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山地理位置考略

2021-02-26 民族文化研究

鮮卑山地理位置考略

苗霖霖

[摘 要] 史書記載的五處鮮卑山事實上是三座山,即鮮卑族的發源地,位於大興安嶺南段的「大鮮卑山」;慕容鮮卑部落聯盟聚居地,位於朝陽附近的鮮卑山,以及吐谷渾部落聯盟的聚居地,位於敦煌附近的鮮卑山。這三座山不僅是鮮卑族興起和發展不同階段的直接展示,更是鮮卑諸政權興起和發展的搖籃,對我國古代歷史的走向有著重大意義和影響。

[關鍵詞] 大鮮卑山;鮮卑山;地理位置;族群結構

鮮卑族在秦漢時期開始活躍於我國北方地區,魏晉南北朝時代先後建立了前燕、後燕、西燕、南燕、西秦、南涼、北魏、北周等8個政權,為隋唐盛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筆者根據現有文字資料試對鮮卑的起源進行一些探討。

一、鮮卑族的源流

「鮮卑」又稱犀毗、師比,最初只是飾品,後逐漸演變為春秋戰國時代美女細腰的代稱。西漢初年,「鮮卑」已傳至中原,成為當時重要的飾品,且成為鮮卑郭洛帶之省稱,扎賚諾爾墓葬群出土的透雕鏤空三鹿紋飾、赤峰蘇泗汰墓葬出土的長方形鏤空三鹿紋金牌飾、二連浩特鹽池墓葬出土的16件長方形模鑄奔鹿牌飾,便是鮮卑人的腰帶飾——鮮卑郭洛帶。[1]東漢初,居住於大鮮卑山的民族因山為號,曰「鮮卑」,鮮卑族自此開始出現於史書記載之中。

關於鮮卑族的起源,《後漢書·鮮卑傳》載:「鮮卑者,亦東胡之支也,別依鮮卑山,故因號焉。」 可見,鮮卑族之先乃東胡。《史記·齊世家》服虔注曰:「山戎,北狄,蓋今鮮卑也。」據此知,鮮卑之先為北狄之一的山戎。山戎、東胡的活動區域都在今西拉木倫河、老哈河一帶,那麼,山戎與東胡必然有某些聯繫。

春秋時期,中原政權將生活於我國北方地區的少數民族統稱為「戎」,這些戎族「各分散溪谷,自有君長,往往而聚者百有餘戎,然莫能相一。」[2]山戎就是其中之一。齊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山戎進攻燕國,齊桓公帶兵救燕,山戎潰敗,齊桓公得山戎所控令支、孤竹二城而返,燕國則直接控制了原山戎所居地域,此後的百餘年間,山戎不見於史書記載。戰國初期,匈奴逐漸強大,並自稱為「胡」,活動於此區域的山戎分支由於地處匈奴之東,故被稱為「東胡」。及至秦末,匈奴、東胡和月氏成為當時北方地區勢力最大的三個民族,其中以東胡勢力最強,匈奴次之,月氏又次之。此後,匈奴頭曼單于欲廢長立幼而被太子冒頓所殺,東胡王藉此機會向匈奴發難,令使者赴匈奴先後索取頭曼單于的寶馬以及冒頓單于所鍾愛的閼氏以及東胡、匈奴間千餘裡的空地,冒頓單于聞之大怒,隨即帶兵突襲東胡,並順利擊破了東胡部落聯盟,東胡王戰敗被殺,東胡內部兩大部族分別逃亡烏桓山與鮮卑山,遂各自號曰烏桓、鮮卑。

二、鮮卑山與大鮮卑山的地理位置

關於鮮卑族發源地,《後漢書·烏桓鮮卑列傳》載:「鮮卑者,亦東胡之支也,別依鮮卑山,故因號焉。」可見,鮮卑族發源地為鮮卑山。但《魏書·序記》卻稱「(鮮卑)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說明鮮卑族的發源地為大鮮卑山。那麼,鮮卑山與大鮮卑山又有何關係?二者是否就是同一座山的不同稱謂?對此,我們可以從相關史書的記載中,找到些許線索。

