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案丨反覆發熱談瘤色變,一波三折又撥雲見日

2020-12-13 澎湃新聞

原創 姚雨濛 金文婷等 SIFIC感染官微

前言:中山感染探案系列至今共137期,還是首次對同一病例進行第2次探案,是上一次的診斷有誤嗎?若有興趣,請您參見中山感染探案第100期(),回顧這位患者一年多前的診治過程。

作者:姚雨濛 金文婷 馬玉燕

審閱:胡必傑 潘珏

一、病史簡介

患者,女性,62歲,江西人,2020-08-24收入感染病科。

主訴:右側臀部及大腿腫痛、破潰2月。

現病史:

2020年06月底,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右臀部隱痛,伴局部發紅、硬結,未重視。

2020年07月初,出現發熱,Tmax 38.5℃,至當地醫院就診,查白細胞14.3X10^9/L,中性粒% 76.9%,予引流、換藥,考慮皮膚軟組織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可能,07-12起予阿奇黴素0.25g qd+多西環素0.1g q12h+頭孢美唑2g q8h+阿米卡星0.4g qd治療,2周後體溫轉平,但期間右臀部、右大腿相繼出現包塊,逐漸增大,病灶紅腫、疼痛,並破潰流膿。膿液塗片和培養無特殊發現。2020-07-31 臀部膿液結核分枝桿菌、分枝桿菌菌種鑑定(PCR-反向點雜交)均陰性。

2020-8-024 因右側臀部、大腿疼痛明顯,破潰、滲液無好轉,就診我科。

既往史:2019年6月,因「反覆發熱1年,淋巴結腫大8月,皮疹2月」於我科診斷為播散性膿腫分枝桿菌感染,T細胞淋巴瘤待排,予阿奇黴素+多西環素+頭孢美唑+阿米卡星治療後體溫平、淋巴結縮小、皮疹消退,治療6月後調整為阿奇黴素+多西環素+左氧氟沙星治療至2020年7月當地就診。2020年1月,胸部CT提示右上肺新增斑片陰影,建議住院,患者拒絕。

二、入院檢查(2020-08-24)

【體格檢查】

T 37.0℃,P 98次/分,R 20 次/分,BP 100/ 80mmHg。

神清,精神萎,痛苦貌,右側臀部及大腿根部紅腫,伴明顯觸痛,局部破潰、內有紗條填塞,取出紗條見少許黃色膿液流出,右側腹股溝淋巴結輕度腫大,質韌,無壓痛,餘淺表淋巴結無腫大。心肺無殊。腹部平軟,肝脾肋下未及。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WBC 14.56☓10^9/L;N% 75.4%;PLT 436☓10^9/L;Hb 71g/L;

炎症標誌物:CRP 85.6 mg/L;ESR 85mm/H;PCT 0.27 ng/ml;

生化:ALT/AST 13/18U/L;Alb 28g/L;LDH 145U/L;IgG 26.11g/L;IgE 182g/L;

隱球菌莢膜抗原:(-);

抗HIV抗體(-),梅毒抗體(-);

【輔助檢查】

胸部CT平掃:右上肺斑片、結節灶,較前部分增大,部分吸收。

淺表淋巴結彩超:右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18 ☓ 8mm);頸部、腋窩及左側腹股溝未見明顯腫大淋巴結。

前方高能!

向上滑動查看圖片

三、臨床分析

病史小結:患者老年女性,無明確免疫抑制基礎,呈亞急性病程,主要表現為發熱、臀部紅腫硬結、膿腔形成伴自行破潰及疼痛,查血白細胞和中性粒比例、血沉、C反應蛋白升高,降鈣素原水平正常,使用阿奇黴素+多西環素+頭孢美唑+阿米卡星抗分枝桿菌治療無效,已完善磁共振評估病灶性質及侵犯深度,右臀部及大腿肌肉及皮膚軟組織感染診斷較明確,可能的病原體分析如下:

耐藥的非結核分枝桿菌:患者入院前1年通過淋巴結組織mNGS診斷為膿腫分枝桿菌感染所致播散性非結核分枝桿菌病,阿奇黴素+多西環素+頭孢美唑+阿米卡星治療後體溫平、原多發腫大淋巴結及皮疹消退,治療6月後調整為阿奇黴素+多西環素+左氧氟沙星繼續口服治療,原先病灶吸收良好,但右臀部皮膚軟組織感染持續進展,需要考慮耐藥的非結核分枝桿菌引起新的感染。明確診斷需再次送膿液塗片找抗酸桿菌、分枝桿菌培養及PCR、膿液mNGS等。

