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供香拜佛,究竟拜什麼?

2020-12-20 媒體人劉映

供奉佛像的目的

佛弟子供奉佛像,

目的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不可以忘記佛陀的教誨,

看到佛像,

就聯想到佛在經典裡面

對我們開示的許多教誨。

有時候我們會忘記佛法,

一看到佛像就會想起來。

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

應該不時的反省自己,

在待人接物方面

有沒有遵照佛陀的教誨去做呢?

為什麼向佛磕頭

磕頭,

表示對佛陀的禮敬,向覺悟者學習,

在覺悟者面前反省、懺悔自己的錯誤和罪過,是為了制伏傲慢心。

佛菩薩是覺悟者,

我們向佛磕頭是為了自己和眾生都覺悟,

是生恭敬慚愧心的時候。

很多眾生還有從無始劫以來形成的驕慢心,

每當我們向佛磕頭的時候,

要發願為自己和所有眾生去掉這顆驕慢心,

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

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究竟解脫。

佛前供品的含義

香:香真正的意義是戒定真香。持戒、得定、開慧那才是真正的修行。燒香的真實意義還在於表達對佛陀的尊敬、感激與懷念。由此去染成淨,轉痴成慧,轉凡成聖,奉獻人生,覺悟人生。

花:花代表因,代表修德。供花是提醒人們平時一定要注意修德。花開了以後,才會結果,花開得好,果才能結得好。因此,只有常修善因,將來才能夠得到好的果報。

水果:水果表示成果。供水果是教我們看到水果時,就能想起「希望得到什麼樣的果報,就應該要修什麼樣的因」。從佛理上講,果代表性德,是圓滿智慧之果。

燈:燈代表光明,凡是光明都表示智慧,所以我們看見一切光明的時候,就要發願向智慧的道路上走。

燭:燭代表要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是佛陀教給我們,要想求智慧,就要能夠捨己為人,以自己的智慧、體力和技能服務社會,幫助一切眾生,而不求回報。也就是要人們提倡「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奉獻精神。

水:水代表心境。無染的水很純淨,代表心要清淨。水不起波浪是平的,代表平等。所以供養這杯清水,看到它就想到我們的心也要像水一樣清淨、平等。我們在一切境緣當中,諸如在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中,要修清淨心、平等心。清淨心、平等心就是佛心、就是真心。

