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姚崇遺言:把全部財寶擺靈堂前!兒子依令行事,救了全族性命

2021-02-13 歷史探秘大全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歷史探秘大全



字數:2437字,閱讀時間:約8分鐘

「去年六月西河西,今年六月北河北。沙場磧路何為爾,重氣輕生知許國。人生在世能幾時,壯年徵戰發如絲。會待安邊報明主,作頌封山也未遲」,這是唐朝名相張說(yuè)的經典代表作《巡邊在河北作》,他在巡視邊境軍隊的時候,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在詩中抒發了自己要發奮振作報答君王,希望能夠讓君王泰山封禪。

當然,後來張說也確實做到了,他在為官期間為大唐創造了諸多功業,在開元十二年(724年)建議唐玄宗去泰山封禪,並且唐玄宗也很快就答應了,而張說本人就是那一次封禪的封禪使也就是主管人員,可見他在朝野中的威望之高,不僅詩寫得好(《全唐詩》中收錄了293首),而且個人能力也很出眾。

不過張說這個人儘管才情能力都極其過人,但是他也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陷,那就是性格非常暴躁,並且會不加掩飾地表現出來,同事與他看法不合時,他就會大聲批評人家,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另外還極其地貪財,自己的底子也不是那麼乾淨。

在張說得罪的那些同事中,得罪得最狠的就是姚崇,他在與刺史姚崇同事時,他很是看姚崇不順眼,言語間多有得罪,而姚崇自然看他也有些不順眼,不過兩人都是為了大唐帝國,在同級的情況下關係不和睦也就算了,然而後來事情有了很大變化,導致兩人彼此攻來攻去。

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與姚崇談論天下大事,聊得很是投機,有意要任用他為宰相。張說對此很是擔憂,本來大家都是同級,現在你升級了那我怎麼辦,於是他用盡各種手段阻,想要撓姚崇成功擔任宰相,先是指使御史大夫趙彥昭對姚崇提出彈劾,隨後又讓官員申請任命姚崇為河東總管。

唐玄宗的張說的這些小算盤心知肚明,他那時候剛剛登基,有意要幹一番大事業,在與姚崇聊過以後,確認了那就是可以輔佐自己開創盛世的人,自然不會受到張說的影響,於是姚崇就這麼成為了宰相。

姚崇在宰相這個崗位上做得很不錯,為「開元盛世」的到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被後人評為與房玄齡、杜如晦、宋璟並列的「唐朝四大賢相」之一,可見他的功績有多麼突出。

在沒有擔任宰相前,姚崇被張說連續狙擊了好幾次,他自然也不是個好脾氣的,等到自己地位穩定以後,就不僅僅是操勞國事,同時還派出人手盯著張說,想要揪到張說的小辮子。

張說也確實沒有讓姚崇失望,他知道自己狙擊姚崇的事情,把姚崇給得罪狠了,心中非常慌張,為了尋找到一些安全感,他決定去找個靠山抱個大腿,他找到的人是岐王李範。

李範本名為李隆範,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有輔佐李隆基登基的功勞,張說大概是認為這樣一條大腿確實夠粗壯了,但他忘記了唐朝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文武大臣不能夠與皇族走得太近,凡是走得太近的全都獲罪。

這個不成文的規矩是唐太宗李世民以後才出現的,畢竟他發動的玄武門之變,會讓後人們覺得「弒兄這種事情,太宗做得,我就做不得」,所以整個唐朝的宮廷政變非常多,而皇帝對此防範得也極其嚴格,張說私底下去見岐王李範,這可就犯了老李家的忌諱了。

姚崇得到這個消息時,先是有點不敢置信,隨後欣喜若狂,他毫不猶豫地在第一時間裡向唐玄宗打了小報告,張說立馬被貶為相州刺史,隨後又被貶為嶽州刺史,兩人的仇越結越大了。

雖然仇結得越來越大,但姚崇那是絲毫不懼的,畢竟他本人的才能也很強,儘管張說有才能深得皇帝信任,但自己也不弱是不是。然而問題在於,姚崇是651年出生的,而張說則是667年出生的,要大了16歲,所以當70歲的姚崇走向生命盡頭時,54歲的張說相對還很年輕。

