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養,給老人孩子帶來什麼?說不出口的扎心現實

2020-08-28 奶爸木子李

一直以來,我一直在思考這麼一個問題。

隔代教養到底會讓孩子變成什麼樣,給老人帶來的又是什麼?

當我真正投入到帶娃養娃當中後,我得出了結論:隔代教養,不但不會讓老人享天倫之樂,相反很大程度上會毀了遲暮的老人,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什麼是隔代教養?

官方解釋:由祖輩對孫輩的教育和撫養。一些年輕家長因自己工作繁忙,或者離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責任全部推給了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這些祖父母們自然而然成為全面照顧第三代的&34;。

離婚的單親家庭,把孩子交由長輩教養,實屬無奈。年輕的父母把孩子交給長輩管教,是迫於生活工作的壓力,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把孩子交給長輩,父母也放心,因為他們有足夠經驗方法。

不可否認,把孩子交由長輩養,有很多好處。

你可以拼命去賺錢,為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你有充足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沒有束縛。你不用操心孩子的吃喝拉撒,定期給點錢,長輩們就全部能幫你搞定,重要的是他們能應付各種問題。

有得必有失,年輕的父母把培養教育孩子的責任義務轉嫁到老人身上,呈現的結果將很大不同。老人注重孩子的身體健康,父母則注重孩子的&34;健康。

  • 老年人精力和體力有限,給孩子的互動體驗少。

孩子天性活潑好動,對未知事物探索欲強,但老人更顧及孩子安全,不希望磕磕碰碰帶來傷害,他們更願意讓孩子安靜得呆著。

最常見的方式是讓孩子看電視,玩手機,這樣一晃一天就過去了,孩子對電視和手機產生了依賴,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活動量和互動體驗匱乏。

年輕的父母則不一樣,比起老人,他們社會融入感更強烈。選擇性更多。

他們經常帶孩子出門遊玩,出去去看電影,去遊樂場嗨皮,去野餐,或者去生日趴。在家陪孩子做遊戲或學習新知識。

他們希望孩子多運動,出去轉轉,體驗不同的活動。他們教給孩子新知識,新概念,新的思想,在潛移默化下,孩子自然更容易融入社會。

  • 孩子語言交流能力弱。

老年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培養孩子語言溝通能力相對欠缺,甚至不知道如何引導孩子溝通交流,基本以被動式教學為主:「寶貝,叫叔叔,叫阿姨。問叔叔吃早飯沒有呀」。

「咦,你咋不說咧,這孩子」。然後就結束了,下一次碰到叔叔阿姨還是一模一樣的場景。

  • 教育理念很不一樣

老一輩奉行的是80,90年代思想教育,覺得孩子吃飽喝足就行,把孩子當寶貝寵溺著。

飯追著孩子餵;寸步不離生怕孩子磕傷碰壞;寧可熱著也不能著涼,四季都在添衣服;孩子有什麼需求都一一滿足,沒有原則規矩可言。

久而久之,就變成了嬌生慣養的狀態。

年輕的父母吸收到的思想和育兒方式很不一樣,他們給孩子建立規矩,讓孩子知道對和錯,建立準則。他們會解放孩子的天性,幫助孩子接手新事物,培養孩子樂觀積極的心態。他們會花大量的精力培養孩子,讓孩子更優秀。

同樣的,老一輩帶孩子,也會讓消耗老人大量的精力。

但,對於長輩們,他們已經操勞一輩子,把自己的孩子撫養成人,為子女操辦婚禮,傾盡所有幫忙買樓房買車。本該去享享清福了。結果又給安排了帶娃的艱巨任務。

我們是否認真思考過,他們真的願意一年365天,天天與屎尿屁,還有孩子的哭鬧聲打交道?

從一則故事中也許能找出答案。

在日本新宿旅遊時遇到過一位日本老太太。當時我們同坐一趟電車。

她告訴我說,今年76歲,老頭去年走的。老頭還在的時候和兩口子經常出國旅遊,去了35個國家。老頭走後,她就一個人在國內遊玩。從老頭走後,每年在家呆的時間不超過一個月,其他時間都在各個地方。

我心想,她肯定是沒有孩子的,要不然不會這麼瀟灑,完全給自己活了。

沒想到她告訴我她有三孩子,兩個兒子一女兒。她和老伴把孩子們養大,供完大學就沒再管了。

我問她:「那你們不用照顧孫子外孫嗎?」

她回答:「孫子外孫加起來7個,想他們了就帶禮物去看看,其他時間不去打擾,畢竟各自有各自的生活。」

「那你子女要去工作,他們的孩子誰幫忙帶呢?」

「那是他們的事了,要麼一人辭職帶,要麼就送去保育院或者託兒所,說實話,我也不清楚他們是怎麼帶的,哈哈!」

我被這爽朗的笑聲驚呆了,她看著我的表情,說道:「我們這裡都這樣的,不是我不幫忙,是真的不需要,人家的孩子人家自己做主。」

臨別了,我禮貌地對她說:「要多保重,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就別出去了。」

老太太又是一串爽朗的笑聲:「哈哈哈,怕啥,像我這年齡,在哪就不動了這輩子就過去了,該見的都見了,該做的都做了,我隨時準備著這一天呢!」

我再一次震驚了。

如果是我,一生為了孩子,到死都在為後輩操勞,雖然值得,但不能隨心而動地活幾天,那該是多麼的遺憾。

正在幫我們帶孩子的長輩們又會是怎麼想呢?

