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頭大」的隔代教養問題?

2021-02-19 eBABY淮安早教

一提到隔代教育,我們這代人總是很無奈。父母因為忙於工作,忙著掙錢養家餬口,更是為了想要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不得不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責任託付給家裡的長輩。看似生活負擔減輕了一點,但是隨之而來的,卻是各種育兒理念帶來的衝突。

這些隔代教育問題,常常會讓我們「頭大」,長輩們的育兒經驗固然是很豐富的,但是放到現在的育兒理念中,很多觀念都已經落後了。可在他們看來,這卻是對孩子好的。

怎樣的隔代教育最讓人「頭疼」呢?比較常見的就是以下這三種。

很多事情本來孩子可以自己去做,但是爺爺奶奶過於呵護,直接為其代勞。或者孩子一撒嬌,就立馬心軟,對他百依百順。常見表現父母一教育孩子,爺爺奶奶就護著:「孩子還小,這麼嚴厲幹什麼。"再有就是孩子鬧著要吃零食,一撒嬌,他們立馬就說:」寶寶想吃什麼,爺爺奶奶給你們買。

在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孩子,犯錯都有爺爺奶奶罩著,不僅會養成一些壞毛病,還會逐漸無視父母的教育,後患無窮。

什麼事情都督促孩子,造成孩子產生依賴性和惰性,對此對自己沒有信心感。常見表現:「比如孩子想玩滑滑梯,爺爺奶奶就會阻止,哎呀,不要爬這麼高。」

其實孩子天生就喜歡去探索,對很多事情都很好奇,可是爺爺奶奶就是喜歡讓他乖乖坐著。如果長期生活在這樣被過度保護的環境裡,不僅造成他對外界的了解,還會造成他視野狹小、不能獨立。

這種教育方法多數是符合中國傳統的教育理念,對孩子的批評多於鼓勵,責罰多於獎勵。常見表現:「當父母想要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他們常常會說:「一天到晚就知道帶孩子出去玩,沒個正經。」這樣的教養方式容易使孩子產生嚴重的自卑或叛逆心理。

是所有的隔代教育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嗎?其實並不是。也有一些長輩們會以一種溫和以及理解式的方法來帶孩子,加上他們對孩子的疼愛,這樣的教育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比如在培養孩子睡覺這個習慣上,他們就會提前跟孩子講好規則:每天晚上十點是睡覺時間,如果到點了孩子還是沒睡,這個時候他們依然鑑定約好的規則,就會對孩子說:「我可以給你講個故事,但是聽完要去乖乖睡覺。」

這種類型,叫做溫暖和理解型,是比較理想的隔代教養方式,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孩子會更成熟、更積極。

那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形成這種積極的隔代教養風格呢? 

儘管父母和長輩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可能存在一些差異,但是最終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孩子能更好。

那與其對抗,倒不如合作,尊重他們的施教權利。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教育的分歧,要維護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不然,如果讓孩子發現:「連爸媽也要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那父母管教起來就會難上加難。

所以父母在想要糾正孩子某一個毛病之前,可以試著先和長輩們聊一下,達成統一。比如孩子最近總是一邊吃飯一邊玩,在管教之前就可以先通個氣。

現在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果說人生閱歷和生活技能,大概是沒有人會比他們更加豐富了。

不紡讓家裡長輩多去講講自己的經歷,講講身邊額故事,或者講一些傳統民俗,但是前提是要儘量避開封建思想。這些都能擴寬孩子的視野。長輩們的故事也能夠促使孩子不自覺的去思索人生、體味人生。與此同時,被需要、被傾聽的感受也會讓長輩們更加幸福快樂。

其實很多時候,長輩們也是很願意為了更好地輔導孩子做出改變的。父母可以鼓勵長輩們多去參加社交活動,多看一些教育方面的節目,閱讀一些期刊雜誌,擴展眼界和知識面,提高隔代教育的質量。

當看到長輩們的教育方式在孩子身上有不良反應時,父母應該選擇合適的時機委婉地提醒,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千萬不要當面反駁。

平時可以經常給長輩們分享一些科學育兒的視頻或者文章連結;看到相關的新聞視頻,也可以和他們說:「爸爸媽媽,人家專家也說了,要給寶寶穿紙尿褲,把尿不好.」

總之,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論是誰,初心都是為了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長輩們的付出,對於整個家庭來說都十分重要,理應得到尊重和感謝。我們要記得時常把感謝的話掛在嘴邊哦。

