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特報駐倫敦記者觀察:看疫情下的英國博物館

2020-12-22 騰訊網

荔枝特報駐倫敦記者/魏莉

今天(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迄今,距離倫敦各大博物館3月18日宣布閉館,已經整整兩個月。疫情讓我們經歷了各種前所未有的恐慌和困惑,不能出門的日子裡,更多人開始回望歷史和思考人生。就像美食給口腹帶來慰藉,藝術也讓人頭腦興奮,身心愉悅。號稱世界博物館之都的倫敦,共有超過250個登記在冊的博物館和公共畫廊。特別是那些著名的館廊,是人類文明記憶和藝術瑰寶的集中體現,它們在疫情之下的表現,並沒有讓人失望,各種精彩紛呈的網上展覽,讓困在家中的人們大飽眼福。

首先當然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館內有800多萬件藏品,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也是遊客們到訪倫敦後必去的景點。大英博物館提供了11種在家「雲逛」博物館的方式,包括升級版的在線展品呈現、與第三方合作的時間軸觀展、音視頻互動等。

5月初剛升級的在線展覽系統,可供所有人免費觀看,並能根據地點、人名等關鍵詞進行檢索和過濾,其內容的豐富程度和畫質的高清程度,讓人嘆為觀止。用博物館自己的話說,是「800萬件藏品盡在指尖」。去過大英博物館的人都知道,館內常年熙熙攘攘,只能走馬觀花,很多藏品都無法近距離細細看清。

(《女史箴圖》全圖及文字說明 圖片來源:大英博物館網站)

另外,由於場地限制及文物保護等因素,很多珍貴文物,並不能長期展出,比如大家熟知的《女史箴圖》,是大英博物館最著名的中國書畫藏品,每年僅展出約6個星期。而通過在線展覽系統,不僅能一覽全圖,還有局部放大圖,可以全屏高清觀看,並配有文字說明,幫助觀眾更好地了解作品。可以說,在線觀展所學習到的知識和看到的細節,比實地觀看要翔實得多。

(《女史箴圖》局部放大圖 圖片來源:大英博物館網站)

作為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的羅塞塔石碑,因刻有埃及象形文字、埃及草書以及希臘文 三種文字,成為了解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意義和結構,進而解讀古埃及文化的鑰匙。

該碑位於博物館入口處,常年為遊客所包圍,難得能看清上面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線上展覽中的石碑,在全屏狀態下觀看,頗有一種太空隕石的錯亂美感,而局部放大的文字,也能讓人一睹神秘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真容。

(放大後能清楚看到羅塞塔石碑上的文字 圖片來源:大英博物館網站)

此外,與第三方合作的時間軸觀展,也非常炫酷。五大洲的展品,被分成了藝術設計、生死、宗教信仰等六大類,根據時間軸逐一呈現,並結合聲效、動畫等,讓觀眾宛如漫步時光隧道。遇到希望進一步了解的展品,點擊進去,還有專門的語音介紹和採訪錄音,以及與該展品相關的其他展品推薦,條理脈絡非常清楚。

倫敦肯辛頓地區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也一直以其華麗恢弘的建築和豐富的藏品,受到眾多遊客,特別是小朋友們的青睞。該館於1881年起開放,初期的藏品來自大英博物館,現在擁有生物、地球科學標本約七千萬件,包括了植物學、昆蟲學、礦物學、古生物學、動物學五個主題,還能看到達爾文所採集的標本。

(自然歷史博物館內景 圖片來源:自然歷史博物館網站)

其大廳內陳設了100多年的標誌性巨型恐龍骨架,於2017年被懸掛的藍鯨骨架所取代,還一度成為熱議話題。疫情期間,博物館推出了12種虛擬觀展的方式,並邀請深受全球熱愛自然人士喜愛的大衛·愛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以他標誌性的聲音,錄製了語音導覽。同時,還推出了「在家試試這個」(Try This at Home)系列,包括恐龍研究、模擬火山噴發、製作乾花、捕捉昆蟲做標本等一些列教程,讓孩子們在家的日子變得非常生動有趣。

(關於如何在家研究恐龍 圖片來源:自然歷史博物館網站)

倫敦另一大極具美感的博物館,是國家畫廊,其網站也是美不勝收。

同樣的,2600多幅13世紀到20世紀的歐洲著名畫家的作品,包括達文西的《巖間聖母》,梵谷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蓮》等,都能通過網站一飽眼福。而這個時候唯一的缺憾,就是自己的電腦屏幕不夠大。網站還提供虛擬觀展、VR觀展等服務,在高科技的幫助下,觀眾能夠身臨其境地細細揣摩每一幅畫作,甚至連筆觸肌理都清晰可見,並通過相應的文字介紹等,獲得全方位的信息和享受。

(莫奈的《睡蓮池》 可放大觀賞 圖片來源:英國國家畫廊)

最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同樣位於倫敦肯辛頓地區的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這座以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和她丈夫阿爾伯特的名字所命名的博物館,是全球最大的藝術與設計博物館,主要展示工藝美術、裝飾藝術和設計、應用藝術等方面的藏品。

