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親子閱讀時更專注,3種方式中,只有1種真正有效

2020-08-27 藍山繪本心讀寫

親子閱讀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學習和親子交流方式,今年就要上小學的Emily,就是從小被繪本餵大的孩子。她的父母一個是公務員,一個是大學老師,很小就開始親子閱讀,從來就沒斷過。但Emily的媽媽一直煩惱一件事情,讀繪本時,Emily常常注意力不集中。爸爸有時候甚至會停下閱讀,嚴肅要求孩子選擇是回到繪本中,專心地聽,還是去做其它事。



美國作家薩拉.布萊恩特在她最著名的作品《如何講故事孩子才喜歡聽》中,說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觀點:故事是培養孩子們集中注意力的一個簡單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為什麼在父母與孩子的親子共讀,父母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孩子卻還是不能完美地達到專注閱讀的效果呢?以下,我們以繪本《小兔子去散步》來實例介紹3種閱讀情況,看看其中哪些存在的問題,哪些是值得讚賞的閱讀方式。



要說明的是,選擇《小兔子去散步》這本普通的平裝繪本,只是因為它正好在我的手邊,也以此說明一個問題:父母要善於從繪本中發現美,並不一定只給孩子閱讀那些高級的、獲獎的。普通的平裝繪本,更為親切,也更能燃起我們閱讀中的挑戰和熱情。

《小兔子去散步》的故事是這樣的:

小兔子覺得外面太冷了,不想去散步。在媽媽的鼓勵下,他走出了家門,卻意外收穫了一趟奇妙之旅。因為,兔媽媽的每一句叮嚀,在寒風中都被吹得七零八落,小兔子聽到的完全變了樣,它認為自己總是依照媽媽的「吩咐」做事,跳泥坑,草地上打滾,他從來沒有玩得這麼開心過!



在閱讀這本繪本時,父母是否以以下其中之一的方式呈現呢?


一、讓孩子難以專注的平行式閱讀


有些父母在和孩子一起讀繪本時,注意力全部放到了書上,而沒有適當地分配到孩子身上。不管是照著書念故事,還是用自己的話把故事內容表述出來,他們不太關注孩子對故事的反應,不太關注幼兒對自己這種閱讀行為的反饋。


比如:在閱讀繪本《小兔子去散步》的時候,媽媽是這樣讀的:


媽媽:小兔子不想出去散步。

媽媽:嗯,他說,天氣好冷,我好忙,而且我好累。

媽媽:然後,媽媽說,天氣不冷,空氣很清新。

媽媽:小兔子又說,外面的風太大了,一點兒也不好玩。

媽媽:兔媽媽說,很好玩的,我們走吧。

媽媽:外面的涼颼颼的,呼—呼—呼,小兔子又蹦又跳,想讓自己暖和一些。

媽媽:兔媽媽要小兔子靠近自己一點兒,她說,快跟上來吧。

媽媽:兔媽媽的話被風吹走了,小兔子聽成快跳進泥漿裡去。

媽媽:於是他就跳進去了......


這就是平行式閱讀,父母與孩子一起親子共讀繪本時,對繪本中的內容,無論是圖畫還是文字,很少討論,甚至基本照本宣科。



父母如果一直在讀,基本不提問題,看上去很專注,但與此同時,孩子的注意力則會顯得非常難以聚焦,他們會心不在焉的,不時游離於圖畫觀察和聽父母閱讀之間,親子之間很難產生共鳴,而孩子的閱讀水平也不會因父母的參與而得到提高。


二、看似熱鬧,實則無效的偏離似閱讀


還有一類家長,在親子閱讀過程中,喜歡與孩子交流,討論,也樂於回答孩子的問題,甚至還會給孩子提一些問題。


在具體討論的過程中,父母會出現一些偏差:

  • 自以為閱讀能力充足,從而無視或者忽略對文字的理解,沒有準確傳遞給孩子正確的信息;
  • 對繪本沒有事先預讀和了解,閱讀中產生誤讀;
  • 過度地注意細枝末節,隨意聯想。這樣的閱讀,結果是:表面上在圍繞繪本熱烈地交流,實際上游離於故事情境之外,沒有讓故事的文字和圖畫本身起到主導的作用。



比如,繼續以閱讀繪本《小兔子去散步》為例,媽媽這樣讀的:


媽媽:外面的風冷颼颼的。呼——呼——呼,小兔子又蹦又跳,他為什麼又蹦又跳?

孩子:他很開心?

媽媽:不對,很冷啊,外面,你想想看?

孩子:到了外面很開心啊。

媽媽:不對,小兔子跳是為了讓自己暖和一些。你不是這樣的嗎?

