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政治家,姚崇生平介紹,姚崇主要的歷史功績有哪些?

2020-12-16 維尼影視君

姚崇原名是叫姚元崇,後來入朝為官之後,兩次改名,一開始改姚元之,後面為了避開皇帝的年號,又改成了姚崇。姚崇祖籍是在吳興,但是出生在陝州,姚崇這個人年輕的時候活的很瀟灑自如,但是他又很注重氣節,平常很喜歡武藝,經常練武並且經常和朋友一起去打獵娛樂自己。他的改變是在他二十歲的時候,二十歲的時候忽然他發奮讀起書來,姚崇原本就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很快他就考取了功名,並且以孝敬輓郎的身份進入了官場,從此開始了他幾十年的官場生活。

唐朝政治家,姚崇生平介紹

當時是武則天稱帝,朝廷內亂外憂,外邊的有契丹李盡忠等人的作亂,而朝廷內又有奸臣當道,儘管當時事情很多而且很亂,但是姚崇都處理的很好,而且很有序,一點出錯都沒有,比武則天發現,並且被她賞識起來,升了官,做了夏官侍郎。過了兩年的時候,姚崇在朝廷做混的如魚得水,而且他的才幹得到進一步的發揮,武則天把他提升為宰相,後面又改任鳳閣侍郎,以及兼任做相王府長史。

唐朝政治家,姚崇生平介紹

而過了五年的時候,姚崇發現自己的母親越來越年邁,而且現在也是體弱多病的時候,他慚愧於之前只忙碌於國家大事,而忽略了自己的母親,便產生了辭職的念頭,想要在接下來的日子好好陪伴自己的母親。他在想好之後就直接去找了武則天,請她批准自己的請辭。但是遭到了武則天的拒絕,但是武則天也不是那樣無情的人,考慮到宰相這個位置的確是事情很多,就給他免去了宰相這個職位,但是保留了長史的這個位置,讓他有時間陪伴母親的同時,也可以幫國家出一份力。

唐朝政治家,姚崇生平介紹

但是沒過多久,武則天一想,他這樣一個人才就只做一個長史,實在是太屈才了,不行,於是又給他兼任夏官尚書以及鳳閣鸞臺三品。如果換做他人的話,早就衝上去謝恩了,但是那是姚崇啊,宰相都不做了,還會在乎這個,於是找到了武則天,直接說道,夏官是掌管兵權的職位,而我早已經是相王府的屬官,如果我還做這個夏官的話肯定對相王來說很不利,很容易給他招惹是非,所以請皇上罷了吧。武則天一聽也是這個道理,肯定不行,於是想了想,就給他改成了春官尚書。

唐朝政治家,姚崇生平介紹

而武則天晚年的時候,有一個叫張易之的男寵,他仗著武則天的權威,想把長安大德寺廟的十個和尚給調到定州去給他自己建的私人建的寺廟去當和尚,導致了這些和尚直接找到了姚崇,找姚崇說情。而張易之知道之後,幾次找上姚崇,想要姚崇同意讓那幾個和尚過去,當都被姚崇拒絕了,並且讓那幾個和尚返回了他們自己原有的寺廟中去。而因為這個事情,章易之恨上了姚崇,於是在武則天旁邊吹了枕頭風,讓武則天把姚崇給貶了,雖然還保留宰相的頭銜,但是卻只能做司僕寺卿。而且同年9月的時候,姚崇做了靈武道行軍大總管,安撫大使,他在出去之前就向皇帝推薦張柬之做宰相。

唐朝政治家,姚崇生平介紹

唐玄宗在發動政變,誅殺太平公主一夥黨羽的的同時,也到新豐去檢閱軍隊,而當時姚崇是在同州做刺史。新豐到同州三百裡的路程,按照規定姚崇是要來拜見皇帝的,而且唐玄宗也下了旨意讓姚崇來相見。姚崇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了,見到了唐玄宗之後,兩人就當時天下事聊了開來,而且聊得非常起勁,根本不知道疲倦。

唐朝政治家,姚崇生平介紹

唐玄宗心裡十分高興,便問姚崇願不願給自己當宰相。姚崇思索了一會之後,向皇帝提出了十條政治主張,如果皇帝同意的話,他就願意去做這個宰相。唐玄宗讓他說,而在聽萬姚崇所說的這十個主張之後,唐玄宗更加開心了,並且都同意了這些。而第二日的時候,唐玄宗就下命令,封姚崇為兵部尚書,封梁國公等。

