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 歐萊雅18年中國藥妝路:渠道再下沉

2021-01-21 美妝質造

  Brigitte Liberman每年都要來中國三到四次,與集團裡其他的高管一樣,每次都會嘗試著去不同的城市。作為歐萊雅集團活性健康化妝品部的全球總裁,Brigitte Liberman來到江蘇省南通市,除了走訪商場,她還會直接去消費者的家裡,看看中國消費者護膚的使用步驟、使用方法和感受。這樣的走訪,是歐萊雅集團管理層每年必須要做的事。

  「中國女性的護膚步驟非常複雜,會使用很多不同的產品,更換護膚品的頻率也特別快」,Brigitte Liberman說,歐萊雅對市場的研究就是從渠道和消費習慣開始的。

  自1998年帶領薇姿品牌來到中國,18年來,歐萊雅集團已經穩坐中國「藥妝」市場頭把交椅。2013年,歐萊雅旗下活性健康化妝品業務的銷售額為16億歐元,同比增長7.8%,在中國亦每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三十年前,Brigitte Liberman加入歐萊雅集團時,擔任活性健康化妝品部門旗下薇姿品牌的全球市場總監,現在,這個部門已是歐萊雅集團的四大事業部板塊之一。

  即便如此,醫學護膚品市場在全球的市場仍然處於初期階段,對於先行者歐萊雅集團來說,如何堅守和改變,如何深度掘金中國,是面臨的新課題。


  差異

  1998年,歐萊雅集團旗下薇姿品牌來到中國,作為第一家進入中國藥房的醫學護膚品,帶來了「藥妝」的概念。這是一個新的細分市場,在很多年後,被業界看成是中國化妝品市場的最後一片藍海。藥妝又稱為醫學護膚品,是指從醫學的角度來解決皮膚問題,在歐美國家,只限於在藥房銷售,是介於藥品和化妝品之間的產品。然而,在進入中國之後,薇姿發現,中國的藥房和歐洲藥房有著很大差別。

  歐洲的藥房非常成熟,秉承的是健康的理念,不僅有藥、非處方藥,還有醫學護膚品和保健品,都是由藥劑師進行推薦。在中國,很大部分藥需要從醫院購買,藥房只能買到很小部分的藥。

  中國的化妝品定義中並沒有「藥妝」概念,也沒有相應的認證法規。甚至,中國的藥店是否可以賣「非藥」產品,一度還引發討論。

  新市場開拓時遇到阻力是集團事先預估的。Brigitte Liberman說,「我們發現渠道問題的同時,也發現,在產品選擇上,中國的消費者對肌膚問題和健康概念非常感興趣。」

  為此,集團將活性健康化妝品旗下另一款「藥妝」品牌理膚泉引入中國,意在培育市場。

  即便市場的土壤不同,薇姿和理膚泉的高調亮相,還是吸引了諸多目光,加上藥房銷售的定位,不僅差異化競爭,也強調品牌性能。高調的傳播,也帶來了之後幾年,藥妝概念在中國的興起。

  資料顯示,2003年至2007年,藥妝在中國市場的年平均增長率在38%左右。尤其在2005年和2006年,更多的本土企業涉足藥妝,既有中藥老字號,也有一些日化公司和醫藥企業。資生堂、嘉娜寶以及日美健藥品、英國知名藥妝Simple紛紛湧入,本土中藥護膚概念也興起。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藥妝」的特性和競爭力被逐漸模糊,被大批強勢的其他化妝品牌掩蓋,曾經熱極一時的姍拉娜、澤平粉刺立消淨、可採眼貼膜等品牌皆是如此。

  比如,2001年,澤平粉刺立消淨及系列產品,上市不到8個月,銷量躋身當年「中國藥店藥品零售百強」。之後便加速擴充渠道,在藥房之外建立商超專櫃。隨著渠道延伸,「藥妝」概念被逐漸淡化,面臨同在商超櫃檯的其他知名化妝品的激烈競爭。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薇姿的舉動顯得格外謹慎。開始進入中國時,將藥房作為唯一推廣渠道,讓消費者產生深刻印象,將對渠道的信任與對品牌信任產生關聯,並且,持續向消費者傳播藥妝概念。這種做法,為很多外資品牌所採用,後來進入中國的聖泉薇、依泉、葆療美等外資「藥妝」品牌,多採用這一策略。


