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味是個非常主觀的概念,對於喜歡什麼口味的巧克力,大家應該都有自己的想法。
但是自從Bean to Bar巧克力製造商越來越多,吃到意想不到的風味,也將不在稀奇,比如黃糖、薄荷、咖啡、胡椒、茶葉等等,甚至是辣椒!
就像茶葉,葡萄酒,咖啡或者芝士一樣,巧克力也是精細的食物!
可可豆的品種與比例、產地的風土、巧克力原漿的製作工藝……各種各樣的因素結合起來,為巧克力提供了複雜多變,卻又細膩入微的味覺體驗。
現在有眾多的巧克力在世界各地被製作出來,不同於咖啡的是,咖啡的品評有國際標準,但目前巧克力還是許多團體或組織單獨地進行發展,例如Academy of Chocolate Awards,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Good Food Awards,還有一些美食媒體等等...
這裡有個方法
可以讓喜歡吃巧克力的同仁
以經濟的方式找尋好吃的巧克力
喜愛巧克力的同仁可以找3-5個朋友/巧克力同行,定期/不定期舉辦巧克力品嘗聚會。
聚會可以有特定的品評方向(例如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加入果粒/豆子/等的巧克力Bar,或薄片巧克力),如果沒有,可以讓大家自由發揮,自帶有趣想嘗試的巧克力或是自己品嘗過的巧克力。
這種做法,可以用1條巧克力的費用,品嘗到4-6種(+1因為自己也帶了一種巧克力!)不同的巧克力了!
要提醒大家的是口味是非常主觀的,所以吃到不合自己口味的巧克力時,轉用客觀的角度來描述品嘗,不要相互粉碎玻璃心呀~~
如何以客觀的角度來品嘗巧克力?
本文提供的《巧克力感官品評指南》可以是個很好的工具。希望喜愛巧克力的同仁,在出國遊玩看到平常買不到的巧克力時不要猶豫,買回來跟其他愛巧克力朋友們一起分享吧!
那麼市場上眾多的巧克力,
哪一款風味口感是你喜愛的呢?
這一個問題值得好好研究。
先來學習巧克力品評方面的一些基礎知識:
味覺,嗅覺,感官,以及風味 。
當討論到風味時,用線來區分果香,花香,等等的風味類別局限了呈現1種以上類別的風味,很好的例子就是蜂蜜;蜂蜜會因蜜蜂採不同花蜜而有不同的風味,譬如龍眼蜜就有特殊的煙燻味,跟常規的百花蜜風味就很不同。
好在本文提供的《風味字彙表》,用到的風味都是比較普遍的,用大眾知道的食物或味道來品評,實用性會比較高些。
說到品評,就要提到嘴巴/舌頭與鼻子是我們品嘗食物時的兩個重要的感官器官。
首先要先糾正一個常見的錯誤的觀念:
我們的舌頭
並沒有局限什麼部位才能嘗到
甜,酸,苦,鹹,或鮮!
舌頭上不同的味覺細胞是平均分布的!
味覺細胞平均分布舌頭上,並沒有限定某個區域對某個味道有感覺
鼻子是我們感受食物風味的器官,在鼻塞的時候吃的食物都沒有味道了,那就是因為鼻子裡的細胞被擋住了,所以沒辦法傳達訊息給大腦。嗅覺感知器官經由神經系統傳達訊息到腦,之後在傳達到腦的其他相關部位,而這個整體稱做大腦邊緣系統,主要是管理我們的記憶,情緒,及感情。所以有時候聞到味道會讓我們喚起某個記憶,法國的作家Marcel Proust在「追憶似水年華「書中詳細的敘述到瑪德蓮的香味讓他喚起了兒時的回憶~
在這裡,做了個簡單的顏色與風味表格與大家分享。
之所以會選擇用顏色來分別,是因為食物本身就有顏色:
果香花香(偏酸味)顏色大多為暖色系的紅橙黃;
草本植物而是綠色;
堅果大地風味(偏苦味)則是咖啡色系。
如果對巧克力風味深入的了解,也需要學習品嘗不好的風味。因為是不好的風味,在表格中就用了深灰色/咖啡色顏色加上黑字體,以此集中注意力在好的風味上。
而許多食物都會有相同的風味分子,而在巧克力裡面品嘗到的風味有可能讓某A聯想到鳳梨,而某B聯想到了草莓,這是因為食物的風味是由許多不同的風味分子組成的,所以有重複的風味分子是有可能的。
風味字彙表
本文提供的巧克力感官品評表中,也有沒放進去的一些品評用的項目,譬如巧克力的質地,品嘗的口感,融化的速度,外觀,等等,你也可以將這些表現在品評表上。
而本文側重風味論的主要目的是:
找到那個在嘴邊但是就是說不出口的味道!
