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的主要矛盾--隔代教養

2021-02-13 慧育家I正面管教之家

當城市和農村的父母疲於工作,保姆市場又不成熟時,孩子的養育、教育基本上全交給了祖父母。於是,在中國便形成了一種無奈而又不可避免的教養模式——隔代教養。

對於60後、70後這代人來說,當城市裡的子女需要他們照顧孩子時,他們便收拾行囊,在本該養老的年紀,來到異鄉當「保姆」。當農村裡的子女都外出打工時,他們便留守家鄉,全心全意照顧孫子孫女,生怕讓在外拼搏的人寒了心。

可隨著時代的發展、80、90這代父母對子女的成長要求不斷提高,祖父母這代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已經無法滿足這些要求。由隔代教養產生的家庭矛盾,正成為當下中國家庭最主要的矛盾之一。 

溺愛孩子、不科學的餵養、不適時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這是城市和農村隔代教養的普遍問題。此外,城市老人特有的漂泊異鄉的孤獨感、生活習慣的差異化,也正日漸突出。

教育是一個很慢很慢的過程,隔代教養更是如此,三代人的情感與理性交織在一起,矛盾自然少不了。前半生被孩子綁住,後半生被孫子孫女牽絆,這應該是中國老人普遍的一生吧。

教育孩子關鍵不在於誰帶,主要在於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父母有責任撫養教育孩子,即使有老人的幫忙,也要多和孩子交流、 溝通,以彌補老人教育孩子的不足。父母和祖父母的教育常會發生衝突,因此需要不斷溝通。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父母不妨避開孩子,找個時間和老人好好談談, 多與老人交流新的教育理念、方法。

1. 兩代人統一思想認識,求同存異

由於出生與成長的環境和時代有著 顯著的差異,兩代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自然也會存在相當大的差距。比如,年輕一代可能更注重孩子智力培養、個性發展,他們往往會更多地向孩子傳遞知識,給他更多自由,讓他自由探索;而祖輩們則更看重道德教育,可能就會給寶寶更多的約束。

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兩代人要儘量平心靜氣,多一些溝通,只有統一認知,才能避免在孩子面前暴露分歧,防止他利用這種分歧要挾父母或者祖輩,引發更多的問題。父母們最好儘量多向祖輩請教,多一些溫和的溝通,而祖輩們最好利用各種渠道多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知識,用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來裝備自己。

  

2. 尋找合適的平衡點,理智控制感情

祖輩在養育孩子時最好用理智控制感情,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愛得適度。父輩也是如此,要權衡自由與規則之間的界限,不能給了自由而缺乏規則。否則,沒有規則的環境並不能幫助孩子獲得更好的發展,相反的,一個缺乏規則的環境反而會帶給寶寶更多的不安全感。

此外,孩子本質上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依附於任何人。祖輩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畢竟是一個配角,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感和安全感是一種天然的情感關係,誰也無法取而代之。祖輩育兒固然有其時間和空間上的優勢,但在育兒觀念和育兒方法上難以擺脫傳統思想觀念的束縛,在家庭生活中,常對孩子過度限制和保護,處處百依百順、遷就、溺愛,容易使孩子養成「以我為中心」的性格,所以,祖輩在養育孫輩時,必須做到不錯位,不越位,樂於當「配角」。

  

3. 父母應承擔必要的責任,不能出了問題找老人

在養育孩子方面,老人絕非主體。父母首先要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主動承擔為人父母的責任,不能過分依賴自己的父母。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一旦錯過就不能再來,年輕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儘量多抽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不要以忙為藉口,把對孩子的教育權、撫養權完全交給祖輩。如果父母長期忽視孩子渴望跟父母在一起的這種心理需求,他的心理健康就會受到影響,比如,孩子可能變得非常缺乏安全感,對周圍環境和人群缺乏信任,並且,為了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他也可能出現更多的問題行為,讓父母頭痛不已。

4. 加強聆聽和理解,多溝通避免衝突

有些事情父母要多聆聽老人為什麼要這樣做,有何優劣,從源頭抓起。多渠道多方式地溝通,避免產生正面衝突。祖父母認為父母沒有經驗,所以對父母的做法感到質疑。父母可以用事實說明,也可以多與祖父母的好友交流,傳播育兒知識,再通過他們將育兒知識教給祖父母,這樣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當父輩與祖輩之間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發生分歧時,最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發生衝突。孩子雖小,但他是天生的外交家,當他看到家庭成員之間出現分歧時,他就會聰明地鑽空子。這不僅對改善他的行為毫無益處,反而會導致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帶來更多別的問題。