  下沉

  「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市場對歐萊雅活性健康化妝品業務的貢獻可以達到第一位或是第二位「,Brigitte Liberman說,目前,中國市場在該部門的業務貢獻仍在第四。

  在Brigitte Liberman看來,下沉到二三線城市時,會先為消費者提供一些入門級的產品,包括清潔產品、溫泉水噴霧,建立起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價格,去贏得消費者。當然,花大力氣對醫學顧問進行培訓也是很重要的課程,包括皮膚學知識、產品配方和產品的功效性以及如何針對消費者選擇最好的產品等內容。「中國市場很大,我們針對中國不同區域的消費者,研發了不同質地的產品」,Brigitte Liberman說。比如,薇姿溫泉礦物水活霜和理膚泉特安舒緩修護霜,分別都會有清爽型和滋潤型兩種質地。

  她介紹,由於薇姿和理膚泉的產品最主要的成分是溫泉水,分別來自薇姿小鎮和理膚泉小鎮,因此,集團會一定會保證生產地在法國。

  「我去了南通,覺得那是一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作為一個三四線城市,在這裡已經有藥房,百貨商店,屈臣氏等渠道,我們發現,新型的消費者會花錢購買進口於法國的、不是那麼貴的醫學護膚品,新興的中產階級也願意消費具有對肌膚健康與保養有益的產品,我們看到了這些城市的巨大市場潛力」,Brigitte Liberman說。

  歐萊雅集團正準備擴充薇姿和理膚泉溫泉水的生產線。據活性健康化妝品部中國總經理柯邁德預測,溫泉水噴霧的銷售在中國會繼續上升。歐萊雅會專門為中國投資新的溫泉水生產線,仍然會在法國生產,每年的產量預計會達到1200萬支。「醫學護膚品市場在2013年加速增長,全球增長率大約是5.0%,明顯高於2012年的發展勢頭以及全球美容市場3.8%的發展速度,我們必須為此做好準備」,Brigitte Liberman說。

覺得本文不錯,就要和好友一起分享喔!


