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氣的由來和習俗

2020-12-18 青磚雕刻

大寒是我國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

人們常說「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言外之意,大寒已非常冷。實際上,大寒僅與小寒相對,它們都是表徵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有的地區大寒溫度並不比小寒溫度低,大寒僅表明了古人看待寒冷氣候變化的一種趨勢。「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大寒時節,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多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

「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語,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

  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

常年大寒節氣,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雨量僅較前期略有增加。

華南大部分地區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

大寒節氣,全國各地農活依舊很少。北方地區老百姓多忙於積肥堆肥,為開春作準備;或者加強牲畜的防寒防凍。南方地區則仍加強小麥及其他作物的田間管理。廣東嶺南地區有大寒聯合捉田鼠的習俗,因為這時作物已收割完畢,平時見不到的田鼠窩多顯露出來,大寒也成為嶺南當地集中消滅田鼠的重要時機。除此以外,各地人們還以大寒氣候的變化預測來年雨水及糧食豐歉情況,便於及早安排農事。如「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廣西)、「大寒見三白,農民衣食足」(江西)、「大寒不寒,人馬不安」(福建)、「大寒白雪定豐年」(貴州)、「大寒無風伏乾旱」(河北)等。

關於大寒的諺語有:

大寒大寒,無風也寒。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  小寒大寒,殺豬過年。  過了大寒,又是一年。

  大寒已到,新春將至。中醫講究天、地、人三因制宜,其中一方面,就是要求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適當調整。

二十四節氣則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一年之中物候的變化都與節氣密切相關,大寒節雖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但卻是一年「運」、「氣」循環變化的開始,做好大寒節的養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

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祭灶和除夕等,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於這一節氣中。

食臘八粥

小寒之後過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

此時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

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

其間還有一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曆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慄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大寒迎年

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因此,這節氣中,除順應節氣幹農活外,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布新,準備年貨,醃製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製雞鴨魚肉等各種年餚。

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影子,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討得新年好口彩。

這也使得大寒驅兇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喝雞湯

到了寒冬季節,南京人的日常飲食多了燉湯和羹。

大寒已是農曆四九前後,傳統的一九一隻雞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選擇的多為老母雞,或單燉、或添加參須、枸杞、黑木耳等合燉,寒冬裡喝雞湯真是一種享受。到了臘月,老南京還喜愛做羹食用,羹餚各地都有,做法也不一樣,如北方的羹偏於粘稠厚重,南方的羹偏於清淡精緻,而南京的羹則取南北風味之長,既不過於粘稠或清淡,又不過於鹹鮮或甜淡。南京冬日喜歡食羹還有一個原因是取材容易,可繁可簡,可貴可賤,肉糜、豆腐、山藥、木耳、山芋、榨菜等等,都可以做成一盆熱乎乎的羹,配點香菜,撒點白胡椒粉,吃得渾身熱乎乎的。

尾牙祭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

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於這一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鬆的節氣。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

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闆明年要解僱誰。因此現在有些老闆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餚,回家後也能過個安穩年。

精神——心情舒暢 所謂「暖身先暖心,心暖則身溫」。意思是說心神旺盛,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溫暖,方可抵禦嚴冬酷寒的侵襲。因此在大寒時節,我們應安心養性,怡神斂氣。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後適逢春節,兒孫滿堂,此時精神調養還應注意避免過喜或傷心,減少心腦疾病的發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使體內的氣血和順,不擾亂機體內閉藏的陽氣,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生活——睡前洗腳 大寒時節,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風外,最好養成睡前洗腳的好習慣。俗話說「寒從腳起,冷從腿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飯後三百步,睡前一盆湯」,入睡前以熱水泡腳,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的皮膚和組織營養,降低肌張力,改善睡眠質量,對於預防凍腳和防病保健都有益處。特別是那些愛在夜間看書寫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覺之前,更應該用熱水泡腳。

運動——日出後運動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一碗藥」。冬季活動、鍛鍊對養生有特殊意義。大寒時節的運動可分室內及室外兩種,可進行慢跑、太極拳、打籃球等體育鍛鍊,但應注意運動強度,不宜過度激烈,避免擾動陽氣。同時室外活動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後為好。

食補——固護脾腎,調養肝血 大寒的飲食應遵守保陰潛陽的飲食原則。飲食宜減鹹增苦以養心氣,使腎氣堅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熱食,防止損害脾胃陽氣,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食物的味道可適當濃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類,保持一定的熱量。此外,還應多食用黃綠色蔬菜,如胡蘿蔔、油菜、菠菜等。另外,由於大寒適逢春節,一般家庭都會準備豐富的過年應節食物,此時要注意避免饑飽失調,同時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滯功效的食物,如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溼粥等進行調理。