「guideline」
巧克力感官品評指南
這個品評的流程,目的是讓大家可以有很好的理由找親朋好友來品嘗各種不同的巧克力,進而更多的了解巧克力。了解的知識多了,也就容易找到好的巧克力來享受啦!
品評的第一步就是
選擇什麼樣的巧克力?
這裡有2個建議可供參考:
1. 好買
容易買到的巧克力或許更有品評的意義,要不然只能算是漲漲見識了。現在很多品牌的巧克力都能在某寶上買到,甚至還有不少海淘、代購的。
這一建議並不是非常重要,也有很多巧克力極客就喜愛國內見不到的巧克力。
比如市場上的這些巧克力:
價格參考下表:
2. 黑巧克力Bar
也有叫它黑巧克力板,甚至是巧克力磚。
為什麼要品鑑黑巧克力Bar呢?
能把最經典最重要的黑巧克力Bar做好,很大程度上能體現這家巧克力品牌的整體水平——無論是可可豆原料的品質,還是巧克力製作工藝水準,都能看出個十之八九來。
另外,比起牛奶巧克力或白巧克力,黑巧克力由於原料上採用了更多的可可原漿,能展現更多的可可豆品種和風土特性。
而我們選擇的黑巧可可含量都在60%-85%這個經典的品鑑區間內。
可可含量並不是越高越好,含量太高,苦味會過重,品嘗起來絕對不會有愉悅的體驗。
點擊連結閱讀:
巧克力中"%"參數是什麼?100%巧克力就像在吃土?!
另外,很多巧克力製造商採用完全是來自同一地區同一季節的可可豆,俗稱「單源」巧克力,也有不少製造商用不同地區的可可豆來製作出特別的風味。是不是一定要用「單源」巧克力來品評,我覺的沒太大必要。畢竟能深知世界不同地區可可豆的風土區別的人,還是極少的。而且也要有相當豐富的經驗。
當然,以上兩個選擇建議並非絕對,除了純巧克力bar外,還有很多口味豐富的巧克力bar在世界各地被製作出來,比如,裡面加入不同的香料、甚至是五花八門的食材!字彙表中沒有的味道也是可以記下來的哦。
另外
大家買巧克力的時候,或許會翻過來看包裝上標示的原料,可是他們究竟是什麼呢?
下面列出的是最有可能看到的成份:
可可豆 cocoa bean - 巧克力不可或缺的成份,沒有可可豆,就沒有巧克力(廢話)!
可可脂 cocoa butter - 可可脂之於可可豆就象是花生油之於花生。可可脂佔可可豆約50%,巧克力「只熔你口不熔你手」的特質就是因為調溫巧克力使可可脂熔點在34度,接近人的體溫37度。
可可膏 cocoa liquor (這裡的liquor不是烈酒的意思啦!)- 可可膏之於可可豆就象是芝麻醬之於芝麻。處理過後的可可豆經過研磨的產品。
砂糖 cane sugar - 來自甘蔗或甜菜根,絕大多數的巧克力都有加喔!
奶粉 milk powder - 乾燥處理過的牛乳,來自乳牛。牛奶巧克力跟白巧克力都會用到的成份。
大豆卵磷脂 lecithin - 非必要成份。來自大豆的乳化劑,將油與水均勻化的物質。它並不是製作巧克力必須的成份,因為巧克力本身是近乎零水份,並不是一個油水綜合體。但是水份還是有機會在混到巧克力製作過程中,例如儲存環境不佳的砂糖或奶粉吸收了水份,在加入巧克力製作時使得液態巧克力變濃稠或結塊(水讓本來平均分散的糖變溼而結塊),而大豆卵磷脂這時就可以發生它的功效了。
香草 vanilla - 非必要成份。有支持者認為在巧克力加香草有加乘的效果;反對者認為香草會搶走巧克力本身的味道。沒有對錯,個人喜好而已。只是如果是過量的使用人工香草精,會有化學感的餘味。
品評準備
3-5種巧克力,各10-20克。如果同時品嘗黑與牛奶或白巧克力,建議從黑巧克力開始品嘗.
水(不可冰)/氣泡水/溫綠茶,切片蘋果,在品嘗產品間來清除口中氣味用的
一個安靜,不受幹擾的空間,儘可能避免有很多味道的地方
巧克力品評表 (文檔)
風味字彙表(高清圖)
特別提醒:
如何下載巧克力品評表文檔?
