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一周多了,孩子做作業拖拖拉拉,做事總是能拖就拖,心累

2020-09-16 九度精準教育

「你咋弄這麼久嘞?還不開始做作業?」

「做作業你這東玩一下西玩一下的,啥時候能做好?」

「快點睡,磨磨蹭蹭的,明天早上又起不來!」

「快點快點,要遲到了,出個門,磨磨蹭蹭半小時!」

……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父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你越催,他/她還越磨蹭,整個人頭都大了。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孩子磨蹭那些事兒~

一、孩子的磨蹭:我都長什麼樣?

1、天生慢性子

有的孩子從小就性子比較慢,無論做什麼都是慢慢地,生活也好,學習也好都這樣兒。

比如說,打掃衛生、疊個被子、做作業什麼的,都是慢騰騰的。其實啊,這種不叫磨蹭,也不是什麼壞事,甚至還可以說是孩子的一個優勢。



天生性子慢的孩子,往往做事都比較有條理、有深度,而且還不容易衝動,我們雖然慢,但是做事可靠呀,對不對?

2、生活上沒有規律,從小做事就很隨意

有的孩子小時候,做事有些小磨蹭、拖拉,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也不嚴格,看到了就說說,但真的就只是「說說」而已,說過就過,「毫不留戀」啊,也沒什麼實際行動來幫助孩子,孩子就依然這樣兒。



慢慢地,孩子養成了沒有條理、磨蹭、拖拉的習慣。學習上呢,秉持著一貫的隨性,沒有什麼時間意識,顯得有點漫不經心。

3、做事缺乏連續性和完整性

有的孩子經常邊做邊玩。小學的時候,注意力容易分散,小動作特別多,父母雖然也強調過,但是,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孩子依然東戳一下西戳一下慢慢地邊 做 邊玩,樂在其中。

父母看著的時候又稍微好點,認真的做一下,不看「又開始了」,日子久了,就形成了習慣。



到了中學階段,學習難度加大,作業又多,寫著寫著手上就又開始玩起了東西,東張西望的,有的時候,甚至還要中場休息「幾分鐘」?這時候就難辦了,父母叮嚀、陪伴和監督好像也沒什麼用了。

4、從小到大家長嬌慣、包辦,事事如此

小時候,不管什麼事情,父母親特別是母親,都要幫孩子安排好,覺得自己這樣是為了孩子好。

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反正都有我媽,也沒必要擔心」的想法,有的甚至連這種想法都可能沒有,認為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自然而然的事情,沒什麼不對,很難形成自主意識,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



回到家裡,沒有父母的催促,就不會開始做作業,還經常記不得老師布置的作業,書本也丟三落四的。

5、多次努力,不見成效,逃避

有的孩子學習跟不上,除了基礎差,學習方法不對頭以外,想要努力,也多次努力,但就是不見成效。逐漸地開始逃避學習,不想學習,但是又不得不學習,不願意做作業又不得不做作業。

然後,上課、做作業的時候就無精打採的,提不起興趣,被迫無奈,所以就故意地磨蹭,能磨一時算一時嘛,不用做更好。



同時,這種孩子可能在其他的方面卻精神抖擻,動作靈活,絲毫不見磨蹭、拖拉。

6、磨蹭來自於過於追求完美

有的孩子「別問,問就是處女座」,事事都要求完美。看見書寫不整潔,擦了或撕了重新寫,反反覆覆很多次,改了又改,時間都花在了追求完美上。

二、孩子的磨蹭:我從哪裡來?

1、父母是孩子的鏡子

我們都知道,父母是一面鏡子,孩子都是照著鏡子長大的。父母缺乏好習慣的養成、缺乏時間觀念、做事沒有什麼條理,孩子也照著複印過來,所以說,孩子的磨蹭行為其實也就是父母的磨蹭。

2、家是孩子成長的搖籃

家是孩子最初成長的地方,也是孩子學生時期待得最多的地方之一。



如果一個孩子所處的家庭氛圍是懶散、凌亂、亂糟糟的,家裡邊沒有什麼規則、秩序,每個人都很隨意,缺乏「儀式感」,有問題了隨便說說,說過就過,沒有什麼標準,那麼孩子會怎麼樣呢?

3、催來催去,催成仇

面對孩子的磨蹭,大多數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催,仿佛我多催催,他/她就不磨蹭了。

催起床、催刷牙、催整理書包、催出門、催吃飯、催做作業……什麼都在催!孩子出現磨蹭父母為什麼要去催呢?

