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保健門診常見到一拖四結構就診,即一個娃跟著祖父母、父母四人, 醫生問一個問題,幾個人搶著回答,有時意見不同,甚至產生爭執。當今社會,隔代教養已是常見的家庭養育方式。
狹義的意義指的是祖父母為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中間世代的父母或是因為離婚、死亡、遺棄等原因而完全沒有撫養孩子。我們一般指的是廣義的隔代教養,指的是長輩協助照顧孩子。通常出現在父母皆須工作的家庭,比方上班時間孩子住在長輩家、父母周末才帶回;或是全家與長輩同住,父母親每天下班後再接手照顧孩子等,依每個家庭的需求不同而有不同的教養型態。
這種隔代教養的特點在於長輩所扮演的角色僅為「協助」而已,父母親仍為主要照顧者。即使大部分的時間孩子都由長輩照護,不過真的發生事情時父母仍會到場處理。
(圖片來源於網絡)
隔代教養家庭中有許多天倫之樂,也有許多爭吵不休的問題,今天我就以下幾個常見的問題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很多父母覺得祖父母對小孫子(女)沒有什麼要求,對行為問題較為縱容,認為長大就好了。
父母可預先向祖父母解釋管教原則,讓他們明白為何要好好管教孩子;訂立守則時請祖父母與孩子一起參與,以增加他們的投入度和責任感;可讓祖父母擔當檢查者的角色,留意孩子有否遵守規則。若祖父母沒有跟隨守則,可冷靜地向他們解釋他們的做法會帶來什麼後果,並同時提醒祖父母及孩子需要執行共同訂立的守則。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教孩子不要亂扔垃圾,老人家卻經常這樣做,我應該怎樣向孩子解釋?
可以嘗試這樣對孩子說:我們不可以隨地亂扔垃圾,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保持地方清潔。祖父母小時候,可能沒有人對他們這樣說,所以養成了這個習慣,時間久了比較難改變。下次你看見祖父母亂扔垃圾的話,可以有禮貌地提醒他們不要這樣做,並且替他們講垃圾放回垃圾箱,做一個好榜樣給他們看,讓他們也慢慢改變這個習慣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老人家很固執,我向他們解釋各種管教技巧,他們不聽也不改,怎麼辦?
這些思考方式和處事方法用多了會形成一種習慣,日子越久這些習慣就越難改; 向老人家提出新的方法和見解時,要重複地解釋令他們明白,並給他們多點時間去適應; 將有關管教技巧的單張資料或簡報放於家中顯著位置,讓老人家翻閱,邀請他們一起觀看有關管教的電視節目,或鼓勵他們參加兒童保健科護理門診開展的家庭養育課程; 只要用正面友善的態度,再多加點包容跟耐性,老人家也會接受新的意見; 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責老人家落伍,要讓孩子看到不同的養育態度背後都有愛的需求; 積極關注老人家有進步的地方,多用描述性的口氣表揚老人家能更新思想。(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後希望所有的小朋友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每一個家庭都能以科學的方式去化解矛盾與爭執,享受親情和成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兒童保健科李秋蘭 護士長
(點擊可查看大圖)
是福建省福州兒童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兒童保健科)
的一個信息交流平臺
我們將分享醫學相關的最新資訊、推送兒保科最新動態,
如家長公益課堂、科室活動等
地址 | 福州兒童醫院西門往北100米,順豐樓一樓沿八一七路店面
預約體檢熱線 | 0591-83616161
預約家長課堂 | 0591-86300137
兒保科微信號 | 2632928782
兒保科 Q Q群 | 153969117
歡迎投稿,郵箱:263292878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