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詳解:購物中心餐飲業態配比到底多少才合適?

2020-12-19 贏商網

  目前,購物中心把餐飲分為大餐飲、中餐飲和小餐飲,大餐飲全天坪效在2.3萬元,中餐飲與之相當,小餐飲在1.8萬元。從收取的租金和銷售額監控上看到,餐飲業態的承受租金最高不超過其銷售收入的18%。通過對覆蓋全國74個城市的購物中心資料庫解析,連鎖餐飲在快速擴張的同時,在目前中國購物中心的經營現狀、運營規律及發展趨勢如下:

  餐飲二、三線坪效增長勢頭猛於一線城市

  餐飲業態客流、人氣提升作用明顯,是體驗式商業對抗電商等市場衝擊的有效手段。

  餐飲在購物中心的租金解析

  通過對全國主要城市購物中心的大型餐飲、休閒餐飲、快餐,涵蓋300多個餐飲品牌的調研分析,我們發現一線城市餐飲的保底租金大概約為人民幣8-12元/平方米/天,是二線市場的兩倍,三線城市的租金水平的三倍。二線城市則為人民幣3-6.5元/平方米/天,三線城市為人民幣2.5-4.5元/平方米/天。

  其次,餐飲業態租期較零售業態長,一般為5-8年,且合同期內租金增長緩慢,一般為每每年增長2-3%(根據面積大小的不同)。然而,在一、二、三線城市區域型購物中心內的餐飲業態的坪效,差別並沒有保底租金那麼明顯。

  一線城市的平均坪效約為每月1300-1900元/平方米,二線城市約為每月1000-1500元/平方米,三線則約為700-1200元/平方米(如圖)。

  值得一提的是,二、三線城市餐飲業態的租金及坪效水平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間。隨著高坪效的餐飲商家在二、三線城市的拓展,餐飲在二、三線市場的坪效將會得到一定的提高。在二、三線城市的餐飲品牌坪效,有可能創造出比一線城市同品牌店更高的業績水平,更有可能收取提成租金。

  餐飲在購物中心的發展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的水平不斷地提高,傳統商業單一的「購物」功能逐漸不能滿足消費者日益轉變的消費觀念和需求。與此同時,近年來,隨著電商的迅速崛起,傳統商業已受到巨大衝擊。在此種生存環境急速轉變的情況下,傳統商業被迫做出改變,體驗式商業迅速崛起,成為實體商業吸引人流、對抗電商的有效手段。

  所謂的體驗式商業,比傳統商業更注重消費者的參與、體驗和感受,體驗式商業主要強調的是業態的組合,一般都以典型的「購物+餐飲+娛樂」為基礎,更加多元化且消費者參與程度更高。

  其中,隨著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外出就餐頻率迅速增多,且中國餐飲文化擁有極其多元的豐富性,餐飲成為最能幫助商場整體起到增加客流、提升人氣的主要業態,已成為國內各商業地產項目的新寵。

  而主要受電商衝擊的影響,零售業態持續處於低潮的狀態,在全國各地的購物中心,無論是舊店調整還是新店開業,商家關注的焦點不約而同地集中在餐飲業態,以提高餐飲佔比來提升聚客能力。餐飲比例的攀升已是大勢所趨。時下,餐飲業態在商業業態配比中的比重日趨增大,接近「半壁江山」,有效提振實體商業經營狀況。

  由於餐飲於業態的承租能力較低及租期較長,一直以來餐飲在傳統商業中並不受青睞,長期處於從屬的配套地位。一般綜合型的商業項目會將餐飲業態的面積佔比控制在15%至20%之間。

  但隨著零售業受到外界各種原因的衝擊,商業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為提升自身競爭力,商業經營者不得不通過引入餐飲業態並豐富就餐選擇,令商場更具吸引力,以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元化需求,讓消費者在逛街購物的同時,也能在商場享受休閒時光,從而延長其在商場的逗留時間,最終提振整體的營業績效。因此,傳統的業態比例被悄然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購物、餐飲、休閒的1:1:1消費模式;其中,不少的商業更把餐飲比例調整至高達40%至60%的比例。

  以上海日月光廣場為例。日月光廣場於2010年開業,位於黃埔區的核心地段,緊鄰田子坊,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原以服裝、餐飲、數碼產品三大業態為主。雖然項目集合了大量的自身優勢,但經營狀況一般。