姚崇儘管自己不怕張說的報復,但自己去世以後,兒孫們可扛不住張說的報復啊,怎麼辦呢?他想起了張說那兩個最為著名的特點:才學高、貪財,決定利用張說的這兩個特點來保護好自己的族人。

於是姚崇留下了一個看上去有些奇怪的遺言:「我去世後,你們把家中全部財寶擺在靈堂前面,前來弔喪的張說若是有留意的話,那你們就立刻提出將所有財寶獻給他,然後趁他不好意思的時候,請他為我寫一篇墓志銘,然後立刻將這篇墓志銘送給皇帝過目,這樣家族就可以保全,否則一定會得到他的報復,到時候你們就只能隱姓埋名遠走高飛了。」

姚崇的兒子依令行事,同樣身為大唐高官的張說,也確實是前來參加了這個同僚的葬禮,並且看著其靈堂上的財寶露出了迷戀不舍之意。姚崇的兒子立刻向前表示將所有財寶全部贈送,而張說在表示了一番「這怎麼好意思」之後也就卻之不恭地將財報收下了。

姚崇之子趁機大拍了一通馬屁,說什麼張說的文章天下一流,哪怕是父親在世的時候也時常拿來朗讀背誦,時常暗恨自己為何寫不出如此精彩的文章。張說被捧得飄飄然,一邊嘴裡說著「哪裡哪裡」,一邊不住點頭,等反應過來姚崇之子請他為姚崇寫墓志銘的時候,自己已經答應了。

張說一看自己已經答應了,那也不好再拒絕,當場就拿過紙筆揮灑成章,文章中全是溢美之詞,一方面古人遵循著「死者為大」的傳統,對逝者有幾分尊重的美化,另一方面張說剛剛還收下了人極其珍貴的珍寶呢!

寫完墓志銘的張說,帶著財寶心滿意足地離開了,而姚崇之子則在第一時間將這篇有著張說署名的墓志銘,送給了唐玄宗過目。唐玄宗看完以後大為驚訝,不住地感慨說,我原以為他們兩人關係不睦,原來那只是文人放不下架子的臭脾氣,其實他們在心底是惺惺相惜的啊,不覺就哈哈大笑。

過了兩天,張說忽然反應過來自己寫的那篇墓志銘會帶來什麼,既然自己在姚崇去世的第一時間,就給他寫了一篇熱情洋溢的墓志銘,盛讚他的種種,幾乎說盡了他的好話,那麼自己以後再去說姚崇的壞話,並且想要對付姚崇族人的時候,就沒有幾個人會信任自己了。

反應過來的張說,只希望這份墓志銘此時還沒來得及擴散,於是找了個「當時寫得倉促,改改還能更好」的理由,找姚崇之子想要回那份文稿,但得到的答案卻是已經由皇帝過目了,皇帝對他們(姚崇與張說)之間的感情也非常讚嘆,下令連夜將那份墓志銘給刻出來了。

張說馬上就知道這肯定是姚崇生前的計策,提前將自己所有可能的報復,都從源頭上鎖死了,這才對那個老對手心服口服:「死去的姚崇能夠將活著的張說算計得死死的,我實在是比不上啊。」

參考資料:《新唐書》、《智囊》




詩詞大會第五季落下帷幕

聽康震教授品讀古詩詞

世間所有美好都藏在古詩詞裡。

30位傳奇詩人的青春史,濃縮600年家國事!

長按下方二維碼免費收聽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更多爆款好書免費領!

