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購物中心都傾向性地提升了體驗式業態比例,以增加顧客購物的停留時間及消費機會,創造更多的商業利潤。究竟什麼才是體驗式業態?如何合理運用體驗式業態?
一、究竟什麼才是體驗式業態?
1、購物中心成為體驗式業態載體的原因
「體驗式」業態最常見的載體是購物中心這種目前發展迅速的商業模式,原因有三:
其一,購物中心基本上以開發商持有為主要的經營模式,需要與商場內的商戶共同協作,形成共贏,從而使項目達到保值增值的最終目的,所以會支持「體驗式」業態的經營,從而發揮其強勁的吸引人氣的能力;
其二,購物中心在業態組合上有更多的可能性,不同業態不同類型商戶的相互組織配合,可以更好的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為「體驗式」業態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基礎;
其三,購物中心在建築風格和空間感上,更具有特色和舒適度,因此更易於實現「體驗式」業態的生存環境。
2、體驗式業態的承租能力
生活服務類
生活服務類商戶中,可接受市值範圍以內租金的佔到80%,佔總量的五分之四。而能接受高於市值租金的商戶僅佔20%。生活服務類商戶主要以超市、便利店、生活配套服務為主。
此類業態以滿足消費者日常生活所需為主,主要分布在人群居住密集、生活消費頻繁的區域。大部分生活服務類業態分布於大型社區底商或自發形成於社區周邊的臨街商業。對於生活類業態來說,他們的大多屬於薄利多銷類的商鋪,故對於租金的承擔能力會顯現的比較弱。
餐飲類
餐飲類商戶中,能承受租金為3元/㎡/天的商戶佔總量的7.4%,能接受租金為3-5元/㎡/天的商戶所佔比例較大,佔總量的56%,能承受租金為5元/㎡/天以上的商戶佔37%。
餐飲類業態屬於目的性消費,是吸引人流消費的主力業態,行業經營的毛利潤較高,租金的承受能力也相應較高。目前,餐飲業態商家日漸成為消化商業地產面積的重要角色,積極引入餐飲、娛樂等業態租戶已成為購物中心運營者實現提升購物中心人氣、對抗競爭的重要手段。
休閒娛樂類
從休閒娛樂業態來看,以承受3元/㎡/天以下租金範圍的商戶居多,佔到總量的60%,此外可接受市值租金水平和3-5元/㎡/天租金水平的商戶各佔20%。
3、體驗型業態承租能力較低的原因
經調查發現,零售的租金遠高於上述體驗式業態能夠承受的租金,在廣州的天河區部分購物中心零售百貨和服裝專賣店的租金是同一購物中心中餐飲租金的三倍以上。
據統計,在廣州商業地產中,市區內平均零售支付的租金高達300元每平方米,而餐飲則只能承受80元-100元每平方米的租金,電影院和培訓以及各類兒童機構雖然有的採取的是和購物中心分成的做法,但最後算下來的平均租金值也就在50元每平方米左右。
4、對體驗式業態認識的誤區
目前很多商家對體驗業態概念認識上存在誤區,認為餐館、休閒、娛樂必然是體驗業態,導致了這兩年廣州新開的購物中心中,商品和商鋪組合同質化嚴重,招商策略基本是百貨、超市、電影院作主力店,再加上服裝快時尚店、珠寶店、體育用品店、餐飲等。
體驗業態精髓在於能為消費者帶來高附加值的感受,僅提供流水線飯菜的餐館不是體驗業態;相反,被普遍認為零售業態的服裝專櫃,如果能根據不同人穿著習慣、不同場合穿著要求,提供搭配建議,融入品牌文化與消費者互動,就是體驗業態。
誇大體驗式業態的重要性
很多人認為一旦引入某一個或幾個主力體驗式業態(例如影院),就一定會把項目帶火,作出不合理的調整以實現籤約。這其實是盲目誇大了體驗式業態對於項目成敗的作用,而忽視了項目業態組合的全局性和準確性。
一個成功的商業項目,首先要具備準確的定位方向,在此基礎上配置合理且具有一定特色的業態組合,這樣才可以在前期為項目奠定成功的基礎,形成市場競爭力,而並不能只靠少數知名的體驗式業態的商戶來決定項目的成敗。
僅僅以「體驗」作為噱頭和賣點
僅僅以「體驗」作為噱頭和賣點,或者只把「體驗」的概念停留在簡單空間設計的層面。真正能夠吸引消費者的「體驗式商業」,一定是有著能帶給消費者優越感受的體驗式業態,吸引消費者對項目建立光顧忠誠度和依賴性,從而拉動項目的客流和銷售。
二、如何合理運用體驗式業態?