普通化膿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厭氧菌等:皮膚軟組織感染,病初有發熱,需考慮金黃色葡萄球菌,甚至MRSA感染;之後出現較深的竇道,要考慮厭氧菌感染。但患者病程長達2月,近期無發熱,無遠隔部位的遷徙性感染病灶,傷口分泌物無臭味,故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厭氧菌感染的可能性小。

其他低毒力的特殊病原體:對治療方案「阿奇黴素+多西環素+左氧氟沙星」耐藥的病原體,包括耐藥的諾卡菌或真菌感染。確診有賴於組織病理、常規微生物檢查和分子基因診斷技術如mNGS。

四、進一步檢查、診治過程和治療反應

2020-08-25 膿液送檢塗片、培養及mNGS檢測。每日膿腫病灶處換藥。

08-26 暫予阿奇黴素0.25g qd+左氧氟沙星0.6g qd+阿米卡星0.4g qd抗感染治療。因臀部疼痛症狀明顯,一般情況欠佳,故未行氣管鏡下肺活檢。臀部膿液數次塗片找細菌、找真菌、找抗酸桿菌及弱抗酸桿菌均陰性。

08-27 臀部膿液mNGS結果:檢出馬爾尼菲籃狀菌,種嚴格序列144條。

08-28 綜合分析,右側臀部皮膚軟組織感染系馬爾尼菲籃狀菌引起的可能大,停抗NTM治療,改為兩性黴素B靜滴抗真菌治療(初始劑量每日5mg、10mg、15mg,08-31起20mg qd),同時兩性黴素B浸泡紗條、填塞局部傷口治療;

08-31膿液細菌培養均無陽性結果(08-24、08-25、08-26送檢)。

09-03 膿液(08-26送檢)真菌培養回報:SDA培養基25℃見菌落生長,菌落最初灰褐蠟樣、皺褶,背面產生紅葡萄酒色色素,37℃暫無生長。結合菌落和鏡下形態,符合馬爾尼菲籃狀菌。繼續兩性黴素B治療。

09-07 兩性黴素B治療後臀部病灶疼痛減輕,隨訪炎症標記物明顯好轉,臀部傷口滲出減少,其內見新鮮肉芽生長,膿腔深度變淺。住院期間無發熱。

09-10 患者無明確基礎疾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劑,卻出現反覆機會性病原體感染。予查抗IFN-γ自身抗體排除免疫缺陷,結果回報抗IFN-γ自身抗體陽性,滴度1:2500。

09-11 因患者兩性黴素B治療後出現肌酐水平升高,且已兩周兩性黴素誘導治療,改為伏立康唑 0.2g,q12h,p.o.,抗真菌治療。

09-14 患者一般情況良好,臀部疼痛明顯減輕,予以出院,囑繼續伏立康唑口服抗真菌治療,門診隨訪。

臀部病灶

向上滑動查看圖片

五、最後診斷與診斷依據

最後診斷:

右側臀部及大腿皮膚軟組織感染:馬爾尼菲籃狀菌引起

播散性膿腫分枝桿菌感染:累及全身多處淋巴結、皮膚,基本痊癒

抗IFN-γ自身抗體症候群

診斷依據:

患者老年女性,既往播散性膿腫分枝桿菌感染,有病原學診斷依據,抗NTM治療後病灶吸收,考慮已治癒。本次病程2月,主要表現為發熱、右側臀部及大腿腫脹、疼痛、破潰流膿。查炎症標記物升高,臀部軟組織MR:右側臀部、大腿內後方肌群及皮下軟組織感染,臀部膿液mNGS及真菌培養示馬爾尼菲籃狀菌,兩性黴素B治療後體溫平、症狀及炎症標記物好轉,右側臀部和大腿皮膚軟組織馬爾尼菲籃狀菌感染診斷明確。血清抗IFN-γ自身抗體陽性,滴度1:2500,抗IFN-γ自身抗體症候群診斷明確。

六、經驗與體會

引起皮膚軟組織的常見病原體包括葡萄球菌與鏈球菌,直腸周圍、會陰部及口腔周圍感染常也可見革蘭陰性桿菌與厭氧菌的混合感染,少見病原體包括非結核分枝桿菌、諾卡菌、隱球菌、芽生菌等。對於病情進展迅速、程度嚴重或是感染遷延病例,需完善血培養、膿液或拭子塗片及培養、病灶活檢及影像學等檢查評估病原體與鑑別病變性質,mNGS病原檢測新技術,對於發現少見或罕見病原體,尤其是常規培養技術不能或不易發現的特殊病原體,具有重要意義。若患者反覆出現感染,尤其是機會性感染病原體的感染,除需警惕地方病外,還應警惕基礎存在各類免疫缺陷的可能。

