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的政黨旗開得勝,2024年他能不能戰勝民進黨?|臺灣選後觀察2

2020-12-17 上觀

1月11日臺灣地區選舉中,成軍才6個多月的臺灣民眾黨(民眾黨)大有斬獲,贏得立法機構5個議席,一舉超過3席的「時代力量」與掛零的親民黨,成為島內第三大黨。而憑藉11.22%的政黨得票率,黨主席、臺北市長柯文哲也獲得2024年直接參選地區領導人的門票。

6年前,當時的政治素人、自稱「墨綠」的臺大醫生柯文哲與民進黨聯手,擊敗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當選臺北市長。到了2018年,在民進黨候選人參選的情況下,他還是涉險成功連任。

這幾年內,柯文哲與民進黨漸行漸遠,與國民黨若即若離,稱「垃圾不分藍綠」,成為島內有別於藍綠的第三勢力領軍人物,在臺灣北部都市圈中逐漸站穩腳跟。去年,在決定不參選2020年的同時,他憑藉高人氣組建以臺北市府官員為班底的民眾黨,正式以黨團形式在島內政壇活動。

1月11日初戰告捷後,柯文哲給新當選的5位民眾黨民意代表下達兩大任務:一是對於民進黨當局的不合理政策,要用臺北市執政經驗提出問題及解決方式;第二是組成「影子內閣」,學習及熟悉當局運作方式,建立未來執政基礎。由此可見,柯文哲的目標遠不是第三大黨,而是2022年島內縣市長選舉,以及2024年地區領導人選舉。

理想很豐滿,現實往往很殘酷。柯文哲和他的民眾黨要想避免「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至少要解決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選擇同島內哪個政黨合作。他提出比較泛化的合作原則——要看議題,只要對人民福祉有利都可以談,不排除與民進黨在內的所有政黨合作。他的愛將、民意代表當選人蔡壁如提出了「在野大聯盟」概念,後改成了「全民大聯盟」。

不過,擁有3席的「時代力量」已經表示拒絕,稱彼此是「雞兔不同籠」。有分析指出,面對議席再度過半的民進黨,要想避免民進黨一言堂,國民黨與民眾黨間存在合作的可能性與必要性,之前柯文哲與韓國瑜之間就有不少互動。但從政治光譜看,國民黨與民眾黨間的距離,要遠於民進黨與民眾黨間的距離。對於日益孱弱的國民黨而言,與一個冉冉上升的政黨合作,對自己未必有利。因此,即便藍白合作也有限度,難免同床異夢各有盤算。況且,此次選舉中國民黨失去的「知識藍」「經濟藍」「白領藍」,正是柯文哲所極力爭取的力量。

由此可見,未來柯文哲在藍綠之間如何扮演既平衡又操弄、既聯合又鬥爭的角色,結果又會是左右逢源、還是遭到夾擊,外界拭目以待。

第二個問題,能否提出合適的島內政策以及政治論述。和選前造勢打「民生牌」「經濟牌」如出一轍,訴求「中道力量」柯文哲已經表示,民眾黨民意代表要優先解決民生問題,也就是島內常說的「拼經濟」。但這個問題是說易行難,臺灣經濟民生問題在哪裡,誰都能說得清楚,但涉及到利益重組,改革阻力太大。光退休年金改革與一例一休改革,已經讓蔡英文當局吃盡苦頭。柯文哲說把臺北經驗用在全島,會不會是說易行難,打一個大問號。

至於政治論述,自民眾黨成立以來,走「第三條路」柯文哲把焦點聚在民生政策上,刻意模糊其政黨的政治光譜,希望藉此最大程度贏得中間選民以及淺藍、淺綠支持。這樣做在臺北市長任上還可以對付過去,但在立法機構層面,對於臺灣的政治選擇民意代表總要表態,而這些話題柯文哲過去要麼避而不談,要麼以嬉笑怒罵的樣子「混」過去。