《通典·州郡典》柳城條注云:「鮮卑山,在縣東南二百裡,棘城之東塞外亦有鮮卑山,在遼西之北一百裡,未詳孰是。」《太平御覽·地部十》鮮卑山條引崔鴻《十六國春秋》曰:「棘城之東,塞外又有鮮卑山,在遼西之西北一百裡,與此異山而同號。」可見,當時北方地區應有兩座鮮卑山,一在柳城東南二百裡,一在遼西西北一百裡,亦即《後漢書》《三國志》所載之「鮮卑山」,與《魏書》所載之「大鮮卑山」。

關於此二山的位置與作用,《魏書》載:烏洛侯國曾派使者於太武帝太平真君四年(444)朝貢北魏,並「稱其國西北有國家先帝舊墟,石室南北九十步,東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室有神靈,民多祈請。世祖遣中書侍郎李敞告祭焉,刊祝文於室之壁而還。」[3]日本學者白鳥庫吉經過細緻的考證,認為烏洛侯國位於今嫩江流域,既而指出:烏洛侯國西北之石室,亦必在嫩江流域之中,而當在興安嶺之近旁。[4]1980年米文平先生在大興安嶺北段頂端之東麓的嘎仙洞發現了鮮卑石室,其位置與《魏書·烏洛侯傳》記載大體相符。

嘎仙洞石室內發現石刻銘文,曰:

維太平真君四年癸未歲七月廿五日,天子臣燾使謁者僕射庫六官、中書侍郎李敞、傅口、用駿足、一元大武,柔毛之牲,敢昭告於皇天之神,啟闢之初,佑我皇祖,於彼土田。歷載億年,聿來南遷。應受多福,光宅中原。惟祖惟父,拓定四邊。慶流後胤,延及衝人。闡揚玄風,增構崇堂。克翦兇醜,威暨四荒。幽人忘遐,稽首來王。始聞舊墟,爰在彼方。悠悠之懷,希仰餘光。王業之興,起自皇祖。綿綿瓜瓞,時惟多祐。歸以謝施,推以配天。子子孫孫,福祿永延。薦於皇皇帝天、皇皇后土。

以皇先祖可寒配、皇祖先可敦配。

尚饗。

《魏書·禮儀志一》亦載石刻銘文,曰:

天子諱謹遣敞等用駿足、一元大武敢昭告於皇天之靈。自啟闢之初,祐我皇祖,於彼土田。歷載億年,聿來南遷。惟祖惟父,光宅中原。克翦兇醜,拓定四邊。衝人纂業,德聲弗彰。豈謂幽遐,稽首來王。具知舊廟,弗毀弗亡。悠悠之懷,希仰餘光。王業之興,起自皇祖。綿綿瓜瓞,時惟多祐。敢以丕功,配饗於天。子子孫孫,福祿永延。

將嘎仙洞石刻銘文與《魏書》所記銘文進行對比可以發現,二者的記載大體相同,可以認定嘎仙洞即為鮮卑太武帝曾派人找尋到的發源地。同時,嘎仙洞中出土了大量骨鏃、石鏃、陶器、打制石器以及野生動物骨骼,說明洞內生活的鮮卑人過著以打獵為生的原始部落生活。據此可以認定,大興安嶺北段嘎仙洞所處之地,應為《魏書》記載之鮮卑發源地「大鮮卑山」。