馬爾尼菲籃狀菌(Talaromyces marneffei, TM)舊稱馬爾尼菲青黴菌,為溫度依賴性雙相菌,在25~28℃為菌絲相(傳播相) ,37℃為酵母相(致病相)。僅有宿主為人和竹鼠。馬爾尼菲籃狀菌病多見於免疫力低下者,尤其是HIV感染者。流行於東南亞如泰國、越南等地區及我國南方的廣西、廣東、雲南、香港等地。發病以春、夏季為主,雨季高發,籃狀菌經空氣-呼吸道傳播,由肺入侵而血液播散,主要侵犯單核-巨噬系統,可累及多個器官,常見於肺、肝和皮膚,可侵犯血管形成菌血症。潛伏期長期不一,平均10周(1~40周)。起病隱匿、病情兇險,不及時治療病死率極高(高達97%)。臨床表現分為局限型和播散型,其中局限型以肺部感染為主,容易漏診、誤診為肺炎、肺結核等。播散型最為常見,臨床表現無特異性,常有發熱、皮損、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呼吸系統症狀等。非HIV感染者常有多樣皮疹、溶骨性損害、呼吸道症狀,而HIV感染者以消瘦、消化道症狀、軟疣樣丘疹常見。

確診金標準為培養獲得馬爾尼菲籃狀菌。骨髓、皮膚活檢物、肺泡灌洗液真菌陽性率高。為提高陽性率,應選取多種類型的標本進行培養。輕症患者的治療選用伊曲康唑治療12周。對於多臟器受累的中至重症患者,治療包括兩性黴素B 2周的誘導治療與伊曲康唑200mg bid的鞏固治療10周。對於免疫抑制者,需在誘導治療和鞏固治療後,伊曲康唑200mg qd維持治療直到細胞免疫功能恢復。無法耐受兩性B和伊曲康唑者,可選用伏立康唑。

抗IFN-γ自身抗體症候群(anti-IFN-γautoantibody syndrome) ,亦稱抗IFN-γ自身抗體陽性的成人免疫缺陷、獲得性成人免疫缺陷,見於既往免疫力無異常的成人,患者具有可中和IFN-γ的自身抗體,Th1應答嚴重受損,存在胞內病原體(不僅胞內細菌)清除障礙。該症候群於2004年首次報導,好發於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無家族遺傳性,為散發,患者多在30-50歲起病,常見播散性非結核分枝桿菌、非傷寒沙門菌、巨細胞病毒、馬爾尼菲籃狀菌、伯克霍爾德菌、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等。產生抗INF-γ自身抗體具體原因不詳,與遺傳因素、特定HLA基因有關(HLA II類等位基因 HLA-DRB1*16:02/DQB1*05:02,HLA-DRB1*15:02/DQB1*05:01 ) 。據報導,我國廣西的嚴重馬爾尼菲籃狀菌病例中抗IFN-γ自身抗體陽性者高達94.8%,死亡率較HIV陽性感染者高。即使接受抗真菌治療,一部分患者仍發生持續、致死性感染。對於單純抗感染治療無效者,可使用抗CD20單克隆抗體(美羅華)以消除產生抗體的B細胞、降低自身抗體滴度、恢復內源性IFN-γ所介導免疫功能。

本例患者自首次起病至今2年餘,前後2次分別通過淋巴結組織和膿液mNGS及培養,明確了播散性非結核分枝桿菌病和馬爾尼菲籃狀菌病的診斷,並通過進一步篩查抗體,最終確診了導致其免疫缺陷的抗IFN-γ自身抗體症候群,通過初期兩性黴素B誘導治療,取得了一定的治療效果,後期恢復情況仍需密切隨訪。

1. Chan JF, Lau SK, Yuen KY, Woo PC.Talaromyces (Penicillium) marneffei infection in non-HIV-infected patients.Emerg Microbes Infect 2016;5:e19.

2. Browne SK, Burbelo PD, Chetchotisakd P,et al. Adult-onset immunodeficiency in Thailand and Taiwan. N Engl J Med2012;367:725-34.

3. Guo J, Ning XQ, Ding JY, et al.Anti-IFN-gamma autoantibodies underlie disseminated Talaromyces marneffeiinfections. J EXP MED 2020;217.