起居——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在起居方面仍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氣,晚起是為養陰氣。另一方面,古語有云「大寒大寒,防風禦寒」,大寒時節除了注意防寒之外,還須防風,衣著要隨著氣溫變化而增減,手腳易凍,尤其應注意保暖。

大寒的養生保健

今天是24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

天文專家解釋,「大寒」時節降水稀少,常有寒潮、大風天氣,氣候比較乾燥,是一年中氣候最冷時段。

這個寒冬時期有何保健注意事項呢?從節氣上來說,大寒正處於「四九」「五九」中,此時節寒潮南下頻繁,我國大部分地區呈現出一種持續「晴冷」的態勢。從中醫觀點看,秋冬就得養陰收納陽氣,到了寒冬季,更得重視陽氣的收藏。

  保健建議1:早睡晚起

所謂「養陰」,其實指的是陽氣收藏。

中醫認為,從秋天起就最好早睡早起,而到了寒冬,則應該早睡晚起。

此外,還得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才能順應自然界陽氣收藏、潛藏的特點。

如果違背了自然界秋冬陽氣收藏的規律會導致「傷肺」,冬天容易發生「痿厥」的疾病。比如秋冬季節慢性胃腸炎,肌肉萎縮、疼痛等疾病等容易發生;肺性疾病(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中風等)在秋冬也容易復發。因此,有以上這些病史的老年人在此節氣中尤其要注意保暖,早晚要少出門,避免感冒。早上應儘可能晚起,中午或下午可到戶外活動一個小時左右,外出時一定要加穿外套,最好戴上帽子、圍上圍巾。

  保健建議2:溫補的最佳時節

初冬季節需吃柔潤的食物,如蜂蜜、銀耳、雪梨、甘蔗等,而到了現在這個寒冬季節,可以適當吃些牛、羊、雞、狗等溫性的肉類,也可以飲少許酒,活血通脈。如果內熱比較重,汗多舌苔厚,容易心煩失眠、口乾目澀、咽乾咽痛,則在烹飪這些食物時加點知母等苦寒的藥材,也可以配合吃豆腐、蘿蔔等清潤的食物。

