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家書寫《時間裡的中國人》

2020-12-08 北京日報客戶端

昨天,在北京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法國人柯思婷·佳玥推出新書《時間裡的中國人》,並舉辦了讀者見面會。

柯思婷·佳玥有著多重身份:她是中法文化論壇法方副主席;「中法藝術之家」藝術8創始人;此外,她還是一位作家,不斷向法國人介紹當代中國人的生活和智慧。

見面會上,佳玥用流利的中文表示:「對比歐洲人的時間觀念,我覺得中國人看待時間的態度非常不同。在我看來,怎樣看待時間,就等同於怎樣生活。」

「西方人看待時間的態度很矛盾。我們製造手錶,想控制時間,但又時刻都覺得時間緊迫。所以,在西方的文化中,時間是敵人。而中國人常說:欲速則不達。中國人懂得如何與時間結盟。」她認為,當下社會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全世界都患上了「時間病」,而中國人的時間哲學或許可以為這種「時間病」提供解藥。

來源 北京晚報

記者 李俐

流程編輯 邰紹峰

相關焦點

  • 法國作家的《時間裡的中國人》讀者見面會在北京舉行
    在北京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法國人柯思婷·佳玥推出新書《時間裡的中國人》,並舉辦了讀者見面會。《北京晚報》報導,柯思婷·佳玥有著多重身份:她是中法文化論壇法方副主席;「中法藝術之家」藝術8創始人;此外,她還是一位作家,不斷向法國人介紹當代中國人的生活和智慧。 見面會上,佳玥用流利的中文表示:「對比歐洲人的時間觀念,我覺得中國人看待時間的態度非常不同。在我看來,怎樣看待時間,就等同於怎樣生活。」
  • 在北京生活近二十年,法國作家佳玥寫出《時間裡的中國人》
    一位在北京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法國人,會如何看待中國人的時間觀呢?答案可以從柯思婷·佳玥的新書《時間裡的中國人》中尋找。11月28日,佳玥在北京的讀者見面會上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對這一問題的觀察與思考。柯思婷·佳玥有著多重身份:她是中法文化論壇法方副主席,致力於搭建一個中法兩國文化藝術界高端交流對話的平臺;她是「中法藝術之家」藝術8創始人,先後創立了法國青年藝術家獎、中國青年藝術家獎和中法工藝交流計劃,多年來不斷支持兩國青年藝術家駐地訪學;此外,她還是一位作家,不斷向法國人介紹當代中國人的生活和智慧。
  • 「我是一個書寫幸福的作家」
    寫作的思緒像河流,腦海裡有很多畫面:屋子、老婦人、貓、窗戶……不知道它們最後能組成一個什麼故事,需要長時間慢慢積累。閱讀和寫作給我帶來的快感,是真正讓心靈愉悅的事情。走在路上,有人會在我背後說,「誒,這是個作家」,這樣的評價也讓我內心非常有滿足感。    南都:你還在書中提道:「一定是閱讀在先,寫作在後」,最好的寫作訓練就是閱讀。
  • 濟南籍作家張悅然小說《繭》法文版入圍2019年法國最佳外國圖書獎
    圖片來源@悅然由法國zulma出版社出版的作家張悅然小說《繭》法語版,日前入圍2019年法國最佳外國圖書獎。法國最佳外國圖書獎由一群文學評論家和出版商於1948年創立,是對外國文學感興趣的首批法國獎項之一,每年評選一部外國小說和一部外國散文作品。
  • 法國教授:看不懂中國人,中國人為啥永遠把姓放在名前面
    不僅承載了中國的文化,而且還承載了中國人的精神。這些其實就是很多外國人沒辦法理解的了。法國教授:看不懂中國人,中國人為啥永遠把姓放在名前面。中國其實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那就是把姓放在前面,只有進行英文翻譯的時候,才會把姓提前,而這主要是因為外國人的習慣就是把名放在前面,而這個法國教授就表示不懂,因為法國人的姓氏其實是比較長的。而有異曲同工之處的就是地址的書寫方式,法國人往往都是把最小的放在前面,最後才是法國。
  • 旅行作家劉子超:當一個孤獨的中國人,來到被世界遺忘的角落
    與新疆接壤的中亞國家,中吉邊境線延綿1000多公裡,但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僅僅是把這個名字念對,就已經是一項難度頗高的挑戰。廣袤的中亞。除了吉爾吉斯斯坦,還有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世界上裏海洋最遠的地方。
  • 日本作家:為啥大多數中國人寫得一手好字
    資料圖:中國書法從孩子抓起編者按:曾有書法家說,書法於中國人宛如性命,生死相隨。「言志明心,血肉深情。」中國人對於書寫,有不同於別國的執著。常說字如其人,字是人的第二張臉。即便在電子設備取代了大多數手寫場景的今天,中國人對字的要求仍未減退。這在我們看來的習以為常,通過日本作家平野啟一郎細膩敏銳的觀察得以放大。
  • 法語文學翻譯家談文學與城市:現代都市是作家的鏡子
    這也是當下所有書寫都市文學的一種共同的主題,都市文學不再對一座城市的特徵來進行描摹,而是探討人與都市的關係,直指的還是人性本身。記者:在國內的圖書市場,儘管有法國當下文學的翻譯介紹,但對於一般讀者而言,可能更熟悉與閱讀的是法國經典的作家作品。翻譯者和出版社應該如何將好的法國當下文學推介給讀者?
  • 法語翻譯家對話沙龍:現代都市是一面作家的鏡子
    這也是當下所有書寫都市文學的一種共同的主題,都市文學不再對一座城市的特徵來進行描摹,而是探討人與都市的關係,直指的還是人性本身。記者:在國內的圖書市場,儘管有法國當下文學的翻譯介紹,但對於一般讀者而言,可能更熟悉與閱讀的是法國經典的作家作品。翻譯者和出版社應該如何將好的法國當下文學推介給讀者?