此外,通覽史籍可以發現,還有兩座山也分別被史書記為「鮮卑山」。《通典·州郡典·古冀州上》柳城條注云:「鮮卑山,在縣東南二百裡」。《大清一統志》亦載:「今熱河朝陽縣,即漢之柳城」,朝陽縣東南二百裡之鮮卑山,疑即今朝陽市松嶺門鄉附近。《讀史方輿紀要·直隸九》徒河青山條注曰:「或曰鮮卑山即青山」。《遼史索引·錦州》亦載:「漢遼西徒河縣地。徒河故城在今錦縣西北」。可見,青山即鮮卑山,在錦州市錦縣西北。今朝陽市松嶺門鄉正位於錦州市西北,由此筆者認為,朝陽縣東南二百裡之鮮卑山與錦縣西北之鮮卑山是同一座山。關於此山與鮮卑族的關係,《太平御覽·地部十》鮮卑山條引崔鴻《十六國春秋》曰:「棘城之東,塞外又有鮮卑山,在遼西之西北一百裡,與此異山而同號。」《通典·邊防典·北狄三》慕容氏條記載:慕容涉歸所部原居遼東,涉歸次子「曰廆,有命世才略。晉太康十年,又遷於徒河之青山。」青山即鮮卑山,位於柳城郡邊界,由於柳城郡是前燕都城龍城所在地,足證此鮮卑山乃鮮卑慕容部的聚居地。

此外,根據史籍記載,敦煌附近亦有鮮卑山。《水經注·河水注》引《釋氏西域記》曰:「牢蘭海東伏流龍沙堆,在屯皇東南四百裡阿步乾鮮卑山,東流至金城為大河。「屯皇」即「敦煌」,足見,在甘肅敦煌附近亦有一山名曰鮮卑山。根據史書記載,慕容部帥慕容涉歸死後,使長子慕容吐谷渾領一千七百家部民,而部帥之位則傳於次子慕容廆,後由於慕容廆與吐谷渾所率部落之間馬鬥引發了二人間的矛盾,吐谷渾遂率部西遷,遠走敦煌。「阿幹」為「阿步幹」的省稱,乃鮮卑語「兄長「之意,而阿乾鮮卑山亦即阿步乾鮮卑山,乃慕容廆兄吐谷渾率部西遷甘肅後,部落定居之處。吐谷渾根據鮮卑先祖的慣例,將鮮卑部所居之山以族名稱之,遂名曰鮮卑山,為了區別慕容部與吐谷渾部所居之鮮卑山,遂亦稱吐谷渾部所居之鮮卑山為阿步乾鮮卑山,此鮮卑山在今敦煌東南四百裡,或為今之祁連山。

可見,史籍中所記載的五處鮮卑山,實際上是三座山,其中大興安嶺及鮮卑族的發源地「大鮮卑山」,而遼寧朝陽、甘肅郭煌附近的「鮮卑山」則分別是鮮卑慕容部、吐谷渾部最初定居的山脈。

三、鮮卑山與大鮮卑山時代的族群結構

關於鮮卑山時代的鮮卑歷史,史書語焉不詳。《魏書》稱鮮卑乃黃帝少子昌意的後代,「受封北土,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秦漢以前鮮卑山人「不交南夏,是以載籍無聞焉。」[5]1稱先祖為黃帝後裔,顯然是鮮卑拓跋部建立北魏後為了提升自己的出身門第而採取的偽託之詞,不足為信。昌意後人始均傳六十七代至拓跋毛,由於他「聰明武略,遠近所推,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 [5]1但由於此時鮮卑族自身不斷遊牧遷徙,加之「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紀契而已,世事遠近,人相傳授,」[5]1從而造成對於歷史記載的含混不清。但自始祖神元帝拓跋力微開始,鮮卑部落與中原王朝交往較為頻繁,可以通過相關史書加以了解,鮮卑族歷史也自此為學界所認可。