還有就是不可迴避的兩岸關係,在臺北市長任上,柯文哲以其政治智慧,用雙方可以接受的政治表態,使上海臺北雙城論壇得以在民進黨執政情況下繼續。這種智慧能否用在立法機構,開闢出民眾黨版的兩岸關係論述,也值得期待。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用好「第三勢力」崛起這張牌。雖然蔡英文以高票連任地區領導人,但民進黨所獲的的政黨票比蔡英文本人票數低了300多萬票。一種合理的解釋是,這些政黨票不少流向了包括民眾黨在內的其他小黨。這表明,民進黨對部分選民的吸引力逐漸降低,地區領導人的選擇有限,一旦在有更多選擇,民進黨就不再一強獨霸。

也就是說,經過這些年的沉澱,「第三勢力」的基礎已然更為強大穩固,這是政治生態量變到質變的自然結果,也給臺灣政治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性。這是柯文哲與民眾黨難得的契機,甚至給了他在4年後創造歷史的可能性。

相關焦點

  • 臺灣「六都」市長指數出爐,牽動2024「大選」局勢
    陳其邁的文字雲裡關鍵詞「韓國瑜」極為明顯,顯示他的施政勢必被韓市府做比較,背負政治壓力。柯文哲的文字雲有許多關鍵詞涉及「中央」層面,市政討論度雖不低,但相對變成次要議題,文字雲另顯示柯與民進黨、蘇貞昌頻頻駁火,市長指數排行後段班。
  • 柯文哲和他的民眾黨:初試啼聲告捷 再戰心雄志壯
    她以817萬張選票當選後,更變成「超級大總統」,選前對她所有的批評和質疑,她都不必承擔責任。甚至連大家對她博士論文的質疑,她都不當回事。大選過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臺灣上下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防疫保護自身,誰都沒有心情過問臺灣「民主崩壞」的嚴重後果。在這樣的局勢下,臺灣民眾黨以「國家治理」為名,成立黨校,當然因為柯P已經看到:「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獨治。」
  • 民眾黨成臺灣第三大黨,無奈民進黨立法機構過半,柯文哲難施手腳
    2020臺灣「大選」民進黨蔡英文以817萬票大勝,成立5個月的臺灣民眾黨也獲得不錯成果,政黨票獲得158.8萬票、得票率11.22%,成功將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的核心幕僚民眾黨發起人蔡壁如等5人送進臺立法機構,勢頭不錯。
  • 柯文哲一人「玩壞」民眾黨
    綠營「立委」賴品妤狠批他「刻薄寡恩」,網民甚至創造「柯伯寡恩」一詞諷刺柯文哲。從這時起,柯文哲的「無情」人設算是立住了!近日,身兼民眾黨員的臺北農產公司秘書董德堉,被爆料天天請假4小時,1年請假多達61天。事情爆發後,柯文哲完全切割甚至大酸,讓董德堉「心灰意冷」,據傳他已向北農請辭,並退出所有民眾黨的內部群組。
  • 邱毅:臺灣民眾黨真正的挑戰在2022年
    作者:年負 8月2日,臺灣民眾黨成功召開黨員大會,渡過「滅黨」危機。臺灣「政黨法」規定:兩年召開一次的黨員大會必須有全黨半數以上的人出席。之前民眾黨因為意向參加人數過少而引發外界討論,現在黨員大會圓滿完成,柯文哲似乎可以放下心來。
  • 柯文哲欲辭黨主席消息傳出後,黨員揚言退黨 民眾黨或「泡沫化」
    據中評社12月12日報導 外傳臺灣民眾黨主席、臺北市長柯文哲要撕去「無心市政」標籤,將在明年1月請辭黨主席,雖民眾黨上下一致否認此事,但柯受訪時卻又曖昧稱「等本周六黨代表選舉後再處理」,並未堅定否認。柯文哲若真辭民眾黨主席,黨內目前還看不到有人扛得起來,將是危機。
  • 柯文哲已經開始布局了?「郭家軍」爆:郭臺銘或支持柯文哲選2024