如何下載高清風味字彙表?
發送消息:品評表 , 即可獲得下載連結
品評方法
顏色 - 觀察巧克力的光澤是否有種閃閃惹人愛的感覺呢?沒有光澤的巧克力可能是調溫被破壞 (可能經歷了35度以上的溫度再快速降溫),或本來就沒有調溫成功。
如果巧克力表面看起來有白白粉粉的樣子,代表著巧克力沒有好好的儲存所造成的可可脂白霜(如果白的部份是有一搓毛絲,很抱歉,應該是發黴了@_@)
如果表面出現了不規則的白色點點圓圈圈,甚至看得出有結晶狀,就可能是糖霜。會造成這種情形的罪魁禍首是溼氣,巧克力儲藏的地點太過潮溼,導致巧克力內部的糖份被水份吸引出來。
氣味 - 打開包裝時,深深吸一口氣(千萬不要打個噴嚏)你聞到了什麼呢?應該就是大家熟悉的巧克力味吧!有沒有其他的味道呢?例如香草,橘子,煙燻,還是其他人沒有聞到的味道呢?聞起來感覺這個巧克力甜度如何?[好的巧克力不能太甜!甜味或奶味過重,會蓋住可可豆本身的風味,都是品質不佳的表現。]
都可以跟一起品嘗的朋友討論看看,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感覺寫下來喔!
如果味道不明顯的時候,可以用大拇指摩擦巧克力,利用手指的溫度讓巧克力微微溶化有利於釋放出更多的氣味,再聞一次(不是手指)。
聲音 - 調溫巧克力除了有光澤外,就是有一定的脆crisp。當然不是像chips那種「啪嚓啪嚓」的易碎脆,而是有點硬的脆,在折斷的時候還會有「啪」的一聲呢!
如果巧克力折斷時沒有」啪「,在黑巧克力的狀況可能是有加了可可脂以外的油脂製造而成。另外的原因則可能是溫度太高造成巧克力的軟化。
品嘗 - 經過了之前那麼多的步驟,現在終於到了最重要的時刻了!
拿起你面前那片巧克力,把它放進嘴裡。咀嚼3-5下,再讓它熔化。熔化的巧克力釋放出的氣味可以經由嘴巴吸氣,鼻子慢慢出氣,氣味分子充斥在鼻腔內,這樣可以讓嗅覺細胞好好的運作呢!
咀嚼的時候,注意巧克力的口感是滑順的?沙粒感?粉粉的?還是乾乾的呢?還是甚至粘嘴?好的口感是絲滑、入口即融!要是有沙粒感、粉粉的、乾乾的、甚至黏在顎上,均是糟糕的產品!
現在就按照我們的巧克力感官品評表,去找尋你喜愛的巧克力吧!
特別提醒:
#1. 由於要把吃到的味道明白的說出來是需要經過練習,沒辦法好好表達的時候可以參考巧克力風味詞彙表。
如果可以說出巧克力氣味是有果香,花香,或堅果等等,也是非常厲害了呢。
#2. 我們這裡品評的巧克力bar主要針對Bean to Bar巧克力(直接從可可豆製作的巧克力bar)。對於口味豐富的各種手工巧克力、夾心巧克力、松露、生巧、金沙等等,沒有進行專門的去品評,感覺沒有太大的意義!當然,你也可以嘗試著去做。
#3. 最後這點很重要,
味覺沒有對錯!味覺沒有對錯!
味覺是極度主觀的,這可以讓你多了解自己的喜好,不要因為意見不合而吵架了噢!
