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娃好不好?專家表示:隔代教養 注意保持「愛的距離」

2020-12-27 東方網

老人帶娃好不好?專家表示:隔代教養 注意保持「愛的距離」

時間:2020/6/10 9:37:48

來源:文匯報    作者:李晨琰    選稿:張丹洋

日前,山東菏澤92歲劉奶奶騎三輪帶30歲孫子出門兜風的視頻火了。只見劉奶奶開心地踩著三輪車,孫子坐在後面笑呵呵。村裡人說,劉奶奶雖然年事已高,但身子骨硬朗,總說:「想活到百十歲,要幫孫子看孩子。」硬核奶奶實力寵孫,惹得眾人紛紛羨慕的同時,卻也描繪出當今社會中的一個普遍現狀:隔代教養。

據宋慶齡兒童發展中心的重大課題研究項目「上海市3至12歲兒童家庭教育現狀與需求調查」顯示,在上海,70%的家庭有祖輩參與到幼兒及兒童的教養過程中。老人帶娃究竟好不好?在不少專家看來,隔代教養,最重要的是保持「愛的距離」。

過度寵愛對孩子生長發育十分不利

宋慶齡兒童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近七成祖輩參與到孫輩照料中,且照料內容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呈現出兩極化趨勢。當孩子幼兒階段,祖輩的照料內容位列前兩位的是「負責其日常生存」和「看電視」。孩子進入小學階段,照料內容則變為「負責其日常生存」和「監督其做作業」。

一個孩子身後跟著四位家長,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齊上陣,這樣的陣勢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並不少見。「疫情期間,這樣的情況似乎稍有收斂。」從業數十年,兒科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黃志恆在門診上見過太多類似的家庭,父母缺位,祖輩越位。

「有孩子患上輪狀病毒性腸炎,醫生要求孩子飲食清淡。奶奶就每天給孩子喝白粥,幾天下來孩子瘦了一大圈,病也沒見好。」黃志恆告訴記者,孩子腹瀉時,營養物質大量流失,更需補充營養,否則容易造成免疫力低下、反覆感染,從而導致嚴重後果。至於因為老人溺愛,而無節制地讓孩子只吃自己愛吃的食物,甚至進食成人補品從而導致孩子營養不均衡的現象那就更多了。

「老人接受新事物相對較慢,有時他們會憑過往經驗處事,吃穿教育,都是如此。」黃志恆說,老人對孩子過度寵愛,有時會變成一味「毒藥」。「有些舉動看似疼愛孩子,其實對其生長發育十分不利。」

犧牲晚年時光撫養孫輩,卻落個吃力不討好

調查顯示,有近五成的祖輩是因為兒女請求幫助,於是決定參與第三代的照顧;三成祖輩是怕兒女辛苦,主動提出參與照料。因單純喜歡孩子而決定給予照料的祖輩僅佔不到兩成。因退休後覺得無聊,出於解悶而主動照料第三代的祖輩佔比不足一成。因此,有近八成祖輩是為了幫助子女而參與、甚至負責照顧,並非完全出於自己的主觀需求。

只要小輩好,時間、金錢、精力,全都可以奉獻,老人的想法就是如此質樸。但面對老人的犧牲,忙於工作的子女卻似乎並不領情。在宋慶齡兒童發展中心的這份調查中,還包含了針對隔代撫養的家庭訪談。20個家庭中就有17個家庭對隔代撫養表示不滿——「雖然讓老人監督孩子回家先做作業,但管是管的,講了兩句,孩子不聽,他們也不管了。」……可見,父母們對祖輩參與照料的內容和管教力度與方式都多少略帶抱怨或不滿。

「隔代撫養的問題一直存在,在現在這個時代尤為突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認為,當年輕人生存壓力過大,家中老人來搭把手並非壞事,更何況老年人的自身經驗也能帶給小夫妻一些幫助。「怕的不是老人帶孩子,怕的是老人以過去的經驗代替現在學習,並自以為是地帶孩子。」她說,如果老人能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的科學的養育方法與理念,輔助育兒也會更加順利。但是,這樣的要求對祖輩來說是否太高了?

