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常聽到很多寶媽說,家裡的老人一直喜歡給寶寶把屎把尿,還說不得,實在是不知道怎麼辦!還有一部分是屬於散養式的,長輩幫忙帶孩子,隨便怎麼帶,對於能不能把屎把尿家長也不是很清楚,因此也就無所謂是否把屎把尿了。
那麼寶寶到底應不應該把屎把尿呢?有的人說要把屎把尿,這樣可以訓練以後寶寶自主進行,否則都不知道便意了;還有的人說,不能把屎把尿,因為對於寶寶的傷害大,等寶寶到了一定的年紀階段,進行訓練,自然也就會了,這本來就是人體的本能反應,只是時間還沒有到而已。
那麼把屎把尿到底會對寶寶有什麼影響呢?是不是一直都不能給寶寶把呢?
其實,把屎把尿對於寶寶是有很大的影響,主要是在一周歲以內的小孩子影響特別的大,主要是因為這幾點原因。
1、影響到脊柱的健康發育
大家都見過把屎把尿的姿勢,如果寶寶比較小,在進行把屎把尿的時候,脊柱會有一定的彎曲,有的時候可能還會有一定的壓力。一周歲以內的寶寶仍然處於各方面趨於成熟發育的過程,這個時候不正確的姿勢,會導致脊柱的發育不健康。為孩子以後的腰酸背痛留下隱患。
2、影響括約肌功能
寶寶的尿道括約肌和肛門括約肌要在寶寶3歲左右才能完全發育成熟。在這之前括約肌周圍的韌帶都是處於相對鬆弛狀態。如果把尿會容易造成直腸黏膜經肛門突出而出現脫肛。而1歲以內的寶寶進行把屎把尿的訓練,因為不能掌握好信息和時間,會容易讓寶寶產生情緒,同時會給以後的如廁訓練帶來困難。而且長時間的把屎把尿,寶寶周圍的肛門壓力加大,會對嬌嫩的肛門括約肌造成損傷,嚴重的還會影響到生殖健康,因此家長需要謹慎。
其實,家長給寶寶把屎把尿更多的是對於寶寶的疼愛,特別是家裡的長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最親近的人,肯定是因為為寶寶好。在他們看來把屎把尿是可以訓練寶寶以後可以儘早的自主地進行,但是他們可能不知道給寶寶帶來的危害性更大。
並不是不能把屎把尿,只不過要在恰當的時間,掌握正確的方式方法,這樣才能讓寶寶更加健康,而且可以儘快的熟悉便意。因此,想要給寶寶把屎把尿,這些注意事項,家長要提前知道。
1、掌握寶寶可以把尿把屎的月齡
正常來說,寶寶在15個月左右的時候,寶寶的膀胱具備了控制能力,具備開始訓練大小便的基礎,寶寶的心理和心理器官也都逐漸發育成熟了。能夠聽懂家長的口語提示,同時配合家長的抱姿,因而就減少了傷害。當然有相關資料顯示,寶寶從出生到五六個月,有一個對排便功能的學習敏感期,在這個階段,如果成人對寶寶的排便要求及時做出反應,寶寶會配合家長進行排便。但是這個階段的寶寶相對比較柔軟,各器官還在發育成熟階段,同時家長很難判斷出寶寶要排便的信號,因此很難訓練成功,如果想要訓練,可以以幫助寶寶形成條件反射為前提。
2、掌握寶寶大小便信號
寶寶在3歲前括約肌的功能都處於發育成熟階段,因此不能過長時間的把尿。家長想要給寶寶進行把尿,一定要掌握好寶寶大小便的信號,及時的做處反應。每個寶寶的排便反應都是不同的,信號多種多樣例如:哼哼聲、左右擺動、發抖、皺眉、哭鬧、煩躁不安、放氣、不專心吃奶。家長要細心觀察了解。
3、掌握寶寶的排便習慣
在了解到寶寶的大小便信號時,就可以及時的給寶寶進行把2便了。這樣也可以給寶寶進行快速的訓練。等到了解了寶寶的排便規律以後,就可以進行執行,幫助寶寶形成習慣,然後開始訓練寶寶的如廁習慣,用到的如廁的相關物品也最好定時定點,這樣會更加容易形成條件反射。
由此可見,把尿也不是說一定是不好,只不過過早的把尿對於孩子的傷害太大了。因此寧願不早期幫助孩子找到條件反射,也不想讓孩子健康受到影響。等到適合的年齡階段再進行也不遲,而且訓練起來會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