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品危機來了?比歐萊雅銷量還高的法國第1護膚品牌全面撤出CS渠道

2021-01-09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0M

品觀君曰

時下,出現水土不服症狀的進口品品牌會越來越多,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及順應中國市場,全面退出或轉入非主流渠道是其必定的結局。

by_吳思

2016年位居法國銷量第一的護膚品牌伊夫·黎雪,在法國女性中每三位都有一人使用。品牌早在2007年便銷售至中國大陸。2015年伊夫·黎雪與香港恒基集團達成戰略合作,以CS渠道作為重點渠道,開拓中國大陸市場。

2015年正值中國化妝品市場進口品浪潮潮起之初,不論是品牌實力,還是代理商資質,極具優勢的伊夫·黎雪已具備了所有成功所必備的條件,可是發展事與願違。

近日,品觀君從多位代理商處獲悉,伊夫·黎雪全面退出了已進駐的中國市場線上線下渠道,品牌運營團隊相關負責人也已證實。

儘管伊夫·黎雪的退出只是個體品牌的改變,但它的失意似乎也暗含著進口品品牌整體態勢變遷:進口品已和國產品站到了同一水平線競爭,即以產品本質——品質和性價比來比拼。

或許是時候,讓行業和渠道來重新正視「進口品」了。

伊夫·黎雪全面退出CS渠道

1959年在法國創立的伊夫·黎雪以植物美肌為品牌理念,建立了從原料生產到加工生產再到直營門店銷售的全產業鏈布局。產品線涵蓋面部護理、個護、香水、彩妝及SPA等多個品類,SKU數量達400以上,能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且高性價比的美容護理。

早在2007年,伊夫·黎雪便在中國大陸展開銷售,2012年正式進入中國並以單品牌店模式拓市,但未能成功。2015年,伊夫·黎雪集團與香港恒基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針對中國區域重新組建了專業運營團隊即顏亮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以期快速開拓市場。

2017年美博會期間,伊夫·黎雪透露已成功進入了主流電商平臺及CS渠道,其中CS渠道在全國已拓展1000家網點。同時,各地代理商也在公司支持下陸續拓展單品牌店。

然而發展勢頭到今年就變了。

「4月我還給品牌打款準備做活動,結果6月22日就收到了一份退出通知。」伊夫·黎雪廣西代理商黃尚領透露。此外,安徽、雲南、河南、內蒙古等地多位品牌代理商也都反饋,伊夫·黎雪已退出了當地CS渠道。

據廣西代理商提供的退出通知顯示,顏亮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接到法國品牌方業務轉型通知——撤出中國傳統線下銷售市場,逐步回收業務。通知中顏亮給出了退貨退款政策及辦理期限,對於協議解除的代理商,將在9月底前完成所有結算。

不過從品觀君所了解到的現狀來看,伊夫·黎雪似乎是放棄了此前所有渠道布局:顏亮負責運營的品牌官方微博在6月初已停更,連結的天貓旗艦店已不可見,中文官方網站也已無法訪問。此外,上海已開出的4家直營店鋪業已陸續在去年停業。

隨後品觀君向顏亮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求證,他證實退出線下渠道屬實,並解釋稱,「伊夫黎雪不是簡單地撤出中國,而是調整渠道,將以線上為主,輔以屈臣氏。」

據悉,今年顏亮已與麗人麗妝就品牌旗艦店運營達成合作,負責人透露,「開業活動做得非常好,基本能做到100萬/月」。

對此番調整,他進一步解釋稱,與法國總部整體運作策略有關,「法國總部不景氣,正在調整單品牌店業務,同時收購了一家美國直銷公司準備調整。而作為中國總代的香港恒基也在顏亮和另一個直銷公司之間選擇,最終從投資角度選擇了直銷公司,以後品牌將借直銷做微商為主。

據悉,恒基集團此前已成功申請了直銷牌照,以銷售保健品為主。由此看來,伊夫·黎雪轉入直銷渠道已是定局。

點擊播放 GIF 0.0M

個體失意背後是市場在變化

「先天條件」優越但結局卻是退出中國主流渠道,伊夫·黎雪的運作難在哪?