相關焦點

  • 大寒節氣習俗 到了大寒迎接過年
    貼年紅是傳統過年習俗,增添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著人們對新年、新春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年紅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大寒迎年」的風俗還有不少,各地也不盡相同,但主題基本上是圍繞「祭祀」展開的,其中一些風俗至今尚存。在我國南方一些地方,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
  • 2018年大寒是哪一天 大寒節氣的由來大寒這一天吃什麼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公曆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即為大寒。2018年大寒是幾月幾日?  2018年大寒是01月20日,星期六 (丁酉年(雞年)臘月初四)。
  • 2019年大寒節氣是幾月幾日哪一天?大寒節氣傳統習俗有哪些
    大寒節氣是幾月幾日2019年大寒是哪一天?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公曆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即為大寒。2019年大寒節氣在2019年1月20日。大寒這一天有哪些傳統的習俗呢?
  • 二十四節氣之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4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於公曆1月22--24日左右交節。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茲大寒一過,新一年的節氣就又輪迴來了,正所謂冬去春來。大寒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
  • 處暑是什麼意思節氣有什麼風俗 吃鴨子習俗由來介紹
    ­  馬上就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了,處暑是什麼意思,這個節氣有什麼風俗?聽說有吃鴨子的習慣,這習俗又是怎麼來呢?簡單介紹下。處暑是什麼意思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 大寒節氣的英語作文:大寒節日(有翻譯)
    【節氣詞彙】  Great Cold 大寒  「Great Cold」, the last solar term in 24 solar terms, comes around January 20 each year.In this period, the
  • 節氣英語|「大寒」用英語怎麼翻譯?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一般可以譯為「Major Cold」。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unar calendar divides the year into 24 solar terms.
  • 二十四節氣之立冬的由來及習俗
    二十四節氣之立冬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本該是枝繁葉茂的樹木,卻是孤零零的搖晃著老樹幹,地上落滿了枯黃的樹葉。步入冬季,立冬的日光格外嬌顯明媚,柔和可人的立冬是怎麼來的呢?在這個初冬時節,人們都有哪些習俗活動呢?二十四節氣之立冬的由來及習俗立冬由來春秋時期,人們用土圭(立杆測影)測量日影長短。
  • 二十四節氣之驚蟄的由來及習俗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驚蟄時節,春雷始鳴,春雨萌動,動物們開始出來活動,給人呈現一種萬物復甦的景象。  驚蟄過後,意味著春天的真正到來,春回大地,萬物更新。這樣一個春意萌動的時節,它是怎麼來的呢?又會有哪些習俗活動呢?下面,就由小編帶著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立冬節氣的由來及意義是什麼?整理立冬節氣民間的傳統習俗
    立冬節氣民間的傳統習俗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現在,人們在立冬之日,也要慶祝一下。
  • 「大寒」用英文怎麼說?
    大寒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the 24 traditional Chinese solar terms)中的第二十四個節氣,也是農曆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
  • 今年大寒節氣是哪一天 大寒是什麼意思大寒後還冷嗎?
    今年大寒節氣是哪一天 大寒是什麼意思大寒後還冷嗎?時間:2021-01-14 23:4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年大寒節氣是哪一天 大寒是什麼意思大寒後還冷嗎? 小寒節氣已經過去有幾天了,而在2020年1月20日就要進入三九天了。
  • 蒸臘米、吃糯米,今天是大寒,來看看這些年這些習俗你有沒有過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最後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 大寒節氣發朋友圈的說說
    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至。大寒後,神州大地又將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天氣也開始漸漸回暖。人生的起伏就像四季輪轉,嚴寒褪盡才有大地回春,歷經磨練方可破土重生,耐得冬日寂寞,終見三月繁華,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寒節氣發朋友圈的說說,歡迎閱讀! 1、浪漫雪花飄飛舞,盡展風姿瀟灑處。
  • 2019寒露節氣是幾月幾號什麼時候 寒露節氣的由來及養生習俗一覽
    2019寒露節氣是幾月幾號什麼時候?寒露節氣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不知道吧,這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寒露的到來預示這秋季正式開始,也表示農忙時節已經到來。那麼,寒露節氣後氣候變化有哪些,南北方有哪些不同,以及寒露節氣的由來及各地養生習俗一覽!
  • 大寒節氣的朋友圈文案說說!祝大家大寒快樂新年快樂
    大寒將至,這也是24節氣中最後的一個節氣了,大寒之後馬上就要過年了,小夥伴們的年貨都買好了嗎,祝大家大寒快樂新年快樂。2020關於大寒節氣的朋友圈文案說說1、大寒節氣,天寒地凍。大寒快樂6、用蛋白黃豆,高鈣牛奶,潤腸黑豆,降脂香菇,健脾大豆,補氣黑木耳,溫腎狗肉,健脾鱸魚;熬成驅寒保暖粥一碗,送給大寒節的你,祝你大寒不冷,身體強健,溫暖不斷,美好纏綿!7、大寒日,為你送上保健大餐:龍騰飛躍的健康酒,雞祥如意的好運粥,連年有魚的幸福餚,菜源大發的如意饈,玉兔呈祥的平安面,碩果纍纍的吃進口。
  • 描寫大寒節氣的詩句有哪些?2019大寒節氣經典古詩詞賞析
    描寫大寒節氣的詩句有哪些?大寒,是24節氣中的最後一個。大寒季節,寒潮頻頻難下,也是中國部分地區一年中最冷的時期。在古時候,各地冰天雪地、天寒地凍,地面積雪不化,銀裝素裹的世界配上紅梅、烈酒,顯得格外生動,古人也很喜歡在這樣的時節約上三五好友,賞梅鬥酒、賦詩填詞,因此留下了不少關於大寒時節的詩篇。
  • 臘八和大寒是同天,俗語:臘八遇大寒,蒸供做尾牙,啥意思?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來源:網絡大寒是整年中最後一個節氣,承冬嚴寒而來,啟春季明媚秀麗。按相關詩句的描寫記錄,若是暖冬時節,大寒能看到河邊垂柳吐新芽,堅冰深處春水流動。不過根據今年氣候來看,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是低溫天氣,大寒冒春水概率不大。臘八則是我國傳統節日,喝臘八粥、做臘八蒜都是標配習俗。大寒是一月二十日,農曆臘月初八,正好就是臘八節。
  • 大寒到年味濃 專家:習俗有講究 如何"悶聲發大財"
    編者按: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意為天氣寒冷到極點。俗語說:「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後天漸暖。」換言之,未來一段時間天氣開始漸漸回暖,而且還將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立春。在此期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比如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尾牙祭等,這些你都知道嗎?
  • 今日大寒丨堅冰深處春水生,大寒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不過,大寒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大寒節氣雖然還十分寒冷,但隱隱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跡象。正所謂「堅冰深處春水生」「蠟梅花開迎春來」。大寒來了,春天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