《晉書·武帝紀》記載,西晉武帝鹹寧元年(275),鮮卑拓跋力微遣長子沙漠汗朝貢西晉,其年為拓跋力微五十六年。由此可以推知,力微建國時間當在公元219年,亦即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根據《魏書》記載,北魏神元帝拓跋力微在位58年,享年104歲,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很大可能僅是個案,不能作為執政時間的參照。拓跋力微死後,拓跋悉鹿繼任部帥,自悉鹿傳至拓跋什翼犍三十九年(376),拓跋部帥歷99年傳4代,平均每代24.75年,如按每代25年計算,則自神元帝建國上推80代,則應在公元前1780年前後,時值夏商之交,與嘎仙洞石室出土物品的時代不謀而合。《大正新修大藏經·史撰部一·釋氏稽古略》契丹條載:「鮮卑山之遺種在商。高宗之伐鬼方者是也。」說明《魏書》所記載的鮮卑先祖傳六十七世到拓跋毛之間的世系並無錯誤,或者只是拓跋毛六十七世先祖名字失載,而以始均附會而已。

春秋戰國時期,一支鮮卑部落離開了大鮮卑山,加入了東胡部落聯盟,隨同其他東胡部落一起與匈奴作戰。隨著東胡被匈奴所破,這支鮮卑部落「遠竄遼東塞外,不與餘國爭衡,未有名通於漢,而由自與烏丸相接。」[6]836造成了大量流散的烏桓人及部分匈奴人也隨同他們一起退至柳城附近之青山,並改青山為鮮卑山。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南部匈奴內附,北匈奴西遷,烏桓、鮮卑佔據了匈奴所居區域,當地匈奴「餘種十餘萬落,詣遼東雜處,皆自號鮮卑兵,」[6]837成為鮮卑部落的一部分。及至東漢中期,鮮卑人檀石槐被推選為部落大人,他「南抄緣邊,北拒丁零,東卻夫餘,西擊烏孫,盡據匈奴故地,」[7]建立起了第一個鮮卑部落聯盟,並將所控區域分為中東西三大部,其中「從右北平以西至上谷為中部,十餘邑,其大人曰柯最、闕居、慕容等,為大帥。」[8]由此,慕容所率領的鮮卑部落遂以部帥之名為部落名,鮮卑慕容部由此產生。至三國時期,慕容跋被曹魏封為率義王,並建國於棘城之北,而在棘城之東,塞外又有鮮卑山,此山即慕容鮮卑所居的鮮卑山,並非鮮卑發源地大鮮卑山。

不久,慕容部發生了分裂,慕容涉歸庶長子慕容吐谷渾率部西遷於「枹罕暨甘松,南界昂城、龍涸,從洮水西南極白蘭數千裡」的廣袤地帶,這一地區也是氐族、羌族部落的聚居區,他通過武力徵服了氐族、羌族部落,使他們加入到慕容鮮卑部落中,形成了以鮮卑慕容部為主體,兼有烏桓、匈奴及氐、羌部落的部落聯盟。慕容吐谷渾孫慕容葉延繼位後,改以吐谷渾為氏焉,該部落聯盟也改稱吐谷渾部落聯盟,並最後演變為了吐谷渾族。

綜上可知,鮮卑人居住的鮮卑山共有三座。最初的鮮卑人居住在大興安嶺北段的山林中,由於此山樹木濃密,牲畜繁盛,附近的遊牧民族依靠此山繁衍生息,遂稱此山為「祥瑞山」即「鮮卑山」,而此山附近的居民則自稱為「鮮卑人」。由於這一時期的鮮卑人「不交南廈,是以載籍無聞」[5]1隨著該族逐漸繁衍壯大,一部分鮮卑人首先沿大興安嶺、嫩江流域南下,加入到東胡部落聯盟之中,但隨著匈奴大破東胡,他們向東北地區逃亡,最後在柳城縣東南二百裡處的青山躲避過了匈奴的追擊,遂亦認為此山為「祥瑞山」,稱此山為「鮮卑山」,但居於此鮮卑山的居民已經不是最初的鮮卑族人,而是混有鮮卑、烏桓、匈奴等族的部落聯盟。而後,吐谷渾率部又從慕容部分離出來,並西遷敦煌,居於祁連山,他們亦以此山為「鮮卑山」。吐谷渾率部在遷徙過程中,徵服了當地的氐族、羌族部落,使之融入其所領鮮卑部落之中,從而所領鮮卑部變成以鮮卑族為主,兼有烏桓、匈奴、氐、羌等族的部落聯盟。

參考文獻:

[1] 莊鴻雁.大興安嶺巖畫與鮮卑文化淵源考論[J].東北史地,2013(5):53-56.