  開業兩三年後,業主開始對項目進行一定的調改。原先服裝、餐飲、電子產品三大類商品的營業面積之比將從原先的4∶3∶3,調整為4.5∶4.5∶1。其中,餐飲比例大幅度提高了15%,引進像澳派牛排館、山茶花韓國家庭料理、寶燕海鮮自助火鍋及翠華餐廳等眾多特色餐飲。調整以後,項目的經營狀況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由此可見餐飲業態對項目的經營,的確有著起死回生的效用。

  餐飲業態是商業縮短培養期和保障持續人流的重要手段,但租期長、承租能力較低,宜業態規劃先行、合理配置。

  相比其他業態,餐飲的運營模式較為簡單、培育期較短、現金流動快,所以餐飲往往成為購物中心招商中見效最快的部分。同時,餐飲業態也具備帶動商場頂層、動線端頭等作用。設置餐飲於此類位置,可有效解決高層及動線死角的客流不足問題。

  再者,近年來比較流行「相輔相成」的做法,將餐飲與電影院、溜冰場、書店等業態配合放置,減少整體項目的培養期,從而儘快增強購物中心的商業氛圍。

  餐飲業態所具備的上述優勢,使其成為商業解決項目初期客流不足和幫助縮短項目培養期的有效解決途徑;同時也是商場保證其長期、持續客流的重要法寶。餐飲業態所支付的保底租金,一、二、三城市所表現的級差效應較為顯著,而坪效的差異則沒有那麼明顯。

  需要說明的是,餐飲雖能吸引人流,但租金水平一般較低,且保底租金增幅低,通常僅為零售業態的40%-50%。

  因此,在規劃項目整體業態時,需慎重考慮餐飲的佔比,最好是保持在30%到35%之間。同時需要合理規劃餐飲店鋪的面積和數量,做好主力店和非主力店餐飲區的區分與調整預留準備,提高餐飲業務坪效。

  購物中心餐飲發展還需緊貼趨勢。大餐廳未來在購物中心不會成為趨勢,目前,1000平方米的大餐廳很難做,反而三四百平方米的餐廳銷售、業績都表現得不錯。建議20萬平方米的商業項目餐飲控制在20%-30%,2000平方米以上的超級主力店餐飲數量保持在1-2家。同樣體量下的購物中心,500-1000平方米的餐飲數量建議保持3-5家。

   

