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養10個知識盲點 老人帶孩子好嗎

2020-12-27 網易親子

越來越多的年輕爸媽們因忙碌把孩子交給了父母,而「隔代教養」也必然引發諸多矛盾,有時還會演變成一場沒有硝煙的家庭「戰爭」。經歷「風浪」的祖輩們,內心懷著滿腔的熱忱幫助著兒女養育第三代,但他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知識結構、教育方式等與現代社會提倡的科學育兒會有差別,有些教養方式甚至還被一些媽媽戲稱為「文盲式」教育法。但無論我們如何「找茬」,都要感謝祖輩們「一切為了子女兒孫」的辛苦付出!

無欲無求的愛叫祖孫情

中外祖父母含辛茹苦帶養孫兒輩的故事經常會戳中我們的淚點,因為祖孫情比父母的愛還來得無欲無求!

祖輩帶孩子優勢很多:

老人有較多的帶養幼兒的經驗,有充裕的閒暇時間和足夠的耐心。

由於祖孫的血緣關係,老人本能地會對孫輩產生無限的慈愛之心,這就有了隔代育兒獲得成功的心理基礎。

多數老人們常有一種兒童心理,特別喜歡和小孩玩樂,極易形成融洽的關係,為教育孩子創造了良好的機會和環境條件。

老人所積累的生活閱歷為教育孩子提供了豐厚的人文和知識基礎。

「文盲式」育兒法靠你去改革!" title="隔代教養的10個知識盲點 「文盲式」育兒法靠你去改革!"

