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隔代教養,你不得不看!

2021-01-21 福州兒醫健康管理中心



兒童保健門診常見到一拖四結構就診,即一個娃跟著祖父母、父母四人, 醫生問一個問題,幾個人搶著回答,有時意見不同,甚至產生爭執。當今社會,隔代教養已是常見的家庭養育方式。 

狹義的意義指的是祖父母為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中間世代的父母或是因為離婚、死亡、遺棄等原因而完全沒有撫養孩子。我們一般指的是廣義的隔代教養,指的是長輩協助照顧孩子。通常出現在父母皆須工作的家庭,比方上班時間孩子住在長輩家、父母周末才帶回;或是全家與長輩同住,父母親每天下班後再接手照顧孩子等,依每個家庭的需求不同而有不同的教養型態。   

這種隔代教養的特點在於長輩所扮演的角色僅為「協助」而已,父母親仍為主要照顧者。即使大部分的時間孩子都由長輩照護,不過真的發生事情時父母仍會到場處理。




(圖片來源於網絡)

隔代教養家庭中有許多天倫之樂,也有許多爭吵不休的問題,今天我就以下幾個常見的問題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很多父母覺得祖父母對小孫子(女)沒有什麼要求,對行為問題較為縱容,認為長大就好了。

父母可預先向祖父母解釋管教原則,讓他們明白為何要好好管教孩子;訂立守則時請祖父母與孩子一起參與,以增加他們的投入度和責任感;可讓祖父母擔當檢查者的角色,留意孩子有否遵守規則。

若祖父母沒有跟隨守則,可冷靜地向他們解釋他們的做法會帶來什麼後果,並同時提醒祖父母及孩子需要執行共同訂立的守則。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教孩子不要亂扔垃圾,老人家卻經常這樣做,我應該怎樣向孩子解釋?

可以嘗試這樣對孩子說:我們不可以隨地亂扔垃圾,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保持地方清潔。祖父母小時候,可能沒有人對他們這樣說,所以養成了這個習慣,時間久了比較難改變。下次你看見祖父母亂扔垃圾的話,可以有禮貌地提醒他們不要這樣做,並且替他們講垃圾放回垃圾箱,做一個好榜樣給他們看,讓他們也慢慢改變這個習慣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老人家很固執,我向他們解釋各種管教技巧,他們不聽也不改,怎麼辦?

 這些思考方式和處事方法用多了會形成一種習慣,日子越久這些習慣就越難改; 向老人家提出新的方法和見解時,要重複地解釋令他們明白,並給他們多點時間去適應; 將有關管教技巧的單張資料或簡報放於家中顯著位置,讓老人家翻閱,邀請他們一起觀看有關管教的電視節目,或鼓勵他們參加兒童保健科護理門診開展的家庭養育課程; 只要用正面友善的態度,再多加點包容跟耐性,老人家也會接受新的意見; 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責老人家落伍,要讓孩子看到不同的養育態度背後都有愛的需求; 積極關注老人家有進步的地方,多用描述性的口氣表揚老人家能更新思想。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時候雙方的思想分歧很大,即使通過積極的溝通亦未能達到一致的解決辦法,這時我們就要懂得放鬆自己,不要繼續糾纏於無法解決的問題上。嘗試易地而處,從老人家的角度去看事情,接受他們的想法與自己有別這個現實,避免走進無止境的爭執這個死胡同裡; 即使未能與老人家保持良好的溝通,最少也要維持客氣的關係; 多找朋友傾訴,多參與一些減壓的活動,令自己的情緒得以舒緩; 假如問題解決不了,甚至有惡化的趨勢,就要主動找專業人士,例如社區街道工作人員幫忙。 伴侶與老人家因為管教孩子的問題而發生爭執,可能會令你覺得不勝其煩,希望置身事外; 他們之間的爭執,不單只是他們的問題,而是整個家庭的事; 找一個合適的時間,私下與長輩和伴侶單獨溝通,充當調解人的角色,幫助雙方以客觀的態度作分析,以欣賞的態度看對方,促進雙方的了解; 調息糾紛之餘,也可多關心和以非批判性的態度聆聽他們的傾訴,儘量給予支持和體諒。因為你的關懷和仔細聆聽,可使他們的情緒得以舒緩,令大家冷靜下來討論事情。

最後希望所有的小朋友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每一個家庭都能以科學的方式去化解矛盾與爭執,享受親情和成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兒童保健科李秋蘭 護士長



(點擊可查看大圖)


是福建省福州兒童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兒童保健科)