孩子:我不是,冬天要是冷了,可以多穿一點,還可以圍上圍巾。

媽媽:好,你說得對,圖上小兔子也圍了圍巾,可是他還是冷啊,所以就又蹦又跳。

孩子:他沒扣外套扣子。

媽媽:好,我們接著讀。


在上面的例子中,媽媽指著畫面問孩子,「小兔子為什麼又蹦又跳?」本來在這裡,圖畫展現的是小兔子跳進泥漿前,和媽媽的對話鋪墊,但他們卻圍繞著又蹦又跳的動作,進行了大量的討論,完全沒有切入故事主題。所以,我們大致可以認為這位媽媽和孩子閱讀繪本的水平,處於圖畫命名和口語述說人物形象的階段,並沒有把每個靜止的畫面聯繫起來,保持故事閱讀中的連貫性,忽視了情節推進,讓孩子在雜亂的問題中,沒有把畫面連起來,閱讀一個完整、流暢的有情節的故事。


閱讀不到一個完整的故事,或者中間不斷打斷,讓孩子一開始進行繪本閱讀時,就沒有沉浸在一個持續的故事氛圍中,去跟隨情節展開觀察、思維和想像,閱讀的樂趣大打折扣,這也會造成孩子對閱讀的抵抗心理。



三、值得鼓勵的合作式的閱讀


繪本既然作為親子閱讀的一種圖書,就不只要關注繪本本身的質量,故事的有趣性和藝術性,甚至包括主題意義等,更重要的是父母與孩子閱讀時的過程,採取的分享方式。


以上談到的父母的照本宣科和自以為是,都導致了閱讀中的不好體驗,那麼,好的繪本親子閱讀方式,最關鍵的是什麼呢?


還是以閱讀繪本《小兔子去散步》為例,母子間這樣進行:


媽媽:風太大了,兔媽媽擔心小兔子會被風吹跑,趕緊扯開嗓門大喊,停下來,不要動!可是被風吹跑的是她說的話,所以,小兔子聽成了什麼呢?(一起翻頁,停頓,提問,看圖)

孩子:啊,小兔子在滾呢。

媽媽:對,因為小兔子把媽媽的話聽成了,趕快滾下山丘!於是,他滾下來了。

孩子:哈哈,媽媽驚呆了!

媽媽:對,媽媽跑得氣喘籲籲,但只能眼睜睜著看著小兔子骨碌骨碌滾下去了,她撿起地上的圍巾,現在,只有一種辦法可以追上小兔子了。什麼辦法?(不翻頁,提問,一起猜測。)

然後翻頁,發現驚喜:

媽媽:她跟著滾下來,邊滾邊大喊,等等我呀!

到這裡,一個完整的情節段就完成了,孩子也體會到了閱讀中的投入樂趣,接下來反覆出現的段落,也會更吸引他去閱讀。


以上,就是合作式閱讀。



四、一定要防止平行式和偏離式閱讀,在合作閱讀中尋找最適當的方式


  • 01 合作式閱讀,是父母與孩子圍繞繪本展開有效交流的一種方式,重點是閱讀過程中,父母不再專注於故事本身,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反應。


一是對孩子做出的積極反應給予鼓勵;

二是根據孩子的表情和肢體動作來判斷其對故事的理解程度,並及時調整講述語氣、語調,甚至是改變講故事的方式;

三是最好提前預讀,同時,當反覆情節和相同語言結構出現時,父母要提前準備,讓孩子預測即將發生的事情,從而提升閱讀中孩子的參與感;



  • 02 在好的合作閱讀方式中,父母要在閱讀過程中起到隱性的引導作用,而非表面化的教育和灌輸。包括但不限於:


一是閱讀中,通過觀察孩子反應,偶爾提出一些問題,了解孩子對故事的理解程度。

二是閱讀完成繪本後,提出一些問題,幫助孩子回憶故事內容,如人物形象、情節、問題、解決辦法等。

三是引導深入閱讀交流,如:鼓勵孩子表達自己對故事的感受,將故事中的人物或事件,與自己的生活聯結,提出自己的問題或質疑,共同探討,表達不同的想法。


最後,親子閱讀重在興趣和習慣培養,所以,方法和技巧一定要成為父母掌握和重點學習的內容,科學的、適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相信你也一定能找到和孩子共同閱讀時,最理想的狀態,歡迎你跟我們一起分享。

我是,關注兒童繪本閱讀,以及繪本閱讀與寫作思維進階。

更多文章請點擊:

相關焦點

  • 如何讓「親子閱讀」更有趣?這3種硬核「共讀方式」你要會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處方式有很多種,其中的一種就是親子閱讀,親子閱讀有利於促進我們之間的感情。親子閱讀對於我們來說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俗話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當我們跟孩子一起進行閱讀的時候,我們之間的親子關係也會變得更加的親密。
  • 家長學會這3種「共讀方式」,讓親子閱讀更有趣,孩子將來更優秀
    閱讀是讓人受益終身的好習慣,而幼兒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閱讀期之一,家長們如果注意到了閱讀的重要性,並從小就堅持陪同孩子一起閱讀,培養好孩子的閱讀習慣,將來孩子的一生都會受益無窮。家長學會這3種"共讀方式",讓親子閱讀更有趣,孩子將來更優秀制定閱讀計劃表選擇哪些類型的書籍比較適合孩子?每天閱讀的時間應該怎麼分配安排?孩子在哪個時間段注意力最集中?
  • 親子閱讀,是父母高質量陪伴的另一種方式!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以上為節目現場錄音,由於微信平臺對錄音播放時長有限制,為保證節目的完整性,我們轉為視頻形式,方便大家收聽,感謝您的關注。) 親子閱讀是親子互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項目,親子閱讀既可以增進親子感情,又可以獲取豐富知識,在親子閱讀過程中我認為應注意:1.要從孩子的興趣出發選擇讀本,選擇方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 中高考正在懲罰不閱讀的學生!70種方式讓孩子悄悄愛上閱讀
    中高考正在懲罰不閱讀的學生!70種方式讓孩子悄悄愛上閱讀第1種方法:讀書給他們聽、堅持讀書給他們聽、不斷讀書給他們聽,每天讀書給他們聽。第2種方法:建立家庭閱讀區,孩子能夠輕鬆愉快地在這個區域範圍內讀自己想讀的任何一種圖書。第3種方法:給孩子做一些有趣的摘抄,包括閱讀建議、有趣的閱讀文本,甚至包括你認為的一些有意思的笑話和詩歌。
  • 家長掌握這3種硬核「共讀方式」,讓親子閱讀更有趣
    現在很多家長都知道親子閱讀的重要性,那麼什麼是親子閱讀呢?有什麼作用呢?「親子閱讀」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親子閱讀」能讓親子關係更加親密,是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歡的一種與父母的相處模式。通過「親子閱讀」,不僅能拉近父母與孩子的距離,還能讓孩子愛上閱讀。
  • 如何讓「親子閱讀」更有趣?這3種硬核「共讀方式」你要會
    轉自 格格育兒導讀:「親子閱讀」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親子閱讀」能讓親子關係更加親密,是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歡的一種與父母的相處模式。通過「親子閱讀」,不僅能拉近父母與孩子的距離,還能讓孩子愛上閱讀。如何讓「親子閱讀」更有趣?這3種硬核「共讀方式」你要會。
  • 100種讓孩子愛上閱讀方法!
    孩不愛閱讀怎麼辦?孩子一直在閱讀,可是感覺沒啥效果……對於這類問題,其實光靠一兩句話真的很難說清楚。因為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形成有效的閱讀能力更是需要家長持之以恆的引導和堅持,更需要專業教育工作者的參與。對於如何在家庭中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每種方法的側重點也不太一樣。
  • 孩子說:我要看電視。這是什麼潛臺詞?用這3種方式體諒孩子
    抱著時光很無聊當你帶孩子出去玩耍時,孩子並不會說:我要看電視。 當孩子在家無比無聊時,孩子會央求你:我要看電視。可見,孩子並不是真正地想要看電視,孩子缺乏的是:我沒有東西玩。潛臺詞就是:我很無聊。開始遐想把看電視改為另一種陪伴方式,可能更有效:大人陪伴孩子,一起玩樂孩子想看電視,有時是因為家長很忙,只能看電視。小蘑菇喜歡看《喜洋洋灰太狼》,但這已是老片了,孩子就是喜愛看。看過了第一遍,又看第二遍,第三遍。
  • 讓孩子愛上閱讀的100種方法
    很多父母喜歡給孩子定目標,喜歡對孩子高要求,可是對自己卻很敷衍,不管是什麼樣的方式開始的親子閱讀、不管我們如何和孩子一起折騰,當你給孩子設置閱讀目標時,請不要忘記給自己也同樣設置目標。孩子的閱讀目標你來檢查,你的閱讀目標孩子來檢查,公平公正相互監督、相互提高,是不是特別好?
  • 親子閱讀=陪讀?如何培養0-3歲孩子閱讀習慣?這些技巧很重要!
    2014年,美國兒科學會(AAP)發布聲明,建議從寶寶出生就開始親子閱讀,並至少持續到寶寶上幼兒園。有證據表明,親子閱讀不但可以增強親子的關係,能夠促進孩子的認知發展,還能極大地促進孩子大腦發育,提高孩子的語言及讀寫能力,尤其在語言以及閱讀能力的發展方面。