「Other」
其他
這裡摘錄公眾號美食媒體神婆愛吃的一篇文章內容,25款國外巧克力品牌測評結果供你參考:
A 第一口就愛上系列
世界頂級可可豆首先要領略過,才能觸類旁通。當然第一梯度沒必要巨貴,但也不能將就。現在洗洗舌頭開始吧。
One黑巧 [義大利DOMORI]
我知道你想要吃黑巧克力。DOMORI的創始人Gianluca Franzoni為了製作世界頂級巧克力遍尋世界各個角落,最終在委內瑞拉找到理想的克裡奧羅(Criollo)可可豆。
這種可可豆絕對是可可中的頂級珍品,Criollo最優質出產地,委內瑞拉(Venezuela)的一個與世隔絕的小鎮Chuao,人口15,000,可可豆園佔地140公頃,每公頃年產100-120公斤可可豆(粗枝大葉的非洲forastero每公頃年產2,500公斤)!據說產量稀少到僅佔全球產量的0.001%。相當於咖啡豆中的阿拉比卡(Arabica)咖啡豆。
科普下,時下頂級巧克力使用的巧克力豆大致可分為Criollo、Forastero和Trinitario三種。Criollo香味最濃,但產量有限,總產量僅佔全球產量5%(包括委內瑞拉的);Forastero是最大眾化的品種,產量佔90%左右,Trinitario則是兩者的雜交品種。三種巧克力中味道最好的自然是Criollo,絕大多數單一來源巧克力使用的都是Criollo品種的巧克力豆。當然,即使是克裡奧羅品種的巧克力豆,不同產地亦有不同風味。
Franzoni用了4年時間耕種、研發出最純的克裡奧羅品種。從種植、採摘、發酵,到烘培的全過程均採用傳統方法,絕不添加任何乳化劑或人工香味劑。
…………………………………………………………..
測評1:義大利DOMORI的Puertofino單源黑巧
cocoa 含量:70%(非委內瑞拉珍貴的Criollo可可種)
獎項:倫敦巧克力協會2009榜單銅獎
口感:1度甜、3度苦和1度酸味
香味:焦糖、菸草、核桃、木瓜、灌木、蘑菇和棗香。
焦糖菸草的味道讓苦本身豐富,餘味深遠又細膩,適合深度巧克力品鑑者。這個頂級豆子的味確實是「比較男人」。
測評2:義大利DOMORI的Arriba單源黑巧
cocoa 含量:70%(厄瓜多Trinitario可可種)
獎項:無
口感:2度甜、1度苦和1度酸味
香味:榛子、香蕉、蜂蜜、堅果和柑橘香。
花果香濃鬱,順口,比較適合初次品嘗苦味巧克力人士。
Two奶巧 [法國Pralus]
第一次吃Pralus巧克力的,一定會瞬間丟掉對奶巧的偏見。他們家也超愛Criollo可可,好吃到顫抖。
Pralus是全世界為數不多會親自烘焙可可豆的巧克力製造商,參與了巧克力製造的每一個過程。誕生於法國裡昂旁邊的城市羅阿納,由Auguste Pralus創立,老Pralus曾在1955年獲得法國工藝大獎的「最佳巧克力工匠」。
目前Pralus由Ausguste Pralus的兒子Francois Pralus接管。早在70年代,Francois Pralus就確立了方向:製作來自不同可可產地的巧克力。正是在這樣的一個概念引導下,二十年間他環遊世界各地,精挑細選十幾個出產高檔可可的莊園。
把可可豆製成巧克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良好的技術來保持可可豆的完整風味,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烘乾可可豆, Pralus在烘焙可可豆時非常溫和,並保證過程足夠持久,令可可豆的香氣層層遞進。
測評:法國Pralus Melissa45%單源奶巧
cocoa 含量:45%(馬達加斯加珍貴Criollo可可種)
45%對奶巧來說,已經非常高了,正常是30%。
獎項:2014年法國巧克力沙龍金獎
香味:蜂蜜、焦糖、奶香、甜黑布林。
濃鬱的蜂蜜奶香,夾雜焦糖的愉悅,十分順口。
PS:請一定不要有黑的就是高貴,花俏就是低端的想法。比如比利時的GUYLIAN吉利蓮,花樣牛奶巧克力,比利時王室授予金質獎章哦。
Three藝術巧 [匈牙利Rózsavlgyi Csokoládé]