相關焦點

  • 問題不在「隔代教養」,而在家庭關係.
    提起隔代教養,很多父母都會無奈的搖頭,甚至會覺得苦不堪言。雖然都知道親自教養孩子的好處,但是現實中的種種原因,讓老人幫忙帶孩子對很多年輕父母而言又是最經濟理想的選擇。所以,在目前的社會條件下,「隔代教養」已然成為一個不願面對卻又無法迴避的話題。那麼,與其攻擊「隔代教養」的不好,不如找到「隔代教養」引發的實質問題,並在接納現實的基礎上找到解決之道。
  • 早教小知識——隔代教養問題
    隔代教養已是普遍的現象,然而所衍生出的問題也不少。
  • 隔代教養家庭初中生的學習困難及其心理行為問題研究
    親代教養家庭的有294人,即有27.3%的初中生是由爸爸媽媽撫養,從未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照顧過。統計隔代教養家庭學生在各類隔代教養家庭類型中的分布,數據顯示,祖孫兩代同住的情況較多,有468人,佔隔代教養總人數的59.9%,其中因為特殊原因雙親無法履行照顧義務、祖輩不得不擔起照顧孫輩責任的被迫隔代教養類型佔33.3%,包括雙親或單親在異地工作、父母離婚、父母身體不好或殘疾、父母雙亡等。
  • 優化家庭隔代教養
    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父母不妨避開孩子,找個時間和老人好好談談, 多與老人交流新的教育理念、方法。優化家庭隔代教養的幾點措施隔代教養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家庭教育中幼兒的照管問題,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容忽視,我們現在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應該是對隔代教養中產生的問題進行分析,逐步改善隔代教養帶來的不利影響,使其在家庭教育中發揮最大價值。
  • 提起隔代教養,很頭疼?
    但作為兒媳L小姐本著家庭和睦和尊重老人的前提常常只好把到嘴邊的話又憋回去,她的丈夫Y呢又是個大孝子,對他父母基本上是百依百順,一段時間下來L小姐真是覺著身心俱疲,甚至開始懷疑起這段她自己選擇的婚姻的對錯來。這整天生悶氣的日子她實在是忍不了了,她覺得她必須得找他丈夫單獨談談她的想法。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由於隔代教養的教育觀念不同問題所導致的家庭矛盾。
  • 隔代教養的不利影響
    隔代教養作為近年來較為常見的家庭教養方式之一,具體是指在家庭中由祖輩代替父輩承擔起對幼兒的教育及養育職責。隔代教養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父輩的工作生活壓力過大無暇兼顧幼兒的日常教養問題,「二孩」家庭的教養困境以及三代合居家庭中祖孫輩的生活情感交流等。
  • 隔代教養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帶孩子對祖父母來說是輕車熟路,然而隔代教養也衍生了許多問題。有學者曾做過統計,在上千例青少年諮詢個案中,有超過70%的家長曾提到祖父母對孩子的早期管理和培養失當。隔代教養有何優缺點?祖父母與年輕父母可能產生哪些衝突?隔代教養是否會導致親子關係的生疏?年輕父母該如何與老一輩溝通不同的教養意見?
  • 「隔代教養」——怎麼「養」才是「教」?
    父輩為主祖輩為輔的聯合教養形式成為過半家庭的選擇。由此可見,中國的隔代教育正在成為一種主流。本文將從隔代教養的利弊,以及作為父母如何更好的應對「隔代教養」來展開。狹義的隔代教養指的是祖父母為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其父母或是因為離婚、死亡、遺棄等原因而完全沒有撫養孩子。此種隔代教養經常可能衍生許多問題,也易陷入經濟弱勢的窘境,因為爺爺奶奶已年邁、沒有工作能力,卻又還要照顧孩子。
  • 隔代教養—對孩子的積極影響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競爭、生存壓力也在不斷加劇,年輕一代的父母往往無暇專注於子女的教養問題,而「二胎」時代的到來使得幼兒的家庭教育問題愈加凸顯。許多家庭往往都會將幼兒交給祖輩進行帶養,這種方法確實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庭中的子女照管矛盾,但是,與之同時還需要認識到,祖輩的教養方式對幼兒的發展存在著雙面影響。
  • 聚焦隔代教養問題 上海長寧區首開「祖輩家長課堂」
    隨著社會發展、家庭規模縮小、年輕父母工作壓力加大,隔代教養已經成為中國城市的社會性趨勢。上海市長寧區首次開設了「祖輩家長課堂」,探索兒童科學教養模式,處理隔代教養和親輩教養矛盾等方面的需求,有效地推動和諧家庭的建設。