的一個信息交流平臺

我們將分享醫學相關的最新資訊、推送兒保科最新動態,

如家長公益課堂、科室活動等

地址   |   福州兒童醫院西門往北100米,順豐樓一樓沿八一七路店面

預約體檢熱線   |   0591-83616161

預約家長課堂   |   0591-86300137

兒保科微信號   |   2632928782

兒保科 Q Q群   |   153969117

歡迎投稿,郵箱:2632928782@qq.com


相關焦點

  • 問題不在「隔代教養」,而在家庭關係.
    提起隔代教養,很多父母都會無奈的搖頭,甚至會覺得苦不堪言。雖然都知道親自教養孩子的好處,但是現實中的種種原因,讓老人幫忙帶孩子對很多年輕父母而言又是最經濟理想的選擇。所以,在目前的社會條件下,「隔代教養」已然成為一個不願面對卻又無法迴避的話題。那麼,與其攻擊「隔代教養」的不好,不如找到「隔代教養」引發的實質問題,並在接納現實的基礎上找到解決之道。
  • 提起隔代教養,很頭疼?
    由於不可抗拒的因素,婚後他們一家三口不得不和公婆同住。但是由於兩代人在教養觀念上的不同,本來應該溫馨的家庭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矛盾衝突不斷。L小姐平時非常注重育兒知識的學習,在她看來育兒也是一項需要學習的科學和藝術,她希望能按照科學的教養方式來培養自己的孩子;但公婆因為覺得自己有育兒的經驗,常常按照他們的想法來教養孩子。
  • 隔代教養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帶孩子對祖父母來說是輕車熟路,然而隔代教養也衍生了許多問題。有學者曾做過統計,在上千例青少年諮詢個案中,有超過70%的家長曾提到祖父母對孩子的早期管理和培養失當。隔代教養有何優缺點?祖父母與年輕父母可能產生哪些衝突?隔代教養是否會導致親子關係的生疏?年輕父母該如何與老一輩溝通不同的教養意見?
  • 優化家庭隔代教養
    優化家庭隔代教養的幾點措施隔代教養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家庭教育中幼兒的照管問題,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容忽視,我們現在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應該是對隔代教養中產生的問題進行分析,逐步改善隔代教養帶來的不利影響,使其在家庭教育中發揮最大價值。
  • 讓人「頭大」的隔代教養問題?
    一提到隔代教育,我們這代人總是很無奈。父母因為忙於工作,忙著掙錢養家餬口,更是為了想要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不得不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責任託付給家裡的長輩。看似生活負擔減輕了一點,但是隨之而來的,卻是各種育兒理念帶來的衝突。這些隔代教育問題,常常會讓我們「頭大」,長輩們的育兒經驗固然是很豐富的,但是放到現在的育兒理念中,很多觀念都已經落後了。
  • 隔代教養的不利影響
    隔代教養作為近年來較為常見的家庭教養方式之一,具體是指在家庭中由祖輩代替父輩承擔起對幼兒的教育及養育職責。隔代教養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父輩的工作生活壓力過大無暇兼顧幼兒的日常教養問題,「二孩」家庭的教養困境以及三代合居家庭中祖孫輩的生活情感交流等。
  • 「隔代教養」——怎麼「養」才是「教」?
    在文章的開頭,我想請大家看一組數據:在中國,79.7%的家庭存在祖輩(包含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參與兒童家庭教養的現象:學齡前:超七成家庭存在祖輩參與家庭教養,兩者比例分別為77.7%和72.9%。小學階段:祖輩參與家庭教養比例仍是多數家庭的選擇,佔比達到60.1%。
  • 「隔代教養」也有小門道,選對模式最重要!
    不知道從幾時開始,爺爺奶奶、姥爺姥姥逐漸成為「看娃」的主力軍,特別是在一二線城市,這種「隔代養育」的現象尤為普遍。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隔代養育」現象的勢大,必然衍生出「隔代教養」問題的出現。根據某機構對包括北上廣深等在內的全國32個城市的網絡調查顯示,目前,已有接近67%的家庭,存在「隔代教養」現象。顧名思義,「隔代養育」與「隔代教養」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前者著重「育」,而後者兼顧「教」。其實,「教」和「育」二者很難劃分得絕對清晰,即便是完全由老人帶大的孩子,也很難絕對地說「老人從來不管教,只負責吃喝拉撒睡」。
  • 走出隔代教養誤區 促進良性互動