管理層思考角度有問題。顏亮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因為恒基主營業務是地產,所以管理層在業務層面的思考,與化妝品行業的角度不一樣。

而一位從業多年的伊夫·黎雪代理商則直言品牌整體運作略顯「短視」,「化妝品是長線生意,建立一個品牌需要時間和投入,不能只想賣貨要款而不做長期規劃。」

不過從商業本質而言,任何品牌的失意都不是個體或者部分的不足所致,而是有系統的成因。

伊夫·黎雪品牌前操盤手張磊分析其運營在戰略布局、本土化、供應鏈及對中國市場的看法上的缺陷。

第一、戰略層面,品牌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初就有失誤——未能及時建立起知名度。

第二、本土化方面,團隊未能本土化是「致命傷」。品牌起初是由法國團隊經營,照搬了法國本土經營模式即單品牌店模式,但由於中法兩國地理經濟環境的差異,以及布局的差異,模式未能成功落地推廣。

第三、供應鏈的問題則是桎梏品牌發展的根本原因,原本品牌在法國成功都有賴於全產業鏈布局而具備的供應鏈優勢,但因為計劃性和彈性不夠,這一優勢在中國變為劣勢。計劃性不足主要是受到了法國總部決策效率及進口品政策的影響,導致進口申報時間長,產品上新與其他市場有時差進而導致大規模採購困難。而彈性則是因為品牌產能有限以及全球化產品生產銷售一體化策略的影響,這些因素影響讓中國區市場時常出現缺貨、銷售滯後等問題。

當然以上所有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品牌對中國市場不夠重視,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品牌未能迎合中國消費者的習慣推出面貼膜。

「歐洲人沒有中國人一樣的使用面貼膜的習慣,所以品牌沒有生產這類產品。」張磊解釋道,但作為中國近年來發展最快、滲透率最高、轉化率最高的品類,不管是本土還是進口品都在紛紛加碼,但伊夫·黎雪錯過了這一紅利品。

張磊透露,此前其實中國公司已與法國總部達成協議,獲得了在中國生產銷售面膜的授權,可惜最終未能展開。

然而細究伊夫·黎雪運作失策的原因,可以發現其失策的背後是中國化妝品市場對進口品認知的改變。

特別是CS渠道的變化。在2015年興起進口品熱潮的前三年裡,不少代理商和門店幾乎把進口品視作金字招牌和銷售保證。然而隨著消費者的成熟,近兩年渠道對進口品的認知日趨冷靜和理性,這也倒推進口品品牌以產品回歸市場競爭。

進口品該如何選擇及運作?

「其實前兩年,進口品三個字所代表的品牌優勢就沒了。」 新青年代理商、西安懿德化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媛坦誠地分析當下進口品市場:一方面,因為內容營銷、粉絲文化等因素的影響,今年進口品的市場比去年明顯難做。另一方面,因為消費者的需求還在快速增長,國家和地方也都在加大政策傾斜,真正的進口品時代必將到來。「未來2~3年進口品將成為市場主流。」

對此,劉媛建議代理商挑選進口品時要注重品牌資質及運營規劃。「要根據所在市場需求選擇相匹配的品牌,重點關注品牌定位。」她強調,品牌運營規劃則要關注到細節,「不是有活動支持就足夠的,還要能有新奇趣的方式去連結消費者」,譬如有線上遊戲吸引消費者互動。

除此之外,在供應鏈上做好應對措施也是運作關鍵。上述從事多年進口品運作的代理商提醒,「做進口品就要做好缺貨的準備」,一方面是提前做好規劃,另一方面是與門店及時溝通及服務。他強調現在的進口品要和國產品一樣重視體驗服務,「因為代理商未來核心競爭力就在服務。」

而就品牌層面來說,張磊也結合個人運營經驗給出建議。首要任務是管理好供應鏈,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增加其彈性及運轉效率;其次營銷和生產上能因地制宜,根據中國市場的需求生產產品,同時藉助內容營銷、網紅等方式拓展品牌知名度。

再次,要注重利益的分配,這是如今進口品最亟待改善之處。過去不少品牌都憑著「進口品」的光環低折扣供貨,同時中小樣、活動方案等支持力度小,現在「除了高端奢侈品品牌外,進口品都要重新考量利益分配問題。」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重視中國市場」,張磊強調重視不只是簡單地投入,而是要能深入了解市場以及渠道需求。

進口品品牌已和國產品品牌站到了同一水平線競爭,即以產品本質——品質和性價比來比拼,他總結道。

時下,出現水土不服症狀的進口品品牌會越來越多,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及順應中國市場,全面退出或轉入非主流渠道是其必定的結局。