被祖輩呵護的美好時光,是一輩子的底氣

事實上,祖輩的隔代教養不僅是實際需求,更是情感的呼喚。祖孫間的親情溝通很有必要。

有人說,比父母還愛我們,便是父母的父母。得到祖輩寵愛的孩子長大以後,每當回憶起小時候被爺爺奶奶呵護著的美好時光,也許在面對人生時內心會多一絲底氣,畢竟祖輩的愛就像是靠山,而有了靠山,人就會更勇敢。

「孩子從小享受到老一輩的親情,不至於對祖輩很陌生,也滋養著老人的精神世界。」孫宏豔說,這是血脈的連接,愛的傳承,對孩子與老人的生命進程都有幫助。

不過孫宏豔也提醒,祖輩隔代育兒要注意保持「愛的距離」。「老人管教孩子,要懂得適當讓位,畢竟養育、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這件事任何時候都不能假手於人,任何人也無法代替。」

小貼士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

1、隔代教養時,祖輩不要超越父母的位置,要成為育兒助力者而非主力;

2、祖輩育兒應不斷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的科學養育方法和理念;

3、祖輩要增加與小輩的溝通,交流是打破隔閡與代溝的最好手段。

相關焦點

  • 老人帶娃看不慣又離不開,隔代教育的矛盾要怎麼解?
    所以,老人考慮的更多的是當前有沒有把娃帶好。比如娃哭鬧或者餓了,他們就會想盡辦法來制止這個行為。所以家裡老人帶娃,經常會給娃零嘴,讓他們看電視玩平板,這樣娃才會開心。而父母帶娃,在滿足基本的物質生活的基礎上,儘可能的全面發展,培養娃健全的人格,關注孩子長的好不好,行為規範有沒有合理,各項綜合能力能不能發展。
  • 別再「黑」老人了,隔代教養竟對孩子成長好處多多
    老人帶出的娃,生活能力不差從調查情況來看,如果祖輩只是參與聯合教養而不是在教養中發揮主導作用,那麼並不會對孩子的生活適應能力帶來負面的影響,而且在生活適應能力方面的表現甚至比單純由父母帶大的孩子還要好。
  • 【專家支招】隔代教養為何起衝突
    在很多家庭裡,隔代教養產生的主要問題不是大人與孩子的衝突,而是婆媳的」戰爭」。媽媽認為孩子應該這樣養,而奶奶或外婆卻認為應該那樣養,大家都為孩子操心,而意見卻很難一致。  專家指出,由於社會的轉型,祖輩們過早地賦閒在家,而父母們則忙於生計,隔代教養不僅已成為如今普遍的城市現象,而且將是中國整整一代人的育兒方式!
  • 隔代教養10個知識盲點 老人帶孩子好嗎
    越來越多的年輕爸媽們因忙碌把孩子交給了父母,而「隔代教養」也必然引發諸多矛盾,有時還會演變成一場沒有硝煙的家庭「戰爭」。
  • 隔代教養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此種隔代教養經常可能衍生許多問題,也易陷入經濟弱勢的窘境,因為爺爺奶奶已年邁、沒有工作能力,卻又還要照顧孩子。若是長輩年紀太大,在教養孩子上也會心有餘而力不足,世代的隔閡也會加劇。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林如萍教授表示,年老祖父母教養青少年孫子女,此種狹義的隔代教養經常會出現「年紀大的辛苦,年紀小的抱怨」之情形。
  • 提起隔代教養,很頭疼?
    所謂隔代教養主要是指祖輩對孫輩實施的一系列教育教養活動,隔代教養與親子教養相對應而存在,親子教養就是指父母直接對子女的教養活動。目前在我們國家,由於諸多的因素,比如父母雙亡、離婚、單親家庭、農村父母雙雙外出務工、城市雙職工家庭、人口老齡化等問題,導致的隔代教養現象在城鎮及鄉村都非常普遍。
  • 身為"周末父母"還嫌老人沒帶好娃?隔代養育需要被正確對待
    "姥姥氣得把電話掛了,看著我說:"真是自己不帶孩子,不知道該怎麼管孩子。年輕人都說我們老人愛慣孩子,要說我們真不想慣,可是你看看,他們壓根就不管。甚至寶寶六個月以後,在小區裡遛娃的大部分都是老人。隔代養育是一個無法迴避的現象,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有很多。1 年輕人要上班掙錢養家,無法帶孩子。尤其是在正規單位上班的父母,產假結束,就需要馬上回到工作崗位,自然需要家裡有老人幫忙帶娃。2 媽媽心疼女兒帶娃辛苦,主動要求幫忙帶娃。