相關焦點

  • 問題不在「隔代教養」,而在家庭關係.
    提起隔代教養,很多父母都會無奈的搖頭,甚至會覺得苦不堪言。雖然都知道親自教養孩子的好處,但是現實中的種種原因,讓老人幫忙帶孩子對很多年輕父母而言又是最經濟理想的選擇。所以,在目前的社會條件下,「隔代教養」已然成為一個不願面對卻又無法迴避的話題。那麼,與其攻擊「隔代教養」的不好,不如找到「隔代教養」引發的實質問題,並在接納現實的基礎上找到解決之道。
  • 別讓隔代教養消費孩子的安全感!
  • 優化家庭隔代教養
    教育孩子關鍵不在於誰帶,主要在於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
  • 別再「黑」老人了,隔代教養竟對孩子成長好處多多
    一說到隔代教養,相信有不少爸媽腦子裡立刻浮現出這樣的畫面:孩子想在外面多玩一會兒,爺爺說:「趕緊回家,外面不安全!」天氣剛轉涼,奶奶說:「快多穿點衣服,否則要凍出感冒來了!」孩子寫字用左手,外公說:「被老師看到要打手的哦,趕快改過來!」
  • 隔代教養10個知識盲點 老人帶孩子好嗎
    越來越多的年輕爸媽們因忙碌把孩子交給了父母,而「隔代教養」也必然引發諸多矛盾,有時還會演變成一場沒有硝煙的家庭「戰爭」。
  • 「不幫你帶孩子了,你自己來吧」隔代教育的痛,扎了無數媽媽的心
    閨蜜生完孩子後,寶寶就由婆婆一起照顧,閨蜜一開始也很感激,沒想到時間久了,問題就開始暴露了。「老公剛下夜班回來,抱著孩子就又親又摸,手也不洗,我只不過讓老公洗洗手,婆婆就說,誰家孩子這麼嬌氣,那是他爸爸。」
  • 提起隔代教養,很頭疼?
    就比如說吃飯這件事吧,公婆因為疼愛孩子總是由著孩子的好惡,孩子愛吃什麼就任其隨便吃,但L小姐覺得應該更注重飲食的健康,注重營養的搭配,不能這麼由著孩子的喜好。完全隔代教養就是兒童基本上一年到頭完全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來照顧,父母很少盡到對子女的教育、教養責任,孩子的教養工作基本上完全由祖輩來承擔。非完全隔代教養是孩子的父母和祖輩一同對孩子進行教育,多為祖孫三代一起生活,老人不自覺地就會介入兒童的教育工作,但父母對孩子的基本情況還是掌握的,親子關係也更好一些。
  • 「隔代教養」——怎麼「養」才是「教」?
    什麼是隔代教養?若是長輩年紀太大,在教養孩子上也會心有餘而力不足,世代的隔閡也會加劇此種狹義的隔代教養經常會出現「年紀大的辛苦,年紀小的抱怨」之情形。我們一般常聽到的隔代教養則是廣義的隔代教養,指的是長輩協助照顧孩子。
  • 老人帶孩子煩惱多,對孩子的好處卻很珍貴,隔代不養育也不隔離愛
    隔代養育飽受詬病,但是很多家庭卻又不得不接受這樣的安排。老齡科研中心調查顯示,我國有66%以上的老人幫子女照顧孩子,2歲半以前的孩子,主要由老人照顧的高達70%。很多朋友享受著父母幫帶孩子帶來的便利,卻不時吐槽隔代養育給自己帶來的苦惱。隔代養育是逃不開的現實,到底是好是壞,父母心裡要有一桿秤。
  • 隔代教養對小學兒童學習壓力的影響
    學習壓力是一把雙刃劍:適度的學習壓力可以成為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過大的學習壓力則可能導致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如睡眠質量下降、胃腸功能紊亂、抑鬱情緒、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並對學生的學習時間和成績產生消極影響,甚至導致學生的攻擊行為和自殺行為。當前社會,隔代教養現象非常普遍。
  • 怎樣避免「隔代教養」帶來的缺點?
    一面老人辛苦撫養孫輩,一面子女抱怨老人帶孩子有問題。由隔代教育產生的家庭矛盾,已經是當下中國家庭最主要的矛盾。有激烈人士喊出:隔代教育正在毀掉孩子的一生,必須拒絕隔代教育。隔代教育真的罪孽深重麼?歡迎大家參與探討。
  • 【家長必修課】怎樣避免」隔代教養「帶來的缺點?
    「隔代教養」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普遍問題了。那麼,如何創造一個最大程度避免「隔代教養」缺點的環境呢?♥心態決定的行為的效果,貫穿於後面每一點具體辦法中。先說心態,我們都知道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不能依賴祖輩,祖輩只是來幫忙的,父母對祖輩的幫助是感激之情。這裡要強調的是,即使選擇讓老人參與的育兒方式,年輕父母仍然可以保持心理上的不依賴。不依賴更關鍵是一種心態。不是說你就得放著可用的祖輩資源不用,而是不逃避推脫自己應負的責任的基礎上,怎樣用的問題。