催促不但打亂了孩子自己的秩序,影響孩子自律的建立,給孩子帶來了負面的心理暗示:我是需要催促的,我是磨蹭的;反正做什麼事情都有爸媽催促,我不用想太多。

而且,還有可能讓孩子產生牴觸情緒:就知道催,催催催,自己也不見得做得有多好,我偏要慢慢來,你能咋地?

三、孩子的磨蹭:你拿我怎麼辦?

1、冷靜,不生氣,不生氣

面對孩子磨蹭時,我們應該察覺到自己的狀態,冷靜下來,告訴自己「不生氣,不生氣」,退一步海闊天空,生氣、煩躁也解決不了問題是不是?


不要急著去與孩子爭執對與否,調整好自己的狀態,管理好情緒,催促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2、讀懂孩子磨蹭背後的心理感受和語言

「做作業當然困難啦,你行你來呀」、「我不能接受不完美,這阻礙了我做作業的效率」、「我的動作快不起來,我也想快一點呀,可我的速度就是這樣的嘛」、「我就是不喜歡做作業,你非要我寫」……

每當聽到孩子的這些話,肺都要氣炸了,恨不得抓起來打一頓,想想又有點捨不得,太難了。

但是,我們能否想一想孩子說這些話的背後心理感受和語言呢?孩子可能是想表達:我努力了但仍然做不好,我腦殼都想痛了,還是不懂嘛,我只好放棄了;我不喜歡的事情,你幹嘛非要強迫我做,能不能問一下我的想法;你越是強迫我做,想控制我,我偏要那麼做,偏不讓你如意……



孩子需要釋放內心的焦慮,又找不到方法,就只能這樣了,其實他/她也很無奈啊。需要我們跟孩子一起找到共同的解決問題的途徑。

3、愛他/她,就無條件地、非批判地接納他/她

當我們面對孩子磨蹭的時候,也感受到了孩子內心的感受,我們應該非批判地、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不傷害他/她。

接納是為了和孩子一起去尋找方法如何改變孩子的磨蹭。

4、有意識地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關係好了,好辦事」,與孩子也一樣,良好的親子關係能夠讓孩子願意與我們溝通,然後,在溝通中啟發、影響孩子,讓他/她願意去改變自己。



可以一起討論時間和效率的一些話題,各自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聽聽孩子是怎麼想的,然後,再一起想想接下來我們應該怎麼辦。

比如說,一起討論制定一些小目標,回到家裡就開始做作業和複習啊,要讓孩子自己確定,我回家了就要開始做作業了。

5、誇讚孩子,要「走心」

我們要擅於去發現孩子一點一滴的積極變化,然後進行誇讚,但誇讚的時候不要以一種誇大的方式「娃兒,你真棒,你太厲害了」,聽著自己都說服不了,孩子能當回事兒?



誇人就要「走點兒心」,具體點,「今天做作業的時候,你堅持了1個小時,很專注,沒有玩,很棒啊」,多好。

—— END ——

我是大家的「九度」,

更多家庭教育知識可以關注我哦,

你的點讚、評論是我最大的動力!