相關焦點

  • 渠道 歐萊雅18年中國藥妝路:渠道再下沉
    作為歐萊雅集團活性健康化妝品部的全球總裁,Brigitte Liberman來到江蘇省南通市,除了走訪商場,她還會直接去消費者的家裡,看看中國消費者護膚的使用步驟、使用方法和感受。這樣的走訪,是歐萊雅集團管理層每年必須要做的事。
  • 薇姿和理膚泉還不夠,歐萊雅集團又收購一溫泉護膚品牌
    薇姿和理膚泉還不夠,歐萊雅集團又收購一溫泉護膚品牌 CBO首頁 | 作者: |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  2016-07-15  訪問量:
  • 美寶蓮或將全面撤出
    但如若是經常關注美寶蓮的,那就對品牌撤櫃舉措絲毫不令人訝異,就像曾經的美即退出曾佔整體銷售額70%的屈臣氏渠道,以及前不久的薇姿撤出百貨渠道,重返藥房如出一轍,渠道轉換往往昭示著品牌戰略的調整,其都折射出了母公司歐萊雅集團的戰略調整。
  • 藥妝集體「逃離」 歐萊雅將如何「兵發」渠道
    作為歐萊雅集團活性健康化妝品部的全球總裁,Brigitte Liberman來到江蘇省南通市,除了走訪商場,她還會直接去消費者的家裡,看看中國消費者護膚的使用步驟、使用方法和感受。這樣的走訪,是歐萊雅集團管理層每年必須要做的事。
  • 全球第一大化妝品牌歐萊雅調整在華經營策略
    法國《挑戰(Changes)》雜誌近日刊登題為「為何歐萊雅將卡尼爾撤出中國超市(Pourquoil』Oréal retire les produits Garnier des supermarchés chinois」的分析文章,指出法國品牌歐萊雅雖然在化妝品領域仍居全球首位,但由於中國本土化妝品牌紛紛崛起,其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日漸衰減。
  • 逆流而上,不負CS渠道的百年企業夢想
    △ 南京開元化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國平 在疫情期間,南京開元積極利用京東、淘寶、天貓等大電商的生意來提升銷量,同時堅持每個品牌每天長達兩小時的產品、專業培訓。 03 當前我國化妝品網絡銷售額佔比早已超過50%,而突發的疫情更讓線上零售乘勢猛增,但對各大品牌而言,最貼近消費者的CS渠道仍然是潛力巨大的零售根據地。 歐萊雅中國大眾化妝品部貨架渠道全國銷售總監馬徵表示,歐萊雅在CS渠道將堅持三項舉措,驅動客戶共贏美妝全域零售。
  • 把高端護膚「王炸」悅薇引入CS渠道!資生堂在下一盤什麼棋?
    CBO 記者 張慧媛資生堂對中國化妝品CS渠道的承諾,可從不是說說而已。疫後難捱,線下受困,資生堂將高端護膚「王炸」品牌「悅薇」導入CS渠道,顯示出集團持續加碼中國化妝品「母親渠道」的決心,和與線下合作夥伴共渡難關的信心。2020年初的一場疫情,讓實體渠道最先受到衝擊。房租、人工、庫存等各項成本,向化妝品店老闆「亂棍打來」。
  • 歐萊雅看好醫學護膚市場,收購加拿大一家專業護膚集團股權
    記者 | 盧奕貝編輯 | 昝慧昉1近日,法國化妝品巨頭歐萊雅集團收購了加拿大專業護膚集團 Functionalab Group(以下簡稱「 Functionalab」)的少數股權。通過此次交易,歐萊雅將把旗下專業護膚品牌修麗可(SkinCeuticals)的銷售範圍擴大到Functionalab旗下的所有醫美診所。
  • 盤點敗走屈臣氏的10大化妝品牌 有7大原因
    作為一個標準化程度高、渠道公信力強、近2500家網點遍布全國的保健及美容產品零售巨頭,屈臣氏「捧紅」了許多品牌,比如「面膜王者」美即。  不過,也有很多品牌在屈臣氏渠道黯然失色,箇中原因到底為何?且讓品觀君為你扒一扒。
  • 法國頂級沙龍護膚品牌進入中國 獨創數字科技美膚
    進口品蔚然成風 沙龍品牌走向平民 近年來,進口品在中國市場蔚然成風,數據反映,2016年同比2015年進口美妝護膚產品進口額同比增長29.1%,93.3%中國城鎮家庭曾購買或獲贈進口快消品。面對這股熱潮,不少進口品爭相引入中國市場,相較眾多日韓品牌而言,一直佔據全球領先的位置,在化妝品、香水產業在全球排名第一,佔據全球近1/4的份額的法國品牌在中國卻寥寥無幾,專業沙龍護膚品牌更是空白。