相關焦點

  • 我們拜佛也拜祖先
    2 我們祖先牌位供在佛像的兩旁,我們拜佛也拜祖先,我們敬佛也敬祖先。3 我們拜佛,跟拜祖先的意思完全相同——第一個意思是不忘本、報恩的意思;第二個意思是最重要的,比前面這個還要重要,是「見賢思齊」。4 其實,佛不要你拜,我們也無須拜。
  • 燒香拜佛,你拜的是什麼,求的又是什麼?
    在科學如此發達的今天,仍有許多的人去燒香拜佛,有些人求財富,有些人求姻緣,有些人求子嗣,有些人求平安。 我們先從求神拜佛的「拜」說起。 所有寺廟的諸佛菩薩像都是法相,是用來表法。簡單點說就是通過事物看本質。 常去寺院的都會發現,大多寺院在進了廟門,入天王殿後,正中映入眼帘的第一尊菩薩像都是袒胸露腹的大肚彌勒菩薩。
  • 數字能量手機號碼之你在廟裡拜佛拜的是誰?
    數字能量手機號碼之你在廟裡拜佛拜的是誰?,我總想這麼一拜真的心想事成嗎?單從佛像來說,就是用泥土做的,你去拜泥土是改變不了什麼的,只能是你心靈上獲取安慰;從這一個場景來看,你拜佛的時候,佛永遠不會給你說話,佛越不說話,拜的人就越多,
  • 拜佛的人很多,會拜的很少。揭秘拜佛方法,獲得加持。
    求佛拜佛,不一定不靈驗,但主要還是靠自己的努力。也就是說,有的人是可以靈驗的,而有的人不能靈驗。這是為什麼呢?那就是修的方法不對,或者只是把佛教當成了心靈雞湯,或者只是信仰而已,要麼就是半信半疑敷衍了事。總之就是沒有正信。佛度有緣人,佛不是創造者,如果是創造者,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苦難人生了。
  • 拜佛為什麼要上香?供香,燈燭,水果,有什麼含義
    拜佛為什麼要上香?供香,供燈,供蠟燭,供水果,有什麼含義生活中經常去寺院拜佛,而我們卻不知道為什麼要供香,供燈,供蠟燭,供水果。如果我們只是盲目的拜佛,不了解其中的真意,佛祖又怎麼會保佑我們。我們去寺院去拜佛,普遍的稱我們為信士,那麼香也叫信香。代表我們對佛法有信心,願意修習佛法,而我們修習佛法次第必須勤修戒定慧,那麼上香的大意又可以理解為,戒定真香,希望我們在生活中可以持戒、生定、開慧;成為真正的修行者。禮佛朝拜也在於表達我們對佛陀的尊敬,可以讓我們拋棄煩惱習氣,覺悟成佛。
  • 在寺廟,先拜佛還是先拜菩薩?寺廟老僧說:這樣來往往最好
    導語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偶爾去寺廟拜佛,儘管有些人並不信神佛,但還是會去,特別是在重大節日的時候,都會跟著家裡人去寺廟裡拜一拜求平安。淨空法師說:"拜佛真正的意義,我對佛這種恭敬心,我今天一天當中要應用在生活上,對人、對事、對物就像對佛這麼恭敬。"
  • 過節去寺廟燒香拜佛,一定不能太隨意,五點禁忌需要記住!
    中國信仰佛教的人比較多,拜佛也有很多禮數,如果逢年過節時想去寺廟燒香拜佛,必須記住5點禁忌!一、拜佛不沾油我們都知道,佛祖們都是慈悲為懷,從不殺生,更是不食葷腥。如果你要前去參拜,那幾天的餐桌上千萬不要大魚大肉,讓你自己沾上油腥。
  • 到九華山上香拜佛,你拜對了嗎?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很多人都說,九華山的佛最為靈驗,那去九華山拜佛該怎麼拜,你知道嗎?來禮佛的人其實都有專門的敬香拜佛路線和流程,一般有兩條:一條是從山腳下拜到山頂,寓意步步高升。都是從祇園寺開始,祇園寺是進山的第一座寺廟,九華山四大廟宇叢林之首,所謂叢林就是僧徒很多、香火旺盛。另一條是先上三炷必拜香,再去其他的重點寺廟。
  • 拜佛時,一定要拜這三尊菩薩,福報自來!
    我們在去寺廟燒香拜佛時,記著一定要去拜這三尊菩薩,並且要向這三尊菩薩學習,學習這三尊菩薩的慈悲、智慧、德行,福報將不請自來。大多數人拜佛的目的,都想獲得福報,可往往多數人很難獲得福報,那時因為很多人在拜佛後,並沒有向佛去學習,只有我們去學習佛菩薩的慈悲與智慧,福報才能不請自來。佛是覺行圓滿的人,我們普通人離成為佛還很遠,但我們可以通過去向菩薩學習,這樣我們離成佛也就更近了。
  • 我是相信科學的,沒事就去寺院拜拜佛
    常說,過了正月十五,年就算過去了,我知道,你心裡那道坎兒呢還是沒過去。人們常說,中國人是沒有信仰的。可是呢,每每到了中國傳統節日,中國的寺廟往往人滿為患。年長的,給孩子、年邁的雙親求個福,許個願,特別是春節。
  • 燒香拜佛時,這三尊菩薩一定要拜,功德無量,福報自來!
    有的人,則喜歡到寺院中燒香拜佛,與菩薩「訴說」自己的心事。很多人不了解佛教,只聽說寺院中的菩薩很靈驗,自己也想試一試。並且,寺院中屬於清淨地,去那裡散一散心,也很不錯。於是,很多人懷著不同的目的,到寺院中燒香拜佛。可是進了寺院之後,有的人看著滿寺院的佛像,不知道該拜哪一尊。