  • 隔代教育有弊端,老人帶娃,家長應該如何溝通規避
    文/阿凱媽媽隨著社會快節奏的發展,老人帶娃似乎已經成為了非常普遍的現象,年輕父母外出工作打拼,家中長輩居家帶娃,雖然很多媽媽也想親自帶娃,但是,工作卻不允許,無奈之下,只好把孩子交給老人,人們常說「隔輩親」,這句俗語流傳至今一點兒不假,家庭中的長輩,在照顧孩子時,難免會對孩子遷就溺愛,所以在老人帶娃的過程中,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一些不良的性格習慣,所以
  • 老人帶孩子是喜是憂?家長做到這3點,隔代教育也能帶好娃
    因此不少年輕媽媽在產後毅然選擇了工作,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帶,那孩子的教養就成了首要的問題,尤其是隔代教育對孩子產生的弊端。一、隔代教養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兒?二、恰當的隔代教養能增強家庭生產力,越位的隔代教養只會毀掉娃相比那些整日忙於事業的年輕父母來說,這些進入晚年期的老人們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他們更願意去花時間投入到孩子身上,甚至照顧的更加細緻,為處於事業積累階段的年輕夫婦減輕了負擔,解決了後顧之憂,而且祖輩已經有過養育兒女的經驗,所以就會避免走進許多誤區
  • 問題不在「隔代教養」,而在家庭關係.
    提起隔代教養,很多父母都會無奈的搖頭,甚至會覺得苦不堪言。雖然都知道親自教養孩子的好處,但是現實中的種種原因,讓老人幫忙帶孩子對很多年輕父母而言又是最經濟理想的選擇。所以,在目前的社會條件下,「隔代教養」已然成為一個不願面對卻又無法迴避的話題。那麼,與其攻擊「隔代教養」的不好,不如找到「隔代教養」引發的實質問題,並在接納現實的基礎上找到解決之道。
  • 要不要隔代帶娃,老人帶娃矛盾多?子女做到這五件事,家庭更和諧
    對於有孩子的父母而言,想要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是十分不現實的,於是出現了一種新趨勢「老人帶娃」。在中國,這種現象是比較常見的。也有一部分老人表示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不想付出了不落好,通常這部分老人會多少被說老人「自私」。無論老人願意還是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你要明白老人帶孩子不是他的「義務」,也沒有哪條法律規定必須幫子女帶娃,誰都不能「道德綁架」。
  • 「隔代教養」也有小門道,選對模式最重要!
    不知道從幾時開始,爺爺奶奶、姥爺姥姥逐漸成為「看娃」的主力軍,特別是在一二線城市,這種「隔代養育」的現象尤為普遍。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隔代養育」現象的勢大,必然衍生出「隔代教養」問題的出現。根據某機構對包括北上廣深等在內的全國32個城市的網絡調查顯示,目前,已有接近67%的家庭,存在「隔代教養」現象。顧名思義,「隔代養育」與「隔代教養」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前者著重「育」,而後者兼顧「教」。其實,「教」和「育」二者很難劃分得絕對清晰,即便是完全由老人帶大的孩子,也很難絕對地說「老人從來不管教,只負責吃喝拉撒睡」。
  • 【家長必修課】怎樣避免」隔代教養「帶來的缺點?