其本身的網絡展覽,相比前面三座博物館,並沒有太大特色,但就在其網站主頁上,有這樣一則消息:徵集疫情期間的各類物品。目前已經徵集到的物品,包括快遞紙盒、自製口罩、告示牌等,甚至還有疫情期間緊缺的衛生紙、酵母及麵粉。相信不出幾年,人們到這裡參觀時,看到這些非常普通但又包含深意的展品,必然會回想這段不平凡的日子。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所徵集的疫情相關物品 圖片來源: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博物館於人類的意義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特殊時期的世界博物館日,全球大部分的人們,都以「雲逛」的方式,觸摸歷史、文明和藝術。這樣一種方式,也許也將和被納入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的那些特殊展品一樣,成為疫情期間的特殊標誌,以及永久的新冠記憶的一部分。

相關焦點

  • 荔枝特報駐倫敦記者觀察:蕭條的英國航空業何時復甦?
    荔枝特報駐倫敦記者/魏莉自4月底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宣布裁員12000人後,今天(5月5日),英國另一大航空公司維珍航空Virgin Atlantic宣布,由於受疫情影響,將裁員3000人,佔目前總僱員人數的約三分之一
  • 荔枝特報駐倫敦記者觀察:5G傳播新冠病毒?看英國如何遏制謠言
    荔枝特報駐倫敦記者/魏莉疫情爆發以來,各種五花八門的錯誤信息和謠言層出不窮,如果要找出一個能與「注射消毒液能殺死體內新冠病毒」的荒謬程度相「媲美」的英國產謠言,那非「5G傳播新冠病毒」莫屬。今天(5月1日),這個謠言的製造者,英國人大衛·艾克(David Icke)的臉書網頁終於因「多次違反網站有害錯誤信息相關政策」而刪除。該網頁曾有80多萬粉絲。而他關於新冠疫情的視頻內容等,也被相關視頻網站刪除。
  • 荔枝特報駐倫敦記者觀察:回國的小留學生們分享溫暖與感動
    荔枝特報駐倫敦記者/若祺  近期,社交媒體上經常可以看到身穿全套防護服的學生坐飛機回國的場面。雖然疫情在英國出現減緩趨勢,不少在英留學生還在焦急地等待返回中國的航班。如今,一些回國的學生和家長成為志願者。互相幫助,積極分享回國旅途過程中的溫暖與感動。
  • 荔枝特報駐倫敦記者觀察:BBC豪華網課 跟阿奎羅學西語
    荔枝特報駐倫敦記者/魏莉
  • 荔枝特報·兩會特刊丨制度優勢是戰勝疫情的法寶
    荔枝特報推出「兩會特刊」,深度對話權威專家學者,解讀時代命題與兩會熱點,帶你讀懂奮進中的「中國樣本」,走進正在奮力書寫的「中國故事」。   本期嘉賓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王向明告訴荔枝特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應變局、平風波、戰洪水、防非典、抗地震、控疫情,所有的這些過程都在說明一個根本的緣由,那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得到了體現。」
  • 中國全景攝影師記錄疫情之下的「倫敦百天」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全景攝影師記錄疫情之下的「倫敦百天」中新社昆明6月19日電 題:中國全景攝影師記錄疫情之下的「倫敦百天」作者 劉麗慧倫敦當地時間6月18日16時30分左右,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已經在倫敦滯留133天的中國全景攝影師殷曉俊,終於在希思羅國際機場登上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的包機
  • 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個別政客為了推卸責任在「甩鍋」中國
    荔枝特報專稿 特約記者/衛東隨著新冠疫情在歐洲不斷蔓延,雖然英國政府出臺了嚴格的防疫措施,但確診和死亡人數仍逐日攀升,英國衛生部3月3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該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25150例,較前一天增加3009例,累計死亡病例增至
  • 英國倫敦博物館花園_2020年英國倫敦博物館花園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英國倫敦博物館花園專題為您提供英國倫敦博物館花園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英國倫敦博物館花園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menges、moritz dorstelmann 位置:英國 倫敦  分類:公共環境 內容:實景照片 結構工程師:jan knippers、thomas auer 圖片:10張  在英國倫敦的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內,來自斯圖加特大學的景觀設計師和工程師們共同設計了一個臨時性的涼亭景觀,從遠處看,它就像是一個全自動化的機器裝置,看起來非常靈活。
  • 倫敦博物館將收集「疫情夢」
    【新華社微特稿】為記錄新冠疫情產生的影響,英國倫敦博物館將藉助視頻會議軟體,通過市民口述,記錄他們在疫情期間做過的夢。法新社26日報導,倫敦博物館與設在加拿大西部大學的夢博物館合作,擬推出名為「睡眠守護者」的展覽。