本文來源:親貝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隔代教養的那些知識盲點,如何改變?
    祖輩帶孩子優勢很多:★老人有較多的帶養幼兒的經驗,有充裕的閒暇時間和足夠的耐心。★由於祖孫的血緣關係,老人本能地會對孫輩產生無限的慈愛之心,這就有了隔代育兒獲得成功的心理基礎。★多數老人們常有一種兒童心理,特別喜歡和小孩玩樂,極易形成融洽的關係,為教育孩子創造了良好的機會和環境條件。
  • 老人帶娃好不好?專家表示:隔代教養 注意保持「愛的距離」
    老人帶娃好不好?專家表示:隔代教養 注意保持「愛的距離」時間:2020/6/10 9:37:48 來源:文匯報    作者:李晨琰    選稿:張丹洋 日前,山東菏澤92歲劉奶奶騎三輪帶30歲孫子出門兜風的視頻火了。
  • 優化家庭隔代教養
    教育孩子關鍵不在於誰帶,主要在於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
  • 隔代教養,給老人孩子帶來什麼?說不出口的扎心現實
    隔代教養到底會讓孩子變成什麼樣,給老人帶來的又是什麼?當我真正投入到帶娃養娃當中後,我得出了結論:隔代教養,不但不會讓老人享天倫之樂,相反很大程度上會毀了遲暮的老人,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巨大的。什麼是隔代教養?官方解釋:由祖輩對孫輩的教育和撫養。
  • 朱永新:80%的家庭存在「隔代教養」,如何讓父母帶好孩子
    80%的家庭存在隔代教養隔代親,是隔代教養的文化基礎。早在1965年,美國芝加哥大學老年學家伯尼斯.紐加頓就曾發現了祖父母隔代教養的五種模型: 傳統正經型:循規蹈矩,保持對孫輩興趣但不會管太多;享兒孫福型:享受作為祖父母的悠閒,主要是和孫輩玩;替代父母型:完全接過養育孫輩的責任;智慧老人型:
  • 別讓隔代教養消費孩子的安全感!
    我做過一個調查,調查數據顯示,如今隔代養育的比例佔到50%以上。微信上,很多父母也都因此頭疼。可是,在當下的環境下,隔代教養又是現實存在的、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課題。首先,我想要說的是,隔代教養其實是有好處的。比如,若年輕父母很嚴厲,那老人們對孫子輩的愛會成為一種強烈的正面暗示,能有效地緩衝父母負面語言的傷害。
  • 別再「黑」老人了,隔代教養竟對孩子成長好處多多
    研究發現:中國三代同堂成主流這項「中國城市家庭教養中的祖輩參與問題研究」,調查了北京、蘇州、廣州、哈爾濱、成都、鄭州6大城市3601個家庭,結果顯示:老人帶孩子,學齡前比重最大79.7%的家庭存在祖輩(包含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參與兒童家庭教養的現象:學齡前:超七成家庭存在祖輩參與家庭教養,兩者比例分別為77.7%和72.9%
  • 「隔代教養」也有小門道,選對模式最重要!
    根據某機構對包括北上廣深等在內的全國32個城市的網絡調查顯示,目前,已有接近67%的家庭,存在「隔代教養」現象。顧名思義,「隔代養育」與「隔代教養」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前者著重「育」,而後者兼顧「教」。其實,「教」和「育」二者很難劃分得絕對清晰,即便是完全由老人帶大的孩子,也很難絕對地說「老人從來不管教,只負責吃喝拉撒睡」。
  • 問題不在「隔代教養」,而在家庭關係.
    提起隔代教養,很多父母都會無奈的搖頭,甚至會覺得苦不堪言。雖然都知道親自教養孩子的好處,但是現實中的種種原因,讓老人幫忙帶孩子對很多年輕父母而言又是最經濟理想的選擇。所以,在目前的社會條件下,「隔代教養」已然成為一個不願面對卻又無法迴避的話題。那麼,與其攻擊「隔代教養」的不好,不如找到「隔代教養」引發的實質問題,並在接納現實的基礎上找到解決之道。
  • 提起隔代教養,很頭疼?
    但是由於兩代人在教養觀念上的不同,本來應該溫馨的家庭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矛盾衝突不斷。L小姐平時非常注重育兒知識的學習,在她看來育兒也是一項需要學習的科學和藝術,她希望能按照科學的教養方式來培養自己的孩子;但公婆因為覺得自己有育兒的經驗,常常按照他們的想法來教養孩子。
  • 老人帶孩子是喜是憂?家長做到這3點,隔代教育也能帶好娃
    因此不少年輕媽媽在產後毅然選擇了工作,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帶,那孩子的教養就成了首要的問題,尤其是隔代教育對孩子產生的弊端。一、隔代教養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兒?,所以說隔代教養還是有很多優勢的,但這些優勢是要建立在一定的標準和界限之上才能充分發揮其優勢,首先就要與孩子父母的教育態度保持一致,不要產生分歧,否則就會造成孩子人格上的分裂和不同。
  • 中國「特色」家庭隔代教養,你的孩子交給父母帶了嗎?
    在中國家庭教育有兩個獨特的現象是世界範圍內其它國家較少出現的一個是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另一個就是隔代養育的問題「隔代親」,是中國家庭關係中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Tip1小王:我兒子長期把他爺爺當馬騎,我覺得不妥,我就說了我兒子,我爸說:我樂意,關你什麼事!
  • 隔代教養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帶孩子對祖父母來說是輕車熟路,然而隔代教養也衍生了許多問題。有學者曾做過統計,在上千例青少年諮詢個案中,有超過70%的家長曾提到祖父母對孩子的早期管理和培養失當。隔代教養有何優缺點?祖父母與年輕父母可能產生哪些衝突?隔代教養是否會導致親子關係的生疏?年輕父母該如何與老一輩溝通不同的教養意見?
  • 【專家支招】隔代教養為何起衝突
    第一步 衝突:究竟誰更有話語權?  年輕父母總愛這樣說:現在都什麼時代了,您那些老觀念得改改了,老這樣對孩子以後的發展不好……電視上就這麼講的……PK老人們總愛這樣說:我兒子以前都這麼帶大的,還不是一樣出息了?搞不懂你們現在年輕人帶個孩子咋這麼麻煩?
  • 華人家庭隔代教養甘苦同在 各盡其責互相理解
    隔代教養在美國華人小區十分常見,與2005年相比較,美國隔代教養家庭的比率增加了23%。  與西方家庭不同,在華人家庭中「隔代撫養」和「隔代教育」的傳統由來已久,老人們幫著帶孫輩的情況非常普遍,也許只有他們才能遍嘗其中的甘苦。
  • 老人帶娃看不慣又離不開,隔代教育的矛盾要怎麼解?
    你小時候我都沒怎麼管你,現在不也很好嗎」……讓小編詫異的是,我國有近五成孩子接受者隔代教育。目前上海0~6歲的孩子中有50%~60%屬於隔代教育;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佔總數的一半;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達70%。而且孩子的年齡越小,與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就越高。看來,隔代教育在幼兒家庭中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 老人帶孩子煩惱多,對孩子的好處卻很珍貴,隔代不養育也不隔離愛
    隔代養育飽受詬病,但是很多家庭卻又不得不接受這樣的安排。老齡科研中心調查顯示,我國有66%以上的老人幫子女照顧孩子,2歲半以前的孩子,主要由老人照顧的高達70%。很多朋友享受著父母幫帶孩子帶來的便利,卻不時吐槽隔代養育給自己帶來的苦惱。隔代養育是逃不開的現實,到底是好是壞,父母心裡要有一桿秤。
  • 「隔代教育」是原罪嗎?年輕父母靠老人帶孩子,卻又指責老人縱容
    大伯讓孫女睡個懶覺,被小兩口說成「太縱容」孩子杭州70歲鍾大伯的孫女,從幼小銜接開始,每年暑假都被其爸媽各種補習班、培訓班安排的滿滿的。今年暑假也不例外,時間長(有時培訓班一課連著一課,三四個小時),高溫,身體不好,回家一身汗,用鍾大伯的話說,「暑期帶娃」是老人一年中最辛苦的日子。
  • 中國家庭的主要矛盾--隔代教養
    當城市和農村的父母疲於工作,保姆市場又不成熟時,孩子的養育、教育基本上全交給了祖父母。於是,在中國便形成了一種無奈而又不可避免的教養模式——隔代教養。對於60後、70後這代人來說,當城市裡的子女需要他們照顧孩子時,他們便收拾行囊,在本該養老的年紀,來到異鄉當「保姆」。
  • 「隔代教養」——怎麼「養」才是「教」?
    狹義的隔代教養指的是祖父母為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其父母或是因為離婚、死亡、遺棄等原因而完全沒有撫養孩子。此種隔代教養經常可能衍生許多問題,也易陷入經濟弱勢的窘境,因為爺爺奶奶已年邁、沒有工作能力,卻又還要照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