  • 大貓聊閱讀:讓孩子愛上閱讀的100種方法
    【第3種方法】:給孩子做一些有趣的摘抄,包括閱讀建議、有趣的閱讀文本,甚至包括你認為的一些有意思的笑話和詩歌,隔三差五給孩子創造一些驚喜,他們的文具盒裡、書包裡、餐盒上、早上起床後的枕頭上,只要你想任何地方你都能為孩子創造這種閱讀帶來的驚喜。
  • 親子關係緊張?避開4大禁忌,運用2種有效溝通讓孩子願意親近父母
    大多數時候,我們的親子溝通之所以變得糟糕,產生出各種衝突,其實是由於父母常犯以下4個忌禁。因此,如果想親子溝通會變得有效,教育變得事半功倍,父母需要避開4大禁忌。事實上,只有雙向的溝通才是有效的。父母如果想要做到與孩子雙向溝通,就要先學著去接納孩子的好的或不好的感受,也就是說,父母保持同理心,這樣去看待孩子遇見的問題,就會想辦法去傾聽孩子,而不是一味地給孩子講孩子不想聽的大道理,或者是一廂情願地傳授經驗給孩子。要知道,同理心和重視孩子的感受,比「經驗」更重要,也更有效。
  • 《逃家小兔》詮釋了3種高級的親子之愛,做到1種,孩子就很幸福
    兔媽媽想都沒想,就說:「如果你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為你是我的小寶貝呀!」愛,就是這麼簡單,就因為你是我的小寶貝,所以我無條件地愛你,不管你去到哪裡,我都願意追隨著你,用你喜歡的方式,為你付出,為你奉獻;給你支持,給你呵護。
  • 在遊戲中閱讀,在閱讀中成長:淺談0—3歲遊戲化親子閱讀的策略
    近年來,早期親子閱讀已不是新鮮事兒,許多家長都認識到早期親子閱讀的重要性。2017年8月,筆者通過問卷星對廣東省2253位學齡前兒童的家長進行調查,其中90.77%的家長與孩子開展了親子閱讀;在這些家長中,76.48%的家長在孩子3歲之前已經開始進行親子閱讀,部分家長在孩子剛出生後,甚至懷孕期間,已開始親子閱讀。
  • 想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要避免這3種行為,容易讓孩子更疏遠
    親子關係從字面上理解,那就是孩子和父母的關係,親子關係的質量高低,決定了家庭教育的效果,良好的親子關係,非常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可以讓孩子受益一生。在孩子成年之前,父母是親子關係的主導者,影響親子關係的最大因素,是父母的言行。
  • 100種讓孩子愛上閱讀、高效閱讀的方法,家長必看
    【第3種方法】:給孩子做一些有趣的摘抄,包括閱讀建議、有趣的閱讀文本,甚至包括你認為的一些有意思的笑話和詩歌,隔三差五給孩子創造一些驚喜,他們的文具盒裡、書包裡、餐盒上、早上起床後的枕頭上,只要你想任何地方你都能為孩子創造這種閱讀帶來的驚喜。
  • 把握孩子的「閱讀黃金期」,從親子閱讀開始
    而且閱讀已經成為了芬蘭家庭的休閒方式之一。在中國,家庭中的親子閱讀不僅可以說是古代生活標配,時至今日,更有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重視親子閱讀。許多家庭除了以往更多是母親參與親子閱讀,對於父親的參與度也在不斷提升。親子閱讀,不一定能延長孩子生命的長度,但一定可以拓展孩子生命的寬度和深度。
  • 親子閱讀跟育兒一樣沒有統一標準,這幾種閱讀方式你試過哪幾種
    陪孩子閱讀啊。親子閱讀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最好的方式之一。平時天氣不好,不能外出的時候,親子閱讀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閱讀需要專門的地方嗎?當然不需要,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始讀。親子閱讀方式有哪些方式?1、「照本宣科式」大部分家長都是採用這樣的方式讀繪本,就是把繪本上的文字,逐字逐字的讀給孩子聽,這是最省事最忠於原作的方式。
  • 直播|孩子不愛閱讀咋辦?試試這3種遊戲教學法+18個親子閱讀策略...
    如何引導低年級的學生閱讀呢?引導他們閱讀什麼呢?怎樣保證低年級孩子閱讀的「質與量」呢?老師家長不妨都聽聽今天的直播,共同思考和實踐一下孩子的閱讀問題。今晚7點半,追光公益直播第68期,劉巍瀟老師為你帶來直播分享——孩子不愛閱讀咋辦?試試這3種遊戲教學法+18個親子閱讀策略!
  • 孩子們宅家太煩躁?這7種調適情緒的親子遊戲,有趣又有效
    用遊戲的方式調適,健康有趣又有效。情緒就像我們的呼吸,是自動生發不易覺察的。當不舒服的情緒來了,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接納和釋放;其次,才是控制和調整。所以,我們先來看釋放情緒的4種親子遊戲第一種遊戲:我們一起假裝打哈欠1、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們可以輕鬆自在的圍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