相關焦點

  • 唐朝宰相姚崇死後,他還能保家族平安,他是怎麼做的?
    話雖如此,理也是這麼一個理,然而有些身負「經天緯地」之才的人卻能在一定程度上「操縱」自己身後發生的事,就像《三國演義》中「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的典故,還有唐朝宰相姚崇「棺前懸玉
  • 權臣死前留遺言將珍寶放棺材前可保全家!家人照做,果真應驗
    能當上宰相的人,大多有著非凡的治世之才,也是皇帝身邊必不可少的提點人。不過,對於流傳千古的宰相,後世卻有人對他們產生的否定或質疑。有人言,是盛世造就了他們,而不是他們造就了盛世。
  • 唐朝政治家,姚崇生平介紹,姚崇主要的歷史功績有哪些?
    過了兩年的時候,姚崇在朝廷做混的如魚得水,而且他的才幹得到進一步的發揮,武則天把他提升為宰相,後面又改任鳳閣侍郎,以及兼任做相王府長史。而張易之知道之後,幾次找上姚崇,想要姚崇同意讓那幾個和尚過去,當都被姚崇拒絕了,並且讓那幾個和尚返回了他們自己原有的寺廟中去。而因為這個事情,章易之恨上了姚崇,於是在武則天旁邊吹了枕頭風,讓武則天把姚崇給貶了,雖然還保留宰相的頭銜,但是卻只能做司僕寺卿。而且同年9月的時候,姚崇做了靈武道行軍大總管,安撫大使,他在出去之前就向皇帝推薦張柬之做宰相。
  • 大唐高智商宰相留下遺計,讓政敵無法報復自己家人,政敵:老狐狸
    然而類似這樣的故事在唐朝時期也有一起,唐朝宰相姚崇年事已高,擔心自己死後自己的政敵會報復自己家人,留下一妙計,使得自己一家得以平安。姚崇在唐玄宗在位期間,任宰相一職。在位期間,與另一宰相張說同朝為官。他們倆都是大唐的大功臣,但二人卻並和睦,暗自私鬥,互相彈劾。
  • 他是當朝宰相,卻管教不好自己的兒子,最後深受其害!
    姚崇當官當的挺高,人也是很聰明,但是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卻是糊塗了。作為姚崇的兒子們,他們內心感十分的優越,即使在長安大街上闖了大禍,只要喊出他爸是誰誰誰,估計也沒人把他們咋樣?其實作為官二代有這種想法很正常,最主要是他父親咋樣糾正這種思想,那麼姚崇是咋樣管教他的兒子們的?他又是咋樣被自己的兒子坑了一把!
  • 遺言!總有一句話,讓你淚流滿面
    如今已習慣了安穩的我們或許才意識到犧牲仍然是我們需要直面的悲傷2歲多的兒子不知道爸爸吳俊寰已不在了>他生前再三囑託喪事要從簡 在那份名為「我的後事留言」的遺囑中他寫道後事不要辦的有:1、不發唁電、唁函2、不設靈堂
  • 在古代,有多少人因為臨死前的一句話,害了更多的人?
    這樣的例子很多啊,牛人死前都會考慮後事,這裡舉一個例子。唐朝時有一個宰相叫姚崇。浙江湖州人,產絲的地方,武則天的時候,他是兵部尚書,參與了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讓位。所以唐玄宗對他是很信任的,什麼大事都交給他辦,認為他能夠拯救時事,稱為救時宰相。那活著的時候,自是恩寵無比,穩如泰山。
  • 締造開元盛世的兩位宰相,一個生前無宅,一個死後無棺
    開元盛世圖姚崇的十項政策是開元盛世最重要的指引方向在李隆基啟用姚崇前,姚崇就向他提出了十個要求,或許稱之為政治建議更為準確一些:鋪天蓋地的蝗蟲姚崇的一番話懟得盧懷慎一口無言,其餘文武百官看見身為宰相的盧懷慎無話可說,於是也緊閉嘴巴,安安靜靜地站在兩旁,看姚崇的表現。
  • 兒子馬上要結婚,老母親打掃衛生摔死,靈堂前同時舉辦婚禮喪禮
    近日,在陝西西安,有一名老母親在得知自己兒子回老家結婚以後,就急忙回到老家打掃衛生,結果在房頂打掃衛生的時候意外墜亡,最終這對新人在靈堂前同時進行葬禮和婚禮。
  • 杭州發生一起事件,租客回老家過年,房間被杭州房東擺靈堂?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
  • 灰太狼死前給兒子留下遺言,另一個遺言竟然是給喜羊羊?