  • 青島市北區洛陽路街道開展「隔代教養」大課堂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2日訊如今,老人幫子女帶孩子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不僅是父母課堂備受關注,「隔代教養」也逐漸被大家熟悉,然而正是這個問題,讓不少老年家長頭疼不已。9月22日,青島市北區洛陽路街道商丘路社區邀請藍橡樹心理諮詢中心的老師,為社區老年家長們送去「隔代教養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專題講座,40餘名社區居民參加活動。「你經常鼓勵孩子了嗎?」「你培養孩子的社會技能了嗎?」「你覺得在與孫輩相處過程中有什麼問題呢?」……講座上,心理老師通過連續提問引導老年家長們,反思日常教育孫輩的過程。
  • 走出隔代教養誤區 促進良性互動
    」的兒童,心理健康狀況最差,問題行為也最多;十、「單一父輩教養」的兒童在學習自理方面的表現最好,這表明在對兒童學習習慣的培養上,父輩可能比祖輩更為重視,也發揮著更為積極的作用。也因此,中國的隔代教養原因更複雜,在教養比例、形式和參與度等方面也明顯高於世界上其他國家。他還分析了在我國隔代教養存在的優勢和劣勢,並建議以更新家庭教育理念為前提,完善隔代教養模式,釐清隔代教養邊界,整合隔代教育資源,以共讀共寫共同生活為抓手進行隔代教養的家庭教育共同體構建,讓祖輩參與的教養在家庭教育中發揮更大更積極的作用。
  • 隔代教養對孩子產生的心理健康
    隔代教養中的信念主要包含期望、評價與認知三個方面,可有效預測兒童心理及行為,即為父母對兒童發展中的行為看法與認知。父母自身教養信念極大程度影響使用教養策略與教養態度,對兒童未來發展與能力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 「隔代教養」也有小門道,選對模式最重要!
    不知道從幾時開始,爺爺奶奶、姥爺姥姥逐漸成為「看娃」的主力軍,特別是在一二線城市,這種「隔代養育」的現象尤為普遍。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隔代養育」現象的勢大,必然衍生出「隔代教養」問題的出現。根據某機構對包括北上廣深等在內的全國32個城市的網絡調查顯示,目前,已有接近67%的家庭,存在「隔代教養」現象。顧名思義,「隔代養育」與「隔代教養」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前者著重「育」,而後者兼顧「教」。其實,「教」和「育」二者很難劃分得絕對清晰,即便是完全由老人帶大的孩子,也很難絕對地說「老人從來不管教,只負責吃喝拉撒睡」。
  • 【專家支招】隔代教養為何起衝突
    在很多家庭裡,隔代教養產生的主要問題不是大人與孩子的衝突,而是婆媳的」戰爭」。媽媽認為孩子應該這樣養,而奶奶或外婆卻認為應該那樣養,大家都為孩子操心,而意見卻很難一致。  專家指出,由於社會的轉型,祖輩們過早地賦閒在家,而父母們則忙於生計,隔代教養不僅已成為如今普遍的城市現象,而且將是中國整整一代人的育兒方式!
  • 隔代教養的技巧
    現代家庭中,不少幼兒都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下文稱祖輩)直接照看、教養的。幼兒給祖輩老人以慰籍,使他們享受天倫之樂;祖輩老人有更多的時間、更大的耐性,將自己的經驗、經歷傳授給幼兒,使幼兒受到教育。隔代教養,給上班幼兒的父母減輕了負擔,祖輩消除了寂寞。
  • 華人家庭隔代教養甘苦同在 各盡其責互相理解
    隔代教養在美國華人小區十分常見,與2005年相比較,美國隔代教養家庭的比率增加了23%。  與西方家庭不同,在華人家庭中「隔代撫養」和「隔代教育」的傳統由來已久,老人們幫著帶孫輩的情況非常普遍,也許只有他們才能遍嘗其中的甘苦。
  • 中國家庭的主要矛盾--隔代教養
    於是,在中國便形成了一種無奈而又不可避免的教養模式——隔代教養。對於60後、70後這代人來說,當城市裡的子女需要他們照顧孩子時,他們便收拾行囊,在本該養老的年紀,來到異鄉當「保姆」。當農村裡的子女都外出打工時,他們便留守家鄉,全心全意照顧孫子孫女,生怕讓在外拼搏的人寒了心。
  • 海峽兩岸專家齊聚青島共議「隔代教養」
    光明融媒記者劉豔傑在「隔代教養」成為普遍現象的今天,如何理性發揮祖輩參與家庭教育的作用?如何認真履行父母的主體責任?如何建立良性的親子關係?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課題組2017年在北京、廣州、成都等6個城市進行了「中國城市家庭教養中的祖輩參與」狀況調查,課題負責人嶽坤以「父輩為主、祖輩為輔的教養方式有利於兒童的健康成長」為題,總結了我國城市家庭教育中祖輩參與狀況的十大發現。
  • 兩岸教育專家學術共商:「隔代教養」利弊與應對
    嶽坤介紹,通常說的「隔代教養」指的是「單一祖輩教養,父輩基本不參與」,也就是說,「祖輩參與」並不等於「隔代教養」。從調查結果來看,「隔代教養」的兒童,心理健康狀況最差,問題行為也最多;而「父輩為主、祖輩為輔的聯合教養方式」更有利於兒童的健康成長。但嶽坤也強調,「祖輩參與」教養對兒童的影響,必須結合兩個方面看:第一,誰在教養孩子?以誰為主教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