你是不是已經被花樣少年的外表迷惑?其實人家是74%可可含量的超級硬漢。對,咬下去很硬。
科普下,委內瑞拉的 Franceschi 家族,和馬達加斯加莊園的 Bertil Akesson 家族,這兩個家族都是知名且值得尊重的可可莊園主,堅持種植稀有的細膩可可品種,有完美的發酵技術與乾燥技術。他們家巧克力全部來自這兩家。
然後委內瑞拉的更好一些,裡面有個叫玫瑰谷的地方,港口 Puerto Cabello 波多卡貝羅,就在加勒比海,據說海域的水柔媚到拿一根頭髮絲都能把船停下來,於是留下了很多藝術家(女人也漂亮),今天這款巧克力就來自那裡。
測評:匈牙利Rózsavlgyi Csokoládé的 Puerto Cabello74%單源黑巧
cocoa 含量:74%(委內瑞拉可可種)
獎項:倫敦巧克力協會2015榜單銅獎
2041年Great Taste二星
口感:2度甜、3度苦、2度酸味
香味:黑加侖、黑醋慄、焦糖、蜂蜜、花。
玫瑰谷採用的低於38度的低溫,保留可可都最原始的花香、烤香。
Four手工有機巧 [美國Dick·Taylor]
Dick·Taylor craft chocolate迪克泰勒手工巧克力,創始人其實本業是做木工家具和木質帆船的,然後就是倆木匠在加州的阿克塔市創造了一個精美的手工巧克力品牌。他們還曾經組了一個在洪堡郡很受歡迎的藍草樂隊(夠會玩的)。
迪克和泰勒覺得製作巧克力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品味。他們用一臺1900年從一次火災中搶救出來的皇家5號咖啡烘焙機烘焙可可豆,並用一臺老式的凸版印表機列印包裝。只用有機可可和有機蔗糖,省去香草和額外的可可脂、乳化劑,製作中絕不偷工減料或使用快捷辦法,盡力捕捉和突出單源巧克力的微妙風味差別。
測評:Dick·Taylor craft chocolate70%單源黑巧
cocoa 含量:70%(玻利維亞野生可可種)
獎項:2016年good food金獎
口感:2度甜、2度苦、1度酸味
香味:麥芽、成熟柔軟水果、綠茶。
Five情書巧 [美國Bar au Chocolat]
Bar au Chocolat多米尼加70%黑巧那是我吃過的最特別的一款巧克力,口感豐富(可能不是單源的關係,不是單身的果然有閱歷哈),酸度高,自然柑橘香到環繞,而且居然有奶油菠蘿和甜檸檬的味道。你看我把這款巧克力定義成「情書巧」,就知道我有多麼不理智了,對鰳,我把人家的品牌口號「maker+lover」看成「make love」了...
然後品嘗的過程簡直就是一首情詩,充滿心酸的甜蜜。你看婆婆我拿心愛的寶格麗SERPENTI珍珠魚皮做它的陪襯,看到它燙玫瑰金的藝術包裝沒,都覺得完全不夠檔次。
測評:Bar au Chocolat單源70%黑巧
cocoa 含量:70%(多米尼加)
獎項:2015年英國AOC金獎
口感:2度甜、2度苦、3度酸味
香味:奶油菠蘿、甜檸檬、柑橘香。
B 見不到會瘋狂思念
One 世界最頂級可可豆統治者
[義大利Amedei]
正因為先寫DOMORI,再寫Amedei,是想給前者留點餘地,因為Amedei太搶鏡了。
義大利託斯卡尼(Tuscany)的 Amedei的歷史不長,1990年才冒出來,由對巧克力極度狂熱的兩兄妹Alessio Tessieri和Cecilia Tessieri創立。但當今最具巧克力鑑賞能力的傳媒、廚師,都異口同聲力贊Amedei的出品,當中又以Porcelana和Chuao兩款產品,轟動了全球巧克力界,因為世上沒有其它品牌,可以採用如此優質的可可豆來製造巧克力──那些可可豆,都給Amedei以至少3倍價錢全部收購了(委內瑞拉那批)!
Amedei所出產的Porcelana ,比市面上其它「高檔」巧克力貴出至少兩三倍(德芙、甚至Godiva在它面前都不算巧克力)。究其原因,採用的可可豆非常罕有,Porcelana只可以年產20,000包,每一包都有編號,有機會吃得到的,都是幸運兒。