本文轉載來自:中購聯綜合整理,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這就是購物中心盲目增加餐飲業態的後果!
    我們在很多商場採訪時,發現不少餐飲門店悄然關門…… 於是,《餐飲時報》就「購物中心餐飲」做了一個數據調查,今天將結果整理出來,希望能給全國餐飲同行以理性的借鑑。
  • 新奧購物中心餐飲業態超三成
    6月10日,第三屆「首都國企開放日」開幕,北京商報記者跟隨北投集團參觀新奧購物中心開發利用成果。北投商業公司總經理助理薛麗麗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截止去年年末新奧購物中心(以下簡稱「新奧」)地下餐飲體驗業態品牌數量佔比超過三成,今年下半年,新奧在餐飲兒童娛樂基礎上,將重點打造零售家居體驗等生活文化業態。   具體來說,北投商業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奧涵蓋了百貨、零售、餐飲、親子、娛樂體驗、生活居家等10個類型。
  • 分析:為何餐飲成為購物中心最火商業業態?
    目前,購物中心已經逐漸成為各級別城市商業地產開發的主流產品。通過將零售、餐飲、休閒娛樂、家庭生活、配套服務等業態進行組合搭配,引入不同檔次和類型的品牌商戶,可以展現不同的商業定位。在各種業態中,餐飲業態與購物中心的關係可謂是最為複雜和有趣的。最近,在戴德梁行舉行的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上,討論了購物中心裡餐飲業態的重要性及其發展。
  • 購物中心屋頂商業偏愛哪類業態?成本多少?
    【商業地產精選】購物中心屋頂商業偏愛哪類業態?有哪些知名品牌?名企是如何試水的?投資成本多少? 在屋頂業態分布中,通常運動、娛樂、兒童業態作為屋頂商業主力店被引入,而餐飲、零售業態則作為跟隨業態進入。整體來看,租金更高的跟隨業態比重略高於拉動屋頂人流為目的的主力店業態比重,達到55%。
  • 調整業態 無錫購物中心和百貨商場越走越近
    而從蘇寧廣場周二公布的調整計劃來看,購物中心和百貨的邊界開始慢慢地出現模糊地帶。蘇寧廣場降低餐飲比例在2013年開業之初,蘇寧廣場作為市中心人氣最爆棚的地方,法寶就在於餐飲的豐富程度。翻閱當時的報導,整個廣場的餐飲配比達到了40%。在當時缺少輕餐的市中心,這家廣場開業當天就迎來30萬人流。
  • 兒童業態研究報告:3-6歲年齡區段兒童品牌配比最高
    近年來,隨著國家二胎政策有條件地全面放開推動兒童人口增長,兒童業態逐漸成為購物中心「人氣磁石」。 購物中心紛紛利用虹吸效應帶動以兒童為中心的「1+2」,甚至「1+4」模式的全家消費,兒童業態在購物中心的佔比顯著增長。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選取了2015年全國發展活躍的262個兒童業態品牌進行研究。並發現,兒童業態與成人業態相比存在一定差異。
  • 從大數據看西安小寨商圈餐飲業態調查分析
    近幾年,西安購物中心的升級換代速度不斷加快,品牌房企的持續進入為商業地產注入新的活力,大量商業存量需要新鮮的內容填充,更多新興餐飲品牌在西安也加快擴張步伐。本文結合贏商大數據,對西安小寨商圈餐飲業態布局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報導,看商圈內各購物中心餐飲分布情況。
  • 購物中心最受歡迎餐飲、娛樂、快時尚等品牌排行榜
    :15個品牌,涉及西式簡餐、飲品甜品、麵包糕點等細分品類和業態   餐飲品牌數量最多的前10個購物中心 12個品牌,她們是麥當勞、DQ、酷聖石、麵包新語、禾綠迴轉壽司、黃記煌、一茶一坐、釜山料理、哈根達斯、漢堡王、和民居食屋和太平洋咖啡;   在所有的餐飲類別中休閒餐飲又因其品類業態的多元化、對物業要求的靈活性、對消費駐留的推動下,以及相對高租售比等因素成為購物中心,甚至是百貨購物中心化後的招商香餑餑。
  • 致敬六一——深圳重點購物中心兒童業態盤點
    2014-2015年,兒童親子業態開始被視為購物中心人流發動機,各大購物中心紛紛加大親子業態布局和創新,雖然隨著競爭日趨激烈與市場業態可選擇性日趨豐富,近年購物中心兒童業態數量佔比已稍有回落,但由於兒童業態自身具有的「能帶動全家消費」的特性,其仍然是目前購物中心標配業態之一。
  • 蘇州:購物中心餐飲面臨生死博弈 熱餐飲下的冷思考
    據市商業聯合會近期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調研的本地123個大型商業項目中,商業綜合體和購物中心餐飲佔比已從原來的二成擴大到三成,有的甚至上升到四至五成。不斷上漲的房租,是「揮淚告別」的直接原因。部分新開商業設施「生地」變成「熟地」後,租金、經營成本大幅上漲,部分進駐餐飲企業無奈退場,生命周期短。
  • 深圳14大購物中心地鐵樓層業態大起底:輕餐飲超四成 快銷類漸成主流
