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特報駐倫敦記者/魏莉
今天(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迄今,距離倫敦各大博物館3月18日宣布閉館,已經整整兩個月。疫情讓我們經歷了各種前所未有的恐慌和困惑,不能出門的日子裡,更多人開始回望歷史和思考人生。就像美食給口腹帶來慰藉,藝術也讓人頭腦興奮,身心愉悅。號稱世界博物館之都的倫敦,共有超過250個登記在冊的博物館和公共畫廊。特別是那些著名的館廊,是人類文明記憶和藝術瑰寶的集中體現,它們在疫情之下的表現,並沒有讓人失望,各種精彩紛呈的網上展覽,讓困在家中的人們大飽眼福。
首先當然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館內有800多萬件藏品,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也是遊客們到訪倫敦後必去的景點。大英博物館提供了11種在家「雲逛」博物館的方式,包括升級版的在線展品呈現、與第三方合作的時間軸觀展、音視頻互動等。
5月初剛升級的在線展覽系統,可供所有人免費觀看,並能根據地點、人名等關鍵詞進行檢索和過濾,其內容的豐富程度和畫質的高清程度,讓人嘆為觀止。用博物館自己的話說,是「800萬件藏品盡在指尖」。去過大英博物館的人都知道,館內常年熙熙攘攘,只能走馬觀花,很多藏品都無法近距離細細看清。
(《女史箴圖》全圖及文字說明 圖片來源:大英博物館網站)
另外,由於場地限制及文物保護等因素,很多珍貴文物,並不能長期展出,比如大家熟知的《女史箴圖》,是大英博物館最著名的中國書畫藏品,每年僅展出約6個星期。而通過在線展覽系統,不僅能一覽全圖,還有局部放大圖,可以全屏高清觀看,並配有文字說明,幫助觀眾更好地了解作品。可以說,在線觀展所學習到的知識和看到的細節,比實地觀看要翔實得多。
(《女史箴圖》局部放大圖 圖片來源:大英博物館網站)
作為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的羅塞塔石碑,因刻有埃及象形文字、埃及草書以及希臘文 三種文字,成為了解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意義和結構,進而解讀古埃及文化的鑰匙。
該碑位於博物館入口處,常年為遊客所包圍,難得能看清上面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線上展覽中的石碑,在全屏狀態下觀看,頗有一種太空隕石的錯亂美感,而局部放大的文字,也能讓人一睹神秘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真容。
(放大後能清楚看到羅塞塔石碑上的文字 圖片來源:大英博物館網站)
此外,與第三方合作的時間軸觀展,也非常炫酷。五大洲的展品,被分成了藝術設計、生死、宗教信仰等六大類,根據時間軸逐一呈現,並結合聲效、動畫等,讓觀眾宛如漫步時光隧道。遇到希望進一步了解的展品,點擊進去,還有專門的語音介紹和採訪錄音,以及與該展品相關的其他展品推薦,條理脈絡非常清楚。
倫敦肯辛頓地區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也一直以其華麗恢弘的建築和豐富的藏品,受到眾多遊客,特別是小朋友們的青睞。該館於1881年起開放,初期的藏品來自大英博物館,現在擁有生物、地球科學標本約七千萬件,包括了植物學、昆蟲學、礦物學、古生物學、動物學五個主題,還能看到達爾文所採集的標本。
(自然歷史博物館內景 圖片來源:自然歷史博物館網站)
其大廳內陳設了100多年的標誌性巨型恐龍骨架,於2017年被懸掛的藍鯨骨架所取代,還一度成為熱議話題。疫情期間,博物館推出了12種虛擬觀展的方式,並邀請深受全球熱愛自然人士喜愛的大衛·愛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以他標誌性的聲音,錄製了語音導覽。同時,還推出了「在家試試這個」(Try This at Home)系列,包括恐龍研究、模擬火山噴發、製作乾花、捕捉昆蟲做標本等一些列教程,讓孩子們在家的日子變得非常生動有趣。
(關於如何在家研究恐龍 圖片來源:自然歷史博物館網站)
倫敦另一大極具美感的博物館,是國家畫廊,其網站也是美不勝收。
同樣的,2600多幅13世紀到20世紀的歐洲著名畫家的作品,包括達文西的《巖間聖母》,梵谷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蓮》等,都能通過網站一飽眼福。而這個時候唯一的缺憾,就是自己的電腦屏幕不夠大。網站還提供虛擬觀展、VR觀展等服務,在高科技的幫助下,觀眾能夠身臨其境地細細揣摩每一幅畫作,甚至連筆觸肌理都清晰可見,並通過相應的文字介紹等,獲得全方位的信息和享受。
(莫奈的《睡蓮池》 可放大觀賞 圖片來源:英國國家畫廊)
最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同樣位於倫敦肯辛頓地區的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這座以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和她丈夫阿爾伯特的名字所命名的博物館,是全球最大的藝術與設計博物館,主要展示工藝美術、裝飾藝術和設計、應用藝術等方面的藏品。
其本身的網絡展覽,相比前面三座博物館,並沒有太大特色,但就在其網站主頁上,有這樣一則消息:徵集疫情期間的各類物品。目前已經徵集到的物品,包括快遞紙盒、自製口罩、告示牌等,甚至還有疫情期間緊缺的衛生紙、酵母及麵粉。相信不出幾年,人們到這裡參觀時,看到這些非常普通但又包含深意的展品,必然會回想這段不平凡的日子。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所徵集的疫情相關物品 圖片來源: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博物館於人類的意義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特殊時期的世界博物館日,全球大部分的人們,都以「雲逛」的方式,觸摸歷史、文明和藝術。這樣一種方式,也許也將和被納入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的那些特殊展品一樣,成為疫情期間的特殊標誌,以及永久的新冠記憶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