唐朝政治家,姚崇生平介紹

姚崇做了唐玄宗的宰相之後,盡心盡力輔助朝政,並且去除一些陳舊沒用的法律,大力推行社會的改革,並且建議一些重複的官職要去掉,選用一些真正有才華和能力的官吏,同時抑制皇親國戚和一些功臣的權利,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為唐朝中期的盛世的到來奠定了基礎。姚崇雖然是一代名相,但是他的兒子卻不怎麼樣。姚彝、姚異這兄弟兩就喜歡結交權貴,而且收受賄賂,讓百姓議論紛紛。而同時當時的中書令趙悔也因為收受賄賂而被定位死罪,而姚崇卻為他四處奔波,引起了唐玄宗對他的不滿。在姚崇推薦宋璟做宰相之後不久,他自己也被罷免了相位,雖然相位沒有了,但是唐玄宗還是很尊敬他就是了。

唐朝政治家,姚崇生平介紹

姚崇的這一生,真的很值,做了這麼多的事情,而且敢於給皇帝諫言,還敢跟皇帝談條件,皇帝同意了才去做,真的讓人很佩服於他的勇氣以及氣度。可惜的是,養了兩個不爭氣的兒子,給他的人生添加了一些別樣的色彩,不過總的來說,他也是一個非常出色的人,而且他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就是換做今天,也沒有人真的能做到這一步。