愛你,麼麼扎!mua~

相關焦點

  • 習慣的力量之做事拖拖拉拉
    拖拖拉拉的行為,其實隱藏著孩子對父母總是「催促」的不滿與報復。  張老師的小叮嚀  父母的行為模式決定著孩子的行為表現。因此,要改變孩子拖拖拉拉的習慣,父母首先應正視自己的行為方式。幫助一個孩子改掉拖拖拉拉的毛病,這是父母能夠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對於孩子和父母來說,拖拖拉拉不是一種性格缺陷,而是一種習慣,通常可以被改變。  你可能有這樣一個孩子:他總是抱怨有做不完的功課,但每次你去看,他不是在玩筆,就是對著天花板發呆,或者玩弄直尺,根本沒在做功課。  這種情況下,你不能責問孩子,因為他真的以為自己整個晚上都在做功課。
  • 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做事總是拖拖拉拉,如何幫助孩子認識時間?
    美美平時十分懂事乖巧,但是有一點卻讓媽媽感到十分頭疼,那就是美美做事情總是很拖拉。明明可以半個小時做完的事情,美美總會拖到一個小時。老師給孩子們布置的手工作業,就是媽媽在旁邊幫助美美一起做,美美每次都要花上大半天的時間才能完成。尤其是到早上,媽媽總是特別的頭疼。美美磨磨蹭蹭不起床,起床之後穿衣服又慢吞吞的,去洗漱也要媽媽緊催慢催才會去。
  • 孩子不想寫作業總是拖拖拉拉怎麼辦?
    孩子總是不願意寫作業,總是拖拖拉拉,作為家長不能只簡單地認為,這是因為孩子「厭學」、「貪玩」等。事實上,孩子不想寫作業的原因有多種,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上次說到了學習動力不足是原因之一,接下來我們再繼續分析其他原因
  • 小孩子做作業老拖拖拉拉,教你三招,瞬間改變孩子的一生
    我們來聊一聊孩子做作業拖拖拉拉怎麼辦,有一次我跟朋友聊天,她的孩子小學三年級,詢問你家小孩幾點睡覺,我說差不多八點半吧八點半開始洗漱,九點鐘啊肯定在床上,他卻說現在作業其實也不是很多,可是小孩總是拖拖拉拉的每天都要拖到十點多,這以後作業肯定是越來越多,都不知道怎麼辦好了。
  • 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拖~拖~其實不是懶,而是…
    *本文由心理老師錢欣分享今日關鍵詞:拖延、原因、方法1.我也不想做事總是拖~拖——琪琪的自白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已經晚上11點了,我的作業還沒有寫完,我站起來喝水,去廁所,筆拿起了又放下……我無法開始,老師要求抄寫單詞,我寫了,但是覺得不好看,又擦掉了,我寫不下去。
  • 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你應該怎麼辦呢?
    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你應該怎麼辦呢?一個家長說,她的孩子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精通數學,作文也寫得很棒。跟同學、老師相處的都很好,但就是有一個令她頭痛的毛病:作業拖拖拉拉。到了睡覺的時間,作業老是寫不完。有時候學校放學挺早的,作業也不算多,可卻要寫到十一點多。
  • 孩子寫作業總是拖拖拉拉,作業完成的也不好,這樣下去怎麼辦?
    不過,在教學的環節中,我也確實發現有些學生作業完成得不好,首先是作業提交不及時,每次或者總是隔三差五的遲交作業,要麼即使及時提交了,也是在最後時刻才交作業,給我留下批改作業的時間十分有限;第二是做不出來,作業中大部分題目不會做,或者做錯;第三是即使做出來了,步驟省略很多,過程語焉不詳,說明他們並沒有領會上課的內容。
  • 孩子放學不做作業,做事拖拖拉拉,媽媽知道這些,就不用愁了
    教出自立的孩子,是每一個爸爸媽媽都想要的,但偏偏你的孩子總是缺少時間觀念,拖拖拉拉,凡事要提醒。處罰無用,獎勵無用。如果你的孩子總是這樣的話,有什麼方法可以改變這種現狀呢?比如小孩放學回家,他不做作業,總是讓大人提醒,有時直到爸爸媽媽吼叫,才去不情願地去做作業。其實孩子很看重玩兒這件事情,沒有一個孩子回家之後就會主動想要學習和主動想要做事情的。我們可以利用孩子喜歡玩來改變孩子。有時父母要進行逆向操作。就是先跟他制定一個玩的時間。我們可以教孩子自己去設計自己的自由時間,這自由時間非常重要。
  • 孩子不想寫作業總是拖拖拉拉怎麼辦?(上篇)
    孩子總是不願意寫作業,總是拖拖拉拉,作為家長不能只簡單地認為,這是因為孩子「厭學」、「貪玩」等。事實上,孩子不想寫作業的原因有多種,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因1、學習動力不足:沒有學習動力的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會表現出很多問題,比如寫作業很被動,拖拖拉拉總要大人督促
  • 做事慢慢吞吞、學習拖拖拉拉,同款孩子,你家有嗎?怎麼辦?
    ² 早上起床上幼兒園,上學,家長火急火燎的,孩子不溫不火,慢慢吞吞,你催他,他還生氣、委屈;² 放學回家,一說寫作業就各種造,各種心不甘情不願;² 兩個小時,寫不到10個字,拖拖拉拉,越催越慢,再催就生氣;² 起床慢、吃飯慢、做事慢、學習慢....
  • 為什麼孩子做事總愛拖拖拉拉?這3個主要原因,不能忽視