    「隔代教養」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普遍問題了。那麼,如何創造一個最大程度避免「隔代教養」缺點的環境呢?♥心態決定的行為的效果,貫穿於後面每一點具體辦法中。 樹立家長權威的關鍵,在於你比老人更能搞定孩子。什麼專家怎麼說,書上怎麼說,別人怎麼說,都不如搞得定孩子更有說服力,能搞定孩子的辦法老人一般不會質疑,甚至很有動力去學習。如何才能比老人更能搞定孩子呢?秘訣就是產假期間自己帶娃。
  • 與老人教養態度不一致,寶媽直訴苦:要不要老人來幫忙帶孩子
    在和一位寶媽閒聊中,說到隔代教育的話題時,要不要讓婆婆來幫忙帶孩子?這位寶媽直訴苦:在沒生孩子以前,我與婆婆相處很融洽。兒子3歲了,一直是我自己帶,首先我很感謝婆婆辭去工作幫我帶,但也因此發現兩代人之間的教育理念有顯著的差異。比如,兒子本來是會自己吃飯的,婆婆卻偏偏要餵飯,現在造成兒子不餵他就不吃飯了。我該如何與婆婆溝通協調才好呢?
  • 兩岸教育專家學術共商:「隔代教養」利弊與應對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指出:父母的主體責任沒有人可以代替,父母是「第一責任人」,祖輩只是「好幫手」。他通過身邊隔代撫養的真實案例,發出「父母失職可能導致三代人悲劇」的警示:一位著名兒童舞蹈家,從小是被公認的好學生,才華出眾,事業成功,為人和善。但40年後,她才向老師傾吐了童年時期一直被父母忽視、寄居在姥姥家,導致缺乏安全感、幸福感、缺少家庭觀念、婚姻失敗的痛苦。
  • 隔代教育困難多?斯泰同學讓老人也能變成帶娃達人
    但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對孩子的愛,真的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吶。隔代親有多「硬核」?你可聽過,有一種寵溺,叫「隔代親」!對於爺爺奶奶來說,愛孫子就是:「只要你喜歡,只要我有」。解決帶娃諸多難題,新相處模式開始出現帶娃、育兒是難題,三代人相處也是難題,要解決這些問題,一個高能的「帶娃幫手」必不可少。
  • 90%的家庭需要老人帶娃,又嫌棄帶不好,隔代育兒分歧怎麼破?
    和老人陷入分歧,發生爭執時,會覺得讓老人帶孩子比自己帶孩子更累,也想過放棄工作這是一個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雖然隔代育兒詬病重重,但是我們需要老人帶孩子,我們離不開老人。23%」,這也顯示了老人帶娃也存在著諸多的不樂意:帶孩子非常耗費時間;耗費體力和精力,身體吃不消;容易受到年輕人的嫌棄和質疑,雖然活沒少幹,力沒少出,但是最後也不落好,心理上不能接受。
  • 老人帶娃不放心?年輕父母用對方法,隔代育兒贏三代
    現實生活中,不少年輕人都嫌棄老人帶孩子不好,常常會與老人引發許多矛盾。在年輕人的心裡,老人們的育兒觀念太過傳統,與現在社會格格不入。但是老人真有我們說的那麼差嗎?按照倪萍的說法,就是對老人的最好證明。其實老人帶孩子真的還是有許多好處的。
  • 老人帶娃小半年,孩子變化讓人哭笑不得,隔代育兒的坑你踩過沒?
    編輯:張大貓 現在很多80後、90後都是獨生子女,組成家庭後生活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因此老人幫忙帶娃也成了一種默契。 老人幫忙帶娃從很多方面來說確實都是不錯的選擇。既能緩解兒女的生活壓力,老人們還能享受天倫之樂。
  • 婆媳吵架,她在6歲兒子面前連捅自己7刀:隔代教育為何這麼「可怕」?
    隔代教養問題再次引發爭議:為啥老人帶孩子衝突多?老人帶孩子有哪些影響?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聊聊隔代教養。 80%的家庭都是隔代教養 雖然我們常常調侃,媽媽帶的娃是小公主、小王子漂亮可愛,姥姥帶的娃是復古風老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