另外,家庭 成員之間發生衝突,那種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會帶給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對他心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祖輩和父輩努力營造一個有利於家庭教育的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焦點

  • 問題不在「隔代教養」,而在家庭關係.
    「隔代教養」在中國幾乎是大多數家庭無法迴避的問題。
  • 優化家庭隔代教養
    教育孩子關鍵不在於誰帶,主要在於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
  • 隔代教育產生的家庭矛盾,正在成為中國家庭的主要矛盾
    於是,在中國便形成了一種無奈而又不可避免的教養模式——隔代教育。對於60後、70後這代人來說,當城市裡的子女需要他們照顧孩子時,他們便收拾行囊,在本該養老的年紀,來到異鄉當「保姆」。由隔代教育產生的家庭矛盾,正成為當下中國家庭最主要的矛盾之一。溺愛孩子、不科學的餵養、不適時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這是城市和農村隔代教育的普遍問題。此外,城市老人特有的漂泊異鄉的孤獨感、生活習慣的差異化,也正日漸突出。
  • 朱永新:80%的家庭存在「隔代教養」,如何讓父母帶好孩子
    一個是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另一個就是隔代養育的問題。本文選自朱永新在第十九屆海峽兩岸家庭教育學術研討會的演講,相信能夠解決大部分家庭關於「隔代教養」的難題。目前,前者由於政策的調整已經逐步成為一個歷史的現象,但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影響中國家庭教育的格局。
  • 隔代教育產生的家庭矛盾,正成為中國家庭的主要矛盾
    於是,在中國便形成了一種無奈而又不可避免的教養模式——隔代教育。 可隨著時代的發展、80、90這代父母對子女的成長要求不斷提高,祖父母這代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已經無法滿足這些要求。由隔代教育產生的家庭矛盾,正成為當下中國家庭最主要的矛盾之一。
  • 「隔代教養」——怎麼「養」才是「教」?
    在文章的開頭,我想請大家看一組數據:在中國,79.7%的家庭存在祖輩(包含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參與兒童家庭教養的現象:學齡前:超七成家庭存在祖輩參與家庭教養,兩者比例分別為77.7%和72.9%。小學階段:祖輩參與家庭教養比例仍是多數家庭的選擇,佔比達到60.1%。
  • 隔代教養—對孩子的積極影響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競爭、生存壓力也在不斷加劇,年輕一代的父母往往無暇專注於子女的教養問題,而「二胎」時代的到來使得幼兒的家庭教育問題愈加凸顯。許多家庭往往都會將幼兒交給祖輩進行帶養,這種方法確實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庭中的子女照管矛盾,但是,與之同時還需要認識到,祖輩的教養方式對幼兒的發展存在著雙面影響。
  • 中國「特色」家庭隔代教養,你的孩子交給父母帶了嗎?
    在中國家庭教育有兩個獨特的現象是世界範圍內其它國家較少出現的一個是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另一個就是隔代養育的問題「隔代親」,是中國家庭關係中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Tip1小王:我兒子長期把他爺爺當馬騎,我覺得不妥,我就說了我兒子,我爸說:我樂意,關你什麼事!
  • 隔代教養家庭初中生的學習困難及其心理行為問題研究
    這一結果與姚植夫和劉奧龍(2019)基於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2014年和2016年的數據所得結果是一致的,即隔代撫養對兒童的學習存在明顯的消極影響。其中,在隔代教養家庭學生中共篩出學困生166人,佔隔代教養家庭學生總數的21.2%,佔學困生總數的82.6%;而在親代教養家庭中只篩出學困生35人,佔親代教養家庭學生總數的11.9%,佔學困生總數的21.1%。進一步對來自隔代教養家庭與來自親代教養家庭學困生的比例進行卡方檢驗,結果發現,隔代教養家庭學困生比例遠遠高於親代教養家庭,差異非常顯著,x2=12.167,p=0.000。