    ,但純粹隔代教養的比例並不高;三、接近三成的祖輩參與兒童教養但並不與兒童同住,36.5%家庭中存在為照顧兒童而 「老漂」的祖輩;四、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參與兒童教養的比例大致相當,在對兒童的影響方面,大多數男性祖輩的影響要弱於女性祖輩。
  • 隔代教養—對孩子的積極影響
    1 隔代教養的現狀分析中國家庭的隔代教養自古就已見端倪,祖輩年老時期的「含飴弄孫」昭示著晚年的一種理想生活狀態。現代社會中,巨大的生存競爭壓力沒有給青年父母留下太多的時間參與幼兒的日常教養,因此這樣的任務就被他們委託給自己最信任的人——父母的身上,但是隨著一些問題的暴露,隔代教養的利弊也在不斷被討論和解讀,對隔代教養的正確認識也成為了當務之急。
  • 海峽兩岸專家齊聚青島共議「隔代教養」
    光明融媒記者劉豔傑在「隔代教養」成為普遍現象的今天,如何理性發揮祖輩參與家庭教育的作用?如何認真履行父母的主體責任?如何建立良性的親子關係?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課題組2017年在北京、廣州、成都等6個城市進行了「中國城市家庭教養中的祖輩參與」狀況調查,課題負責人嶽坤以「父輩為主、祖輩為輔的教養方式有利於兒童的健康成長」為題,總結了我國城市家庭教育中祖輩參與狀況的十大發現。
  • 別讓隔代教養消費孩子的安全感!
  •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那麼,請老人幫忙隔代教養到底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又是因何產生的呢? 關於教養,隔代不隔代都不可能完美 其實,解決「隔代教養」矛盾的關鍵點,很簡單,方法就是:確立孩子的第一責任人,並儘可能讓所有人都「觀念統一」。 一家子能觀念統一的,還是儘可能要統一。
  • 早教小知識——隔代教養問題
    隔代教養已是普遍的現象,然而所衍生出的問題也不少。
  • 隔代教養對孩子產生的心理健康
    隔代教養中的信念主要包含期望、評價與認知三個方面,可有效預測兒童心理及行為,即為父母對兒童發展中的行為看法與認知。父母自身教養信念極大程度影響使用教養策略與教養態度,對兒童未來發展與能力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 中國「特色」家庭隔代教養,你的孩子交給父母帶了嗎?
    在中國家庭教育有兩個獨特的現象是世界範圍內其它國家較少出現的一個是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另一個就是隔代養育的問題「隔代親」,是中國家庭關係中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Tip1小王:我兒子長期把他爺爺當馬騎,我覺得不妥,我就說了我兒子,我爸說:我樂意,關你什麼事!
  • 朱永新:80%的家庭存在「隔代教養」,如何讓父母帶好孩子
    一個是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另一個就是隔代養育的問題。本文選自朱永新在第十九屆海峽兩岸家庭教育學術研討會的演講,相信能夠解決大部分家庭關於「隔代教養」的難題。目前,前者由於政策的調整已經逐步成為一個歷史的現象,但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影響中國家庭教育的格局。
  • 兩岸教育專家學術共商:「隔代教養」利弊與應對
    嶽坤介紹,通常說的「隔代教養」指的是「單一祖輩教養,父輩基本不參與」,也就是說,「祖輩參與」並不等於「隔代教養」。從調查結果來看,「隔代教養」的兒童,心理健康狀況最差,問題行為也最多;而「父輩為主、祖輩為輔的聯合教養方式」更有利於兒童的健康成長。但嶽坤也強調,「祖輩參與」教養對兒童的影響,必須結合兩個方面看:第一,誰在教養孩子?以誰為主教養孩子?
  • 隔代教養家庭初中生的學習困難及其心理行為問題研究
    在這兩種家庭類型之下又可進一步作如下細分:一是按照祖父母介入隔代教養的原因劃分為「被迫型隔代教養家庭」和「非被迫型隔代教養家庭」;二是按照祖父母照顧時間長短分為工作日隔代教養型、常住隔代教養和共同隔代教養型。另外,按照學生接受隔代教養的起始時間及發生時間段又可劃分為:學前階段、小學階段、初中階段、學前和小學階段、學前和初中階段、小學和初中階段、幼兒小學初中階段。
  • 如何處理隔代教養的衝突
    作者:寶寶知道 藍迪媽媽今天我們聊聊隔代教養。在祖輩,即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主要看護孩子的情況下,年輕父母和祖輩之間關於孩子教育的那點兒事兒。我把這些事兒,分成四類,區分對待。第一是健康類。比如口對口餵孩子飯。不少老人,習慣這麼做,尤其是幼兒一歲左右的時候,年輕的父母親接受不了。怎麼辦呢?只能尊重科學啊,看看科學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