4. Browne SK, Zaman R, Sampaio EP, et al.Anti-CD20 (rituximab) therapy for anti-IFN-gamma autoantibody-associated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infection. BLOOD 2012;119:3933-9.

圖文:小小

原標題:《探案丨反覆發熱談瘤色變,一波三折又撥雲見日!》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探案丨發熱久治不愈,肺炎飄忽不定
    原創 李冰、金文婷等 SIFIC感染官微 收錄於話題#中山探案(97-200期)54個-11-09 改用頭孢哌酮/舒巴坦治療共7天,仍有發熱,調整為阿米卡星抗感染。
  • 專家:兒童腫瘤70%可治癒 不要談之色變
    華商報記者薛振宇兒童腫瘤70%可治癒 不要談之色變>>劉志剛中國抗癌協會委員、陝西省抗癌協會小兒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西安交通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3個月大患兒一出生就患癌症華商報:目前有關於陝西省兒童腫瘤發病的統計數據嗎?
  • 一波三折,撥雲見日?
    開封市金甌、金耀、雅樂頌、東建公司四公司重整一案,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拖到如今2020年4月還未了結。隨著即將落定戰略投資人——鄭州市創正實業有限公司,似乎預示就要接近尾聲。
  • 命大丨魚骨劃破胸主動脈 老人反覆嘔血4個月
    老人反覆嘔血4個月原是魚骨劃破食道主動脈76歲的嶽陽患者劉江(化名)老人平日身體還算康健,突然出現發熱,並且反覆嘔血症狀後在當地醫院診斷為「上消化道出血、重度貧血、肺部感染、冠心病、低蛋白血症」,後又查出結核,因病情複雜轉入我院結核病診療中心治療。
  • 探案丨老年人:頸淋巴腫大3周伴發熱,抗感染治療無效讓人憂!
    2周現病史:2019-05-27患者發現頭頸部多發小結節,無發熱、觸之有痛感,至上海某三甲醫院查WBC 5.6X10^9/L,ESR 5mm/H,頸部超聲示:右側頸後部可觸及多個實性結節,最大7X14mm,未予處理。
  • 20歲少女反覆發熱,以為是普通發燒,沒想到竟這種隱匿又致命的疾病
    >醫院心外科主任張曉慎指出,今年以來,醫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內膜炎與去年同期相比數量翻番,免疫力低下、有基礎性心臟病、個人衛生較差的人群出現原因不明的反覆發熱,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求醫。然而1個月前,她突然出現反覆發熱,自行服用退燒藥也沒有絲毫好轉,甚至體溫最高達到了40℃!隨後,持續5日的反覆頭痛也讓她痛不欲生,她終於重視起了自己的病情,求醫來到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在該院急診檢查顯示,她的頭顱蛛網膜下腔出血,心臟超聲提示左心房有大量贅生物,二尖瓣腱索斷裂、重度返流!
  • 探案丨腰痛腿痛關節痛,遷延不愈苦尋因
    ,行理療後自感症狀改善;2017-03 疼痛進行性加重;2017-04外院腰椎CT及MRI:L5椎體骨質破壞及邊緣異常信號;2017-05-09 至我院骨科就診,考慮腫瘤可能,行PET-CT:多處骨質破壞伴糖代謝異常增高,第5腰椎病理性骨折,考慮炎性病變(結核)可能,惡性病變(包括轉移瘤)不除外;腹膜後淋巴結炎可能,轉移不除外;05-16行腰椎腫塊切除減壓姑息性
  • 20歲少女反覆發熱,以為是普通發燒,沒想到竟這種隱匿致命的疾病
    、有基礎性心臟病、個人衛生較差的人群出現原因不明的反覆發熱,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求醫。三次「反覆」方就醫心臟瓣膜已被嚴重侵蝕年僅20歲的花季少女小華(化名)在5個月前出現了一次反覆咳嗽、咳痰,但在當地醫院經過對症處理後有所好轉,她也就不放在心上。然而1個月前,她突然出現反覆發熱,自行服用退燒藥也沒有絲毫好轉,甚至體溫最高達到了40℃!
  • 「談蚊色變」?七旬老人竟患上登革熱!出現這些症狀時要警惕
    70歲的杜大爺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然患上了讓大家「談蚊色變」的登革熱。 前幾天,他莫名感覺自己全身乏力,到了第三天還出現了畏寒發熱的症狀,原以為只是感冒,便到湖南旺旺醫院感染科就診並收治到湖南旺旺醫院17樓病房。
  • 深入了解良性腫瘤與癌症,讓你不再談癌色變,陷入恐慌境地