相關焦點

  • 藥妝集體「逃離」 歐萊雅將如何「兵發」渠道
    作為歐萊雅集團活性健康化妝品部的全球總裁,Brigitte Liberman來到江蘇省南通市,除了走訪商場,她還會直接去消費者的家裡,看看中國消費者護膚的使用步驟、使用方法和感受。這樣的走訪,是歐萊雅集團管理層每年必須要做的事。
  • 歐萊雅深挖分銷渠道 貨店貢獻七成業績
    近日,全球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歐萊雅集團在上海公布,2009年其在中國大陸實現銷售81.8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7.6%。這是該公司連續第9年在中國實現兩位數增長。持續的高增長增強了中國在歐萊雅集團內的市場地位,使其成為歐萊雅在全球的第五大市場和亞太區的第一大市場。
  • 資生堂的中國之路 回顧資生堂2006渠道動向
    但是,隨著其他跨國企業的不斷進入,中國一線城市國際品牌擁有數量劇增,競爭日趨激烈。而在這場化妝品的品牌大戰中,資生堂作為早來者,並沒有取得令它滿意的成績。2005年,寶潔的銷售額達到150億元,而歐萊雅的銷售額也達到35億元。顯然,資生堂與競爭對手有明顯的差距,但現有的專櫃渠道又無法讓資生堂在短期內趕上競爭對手。
  • 歐萊雅正式授權電商 化妝品大牌全渠道博弈
    日前,巴黎歐萊雅官方正式授權聚美和樂蜂兩個電商正式開闢電子商務。這折射出,眾多化妝品品牌正在電子商務的浪潮一波波襲來時謹慎布局網購渠道。「化妝品哪裡買?先去專櫃試,再去網上比價,淘寶、聚美、樂蜂一個不能少,最好是恰逢官網有促銷,不然就得多翻幾頁評價,只要有人質疑不是正品就立即捨棄,不管有多便宜。」護膚達人C herry如是對記者表示,而她的態度也正代表了大量消費人群的最新動向。
  • 歐萊雅藥妝渠道混亂 薇姿被指水貨泛濫
    根據時代周報記者獨家調查獲知,除了在「藥」與「非藥」的路徑當中搖擺,被後來者擠壓市場之外,薇姿的終端銷售途徑還存在大量的水貨流通,渠道混亂。據知情人士向記者爆料,這些水貨有的是通過薇姿在大陸銷售公司的內部人員流出來的,再提供給分銷商或散戶,價格往往低於市場2成以上。
  • ...年中國化妝品終端渠道現狀與發展趨勢渠道紅利推動化妝品品牌崛起
    化妝品終端渠道可分為商業超市、專賣店、電子商務、直銷、藥店、美容院等。國內化妝品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市場規模保持穩定增長。隨著居民收入的增長、城鎮化率的提升、化妝品消費觀念的轉變,化妝品日益成為廣大消費者的剛性需求。據Euromonitor數據,2015年至2019年,我國化妝品銷售規模自3157億元增長至4777億元,顯著高於其他化妝品消費大國。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化妝品終端渠道現狀與發展趨勢 渠道紅利推動...
    化妝品行業主要銷售渠道方面,中國化妝品銷售渠道中,具有傳統優勢的百貨、KA(商超賣場)等渠道份額下滑明顯,二者在化妝品銷售額中的佔比分別下降至18.0%和22%,百貨專櫃所售賣的美妝產品相比KA 渠道更為高端,近年來百貨渠道的份額所受衝擊相對較小,其份額穩定在18%-19%的水平範圍內。
  • 木門產能供過於求 企業被迫進行渠道下沉
    木門行業發展至現今,已有近三十年的歷史,在早年間木門行業面臨著諸多問題,產能過剩也尤為嚴重,中國木門業眾多知名企業都相繼關閉,開始讓行業人士更加清楚的認識到了產能過剩的嚴重性。部分企業被迫進行渠道下沉在巨大的產能過剩下,許多商家為了保持銷量而進行渠道下沉,大舉進軍三四級市場。致使現在三四級市場代理商家猛增,市場商家過剩,讓商家感到壓力重重。市場如一個蛋糕,份額總是有限的,如此多人來分割一個蛋糕,能分到多少呢?
  • 聯手雅戈爾 斯凱奇下沉市場的渠道考題
    來源:北京商報原標題:聯手雅戈爾 斯凱奇下沉市場的渠道考題為了在中國市場快速擴張,運動品牌斯凱奇將尋找渠道的目光放在了男裝品牌雅戈爾身上。然而,合作開店的背後,斯凱奇仍然要面對合作方和經銷代理方發展速度與自身是否匹配等問題,這體現出斯凱奇在渠道方面的焦慮。作為入華12年的運動品牌,斯凱奇總部看好中國市場。2019年三季報顯示,目前斯凱奇在全球擁有超過3300家商店,其中包括779家公司自營店鋪。而中國作為其最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現已有24家超級大店落戶,預計到年底共有50家超級大店亮相。
  • 市場下沉,渠道先行,四六級市場迎來零售網格化重構
    好的是,如今「下沉市場」確有其巨大潛力——與供給端的遲滯進化不同,需求並沒有沉睡,5月份Quest Mobile發布的《下沉市場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3月底,移動網際網路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用戶規模達6.18億,人均使用時長增長迅速,顯示出了巨大的人口數位化紅利。人口數位化紅利,是「下沉市場」最大的潛力。