    贏商網梳理發現,在地鐵樓層業態的引進上主要以餐飲、服飾/鞋子、箱包、美妝/個人護理、鐘錶/珠寶/數碼/眼鏡為主,其中特色餐飲及休閒餐飲等業態比較受歡迎,無論是開業最久的羅湖萬象城,還是今年剛剛開業的萬象天地和壹方城,都不乏「輕餐飲」的身影,而且,食品零售也呈火熱趨勢;此外,快時尚服飾,美妝個護,以及零售飾品也成為購物中心「熱捧」的業態。
  • 購物中心湧現新業態 保齡球館、高爾夫球館不斷來襲
    數據顯示,2015年1-4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23669億元,同比名義增長6.0%,增速比1-3月回落2.5個百分點。但其中,辦公樓和商業營業用房的增長速度分別達到13.6%和13.9%。當全國越來越多的商業項目走上擴張之路,購物中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背後,對維護和提升「品牌」價值提出了很大的考驗。
  • 贏商網貴州站:貴陽七大購物中心品牌及業態調查報告
    數據說業態佔比   業態的多樣性是購物中心和傳統百貨商場的重要區別,百貨商場在過去憑藉零售業態的集合優勢成為世紀之交中國商業市場寵兒,而如今,購物中心通過策略性地對各種業態進行組合,一方面改變了過去百貨商場完全依賴零售業,市場風險抵抗能力差的弊病,另一方面,多業態的分布讓購物中心成為了顧客購物娛樂休閒一站式中心,進一步滿足了顧客需求
  • 購物中心餐飲處虧損邊緣 依舊處於弱勢
    記者調查發現,儘管承租能力低、利潤率有限,但在商場新一輪的業態調整中,有高聚客力的餐飲業態還是迅速走紅。  商場   犧牲利益邀餐飲入駐  在電商與消費低迷的雙重夾擊下,無論是百貨還是購物中心正在進行一場以服裝、化妝品等零售業態為主的「瘦身」計劃。電商帶來的便捷購物讓消費者實現了宅在家中「買天下」。
  • 解析:在購物中心比例不斷提升的體驗式業態該如何運用?
    目前,購物中心都傾向性地提升了體驗式業態比例,以增加顧客購物的停留時間及消費機會,創造更多的商業利潤。究竟什麼才是體驗式業態?如何合理運用體驗式業態?   一、究竟什麼才是體驗式業態?   餐飲類業態屬於目的性消費,是吸引人流消費的主力業態,行業經營的毛利潤較高,租金的承受能力也相應較高。目前,餐飲業態商家日漸成為消化商業地產面積的重要角色,積極引入餐飲、娛樂等業態租戶已成為購物中心運營者實現提升購物中心人氣、對抗競爭的重要手段。   休閒娛樂類
  • 引入美食街 購物中心靠這個新業態能走多遠?
    購物中心不注重餐飲組合,比如綠茶、外婆家、鹿港小鎮、烤魚等定位類似的餐飲品牌,頻頻出現在不同定位、區位的購物中心中,因為定位類似,目標客群重合,為了搶流量,各餐飲品牌不得不打「價格戰」,進入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甚至很多餐飲品牌靠團購這種已經out的引流方式維持經營。
  • 數據告訴你:世紀金源購物中心怎麼做餐飲營銷
    (贏商網雲南站)剛剛過去的三月,也是昆明的各大購物中心2016年營銷活動比較密集的一個月。對於不少吃貨型的消費者來說,從3月19日開始,一直持續到3月27日的世紀金源購物中心「食尚新煮藝」美食節,可謂是既好吃又好玩。而整個美食節活動不僅吃爽了消費者,也讓商場和餐飲商家賺足了人氣和上座率。
  • 贏商大數據:服飾業態迎來新浪潮 購物中心渠道是品牌發展趨勢
    本屆商業地產節為期3天,由商業推動地產論壇第13屆年會、第五屆CREE商業地產博覽會、餐飲/服飾時尚/兒童產業與購物中心渠道論壇、新零售商業發展趨勢論壇、商業跨界發展趨勢論壇等五大行業分論壇、企業專場定製沙龍以及中國商業地產「金坐標」頒獎盛典組成。
  • 購物中心業態定位要考慮哪幾個方面
    業態定位對於一個購物中心的開發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們在做住宅時的產品定位,它是提供給消費者進行消費行為的產品,如果產品定位有誤的話,直接影響購物中心後期的運營。在定位業態時要考慮哪些因素呢?主要如下:  1、項目區位  區位,就是購物中心所處的位置,市中心與城郊結合處的區位條件完全不一樣,業態定位是不一樣,市中心的購物中心由於條件成熟,人流較旺,商業租金較高,所以,零售業態定位佔據絕大部分,因為零售業態可承受租金能力比較強,而城郊結合處的購物中心由於條件不成熟,零售業態的輻射商圈較小,消費者不會為了買一件衣服一包洗衣粉而特別跑到較遠的城郊處那裡
  • 家樂福上海新店引入餐飲、影院等業態 大賣場購物中心化
    「購物中心化」之「表」,贏回年輕人之「實」   大賣場猶如過氣明星,正被轉型中的零售企業拋棄。在近年來連鎖企業的關店統計中,大賣場業態頻頻上榜,越來越多的連鎖企業對增長無力的大賣場「動刀」。一位「90後」對記者說,「爺爺奶奶逛菜市場,爸爸媽媽逛大賣場,我們的消費主要是在購物中心、網上或者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