    所以灰太狼仿佛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經到了末端,所以他把兒子叫到自己的身邊,對兒子交代了幾句,這恐怕就是自己兒子的遺言了,在灰太狼在平時的過程中非常的可惡,但是他對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是非常好的。在這個過程中,灰太狼一共留下了兩件以鹽,其中一件就是留給兒子的,但是另一件卻是留給喜羊羊的。
  • 樊噲鴻門宴救過劉邦,劉邦臨死前卻執意要殺他,有何深仇大恨?
    然而在途中卻發生了意外,許多犯人臨時動亂,慌忙之中劉邦沒有將逃跑的犯人全部捉住,導致一定數量的犯人下落不明。劉邦知道自己犯了大罪,必定會受到責罰,於是與樊噲商量之後決定秘密躲起來,等過了風頭再出來見機行事。
  • 張說,策論天下第一的唐朝宰相
    聊下面的話題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節:1、科舉考試以來狀元中的第一人,孫伏伽2、李隆基時代的總設計師姚崇張說(讀 yue)的祖籍在河北涿州,原先也是大家族,但是因為戰亂,從河北搬到山西的永濟,最後在河南的洛陽落腳,連年的搬遷,使家族勢力,迅速衰敗,就像一個破落的貴族
  • 唐僧的母親被水賊搶走18年,宰相殷開山作為父親,為何不去救女兒
    一、殷開山在歷史上,不是宰相,也沒活那麼長。 小說裡的殷開山是大唐王朝的宰相,手握天下權柄。可是在歷史上,雖然有殷開山這個人,但是他距離宰相還差得遠呢! 殷嶠,字開山,所以大家稱呼他為殷開山。他們全家當時都是隋朝的官員,他爹殷僧首是隋朝秘書丞,算不上什麼大官。
  • 臉書PO遺言與蔡英文有關? 沈富雄冷回:對牛彈琴
    前民進黨「立委」沈富雄19日特別發布「準遺言」之8大準則,引起網友熱議,有人建議沈富雄,可以直接去當「大體老師」!(圖/翻攝自沈富雄臉書)圖片來源:臺灣「今日新聞網」    前民進黨「立委」沈富雄19日認為,有些人在生前交待不清楚,留給後人不少麻煩,因此特別發布「準遺言」之8大準則,表示自己將「不插管、不氣切、不電擊、不可成為植物人」,甚至要「不發訃聞、沒有告別式」,以及「骨灰回歸大地,不留痕跡」等,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認為他發此文與蔡英文將上任有關,但對此,沈富雄僅冷回「對牛彈琴」。
  • 父親救了紀曉嵐,兒子終結和珅,兩個宰相卻被後人污衊名聲
    乾隆三十六年,心如死灰的紀曉嵐突然接到朝廷旨意,要他即日回京,紀曉嵐如同做夢一般不敢相信,後來得知,是宰相劉統勳受命編修《四庫全書》,他向乾隆提出開恩赦,讓紀曉嵐他回來幫自己編書,乾隆照準,紀曉嵐對劉統勳感激涕零,一生奉為恩師。
  • 「姚崇、張說同為宰輔,不相能」閱讀答案及翻譯
    (17分)姚崇、張說同為宰輔,不相能。姚既病,誡諸子曰:「張丞相少懷奢侈,尤好服玩。吾歿後,汝其盛陳吾平生服玩,寶帶重器,羅列於帳前。若不顧,汝速計家事,舉族無類矣。目此,吾屬無所虞。便當錄其玩用,致於張公,乃以神道碑為請。既獲其文,登時錄進,先礱石以待之,至便鐫刻。張丞相見事常遲,數日之後,必當有悔。若卻徵碑文,以刊削為辭,當引使視其鐫刻,告以聞上可也。」
  • 皇帝靠造假繼位,宰相用四個字完美填坑,保了一個王朝幾百年
    此後,在宰相佐夫的輔佐下,消除了五代十國留下的許多分離主義政權,統一了全國大部分地區。既然已經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接下來就是帶領人民奔赴小康,而宋太祖卻離奇死亡。據史書記載,公元976年晚,趙光允召見弟弟趙光義,進了宮,一邊喝酒一邊進入了公淑宮。第二天早上,趙匡胤突然去世。為了認識武裝出身的趙允,身體一直很好,對他的死還是個未解之謎,但後世一般都有篡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