    很多人談癌色變,殊不知病因的根本。今天跟大家一起探究一下癌症的根源,從現在開始糾正一些防癌治癌的誤區。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腫瘤的概念。腫瘤(tumor,neoplasm)是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組織、細胞異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通常形成腫塊。
  • 健康內江丨聞之色變,關於這個病你知道多少?
    作為傳染病防治專家,徐醫生帶我們了解了一個很多人都會「聞之色變」的傳染病——愛滋病。但是,您也不要「談艾色變」,因為日常的握手擁抱、禮節性親吻、同吃同飲等日常生活接觸不會傳播HIV哦。急性期症狀是指在接觸愛滋病病毒後1~2周內,可能有發熱、乏力、咽痛、全身不適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部分患者有頭痛、皮疹、腦膜腦炎或急性多發性神經炎;頸、腋及枕部有腫大淋巴結,類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或有肝脾腫大。
  • 小黑痣突然變大,當心黑色素瘤
    小黑痣突然變大,當心黑色素瘤 2020-04-21 0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談癌不用色變,專家帶你認識宮頸癌
    談癌不用色變,專家帶你認識宮頸癌 2020-12-15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必談「狼」色變,系統性紅斑狼瘡可以這樣治
    溫豔芳表示,人們往往談「狼」色變,是因為得到一些錯誤信息所致,以為此病不可醫治。溫豔芳說:「其實大可不必恐懼,我有很多患者,經過治療,已經結婚生子,跟正常人沒啥兩樣。」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發於年輕女性。可以累及全身各個器官和組織,可以說從頭髮到腳趾,從皮膚到內臟都會有影響。
  • 微視《每周醫課》:手腳掌長「痣」別忽視,它可能變成惡性黑色素瘤
    微視《每周醫課》:手腳掌長「痣」別忽視,它可能變成惡性黑色素瘤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馮善鵬 通訊員 孫琦 臨沂報導  幾乎每個人生下來都有痣,很多人也有黑痣,很多人也知道黑痣有可能會變成黑色素瘤,但是都認為這種概率非常低,自己不會是倒黴的那一個。
  • 患兒反覆發熱1年多,病因竟然是……
    編者按發熱,是兒科門急診最常見的就診原因,沒有之一。由於獨特的生理時期及氣道特點,呼吸道感染是發熱最常見的原因。此外,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導致的發熱,在兒科也不少見。但在兒科臨床上,時不時就會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病例,反覆發熱,原因卻怎麼也找不到,治療效果欠佳。
  • 再障反覆發熱怎麼辦
    再障反覆發熱怎麼辦?再生障礙性貧血,由於該病的病理較特殊,因此患此病的人群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現貧血現象,表現為易出血和易出現感染症狀,加之自身免疫力較低,易發生高熱。那麼,再障反覆發熱怎麼辦?
  • 漫畫:家長對孩子「談性色變」?或許再不談就晚了
    九成家長談性色變對於父母來說,與自己的孩子談感情甚至談性,是一件相當尷尬的事情,也可能是因為沒有這方面的知識或者根據自己成長的經驗,覺得講不講無所謂。而對於學校,在公開的課堂上講授較為深入和敏感的性知識,覺得也不太合適,因此發一本《生理衛生知識》之類的書籍讓學生回去獨自「修煉」和「參悟」。
  • [東營]談「伴娘」色變 鬧婚過火伴娘被摔七八次
    按說做伴娘本應該是件可以沾喜氣的好事,但80後女孩小宋卻是談「伴娘」色變,前幾天一次當伴娘被「鬧」的經歷讓她至今心有餘悸。按說做伴娘本應該是件可以沾喜氣的好事,但80後女孩小宋卻是談「伴娘」色變,前幾天一次當伴娘被「鬧」的經歷讓她至今心有餘悸。  小宋告訴記者,一個多星期前,自己老家的一個遠房表姐結婚,表姐找到她,希望可以給自己當伴娘,小宋便也答應了。小宋前一天晚上便到了表姐家陪她收拾東西,結婚當天一大早三點多鐘就起床陪表姐去化妝。
  • 這7個症狀反覆出現,意味著癌症可能發生,可別大意了
    目前對於癌症,我們都有種發自內心的畏懼感,很多人更是談癌色變。一是因為癌症治療困難,帶來嚴重健康隱患,更是因為癌症在早期不容易被發現,一旦症狀明顯後多是到了中晚期,喪失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很多時候,並非我們不去重視癌症,而是因為癌症太狡猾了,出現的症狀根本就不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