  • 日本作家觀察:為什麼大多數中國人能寫得一手好字?
    編者按:曾有書法家說,書法於中國人宛如性命,生死相隨。「言志明心,血肉深情。」中國人對於書寫,有不同於別國的執著。常說字如其人,字是人的第二張臉。即便在電子設備取代了大多數手寫場景的今天,中國人對字的要求仍未減退。這在我們看來的習以為常,通過日本作家平野啟一郎細膩敏銳的觀察得以放大。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曾覺自己體內有個小中國人
    「設想如果書籍不存在,設想一千多年前中國沒有發明印刷術,可以大量印刷書籍的活字印刷術也沒有傳到歐洲……」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73歲的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以這樣的假設,開始了以「書籍:探索之舟」為題的演講。  講臺上,勒·克萊齊奧時不時用左手食指按住太陽穴,他灰白頭髮、瘦削臉龐,表情嚴肅而認真,幾乎沒有笑容。
  • 與本土作家共同以靈氣與慧眼書寫這座城
    與本土作家共同以靈氣與慧眼書寫這座城 2020-12-13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全球都用字母,中國人為何能「保住」中國獨有的漢字書寫體系?
    全球都用字母,中國人為何能「保住」中國獨有的漢字書寫體系?眾所周知,如今除了亞洲個別國家還保留著自己的文字書寫體系,全球幾乎所有國家都用起了拉丁字母,那麼中國人為何能「保住」中國獨有的漢字書寫體系呢?而像我們的鄰國越南等多家就是如此,在之前越南是使用我們漢字的,直到1945年8月越南革命勝利後,漢字才在越南退出歷史舞臺,只用用拼音文、越南語中稱這種新的拼音文字為「國語字」,是由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國等國到越南的傳教士開始創造的。
  • 馬茨涅夫事件:法國出版集團伽利瑪停止出版「戀童」作家日記
    【歐洲時報春花編譯】1月7日,法國出版集團伽利瑪(Gallimard)決定不再出版作家加布裡埃爾·馬茨涅夫(Gabriel Matzneff)的日記。該集團自1990年起便出版他的日記手冊。今年1月2日,47歲的作家凡妮莎·斯普林莫拉(Vanessa Springora)出版新書《兩廂「情願」》(Le Consentement)重提他的戀童行為,在文壇引發軒然大波。 圖為斯普林莫拉的新書《兩廂「情願」》。
  • 法媒:其實,中國人愛買法國酒莊既是商業也有情懷
    中國日報網11月25日電 據歐洲時報網11月24日援引法國《費加羅報》的報導稱,隨著中國對外開放,西方的生活方式也漸漸走進中國人的生活。法國葡萄酒以及法國人的生活方式成為中國富裕階層的一種追求。法國媒體曾在2014年驚呼被中國人買下的法國酒莊的數量已經破百,如今這一數量已經達到151個。
  • 法國諷刺雜誌以黃禍諷中國人
    為封面漫畫主題,刻畫的是所謂「中國人佔領巴黎」的一個街頭即景。 法國諷刺雜誌以黃禍諷中國人《寒流》(FluideGlacial)雜誌是與出名前的《查理周刊》齊名的法國另一家幽默諷刺型漫畫雜誌。為封面漫畫主題,刻畫的是所謂「中國人佔領巴黎」的一個街頭即景。圖中一個典型的法國紳士,頭戴貝雷帽,西裝革履,如「祥子」一樣拉著一輛人力車。人力車上坐的是一個黃皮膚男人,摟著一個穿金戴銀、金髮碧眼的女子。不過那個代表中國人的黃種人的裝束,更像法國殖民時期的越南人模樣,或許作者是要表達「30年河東,30年河西」的感慨吧。實際上,畫中一共有三類黃種人。
  • 旅美華裔作家:中國人不要再著迷諾貝爾獎了
    一個中國人從事美國文學的教學工作,同時遊走在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之間,這給了黃運特以不同角度看問題的體驗。他告訴記者,「在此之前,我已經用英文寫過七八本書,但都是象牙塔裡的學術著作,《陳查理傳奇》是第一本用英文寫的通俗讀物,為此我下了很多工夫,經過了十多年的積累與構思,真正做研究則花了一年的時間。其中包括到夏威夷調查陳查理的原型,找到他的舊居,也搜集到很多故事。」
  • 法國作家達恩弗蘭克講座:當代藝術探索者畢卡索
    值中法語言年之2011畢卡索大展之際,法國著名作家、評論家達恩弗蘭克即將於12月19日起開啟來華之旅!
  • 法國人困惑:這東西法國賣太貴,為何中國人天天喝?
    如果你想出國看看風景,有固定的假期時間,你們中的一些人會定期旅行,放鬆身心,重新發現生活的樂趣。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對中國文化很好奇。他們來到中國是為了打開不同文化的大門,互相學習。現在是網絡時代。儘管各國在地理上相隔18000英裡,但這些距離通過網際網路根本算不上什麼。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也可以了解中國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 廣東作家齊聚東莞萬江 探討祠堂文化散文書寫
    9月12日首屆張家玉杯萬江原創文學大賽啟動儀式在東莞萬江圖書館舉行,大賽將以文學形式反映萬江的歷史變遷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散布在萬江的66座祠堂,將成為廣東作家們的書寫素材。據了解,東莞萬江張家玉與南海陳子壯順德陳邦彥舊稱「廣東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