    柯文哲已經開始布局了?"郭家軍"爆:郭臺銘或支持柯文哲選2024現在柯文哲和郭臺銘關係也受到了各界的關注,對於他們雙方的關係會如何?其實二人在此前的關係也確實是十分的緊張,也可能是因為這次選舉的原因,但民眾黨民意代表高虹安卻表示說兩人的關係還不錯。可以說柯文哲是臺灣政壇的一位明星。2014年柯文哲以無黨籍人士參選臺北市長就擊敗了連勝文,四年後在臺北市長選舉當中險勝國民黨籍候選人丁守中獲得連任。他以自己務實的工作作風贏得了選民的支持。
  • 柯文哲網絡聲量猛增 臺媒:正在積蓄力拼2024能量
    @銳看臺灣報導 據臺灣媒體報導,有可能出戰2024的臺北市長柯文哲,去年組黨後,粉專的粉絲數直直落,不少人以為柯P的網路影響力式微了。不過,從輿情數據來看,柯文哲似已從組黨引發的負聲量走出,竟發現他10月的網路聲量,甚至比他2018年連任初期時還好,正在積蓄力拼2024年「大選」能量。臺灣臉書粉專《品觀點》關注QuickseeK快析輿情監測,發現柯文哲在2019年7月粉絲數212萬,在今年10月剩192萬。從粉絲數的走勢來看,掉粉現象應已趨於平緩。
  • 坦言2024機會小 柯文哲指蔡英文是極端政治代表
    大巨蛋復工在即,外界認為這是臺北市長柯文哲為自己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做鋪路,柯9日接受電視臺專訪直言,這是善後,就算有功也不一定要居功,若純粹要靠聲量,他必須要領先藍綠8%民調,但現階段選贏的機會很低,因媒體、政黨每天總動員打他,2014年的自己與蔡英文、前高雄市長韓國瑜的選舉
  • 民眾黨慘敗卻傷不到黃珊珊?綠議員:宋楚瑜會助她選臺北市長
    高雄市長補選臺灣民眾黨兵敗如山倒,僅獲得4%得票率。這會不會影響臺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挑戰2022年臺北市長的意願?與黃珊珊同為南港內湖區的民進黨籍議員李建昌認為,黃珊珊與吳益政不同的地方在於,黃有自己的親民黨團隊。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也選過臺北市長,宋楚瑜會出手幫助黃珊珊。
  • 高雄市長補選後遺症:腹背受敵的柯文哲
    高雄市長補選前,身為臺灣民眾黨主席的柯文哲幾乎周周「南下」輔選,但15日選舉結果出爐後,不知出於何種考量,柯文哲消失在公眾視野,當晚並未陪同吳益政謝票。這讓綠營民代賴品妤看笑話狠批他「刻薄寡恩」,也讓他的老對頭——民進黨籍臺北市議員王世堅指出:  臺灣民眾黨敗選,最大的唯一頭號戰犯就是柯文哲,因為臺灣民眾黨就是柯文哲所創的「一人黨」,目前就是最高峰,也僅止於此、已開始下滑,柯文哲與蔡壁如更是「哥倆好、一對寶」,幾乎同一個人、雙重性格,「柯當市長、蔡當地下市長,柯罷黜百官、獨尊壁如,有柯就有蔡。」
  • 臺灣熱點:擁抱大陸!!先下手為強!柯文哲與民進黨割袍斷義,投大陸
    臺北市長柯文哲看在眼裡,估計想到自己會是民進黨下一個要修理的目標,就先下手為強,主動出擊,但會否與民進黨全面開戰還有待觀察!民進黨籍前臺北市副市長陳景峻,剛當上「監委」就遭疑涉嫌圖利建商,年初被柯文哲移送政風處、廉政署。近日消息曝光,引發各界討論。
  • 「臺灣這四年」之:潮起潮落的臺灣「第三大黨」
    此後,為了給2020選戰創造聲量,柯文哲還放開手腳,再度走起左打藍右打綠的「麻辣路線」,搶佔媒體版面。而在眾人全力備戰2020之時,柯文哲又提前拋出參選2024議題,刺激政黨選票。在柯文哲的苦心經營下,2020年1月11日,臺灣地區民意代表選舉結果揭曉,臺灣民眾黨最終拿下158萬多票的政黨票,取得臺立法機構五個不分區民代席次,一舉躍升臺立法機構第三大黨,僅次於民進黨和國民黨。對於這個結果,柯文哲並不滿意,因為在臺立法機構,民進黨已經佔有過半席次,此時的臺灣民眾黨,僅是「不關鍵力量」。
