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些別人家的孩子,看上去很輕鬆,但成績卻又特別好!自己家的孩子學的苦哈哈的,成績卻不見長進?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學霸們究竟和我們家孩子的學習有哪裡的不同呢?
平時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不談學習相親相愛,一談學習相愛相殺。一提到輔導孩子學習,多少柔情似水的媽媽秒變張牙舞爪的母老虎!以上這些孩子學習吃力又低效問題,有沒有困擾你和你的孩子呢?
孩子還在靠死記硬背硬啃古詩文嗎?
是不是背古詩時經常背了忘,忘了背,背著背著就記串了、背混了呢?
孩子還在埋頭奮力抄寫課堂筆記嗎?
是不是感覺筆記抄了不少,但面對密密麻麻的筆記複習時卻感覺一團亂麻呢?
孩子還在猛搔頭皮地分析閱讀理解嗎?
是不是孩子也沒少看書,但一面對閱讀理解題,就總是答題答不到點子上呢?
孩子還在絞盡腦汁地尋找寫作思路嗎?
是不是一寫作文就抓耳撓腮,感覺構思作文思路特別迷茫,提起筆來就是沒話說呢?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沒計劃?
孩子做事沒計劃,寫作業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每天都沒閒著但效率卻特別低?
孩子的這些問題是不是也正困擾著你呢?你覺得自己為孩子簡直是操碎了心,整天各種督促嘮叨,但孩子不僅始終沒什麼長進還因此影響了親子關係。
家長朋友們,想讓孩子的學習變得輕鬆高效麼?那就別再為難孩子,折磨自己啦!高效學習是需要方法的,有一個神奇的思維工具就能迎刃而解以上所有頭疼的難題,這個利器就是思維導圖!藉助思維導圖這個神奇的思維工具能幫助孩子實現10倍速提升學習力。
哦?真的有這麼神奇麼?想必大家一定心存疑惑吧!別急,咱們先來看看這個神器長什麼樣?
這種像插畫一樣好看的東西,是很多學霸們的秘密武器。
思維導圖,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 ,它簡單卻又很有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
思維導圖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係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連結。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像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思維導圖因此具有人類思維的強大功能。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思維形象化的方法。我們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類大腦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種進入大腦的資料,不論是感覺、記憶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數字、符碼、香氣、食物、線條、顏色、意象、節奏、音符等,都可以成為一個思考中心,並由此中心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每一個關節點代表與中心主題的一個連結,而每一個連結又可以成為另一個中心主題,再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呈現出放射性立體結構,而這些關節的連結可以視為您的記憶,就如同大腦中的神經元一樣互相連接,也就是您的個人資料庫。
其中最經典的成功案例莫過于波音公司。波音公司在設計波音747飛機的時候就使用了思維導圖。據波音公司的人說,如果使用普通的方法,設計波音747這樣一個大型的項目要花費6年的時間。但是,通過使用思維導圖,他們的工程師只使用了6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波音747的設計!並節省了一千萬美元。思維導圖的威力驚人吧?!使用思維導圖是波音公司的質量提高項目的有效組成部分之一。
比爾蓋茨,1955年,著作《未來之路》
智慧機器人及思維導圖將是下一個舞臺中我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法。
博贊是思維導圖,也可以說心智圖的發明者。他是一個心理學家,並且這個老爺子熱衷於研究人腦。他覺得人腦的神經元連接是這樣的。
是一種樹狀的發散性思維,通過一個個觸手去連接下一個觸手。
說人話來理解也就是,他老人家認為,一個人如果腦子運用的多,他的神經元的觸手就會伸展的很多。腦子運用的越快,神經的反射也越快。就如同我們小時候大人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腦子不用要鏽掉的」。
就如同練肌肉一樣,當神經元觸發的頻率和機會越來越多,那你的思維力提升的也越快。
當博贊老先生發現了原理之後,他最純粹的導圖形式也應運而生了。
也就是我們可能看見過的這樣的畫面。
可以看出以中心圖發散開來的幾個分支分別交代了博贊的不同領域發明的成就。並且運用了不同的顏色,基本是冷暖色系間隔(這其實是思維導圖的規則之一)相比於傳統的模板,這樣看起來非常的突出和醒目。
這就是最純粹的思維導圖。
也是思維導圖想要帶出的一個新的思維模式。
也就是全腦思維。
之前我們總說人腦分左右腦,有人是左腦思維,有人是右腦思維。
思維導圖早已被各大行業視為重點!
思維導圖是一個可視化的高效思維工具,無論是對身在職場的父母還是學海中的孩子,思維導圖都能充分調動我們的左右腦,最大限度地激發我們的創造力,提升我們的發散思維與邏輯思維水平。
對孩子而言,思維導圖從根本上解決困擾孩子們的低效學習問題,借用思維導圖讓孩子告別死記硬背,給孩子提供全新的學習方式,讓他們輕鬆應對各大科目的學習與考試。
思維導圖其實是家長和老師對於孩子的一種思維訓練引導方式。
有很多時候,你發現用語言解釋起來遠遠沒有圖表來的直接和易懂。
孩子對於圖形化的理解是天生的,因此,在你給孩子講述一個道理、描述一個理論的時候,就可以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進行,也可以鼓勵孩子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用這種方式來開展,這一切對年齡並沒什麼要求,只要孩子能拿筆畫圖或者能擺弄卡片即可。
打個比方,對於幼童來說,要教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你可以給娃自己畫一張Flow Map(流程圖),描述出早上起床後做的幾件事情,清晰明了還特別有條理,孩子也容易遵從。
哈佛大學有一個名字很有意思的項目組,叫Project Zero(零項目計劃組),一直致力於藝術、理解、思維、創造力方面的研究,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項目:visible thinking (可視化思維) ,其目標是為K-12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工具和方法,讓他們在課堂中幫助孩子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考。它很大的一個作用是,把每個孩子也許自己都沒察覺到,但又蘊涵在自身的好點子和思維可視化,幫他們把這些信息「挖」出來。
思維可視化的工具有很多,出現在美國小學課堂上可能最多的就是Thinking map和mind map了,它們都被中文翻譯成思維導圖。其實每個孩子都天生自帶好點子,關鍵是怎麼幫助他們」挖「出來,「秀「出來,思維導圖就是這樣一套實用的好方法。 所以說孩子越早學思維導圖,對他的成長影響越大。讓他以後的學習的生活更加輕鬆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