之前提到過Criollo的產區Chuao其實出產純種criollo和混種criollo可可豆,100%純criollo品種的,叫Porcelana,全球只在Chuao可找到,可惜Porcelana隨時會被壞天氣和細菌破壞,年產只有3,000公斤,價錢比大量生產的非洲forastero貴出8倍。 Amedei通過與當地政府的協商,目前掌控了所有Chuao產的巧克力豆,成世界獨家。之前世上只有極少數的朱古力製造者,可以獲得Chuao可可豆,包括法國裡昂的老牌朱古力店Bernachon,和著名法國朱古力品牌Valrhona,不過現在都全給Amedei高價橫掃了。
測評1:義大利AMEDEI的PROCELANA+AMEDEI的9
PROCELANA
cocoa 含量:70%(委內瑞拉的Criollo可可種)
口感:3度甜、3度苦、2度酸味(略收斂感)
香味:蘑菇、烤杏仁、焦糖。
蘑菇、焦糖口感,香軟,平衡又絲滑。
細膩、乾淨、回味悠長,是婆婆我的最愛。
「9」是Amedei合作的9個種植園提供的可可混合製成的一款強大且口味平衡的黑巧克力,與PROCELANA相比,沒有那麼濃厚有性格,但十分上口,是Amedei系列中唯一的一款75%可可含量黑巧克力。關鍵是非常平衡!口感幾乎是:2度甜、2度苦、2度酸味,有葡萄乾的迷人後味,果香,略微收斂。
這款獲得了倫敦巧克力協會榜單特別金獎,是唯一高於金獎的品種。
測評2:義大利AMEDEI的CHUAO和TOSCANO RED
CHUAO
cocoa 含量:70%(混種criollo)
獎項:無
口感:1度甜、2度苦和1度酸味
香味:榛子、香草。
厚則厚,但拗開有乾脆響亮的嘎嘣聲,品相上很不錯。chuao的平衡,讓婆婆我感受到「性冷淡」的吸引力,可能裡面弱弱的香草成分還能勾起一點點欲望,裡面含有榛子、杏仁、開心果、核桃的餘味,但是因為高級的荒野草木的味道會有點搶,有茹素的超脫感。
TOSCANO RED其實就等於是CHUAO裡面夾了各種紅色漿果:草莓、覆盆子、櫻桃的凍乾果,在吃的時候,當然會帶酸甜的果香味。但是,這已經逾越好巧克力本身的角色了,初次吃的人是在浪費好豆子。不過,老餮就等於在品味混合味覺的細微交集了。
測評3:義大利AMEDEI的TOSCANO BLACK
cocoa 含量:63%(Trinitario和Criollo混豆)
獎項:無
口感:3度甜、1度苦和1度酸味
香味:地中海香草、蜂蜜。
這款其實初嘗並不是典型的好豆子,香氣非常年輕怡人,而且味覺的層次不明顯,拗開也沒有典型的「嘎嘣」聲。有點傻白甜,但是結果是後味持久,非常的綿密、奶香和討喜。
Two 牛逼到巧克力獎它家開的
[英國Rococo Chocolates]
在歐洲各國都盛產世界頂級絕美的巧克力裡,婆婆對倫敦的RococoChocolate印象超好。雖然看著精美的包裝,感覺沒什麼內涵,但是人家偏偏是有機巧克力。
1983年Chantal Coady女士打算改寫頂級巧克力的傳統形式與設計理念。歐洲18世紀華麗風混搭年輕的倫敦朋克,她的巧克力店讓Kings Road上絢麗了不少。因為她30年對英國巧克力作出的貢獻,2014年在白金漢宮接受英女王的勳章,同時也是倫敦巧克力協會的創辦者。
從2000年起,倫敦逐漸成為世界巧克力的中心,在美食界人們開始用「The capitalof chocolate」(巧克力首都)來肯定英國對巧克力發展的貢獻。2000年之前的巧克力圈子,你幾乎看不到英國人的身影,法國的法芙娜,米歇爾還如日中天,比利時的godiva放棄了精緻化傳統手工藝,走上了工業化全球發展的道路,瑞士人和德國人還在為哪一片阿爾卑斯牧場的奶源最適宜製作牛奶巧克力爭吵著,義大利人孜孜不倦的追求著委內瑞拉最好的可可豆,為日後的江湖地位積蓄資源。
Chantal卻創立了Academy of Chocolate(巧克力協會),她邀請巧克力廠商、美食評論家、餐廳名廚做評委,每兩年對高品質的巧克力產品進行盲品評選,獲獎的廠家被允許將AOC的那一小片帖紙帖在他們的包裝上。AOC因為能夠邀請到在美食界地位崇高的評委,制定了客觀公正的評選標準,很快就成為了巧克力圈子中最重要的評獎,它成就了像Amedei,Duffy,Akesson這樣日後在行業內舉足輕重的角色,也為這個行業賦予了標準,引領了巧克力界發展的潮流。