  • 走出隔代教養誤區 促進良性互動
    家庭教育中的祖輩參與狀況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課題組2017年在北京、廣州、成都等6個城市進行了「中國城市家庭教養中的祖輩參與」狀況調查,課題負責人嶽坤以「父輩為主、祖輩為輔的教養方式有利於兒童的健康成長」為題,總結了我國城市家庭教育中祖輩參與狀況的十大發現:一、近八成城市家庭祖輩參與孩子的教養;二、城市中祖輩參與家庭教養的總體比例很高
  • 提起隔代教養,很頭疼?
    但是由於兩代人在教養觀念上的不同,本來應該溫馨的家庭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矛盾衝突不斷。L小姐平時非常注重育兒知識的學習,在她看來育兒也是一項需要學習的科學和藝術,她希望能按照科學的教養方式來培養自己的孩子;但公婆因為覺得自己有育兒的經驗,常常按照他們的想法來教養孩子。
  • 聚焦隔代教養問題 上海長寧區首開「祖輩家長課堂」
    隨著社會發展、家庭規模縮小、年輕父母工作壓力加大,隔代教養已經成為中國城市的社會性趨勢。上海市長寧區首次開設了「祖輩家長課堂」,探索兒童科學教養模式,處理隔代教養和親輩教養矛盾等方面的需求,有效地推動和諧家庭的建設。
  • 華人家庭隔代教養甘苦同在 各盡其責互相理解
    隔代教養在美國華人小區十分常見,與2005年相比較,美國隔代教養家庭的比率增加了23%。  與西方家庭不同,在華人家庭中「隔代撫養」和「隔代教育」的傳統由來已久,老人們幫著帶孫輩的情況非常普遍,也許只有他們才能遍嘗其中的甘苦。
  • 早教小知識——隔代教養問題
    隔代教養已是普遍的現象,然而所衍生出的問題也不少。
  • 隔代教養需策略 家庭和諧最重要
    隔代教養需策略 家庭和諧最重要 2020-03-16 19: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隔代教養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如今,大多數中國父母全職工作,可能需要經常加班或出差,還有一些家庭工作地與居住地點不同,於是,很多孩子的嬰兒期、幼年期、少年期都是跟祖父母或其他長輩一起度過的
  • 探討隔代教養策略!海峽兩岸專家齊聚青島共謀家庭教育科學發展!
    、祖輩為輔的教養方式有利於兒童的健康成長」為題,總結了我國城市家庭教育中祖輩參與狀況的十大發現:發現一:近八成城市家庭祖輩參與孩子的教養;發現二:城市中祖輩參與家庭教養的總體比例很高,但純粹隔代教養的比例並不高;發現三:接近三成的祖輩參與兒童教養但並不與兒童同住,36.5%家庭中存在為照顧兒童而「老漂」的祖輩;發現四: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參與兒童教養的比例大致相當,在對兒童的影響方面,大多數男性祖輩的影響要弱於女性祖輩
  • 隔代教養的不利影響
    隔代教養作為近年來較為常見的家庭教養方式之一,具體是指在家庭中由祖輩代替父輩承擔起對幼兒的教育及養育職責。隔代教養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父輩的工作生活壓力過大無暇兼顧幼兒的日常教養問題,「二孩」家庭的教養困境以及三代合居家庭中祖孫輩的生活情感交流等。
  • 「隔代教養」也有小門道,選對模式最重要!
    根據某機構對包括北上廣深等在內的全國32個城市的網絡調查顯示,目前,已有接近67%的家庭,存在「隔代教養」現象。顧名思義,「隔代養育」與「隔代教養」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前者著重「育」,而後者兼顧「教」。其實,「教」和「育」二者很難劃分得絕對清晰,即便是完全由老人帶大的孩子,也很難絕對地說「老人從來不管教,只負責吃喝拉撒睡」。
  • 兩岸教育專家學術共商:「隔代教養」利弊與應對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嶽坤發布「中國城市家庭教養中的祖輩參與」狀況調查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鐘磬):父母要上班,孩子讓祖輩帶,養成了讓父母不喜歡的習慣;父母與祖輩在管教孩子上發生分歧和衝突,孩子無所適從——這類現象是否就發生在您的身邊?「祖輩參與」就算是「隔代教養」嗎?海峽兩岸家庭有否相似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