代教育(家庭教育)?我有方法
    為了生活無暇顧及到給與子女更多的陪伴和教育,因而把這份本因自己承擔更多責任事情交給了自己的父母,這裡就產生了一種在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的現象。農村地區的隔代教育,如何做好農村地區的祖輩對孫輩的教育?是今天我們要探討的話題。
  • 隔代教育不是孩子問題的背鍋俠,只需這4步,隔代教育也很「香」
    我們暫且不論老人帶孩子的辛苦,就說把孩子所有的問題都推給老人家、推給「隔代教育」,似乎也過了。客觀地說,隔代教育有利也有弊,因此,隔代教育不應成為孩子問題的「背鍋俠」。那麼,隔代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影響?作為孩子父母,又該如何正確看待隔代教育呢?
  • 隔代教育不是孩子問題的背鍋俠,只需這4步,隔代教育也很「香」
    不可否認,隔代教育對孩子的發展存在著一定的消極影響,並已成為困擾很多孩子父母的一大問題。再加上隔代親,祖輩對孫兒的養育更有耐心,也更寬容。因此,在隔代教育過程中,祖輩更加能與孫輩建立起良好的關係,提升養育質量。而孩子與祖輩之間的親密情感,也無疑會成為孩子提高抗挫折能力的資源之一。相比之下,父母才是養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當然,在現實壓力下,很多父母往往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教育子女的正確途徑,而隔代教育恰恰能對這一問題進行適當的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