相關焦點

  • 唐朝宰相姚崇死後,他還能保家族平安,他是怎麼做的?
    話雖如此,理也是這麼一個理,然而有些身負「經天緯地」之才的人卻能在一定程度上「操縱」自己身後發生的事,就像《三國演義》中「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的典故,還有唐朝宰相姚崇「棺前懸玉
  • 宰相姚崇遺言:把全部財寶擺靈堂前!兒子依令行事,救了全族性命
    在張說得罪的那些同事中,得罪得最狠的就是姚崇,他在與刺史姚崇同事時,他很是看姚崇不順眼,言語間多有得罪,而姚崇自然看他也有些不順眼,不過兩人都是為了大唐帝國,在同級的情況下關係不和睦也就算了,然而後來事情有了很大變化,導致兩人彼此攻來攻去。
  • 「姚崇、張說同為宰輔,不相能」閱讀答案及翻譯
    (17分)姚崇、張說同為宰輔,不相能。姚既病,誡諸子曰:「張丞相少懷奢侈,尤好服玩。吾歿後,汝其盛陳吾平生服玩,寶帶重器,羅列於帳前。若不顧,汝速計家事,舉族無類矣。目此,吾屬無所虞。便當錄其玩用,致於張公,乃以神道碑為請。既獲其文,登時錄進,先礱石以待之,至便鐫刻。張丞相見事常遲,數日之後,必當有悔。若卻徵碑文,以刊削為辭,當引使視其鐫刻,告以聞上可也。」
  • 唐朝四大賢相之一,開元盛世的功臣,今天卻鮮為人知
    說起宋璟,就不得不提及與他同一時期的大唐名相姚崇了。唐玄宗正是重用了這兩名賢相才奠定了「開元盛世」的根基。頗具趣味的是,這兩位賢相的人生經歷倒也蠻相似的,就連施政綱領也相差無幾,以致於後人打趣道這是唐朝的「蕭規曹隨」。
  • 生晉太傅,死諡文正,細數歷史上死後獲得文正的人物
    生晉太傅,死諡文正,細數歷史上死後獲得文正的人物各位讀者老爺們大家好,這裡是以人為鏡,以史論今老夢陪你聊著歷史。今天咱們要聊聊的是「文正」這個諡號,要知道在古代的王侯將相士大夫,高官大臣死後,朝廷都會根據他們的生平或者是他們的功績給予一定的稱號,而稱號裡面就有善惡褒貶各不一樣,其中就有「美諡」,「惡諡」和「平諡」。
  • 2020廣州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易混考點:唐朝歷史
    2020廣州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易混考點:唐朝歷史由廣州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0廣州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廣州市考行測試題,廣州公務員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廣州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唐朝盧懷慎真是個尸位素餐的「伴食宰相」?
    他回長安擔任宰相後,全心全意輔助被譽為「救時宰相」的中書令姚崇處理政務。他在代理黃門監(唐玄宗改門下省為黃門省,其長官侍中為黃門監)後不久,碰到一樁棘手案件:薛王的舅父王仙童倚權仗勢侵凌百姓,御史查實後加以彈劾,請求治罪。薛王向唐玄宗求情,反誣御史無中生有陷害舅父。唐玄宗令門下省再次核實。
  • 在古代,有多少人因為臨死前的一句話,害了更多的人?
    大家好,歡迎來到我的百家號「諸葛倩帶你走進歷史」,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一個唐朝的故事。這樣的例子很多啊,牛人死前都會考慮後事,這裡舉一個例子。唐朝時有一個宰相叫姚崇。這時候,他就開始想了,自己當了三朝宰相,得罪的人不少,自己死了,難免有人要找家族的麻煩,一算,還真有這麼一個人。這個人叫張說。此人也是一個名臣,但是他跟姚崇關係不好,唐玄宗有一次想提拔姚崇當宰相,張說便在後面動手腳,指使人彈劾姚崇。但唐玄宗自己心裡有底,沒有聽,還是讓姚崇讓了宰相。
  • 部編版:七下歷史第2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
    即位後,穩定政局,勵精圖治,重用賢能,在賢相姚崇宋璟的輔佐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朝極盛時期的皇帝。2、唐玄宗的治國措施:唐玄宗在賢相姚崇和宋璟的輔佐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拓展延伸】1、「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有哪些?①隋朝的富庶和繁榮為唐朝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 武則天的歷史功績不容否定,至少這2點她做得很不錯!
    從識人、用人以及治國之才的角度客觀分析武則天的歷史功績!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是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但正是身份特殊的原因,她受到後世的非議頗多。比如有人會說武則天有養男寵、任用酷吏、迫害李氏皇族等汙點。就連毛主席都說: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其實,帝王之術就是馭人之術,把人用好了國家才能治理好。秦始皇劉邦是如此,曹操李世民亦是如此。中國古代傑出的帝王大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能識人用人。所以下面我就從識人用人以及治國理政的角度客觀地分析一下武則天的歷史功績!
  • 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唐玄宗做了什麼,才讓唐朝走下坡
    在唐玄宗剛上位不久,剛經歷過動蕩的大唐,兵變使朝廷元氣大傷啊,官員的混亂腐敗,唐玄宗清楚如果選了賊人當官,朝廷會變得更加混亂、腐敗,使大唐滅亡,所以唐玄宗表示要根據個人的能力選拔官員,提拔正直有能力的人做宰相。
  • 唐朝歷史上3大著名丞相排行榜,看看哪個最厲害?
    三、張柬之張柬之(625-706),字孟將,唐朝時期,襄州襄陽人。唐代詩人、名相。張柬中進士後,為清源丞。六十一年以賢良徵試,擢監察御史。之後又任合州、蜀州刺史、荊州刺史。他向武則天推薦狄仁傑,武則天升為洛州司馬。過了幾天,狄仁傑再薦之,稱他「可當宰相,非也司馬也」於是升為秋官,過了一陣子又得到姚崇的推薦,於是升任宰相。
  • 唐朝時期功績卓著的十位歷史人物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後世明君之典範。韓愈,唐代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
  •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十大名相
    伊尹,夏末商初政治家、思想家,商朝開國元勳,早年耕作於有莘國,後輔助商湯打敗夏桀,商朝建立後拜為尹(丞相),尊號"阿衡",用「以鼎調羹」、「調和五味」的理論治理天下,歷事商朝五任君主,輔政五十餘年,為商朝富強興盛立下汗馬功勞,去世之後被以天子之禮葬於亳都(今河南商丘市),以表彰他對商朝做出的偉大貢獻
  • 歷史上的狄仁傑是怎樣的一個人?
    官員徐敬業不滿,起義討伐武則天,短短十餘天,起義軍就有十萬之眾。但武則天大權在握,直接出兵三十萬,一個月就將這場叛亂給鎮壓了。隨後武則天頒布各項政策,唐朝進入安穩發展的時期。縱觀唐朝的繁榮,不僅有明君治國,更少不了那些為大唐作出奉獻的大臣。今天,我們主要就說說狄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