  • 英國倫敦三大博物館將於8月恢復開放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和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近日宣布將分別於8月6日、8月5日和8月19日重新開放。三大博物館錯峰安排重啟日期和開放時間,以減少展覽路的人流,並緩解附近地鐵站的客流壓力。其中,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8月份的免費定時入場門票現已在網上開放預訂,可選參觀日期為8月6日起的周四至周日。博物館定時入場門票全部免費,但歡迎觀眾在預訂門票時選擇為博物館捐贈5英鎊或10英鎊,以緩解博物館因疫情受到的影響。
  • 荔枝新聞app官方下載
    荔枝新聞官方下載是一款打發休閒時間的好軟體,可以讓你在周末或晚上時間不再無聊 特報記者第一時間抵達全球現場、垂直頻道用專業看世界不同角度、電視廣播優質節目直播點播放送,讀新聞、看視頻、追熱點、閱專欄、表觀點、正視聽!同頻時代脈搏,體味人間冷暖,引領輿論熱潮,世界盡在掌中!
  • 荔枝特報記者戰疫手記 春有期歸有日,總有人盼君歸
    【開欄語】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人心。八方馳援,披甲赴荊楚,決戰湖北。江蘇廣電總臺也派出精銳採編團隊逆行出徵,奔赴湖北武漢和黃石一線採訪。新聞是歷史的底稿,記錄是媒體的責任。即日起,荔枝新聞推出《荔枝特報記者戰疫手記》,由一線記者以他們個人視角,與您分享親歷現場的所見所聞所感。讓我們並肩戰疫,共待春暖。(本期記者:高志鵬)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網絡傳播部記者,總臺赴湖北報導團成員,標準「90後」。畢業入職雖不到一年,但充滿著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心,喜歡拍文藝又清新的照片、樸素又寫實的視頻。
  • 「對話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活動在雲南省博物館舉辦
    9月18日下午,「對話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學術交流活動在雲南省博物館成功舉辦,英國駐重慶總領事艾佩詩女士、英國駐重慶總領事館雲貴區域事務處處長李俊傑先生、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對外合作執行總監克萊爾·馬特森女士(大英帝國司令勳章獲得者)、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國際合作處處長布拉德·艾爾文先生
  • 去英國倫敦不容錯過的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已經成為倫敦乃至整個英國最最最有名的博物館了,和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巴黎的羅浮宮並列為世界三大博物館,同時,這裡也是很多遊人在倫敦花時間最多的地方。不同於一般博物館裡的井井有條,每件和每件展品之間都有不小的間距,英國的一些博物館東西多到甚至有點菜市場的感覺。
  • 倫敦大火350周年 倫敦博物館推出展覽銘記災難
    人民網倫敦7月21日電 (白天行)倫敦博物館將於2016年7月23日至2017年4月17日舉辦展覽「大火!大火!」,介紹英國倫敦歷史上最嚴重的火災「1666年倫敦大火(Great Fire of London)」的前因後果、倫敦重建以及後續發展。
  • 英國國家美術館成為疫情隔離期後倫敦首個重新開放的大型博物館
    位於倫敦的英國國家美術館成為疫情隔離期後倫敦首個重新開放的大型博物館,將於7月8日重開營業。重開後的英國國家美術館將展出經過兩年修繕後的館內最大展廳,以及近期收藏的三幅作品。凡·代克的著名作品《馬背上的查理一世》也將在修復後重新與人們見面。
  • 荔枝新聞7.0重磅上線
    2019年12月24日,江蘇廣電旗下新聞資訊應用荔枝新聞再次升級,7.0版本煥新上線。用創新踏準時代節拍,跑出融合加速度。六年來,江蘇廣電舉全臺之力打造荔枝新聞,廣播電視線上線下齊發力,以荔枝雲平臺為技術支撐,再造融媒體生產流程。經歷100餘次版本迭代蛻變,荔枝新聞下載用戶突破2450萬,傳播力和影響力不斷攀升,彰顯了新型主流媒體的品質、責任與擔當。
  • 疫情期間夢境會有怎樣改變?倫敦博物館邀民眾分享
    中新網11月27日電 據英國《衛報》26日報導,倫敦博物館與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合作,邀請倫敦民眾分享他們在新冠疫情期間所做的夢。倫敦博物館的數字策展人福提尼·阿拉瓦尼說,博物館想通過這種方式,講述疫情期間的倫敦故事。
  • 《向日葵》在日本遭遇疫情被困住了|向日葵|展覽|日本|英國倫敦|...
    包含梵谷名作《向日葵》在內的60幅畫作遠渡重洋,從英國倫敦國家畫廊「飛到」了日本東京的國立西洋美術館,但因為新冠疫情,它們也經歷了一場「隔離生活」。包含梵谷名作《向日葵》在內的60幅畫作遠渡重洋,從英國倫敦國家畫廊「飛到」了日本東京的國立西洋美術館,靜靜地等待著原定於2020年3月3日開幕的多地巡迴展覽。
  • 觀察|英國博物館7月陸續開放:觀眾的減少將意味著什麼?
    泰特現代美術館展覽部主任阿希姆·博爾夏特-胡默則指出,疫情帶來的「淡季」或許能夠讓人有機會對發展過快的博物館系統進行「剎車」,並反思「究竟是什麼讓展覽變得與眾不同」。隨著隔離期措施的放緩,英國政府制定計劃,允許國內的博物館和畫廊從7月4日開始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