最讓人稱道的是Chantal對巧克力理念的創新,她認為,巧克力不只是美食的一個品類,它應該和更多的食材融合,創造出最美妙的口味。所以Rococo的產品清單中,清楚的把巧克力分成了65%調味黑巧克力,37%調味牛奶巧克力,白巧克力,單源巧克力(包括多米尼加,秘魯,委內瑞拉chuao,馬達加斯加四款豆子),praline花式手工,truffle松露,ganache甘那許等等多個品類。
不誇張的說,你能想到可可豆能做成的東西,在Rococo的店裡全能找到,而Rococo所用的調味,包括豆蔻,青檸,海鹽,迷迭香,各種堅果,樹莓,肉桂,胡椒等等。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玫瑰、紫羅蘭、牛奶焦糖海鹽。這三款爆款已經被市場驗證,婆婆選了其他兩款特別的做評測。
測評:英國Rococo Bee Bar的白豆蔻+摩洛哥薄荷
那包黑白的就是白豆蔻
cocoa 含量:28%
獎項:倫敦巧克力協會2013年金獎
口感:3度甜、1度苦、1度酸味
香味:白豆蔻味道起初感覺很衝,但後面回味非常舒服。
這是一款讓你愛上奇怪香料的巧克力,看見那片樹葉一樣的有機標誌沒?有意思的是,白豆蔻這款並沒有素食標誌,但是薄荷有,因為是牛奶巧克力。
那包綠白的就是摩洛哥薄荷
cocoa 含量:65%
獎項:無
口感:2度甜、1度苦、2度酸味
香味:帶著pepper mint的英式茶味,但並沒有香精沁涼感,非常細膩怡人。充滿香濃的絲滑感。
Three 杜拜皇室最愛
[黎巴嫩Patchi]
來自黎巴嫩的Patchi巧克力是中東唯一能排進世界巧克力排行榜的品牌。首間Patchi於1974年由Nizar Choucair在黎巴嫩設立,至今Patchi已擁有120間專賣店遍布世界各地。黎巴嫩的Patchi。PATCHI,源於一個想法,將巧克力包裝成寶石的樣子,裝在花瓶、藝術盒、或者一個拼盤中,作為禮品,贈與所愛之人,讓Patchi,告訴那些你愛的人你有多在乎!
Patchi一向以來堅持採用荷蘭及象牙海岸入口最高質素的可可豆和奶類材料,糖份比一般巧克力低,入口不會太甜,反令可可的甘香更為突出。始創人採用最頂級上乘的材料和不斷創新的精神的理念,使Patchi成為備受尊崇的中東皇室食品。
Patchi巧克力是出了名的豪華,當然價錢也不便宜,英國Harrods百貨曾經賣一套禮盒可以達到5,000英鎊(近5萬元),也被稱為「巧克力中的勞斯萊斯」。
這個扇子巧克力裡都是濃濃的開心果醬...咬下去的感覺就是春天來了。這樣一顆網購的話人民幣25元一顆左右。
cocoa 含量:使用70%可可含量(象牙海岸可可豆)
獎項:無
口感:2度甜、1度苦、1度酸味
香味:花果香濃鬱,細膩絲滑度。
婆婆我吃這個巧克力,每次都騙自己「一顆就夠了」,後面又拿一顆。惡性循環中。
PS:杜拜還有這個牌子很有趣,叫chocodate,date的中文就是椰棗,然後這巧克力中間真的有顆椰棗,中間的核是去掉的,塞了一顆杏仁,最外面包裹的是巧克力。我覺得味道不差,而且吃到的時候會感恩人家廠商的用心,不屬於高檔巧克力,但推薦試試。
Four 一顆巧克力裡裝味覺的博物館
[義大利Venchi]
1878年,Venchi巧克力誕生在義大利西北部靠近法國邊境的一個小村莊裡,現在已經139年了。當時年輕的Silvano Venchi成立了一間糖果實驗室,致力於義大利巧克力口味的研發。堅持不使用化學添加物,只使用天然原料,創造出了許多獨家而膾炙人口的巧克力食譜。目前,Venchi在義大利約有6000家商店,並外銷世界各地,受到日本、美國等地美食家的喜愛。
Venchi旗下最有名的就是魚子醬黑巧克力,並不是魚子醬做的,外面包裹的都是新鮮可可豆,以不同熬製時間和不同可可脂層上取材,製作成黑巧顆粒,每個單獨顆粒出了顏色和形狀大致相同外,口感完全不同。外觀就像魚子醬,也是為了說明珍貴。可以搭配紅酒、白蘭地、威士忌、蘭姆酒、咖啡等。因為複雜味覺體系全部都可以在裡面找到搭配。
cocoa 含量:使用75%可可含量(其中22-24%純可可脂)
獎項:應該有(只是沒找到資料)
香味:堅果和紅色漿果的味道,很豐富。
婆婆我嘗試吃過幾顆外面的「魚子醬」,確實質感和味道上都略有差別。也值得一口品嘗,因為不用緯度融合在嘴裡會有「新奇的融合」,不妨試一試。