[2] 司馬遷.史記·卷110·匈奴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2:2883.

[3] 魏收.魏書·卷100·烏洛侯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2224.

[4] 〔日〕白鳥庫吉.東胡民族考[M].方壯猷,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35:126-127.

[5] 魏收.魏書·卷1·序紀[M].北京:中華書局,1974.

[6] 陳壽.三國志·卷30·烏桓鮮卑東夷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2:836.

[7] 範曄.後漢書·卷90·鮮卑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65:2989.

[8] 魏收.魏書:卷101·吐谷渾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2234.

【責任編輯 李 麗】

Discussion on 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Xianbei Mountain

Miao Linlin

(Institute of History Research,Heilongjiang Provincial Academy of Sciences,Harbin 150018,China)

Abstract:There are five Xianbei mountains in the records of the history books.In fact,we can found out that there are only three mountains,including the origin of the nation of Xianbei in the southern of Daxinganling,which was called Big Xianbei Mountain,and the settlement of the tribes of the Murong Xianbei nearby Chaoyang and the Tuyuhun lived in different places were all called Xianbei Mountain.These mountains not only the rise and different stages showing of Xianbei,but also the cradle of Xianbei regime where they are rised and developed.They gave great significance and impact on the trend of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Key words:Big Xianbei mountain;Xianbei mountain;Geographical position;Population structure

[中圖分類號] K23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101(2015)02-0060-04

[收稿日期] 2014-09-25

[基金項目] 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青年項目「鮮卑部落聯盟研究」(12C011),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專項項目「中古北方遊牧民族行國體制研究」(14D031)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 苗霖霖,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歷史學博士,主要從事東北古代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哈爾濱 150018)