  • 如何正確拜佛?拜佛的動作要領
    如何正確拜佛?  梵文的「南無布達、南無達瑪、南無桑嘎」,一般性都是中國傳統的這個,但是原發音念加持也很大。南無是皈依的意思,就好像一滴水融進大海一樣,我們這滴水融入宇宙了。  拜佛就是把整個身心放下,拜在天地之間,五體投地,叫拜佛。
  • 去寺廟拜佛時,這三尊菩薩一定要拜,福報自然來!
    在佛教中,有很多菩薩,比如我們熟悉的觀音菩薩、彌勒菩薩、地藏王菩薩等等,我們去寺廟拜菩薩時,一定要去拜這三尊菩薩,並且還要向這三尊菩薩學習,這樣才能獲得福報以及菩薩的加持。拜菩薩不能只是拜一拜、求一求,還要向菩薩學習,依照佛的教導去做才行,這樣才能正信佛法,學佛、拜佛才能真正受益。佛是覺悟的人,菩薩是上求覺悟下化有情眾生的存在,如果能經常向菩薩學習,我們就會離佛越來越近。觀音菩薩。
  • 周公解夢:做夢夢見拜佛有什麼說法?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們中國是一個有拜神、拜祖先傳統的一個民族,所以拜神變成我們傳統的風俗習慣。你要是問他,拜神在拜什麼?
  • 教你拜佛 詳解正確的拜佛方法和意義(圖)
    教你拜佛詳解正確的拜佛方法和意義 動作解說:拜佛 1、肅立合掌,兩足成外八字形,腳跟相距約二寸,腳尖距離約八寸 5、起身時,兩手握拳翻轉,手掌打開,掌心向下貼地,頭離地面或拜墊,右手移回拜墊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舉回胸前,右掌著地將身撐起,直腰起立,只手合掌立直。 拜佛具有懺悔罪過、修持禪定與感恩禮敬的意義,藉拜佛表達對佛法僧三寶的尊敬與感恩,並檢討自我、懺悔過去所造的業障,不但有助於人格的提升,也能讓人的身心安定。
  • 去寺廟拜佛時,這四尊菩薩一定要拜,好運自然來!
    寺廟裡的佛菩薩,有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有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很多人去寺廟拜佛時,見到各種各樣的佛菩薩,都不知該如何選擇,到底應該拜哪一尊菩薩?如果你也不知道應該拜哪一尊佛菩薩,去寺廟拜佛時,可以拜一拜這四尊菩薩,這四尊菩薩是佛教的四大菩薩,經常拜這四尊菩薩,好運不請自來。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菩薩一般指上求無上菩提,下化一切眾生,修諸波羅密行,於未來成就佛果之修行者。菩薩並不是佛,但菩薩是未來的佛。
  • 去寺廟拜佛要注意些什麼
    但是,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抬寺廟拜佛的禁止是什麼?需要注意些什麼?我們拜佛是要心存敬意、心形合一。拜佛是拜佛的大慈大悲、學佛要學佛處於煩惱之處而保持清淨之心。一:拜佛一定要心誠。佛、重要的是誠意,沒有誠意是不具備為佛。不但心要誠而且形也要誠,但形誠不一定是心誠,一個人具備了衣著整潔但心存邪念過來拜佛。
  • 快過年啦,去寺院燒香拜佛的時候這幾尊佛菩薩一定要拜!
    從古至今,大年初一去寺院燒香拜佛,祈求平安健康,已經是非常普遍的民俗了。我們在寺院所祈求的美好願望既是我們的精神需求,也在側面表示了佛菩薩的慈悲精神。但是,雖然很多人大年初一都會去寺院燒香拜佛,卻仍舊不知道寺院很多尊佛菩薩到底要拜哪幾尊?
  • 淨空法師:我常常勸勉大家要拜佛,拜佛消業障
    五個半月拜十幾萬拜,真的叫消業障。拜佛的時候心裡頭沒有雜念,只有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現在初學出家人沒有這個福氣。我一進那個茅蓬照顧三位法師,一位老居士,義工就我一個人,修福!我一點福報都沒有,這個福報是在那裡修的,才開始修福。拜佛懺悔業障,讀《彌陀經》註解,《印光大師文鈔》開智慧,福慧雙修。你要真幹才行,不能怕苦。
  • 陳紫函《土地公》演孝女 「拜佛不如拜父母」
    陳紫函詮釋孝道 「拜佛不如拜父母」  在單元劇《父母佛祖》中,陳紫函飾演的姜秋蓮性情溫柔善良,逆來順受,本為姜朝欽的小女兒,嫁給貴生後,雖然生活拮据,時時遭家人排擠,卻也嫁雞隨雞,生活甘之如飴。姜朝欽為地方父母官,為官清廉,卻十足好面子,因貴生家境貧寒對其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