  • 歐萊雅集團第九個「10億歐元品牌」為什麼是理膚泉?
    這期間,藥店和專業醫學渠道成為理膚泉銷售的主要渠道。而後,隨著消費市場轉型升級,理膚泉又逐漸加大了百貨公司專櫃和個人護理品渠道健康護膚品類專區的投入。2017年,理膚泉又開啟母嬰渠道,成為歐萊雅集團進攻母嬰市場的首推品牌。 近些年,理膚泉則積極拓展電商渠道,並不斷加大在電商的資源投入。
  • 重磅丨進口品全面爆發,先人一步搶爆款!
    伴隨著中國新一代消費者的崛起與消費升級,中國掀起了進口品浪潮。在過去的十年中,化妝品進口額佔我國化妝品總零售額比重從2008年的7%提升至2018年的25%。而今年1到4月份化妝品進口金額為27.1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8億元),同比增長62%。以高端化妝品為主的進口品爆發,也證明了國內消費者更青睞進口品。
  • 歐萊雅旗下美容儀品牌科萊麗,將於9月關停
    7月15日,法國美妝巨頭歐萊雅美容儀品牌科萊麗(Clarisonic)在其品牌官網及Instagram官方帳號發表聲明,將於今年9月30日正式終止所有業務。 所有產品將在官網、絲芙蘭、亞馬遜等授權銷售渠道以5折出售,售完為止。
  • 源自法國王室的護膚品牌婕珞芙,如何在雲南講好中國市場的故事?
    「中國消費者,尤其是新一代消費者不好『糊弄』,進口品品牌這麼多,GELLÉ FRÈRES法國婕珞芙要在中國市場做一個高回購率的長遠品牌,不是簡單說說而已。」
  • 歐萊雅、資生堂、雅詩蘭黛護膚三巨頭,你關心的品牌發展史!
    今天來分析一下這三個大牌的發展史,以及其錯綜複雜的子品牌~一、歐萊雅——從18歲到80歲都俘獲的魔力歐萊雅集團是法國的化妝品公司,創辦於1907年,目前是世界第一大化妝品集團。貌似大家歐萊雅的印象還停留在洗腦般的洗髮水廣告裡,但是她的魔力在於你看著不起眼,但你心水的護膚品多半是她家的,比如蘭蔻、赫蓮娜、阿瑪尼哪一個不是獨當一面的超人氣品牌,對不起,她們都是歐萊雅旗下的!!!那麼歐萊雅旗下又有那些子品牌呢?收購了哪些個品牌?
  • 又一外資品牌線下撤櫃,線下渠道真的不吃香了嗎?
    記者 | 姚立凡本文為《美妝頭條》原創作品,轉載請授權日前有消息稱,歐萊雅旗下的高端美妝護膚品牌羽西將於2021年1月1日撤出中國線下渠道。據了解,全國各地多個經銷商反映收到了由品牌電話傳達的「撤櫃通知」。
  • 歐萊雅「敗走」美容儀市場?科萊麗將關停!
    7月15日,歐萊雅集團旗下美容儀品牌科萊麗(Clarisonic)在品牌官網及Instagram官方帳號宣布,「 如果10多年改變遊戲規則的創新和技術後」,品牌將於2020年9月30日正式關停,所有產品將在科萊麗官網、絲芙蘭、亞馬遜、ultabeauty、costco等官方授權銷售渠道以5折出售,售完為止。
  • 進口品風潮是個偽命題?千色店和星野家先站出來不答應
    因此,千色系統對於品牌的選擇主要考慮定位細分及價格段這兩個要素,以護膚品牌為例,千色根據功效將這一品類劃分為美白、補水、抗皺等多個類型,每一類型中設置高、中、低多個價位的品牌分布,來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此外,千色也會尤其注重特色極強的品牌
  • 全國第二大化妝品市場裡,代理商和CS店如何聯手重塑國貨自信?
    (備註:由於一些代理商和商超無法披露相關數據,該排名統計尚不完善,無法更全面體現所有品牌情況,我們歡迎大家提意見,期盼更多優秀的國產品牌進入排名。同時,我們相信這個排名是基於調研獲得的最真實的市場信息。) 把這些品牌按渠道來分,可以看到不同渠道中品牌競爭格局迥然不同。
  • 歐萊雅正式授權電商 化妝品大牌全渠道博弈
    而LV M H旗下貝玲妃,入駐天貓(微博)試水半年,同樣悄然撤出。不過,「寶潔e生活家」落戶淘寶暗自風生水起,卻是不爭的事實。日前,巴黎歐萊雅官方正式授權聚美和樂蜂兩個電商正式開闢電子商務。這折射出,眾多化妝品品牌正在電子商務的浪潮一波波襲來時謹慎布局網購渠道。「化妝品哪裡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