相關焦點

  • 歷史提問:中國的地理位置好,還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好?
    歷史提問:中國的地理位置好,還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好?,還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好?這些歷史進程裡,「地理位置」也確實有著原因。可以說,對於中國印度兩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來說,自身的地理位置與資源,都是其至關重要的國情,也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諸多大事件背後的重要角色。而要對比中印兩國的地理條件的話,確實也是各有優劣。但是如果要從現代發展的角度說,中國的地理資源條件,比起印度也有著一些短板。
  • 這些「985大學」因為地理位置的緣故,相對好考,高考學霸可參考
    其實很多家長對孩子都是有自己的期望的,如果孩子成績好的話,多數都是希望能夠考個好學校,不說以後會發展多好,至少父母覺得說出去都很有面子。如果成績一般的話,家長會希望孩子考個還不錯的大學。但是不管是哪一種,其實考個更好的學生都是多數家長和學生的願望。畢竟如果有選擇的機會,沒有誰不願意進入更好的平臺,接受更好的教育。
  • 100個常考地理問題10——區域地理知識體系
    常考地理問題系列100個常考地理問題1——海冰裡面有什麼?100個常考地理問題2——區域生態環境問題100個常考地理問題3——氣象災害100個常考地理問題4——地理關聯示意圖100個常考地理問題5——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100個常考地理問題6——與季節有關的地理問題100個常考地理問題7——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100個常考地理問題8——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顯著的原因
  • 美國的地理位置是世界上最好的
    地球上有200多個國家與地區,美國的地理位置可謂得天獨厚,獨一無二。但是,優越不等於完美,而且具有階段性,不是一直都是最好的。二、資本主義時代,美國的地理優勢才完全顯示出來貫穿南北的密西西比河給美國帶來了世界上最遼闊平坦的平原之一,有利於發展農業、牧業。寬闊和緩的水面,有利於航運、灌溉,水產養殖。
  • 地理位置包括哪些方面?(地理位置有哪些類型?)如何描述地理位
    >>>> 中學地理問答 提問必有回答地理位置包括哪些方面?(地理位置有哪些類型?)如何描述地理位置?答:對中學教學而言,常說的地理位置涉及四類: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自然地理位置、人文地理位置。
  • 在你心目中,哪個省份的地理位置最好?哪個城市的地理位置最好?
    題目中不管是「省份」,還是「城市」都是希望通過對比分析,得出一個你心目中「地理位置」最為優越的省份和城市。所謂「地理位置」是指地表地理事物的時間和空間關係,包括絕對位置和相對位置兩類,絕對位置主要就是指「經緯度位置」,我國的經度範圍大概在東經75°至東經135°,不過經度一般也無所謂好壞。
  • 庫姆塔格沙漠地名略考
    在考察工作總結之餘,本著探本求源、詳今略古的原則,對庫姆塔格沙漠的地名做一粗略的考證,以期對今後的科學考察和地名編纂等有益。知名理由 :地理與科考、歷史。知名理由 :歷史地理。)《周書 ·西域傳》中對白龍堆的分布位置作了敘述「鄯善,古樓蘭所治,……,北即白龍堆,西北有流沙數百裡。」陳宗器釋「因其高地蜿蜒作龍形,滷塊作灰白色成鱗狀,且高出成堆,故有白龍堆之名。」20世紀 50年代以前的地圖以白龍堆沙漠(或沙地)泛指庫姆(穆)塔格沙漠 ;《中國自然地理圖集》(1984)將羅布泊以東、庫姆塔格沙漠以北即白龍堆至三壠沙一帶標為「白龍堆沙漠」。知名度 :*****。
  • 如何設置推特地理位置定位?
    無論企業的客戶Twitter地理位置位於街道上,遍布全國還是遍布世界各地,Twitter地理位置定位都可以使企業吸引最適合企業的業務範圍和理想的受眾。Twitter地理位置可以幫助企業在Twitter上找到受眾。
  • 江蘇將要崛起的城市,優越的地理位置,或將成為下一個「南京」
    與優越的地理環境、便利的交通、豐富的旅遊資源、國家支援政策和地方發展方向等密切相關, 江蘇是國內第二大經濟強省,是中國經濟發展非常出色的省,經濟實力很強, 今天的小編想介紹南朝齊梁故裡常州,江蘇將要崛起的城市,優越的地理位置,或將成為下一個「南京」。
  • 直角坐標系簡單應用之地理位置,建立適當坐標系,確定點的位置
    而平面直角坐標系有兩個常考的簡單應用分別是,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以及用坐標表示平移。我們先來看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的相關知識,以及對應的習題。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的一般步驟:①選擇一個適當的參照點為原點,確定x軸、y軸的正方向,建立坐標系;②根根據具體問題確定適當的比例尺,在坐標軸上標出單位長度;③在坐標平面內畫出這些點,寫出各點的坐標和各個地點的名稱.
  • 高中地理丨超90%考生選地理,這5年等級考命題有何特點?