  • 智商157的柯文哲究竟在盤算什麼?島內存有兩種觀點
    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斷言,柯文哲組臺灣民眾黨,絕不可能只為了挺郭臺銘選2020,而柯說組黨目標是進軍立法機構,也不是真話,其真實目標就是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遊盈隆指出,一個人為了另一個人參選,組了黨還要籌設2千個地點連署,難道柯做這麼多,就只是為了力拱郭選2020?這是不可能的!柯選擇在這個時間點組黨就是為了參選。
  • 柯文哲宣布組黨背後 藍綠圍攻下夾縫生存
    臺灣2020大選正處於白熱化階段,在藍綠陣營緊鑼密鼓地籌備選舉之際,突然傳出臺北市長柯文哲將組建新黨「臺灣民眾黨」的消息,備受外界關注。臺北市長柯文哲於今日(8月1日)早上正式召開記者會宣布籌組「臺灣民眾黨」據多家臺媒報導,臺北市長柯文哲於今日(8月1日)早上正式召開記者會宣布籌組「臺灣民眾黨」,黨名追隨臺灣民主運動先驅蔣渭水當年的同名政黨。
  • 被問會不會搭配柯文哲參加2024年競選,郭臺銘:民眾選柯我會支持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臺銘此前參加民眾黨在基隆舉行的「大眾走活動」,這項活動主要其實是為了了解臺灣普通民眾的生活方式,並藉此拉取更多的選票。也就是在這次活動中,柯文哲表示自己將會參加2024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
  • 能藍 可綠 紅不厭 柯文哲若選2020誰攖其鋒?
    從柯文哲18日的行程可以嗅出他想吸藍又拉綠的選戰策略以及展望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野心,難怪民進黨籍臺北市議員梁文杰爆出的大內幕——柯文哲將追隨「民主運動先驅」蔣渭水成立「臺灣民眾黨」,讓很多人深信不疑。對此,柯文哲的態度也是曖昧得很。他一開始反問記者,「這消息哪來的?」
  • 柯文哲媽媽領軍,民眾黨新竹發「菜包」與「草包」
    臺灣民眾黨2020「大選」中拿下158萬政黨票,成功獲得5名不分區「立委」席次,其中新竹市投下3萬多票、約15.3%得票率,是民眾黨獲得政黨票最高的縣市。新竹市是民眾黨主席、臺北市長柯文哲的故鄉,他也在選前多次南下新竹都城隍廟參拜祈福,「大選」後,柯文哲除了感謝城隍爺保庇,也要在城隍廟前發送500顆菜包、500顆草仔粿感謝新竹鄉親支持。
  • 2024年臺灣地區選舉,柯20%,賴26%,而「他」有36%
    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束之後,最終的結果是蔡英文成功連任,這個結果也出乎了大家的意料,而之後大家便把目光都放下了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候選人當中。民調結果當中可以顯示目前準副領導人賴清德的支持率是26%,也是民進黨當中支持率比較高的一位政壇人物。
  • 臺灣民眾黨成立是喜劇或荒謬劇?
    柯文哲選市長,不必組政黨,因為畢竟只是一市之戰,尚可憑一己之力來號召與領導,但柯文哲的實質影響力,也就限於臺北市而已。柯文哲在市長之後,有什麼選擇呢?選「立委」,他志氣還沒那麼小。當醫生,那是曾經滄海難為水。再選其他市長,那都是食之無味的雞肋。除了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或當黨主席之外,柯文哲已沒有未來,所以他成立政黨可以說是必然之事。   成立政黨,等於是開山立派,建立自己的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