1、對體驗式業態的風險和局限有清晰的認識
體驗式業態通常談判周期較長,而且承租面積普遍較大、租期很長,基本都在8-10年以上,並且租金很低,各別商戶對局部硬體的要求高。這些特點勢必會導致以下幾方面問題出現:
以影院為例,其招商談判周期一般為1年左右,裝修周期大約半年; 租賃面積不少於3,000平方米,層高9米以上,租期15年以上; 消防要求高,不同城市對影院樓層也有限制;影院的租金偏低,廣州部分影院租金僅有幾塊錢,對項目整體收益影響較大。
2、引用體驗式業態應考慮商圈顧客的需求
針對特定商圈內顧客人口而言,最大的吸引力乃在於項目運作者如何創造一個豐富多樣的業態組合,換言之,即是多樣均衡的入駐店鋪,提供範圍廣泛的商品與服務。
很明顯,由於受到營業面積的限制,並非每家購物中心都有能力容納過多的商品種類。因此,業態組合的選擇就必須均衡合理的分配方便性與比較性業態,以及設定價格和質量的範疇,而不是單純的以體驗式業態為主。
業態組合多樣化具有影響購物者選擇購物中心及增加重複來店頻率的效應。選擇業態組合應儘量去滿足商圈顧客對商品與服務的需求,因此,一家購物中心如能填補商圈所欠缺的顧客需求,即能將顧客留下,並直接影響競爭者的顧客流向。
珠江新城高德置地廣場為了創造「家庭+教育機構+益智娛樂」的互動圈,主打兒童體驗的小Q反鬥城進駐,便是考慮到兒童市場的需求。並且兒童業態具有連帶消費多、持續性強、對樓層和位置要求不高,且易匯聚人氣的特點,能為購物中心帶來一大批家庭型消費人群,並形成持續不斷的規律性客群。▼
3、利用體驗式業態創造令顧客興奮的購物經驗
業態多樣化確能影響購物者的興奮情緒,激發消費意願,延長停留時間,並願意在未來重複入店。打造體驗式購物中心重點不僅在於業態組合的多樣化以及增加餐飲、休閒、娛樂服務等,還必須營造情景化的氛圍。購物者在購物中心內產生了興奮情緒,除了業態多樣化起到了作用之外,店本身的裝修設計、氛圍營造及多媒體娛樂效果亦是影響情緒高漲的重要因素。
如正佳廣場餐飲娛樂的比重超過了30%,娛樂休閒比重較大,呈現現代綜合休閒購物商場的發展模式,同時成為其商場一大亮點,吸引大量人流和遊客到此消費。真冰場、電影院及不定時舉辦的各種展覽,在炎炎夏日成為大量遊客避暑和消費的勝地。
此外,正佳店鋪引進較新穎,不拘泥於傳統的店鋪,追求將藝術文化與時尚融為一體,隨處可見的抽象式雕塑和裝修精緻奢華的鋪頭,讓遊客眼前一亮。▼
4、利用合理的動線規劃達到分流目的
購物中心業態的選擇不但得均衡多樣,還得將這些不同業態的商店,合理地分配擺放到合適的位置,並彼此產生互補加分的作用。體驗式業態能帶來很大的客流量,合理的動線規劃應該能夠將其分流到中心內的所有衛星店。
其次是主力店或大型店通常都會要求較特別的位置,如果無法和開發商既定的業態分配計劃完全契合,在這種情況下,開發商只有妥協讓步,再重新調整計劃。
總之,無論是主力店或衛星店,對整體的業態組合而言,都很重要,因此,在規劃客流動線時,必須特別注意顧客分流問題,並照顧到其他較差的位置,避免形成顧客觸及不到的死角。
廣州太古匯M、MU層採用的是樹狀動線設計,以東西走向的動線為主,根據業態布局延伸出若干枝杈板塊,其中M層西北角處以環狀枝杈的設計。
這種動線設計的優點是「樹」的每個分枝能夠到達每個角落,提高了商場的利用率,部分環狀枝杈的設計提高了死角位的可視性,進深較長的分枝選擇了目的性消費較強且租金承受能力較弱的業態,提高了顧客的到達率,相應的商業價值也得到提高。
▲太古匯MU、M層動線圖
▲太古匯長凳是不規則的樹枝形狀,設計成這樣是為了配合商場整體空間的設計。商場的M、MU層採用的正是樹狀動線設計,以東西走向的動線為主,根據業態布局延伸出若干枝杈板塊。
本文轉載來自:商業地產雲智庫,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