    從2016到2020地理等級考已經進行了五次,而選考地理的人數每年都在遞增,究竟地理命題有何特點?考察學生什麼呢?
  • 新加坡能成為經濟發達國家,僅僅是因為優越的地理位置嗎?
    新加坡成為發達國家,當然不僅僅是因為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但那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新加坡是一個彈丸小國,陸地面積約720平方公裡,面積亞洲第二小,只比印度洋上的馬爾地夫大。但新加坡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扼守在馬六甲海峽的咽喉要地,是這條「世界十字路口」最重要最便捷的港口,因此它的造船業、轉口貿易相當發達,新加坡是亞洲地區重要的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新加坡港是全球十大港口之一。新加坡還是世界三大煉油中心之一,僅次於紐約、倫敦和香港的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上個世紀中後期,新加坡經濟迅速騰飛,成為與韓國、臺灣和香港齊名的「亞洲四小龍」。
  • 100個常考地理問題4——地理關聯示意圖
    100個常考地理問題系列100個常考地理問題4——地理關聯示意圖地理關聯示意圖指運用文字框圖和箭頭、線條等連接有關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間相互聯繫或結構特徵的組合圖形。關聯示意圖通常藉助帶箭頭的線段將有關地理事物的形成、內部結構、外部特徵、發展趨勢等要素聯網成圖,使複雜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簡明化,對理解各種地理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繫,認識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的規律等都有重要作用。
  • 民國版《南海諸島地理志略》
    主要著作有:《四川新地誌》(重慶正中書局,1936年)、《南海諸島地理志略》(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年)、《琉球地理志略》(上海商務印書館,1948年)、《中國地埋》(臺北正中書局,1952年)、《地理學概論》(上下冊,新加坡世界書局,1962年)、《季風區亞洲地理》(新加坡世界書局,1963年)、《想起了南中國海》(地學論集,中華學術院,1977年)等等。
  • 手機地理位置數據收集方法解析
    2、基站信號塔數據      當行動裝置的GPS晶片不能接收到GPS信號時,行動裝置就需要與它所連接的手機信號塔通訊和估算它們之間的距離,並不斷報告它的地理位置,儘管通過這種方法獲得的地理位置數據不如純粹的GPS數據精確。
  • 實力強勁,卻因地理位置偏遠而常被忽略的5所大學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有那麼幾所大學實力很強,但偏偏因地理位置偏遠而常被考生忽略。蘭州大學蘭州大學是西部最好的一所老牌名校之一,但因為位置較偏、人才流失、生源質量較差等原因,近些年的發展並不順利,但對於想上985大學的同學來說,蘭州大學確實不不錯的選擇。
  • 100個常考地理問題26——海岸地貌
    100個常考地理問題19——地形對交通和聚落的影響100個常考地理問題20——我國商品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向100個常考地理問題21——影響運輸成本的主要因素100個常考地理問題22——植被形態與自然環境的關係100個常考地理問題23——常規能源、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100個常考地理問題24——太陽輻射專題100個常考地理問題
  • 100個常考地理問題21——影響運輸成本的主要因素
    100個常考地理問題17——資源跨區域調配100個常考地理問題18——長江流域洪澇災害多發的原因100個常考地理問題19——地形對交通和聚落的影響 運輸成本通常是物流成本中最大的單項成本,影響運輸成本的因素主要有運輸量、運輸距離、運輸方式
  • 河南地理位置最好的城市是哪個?
    地理區位對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影響無需多言,看看歷史上的君士坦丁堡和今天的新加坡便一目了然。前者因為地處歐亞十字路口而成為東西方陸路交流的必經之地,後者則因為扼守馬六甲海峽而坐地起價。那麼對於中原大省河南來說,哪座城市的地理位置最好呢?
  • 加勒萬河谷的地理位置詳解
    這裡先分享一張加勒萬河谷的地理位置圖。在約200公裡實控線上,實際只有唯一的一處靠近什約克河,那就是加勒萬河口,但這個位置很關鍵,恰好處於什約克河北南走向的上遊段的中間位置。恰好加勒萬河口就位於這條生命線的中間,如同蛇之七寸,是進軍前出的最佳位置。如果控制了加勒萬河口,就相當於控制了整條什約克河走廊。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加勒萬河谷和河口對雙方邊防有多麼重要。也就難怪在這塊不毛之地爆出了你死我活的爭鬥。關注國民地理,收穫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