  • 隔代教養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一、什麼是隔代教養?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林如萍教授表示,年老祖父母教養青少年孫子女,此種狹義的隔代教養經常會出現「年紀大的辛苦,年紀小的抱怨」之情形。  我們一般常聽到的隔代教養則是廣義的隔代教養,指的是長輩協助照顧孩子。通常出現在雙親皆須工作的家庭,比方上班日孩子住在長輩家、父母周末才帶回;或是全家與長輩同住,父母親每天下班後再接手照顧孩子等,依每個家庭的需求不同而有不同的教養型態。
  • 關於隔代教養,你不得不看!
    當今社會,隔代教養已是常見的家庭養育方式。 狹義的意義指的是祖父母為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中間世代的父母或是因為離婚、死亡、遺棄等原因而完全沒有撫養孩子。我們一般指的是廣義的隔代教養,指的是長輩協助照顧孩子。
  • 「隔代教養」也有小門道,選對模式最重要!
    「隔代養育」現象的勢大,必然衍生出「隔代教養」問題的出現。根據某機構對包括北上廣深等在內的全國32個城市的網絡調查顯示,目前,已有接近67%的家庭,存在「隔代教養」現象。顧名思義,「隔代養育」與「隔代教養」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前者著重「育」,而後者兼顧「教」。其實,「教」和「育」二者很難劃分得絕對清晰,即便是完全由老人帶大的孩子,也很難絕對地說「老人從來不管教,只負責吃喝拉撒睡」。
  • 朱永新:80%的家庭存在「隔代教養」,如何讓父母帶好孩子
    而後者則既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又有著現實的生活土壤,是需要特別關注的重大家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課題。中國獨特的「隔代親」現象在中國的家庭關係中,隔代親,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這裡有幾個來自網際網路的段子:網友A:哎,我兒子長期把他爺爺當馬騎,我覺得不妥,我就說了我兒子,我爸說:老子樂意,關你什麼事!
  • 老人帶娃好不好?專家表示:隔代教養 注意保持「愛的距離」
    村裡人說,劉奶奶雖然年事已高,但身子骨硬朗,總說:「想活到百十歲,要幫孫子看孩子。」硬核奶奶實力寵孫,惹得眾人紛紛羨慕的同時,卻也描繪出當今社會中的一個普遍現狀:隔代教養。據宋慶齡兒童發展中心的重大課題研究項目「上海市3至12歲兒童家庭教育現狀與需求調查」顯示,在上海,70%的家庭有祖輩參與到幼兒及兒童的教養過程中。老人帶娃究竟好不好?
  • 中國家庭的主要矛盾--隔代教養
    當城市和農村的父母疲於工作,保姆市場又不成熟時,孩子的養育、教育基本上全交給了祖父母。於是,在中國便形成了一種無奈而又不可避免的教養模式——隔代教養。對於60後、70後這代人來說,當城市裡的子女需要他們照顧孩子時,他們便收拾行囊,在本該養老的年紀,來到異鄉當「保姆」。
  • 中國「特色」家庭隔代教養,你的孩子交給父母帶了嗎?
    在中國家庭教育有兩個獨特的現象是世界範圍內其它國家較少出現的一個是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另一個就是隔代養育的問題「隔代親」,是中國家庭關係中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Tip1小王:我兒子長期把他爺爺當馬騎,我覺得不妥,我就說了我兒子,我爸說:我樂意,關你什麼事!
  • 如何處理隔代教養的衝突
    作者:寶寶知道 藍迪媽媽今天我們聊聊隔代教養。在祖輩,即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主要看護孩子的情況下,年輕父母和祖輩之間關於孩子教育的那點兒事兒。我把這些事兒,分成四類,區分對待。第一是健康類。比如口對口餵孩子飯。不少老人,習慣這麼做,尤其是幼兒一歲左右的時候,年輕的父母親接受不了。怎麼辦呢?只能尊重科學啊,看看科學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