  • 別讓渠道下沉成為空談
    好事自然不用說,作為家具行業上遊的樓市回暖,對於家具從業者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了。城市戶籍放鬆這件事卻有點複雜,一方面,城市間的搶人大戰會造成人口大面積的流動;另一方面,這種人口的流動與聚集也為家具企業提供了未來市場的參考方向。
  • 歐萊雅藥妝渠道混亂:逃出藥店闖進商超 薇姿被指水貨泛濫
    根據時代周報記者獨家調查獲知,除了在「藥」與「非藥」的路徑當中搖擺,被後來者擠壓市場之外,薇姿的終端銷售途徑還存在大量的水貨流通,渠道混亂。  據知情人士向記者爆料,這些水貨有的是通過薇姿在大陸銷售公司的內部人員流出來的,再提供給分銷商或散戶,價格往往低於市場2成以上。
  • 下沉渠道押注三四線市場 森馬的童裝救贖
    森馬服飾寄希望於下沉童裝渠道從而「逆風翻盤」。近日,森馬服飾宣布計劃於三四線縣級城市開設600-800家門店,以拓展童裝業務的布局。業內人士表示,正是憑藉著童裝業務的發展,森馬服飾才走到今天,但隨著一二線城市的飽和,以巴拉巴拉為主的童裝業務增速也逐漸放緩,而選擇下沉渠道,布局空白市場,對於森馬服飾而言不失為明智的舉動。
  • 惠氏推高端嬰配奶粉臻朗,加碼渠道下沉舉措
    在業內看來,隨著出生率下降以及「大吃小」市場整合的基本完畢,「臻朗」加碼渠道下沉的舉措值得關注。據惠氏營養品中國臻朗事業部負責人周昉介紹,「臻朗」與中國母乳研究項目北京大學「明研究」對中國8個城市母乳中的122項指標展開了分析,涵蓋從初乳到出生後240天的母乳樣本,將諸多關鍵發現應用於奶粉配方研發,特別是精準分段定製上。
  • 共創渠道,精準布控,惠氏鉑臻阿爾法發力下沉市場
    其中,作為全球嬰配粉領域的領軍者,具有百年歷史的惠氏,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格局,也制定了向三四線城市深度下沉的計劃。近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辦的CBME孕嬰童展,作為全球最大的孕嬰童展,自然吸引了全球無數的目光。在此次孕嬰童展上,惠氏鉑臻家族攜旗下惠氏鉑臻、惠氏鉑臻阿爾法、惠氏鉑臻有機驚豔亮相,為這次展會增色不少。
  • 渠道下沉 為何京東超新星計劃示範的動作贏得點讚?
    這是當下中國神州大地上正在次第展開的最真實、最有溫度的故事圖景,「微信群主」、「寶媽」、「渴望用勤勞和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普通民眾」,這幾個「混搭身份」再趕上個「社交電商」、「渠道下沉」的時代機遇,便擎畫了新經濟新時代下中國最淳樸、最勤勞、最可愛的普通勞動人民創造美好新生活方式的瑰麗畫卷。
  • 逆流而上,不負CS渠道的百年企業夢想
    03 當前我國化妝品網絡銷售額佔比早已超過50%,而突發的疫情更讓線上零售乘勢猛增,但對各大品牌而言,最貼近消費者的CS渠道仍然是潛力巨大的零售根據地。 歐萊雅中國大眾化妝品部貨架渠道全國銷售總監馬徵表示,歐萊雅在CS渠道將堅持三項舉措,驅動客戶共贏美妝全域零售。
  • 又一外資品牌線下撤櫃,線下渠道真的不吃香了嗎?
    記者 | 姚立凡本文為《美妝頭條》原創作品,轉載請授權日前有消息稱,歐萊雅旗下的高端美妝護膚品牌羽西將於2021年1月1日撤出中國線下渠道。據了解,全國各地多個經銷商反映收到了由品牌電話傳達的「撤櫃通知」。
  • 聯合利華要跟著阿里進村 能否順利下沉渠道呢
    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和聯合利華已經在一些方面合作了5年。2011年6月,聯合利華在天貓開設官方旗艦店;2014年9月,聯合利華作為首家國際性快消企業在天貓國際設立海外旗艦店,通過保稅區直發模式使中國消費者購買到聯合利華在其他國家銷售的產品,並得到正品保證。良好的合作基礎讓雙方決定進一步深入合作。最值得關注的是,聯合利華將通過阿里巴巴的村淘服務,拓展廣大的農村市場。
  • 定製家居品牌渠道下沉三四級市場潛力巨大
    中國城鎮化持續推進,中產階層也不再是一二線城市的代名詞,隨著生活水平及物質需求的穩步提升,三四線城市升級正在加速。人口方面,根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的數據,北上廣深城市人口綜合約6500萬,僅佔全國總人口5%左右。不言而喻,三四線城市數量龐大,是品牌和渠道下沉的新藍海。(圖:2018年人口數據-中國產業信息網)同樣,三四線市場城市居民的消費和支出正在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