    一家人要去親戚家做客,臨到出門的時候,家長都收拾妥當了,結果發現孩子還在那裡拖拖拉拉的穿衣服,動作慢得跟《瘋狂動物城》裡的那隻樹懶一樣。就這樣,還是父母不停催促的結果。然後,以下對話就來了:「能不能快點,全家人就等著你一個呢!」「磨磨蹭蹭,磨磨蹭蹭,你上刑場啊!」「再拖拖拉拉的,你別出門好了!」……類似於以上的這種片段,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處中時有發生。
  • 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其實是娃「內驅力」不足,家長要這樣做
    「內驅力」其實就是孩子主動做事的自覺性。我們如果注意觀察就會發現,現在的孩子能夠自覺主動地做事的非常少,一般都需要在家長的督促下進行。兒子同學帥帥的媽媽最近就很煩惱,帥帥媽媽說他家帥帥是一個特別「哏」的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從來沒有利利索索的時候。
  • 12歲男孩做事總是拖拖拉拉,家長做好這三點有效解決
    12歲男孩做事拖拉怎麼辦?叫孩子寫作業,磨蹭半天,蹦出幾個字,叫孩子出門趕時間,總是要遲到幾分鐘,相信很多父母都經歷過孩子的這種情況,那麼如何能改善孩子的拖拉性格呢?1、不要隨口就肯定了孩子的拖拉行為有些父母完全不會在意說話的方式,比如:「你能不能快一點,每次都是拖拖拉拉」,父母這樣的認定方式,孩子就會想,我就是拖拉你怎麼樣,所以在面對孩子的拖拉行為時,父母不妨用積極的語言促進孩子的速度,比方說:「孩子,我們需要快點走哦,不然就趕不上啦。」
  •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家長要先弄清原因,「對症下藥」很重要
    文丨小兔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鄰居最近常常抱怨孩子太愛拖拉了。此前孩子一直在鄉下和奶奶一起生活,近來鄰居把孩子接回來上幼兒園,卻發現孩子身上一大堆的毛病,而最讓鄰居忍不了的就是做事拖拖拉拉這點。
  • 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作為家長你該怎麼辦?
    非常令人頭疼,拖拖拉拉,磨磨唧唧,沒完沒了。可是,即使你坐在他旁邊,盯著孩子寫,一筆一划指導他寫,孩子未必能改變寫作業磨蹭的毛病。這是怎麼回事?聽聽專家怎麼說。一會找找橡皮,一會找找鉛筆,本來是一個小時就能做完的作業,他就要花兩個小時甚至更多。而且一會寫幾道語文題,一會再去做做數學題,不按照順序來。
  • 孩子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家長咋整?
    開學一個多月了,家有中小學生的爸爸媽媽們還好嗎?你可曾有這些抱怨?「我女兒一寫作業就各種找東西,1個小時能寫完的作業,非要拖上2個小時,批評了很多次,就是改不掉。」「早晨叫我兒子起床,喊半天不動,我早飯都做好了,過去一看,他還坐在床上發呆,我都快急死了!」父母急得怒髮衝冠,可孩子依舊巋然不動。媽媽的「獅吼功」功力日增,爸爸講的大道理都能出本書了,但孩子不僅沒改,抗擊打能力反而日漸增強。
  • 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過來人告訴你,這幾個方法讓孩子改頭換面
    同班同學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自己家的孩子卻要一兩個小時;放學回家從不準時寫作業,沒有大人的督促從不按時完成;寫字速度慢,態度不端正,寫完的答案自己都不認得……諸如此類,孩子拖拖拉拉的現象不僅在困擾著每一位認真負責的好家長,同時也給孩子的學習成績帶來不小的隱患。
  • 拖拖拉拉、磨磨唧唧……孩子寫作業慢究竟是怎麼回事?
    很多家長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孩子寫作業太慢,老是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非常令人頭疼,拖拖拉拉,磨磨唧唧,沒完沒了。 可是,即使你坐在他旁邊,盯著孩子寫,一筆一划指導他寫,孩子未必能改變寫作業磨蹭的毛病。 這是怎麼回事?這是因為很多家長沒有找到孩子寫作業慢的真實原因。
  • 做作業拖拖拉拉,家長需注意孩子是否有這個毛病
    三湘都市報1月15日訊(記者 田甜 通訊員 高新華 石榮 )8歲的男孩多多(化名)升入二年級以後,做作業越來越慢,說好的7點開始寫作業,最後9點才願意動筆,且一遇到難題就叫父母,一道題可以磨蹭半小時!好不容易寫完了作業,可父母一檢查又發現一大堆錯別字,就這麼塗塗改改,一小時又過去了。
  • 寫作業拖拖拉拉,二年級小學生如何提高書寫速度?老師道出實情
    不少低年級的家長,最常遇到的語文學習問題就是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拖拖拉拉的,明明15分鐘可以寫完的作業,要拖到1個小時。家長們非常焦慮和痛苦,到底怎麼才能讓學生回家以後乖乖寫作業,快點寫完呢?那些所謂的自律的孩子、專注度高的孩子、寫作業不用家長陪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只要是自己家的孩子,全都有寫作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