Five死德國人開的就夠牛逼了
[德國Coppeneur]
Coppeneur,是來自德國最高檔,也是最專業的巧克力品牌。公司由Georg Bernardini與Olivier Coppeneur於1993年創立在德國的Bad Honnef(巴洪特內夫)。在買斷了全球多個頂級可可種植園後,Coppeneur在歐洲的巧克力業界,樹立了專業和高端的企業形象。但是德國人很奇怪,他們不願意像法國的Cluizel和義大利的Amedei這樣投入宣傳,可以「牛逼到沒朋友」。
Coppeneur選用最高檔的可可豆和最複雜耗時的加工工藝,延續了德國製造一貫的嚴謹和不計成本的質量追求。質量優先的企業戰略,領先業界的製作工藝,多種多樣的產品系列以及嚴格苛刻的內部管理,使Coppeneur頻頻登上歐洲奢侈食品專業雜誌Feinschmecker, Michelin, Luxus等等的頭條或者封面文章。
Coppeneur擁有的Hacienda Lara種植園,位於厄瓜多Los Rios省。這裡出產全球獨一無二的厄瓜多Nacional可可種。出口的產量,僅佔該可可總產量的2%。
測評1:德國Coppeneur黑巧克力65%單源+100%無糖純可可單源
cocoa 含量:65%(厄瓜多Nacional可可種)
獎項:無
口感:3度甜、2度苦、2度酸味
香味:可可原味強烈,輔以濃鬱的花香、堅果香和微量的森林野果果酸。
cocoa 含量:100%(厄瓜多Nacional可可種)
獎項:無
口感:0度甜、3度苦、3度酸味
香味:你如果要吃到可可原味,不得不吃這款,完全沒有糖味。
試這款巧克力時候,我也不知道是我的第幾頓巧克力正餐了!德國人的Coppeneur和英國的Rococo一樣死磕有機,極純的東西一般人不敢做,感覺就是比家裡藿香正氣水稍微好吃一點。我這半個月來,因為幾乎把巧克力當飯,間歇性「可可醉」。有迷幻的感覺、要廢了的感覺、high上天的感覺。目前完全沒食慾,開始相信巧克力減肥論了...
但是千萬別被純巧克力蒙蔽,人家只說可可含量,你看背面,100g巧克力裡有55.7g脂肪,雖然糖才1.5g,好自為之哈。其實有個小秘密,可可含量越高,不一定糖越少,但是脂肪一定越高!
C 人生在世要多涉獵是錯的
One 真的松露巧克力
[義大利TARTUFO]
其實,我們買的很多網紅款巧克力都是假的。法國紅酒貴,結果義大利的巧克力和紅酒流行和法國產區搭邊(紅酒和巧克力品鑑的很多詞彙都類似,方式也類似),除了上面的託斯卡納,這裡要說皮埃蒙特產區的Tartufo。Tartufo di Pizzo其實是一種冰淇淋甜點,內含巧克力夾心,外面撒有可可粉和白糖。
歐洲人談到法國松露之鄉「阿爾巴」所在的皮埃蒙特大區巧克力,一定會想到Tartufi Dolci。外面是馥鬱的松露和巧克力強強聯合,裡面是一顆顆的皮埃蒙特榛子。
測評:義大利TARTUFO
cocoa 含量:52%(榛子含量到41%)
獎項:無
香味:松露、香草、水果。
我只想說那不是一般的甜,我只想喝三大口茶呡一小口,沒辦法駕馭!
Two 辣味巧克力
[瑞典Akesson’s]
Akesson家族原來是瑞典的外交官,2015年Academyof chocolate的最大贏家,7項大獎,更得到了goldenbean,相當於全場總冠軍的位置,今年可以說是紅的發紫了。Akesson's家的招牌產品,一是他們擁有馬達加斯加最好的可可豆,二就是馬達加斯加出產全世界最好的胡椒和香草,真是強強聯合。
這款巧克力也是有機的。一直喜歡黑巧克力中的酸味,特別是嘗試了AKESSON'S 的馬達加斯加AMBOLIKAPIKY種植園(越是小產區,越高級)75%Criollo Cocoa之後。然後又試了這款粉色胡椒,入口清新,層次分明的胡椒顆粒香味,可以說是酸辣味食物中優雅高級的狀態。
測評:瑞典Akesson’s粉紅胡椒
cocoa 含量:75%(Criollo Cocoa)
獎項:2011年倫敦巧克力協會連獲金獎和銀獎
口感:2度甜、1度苦、2度酸味,2度辣
香味:紅色莓果、果木、胡椒。
Three 鹹味生豆手工巧克力
[美國Raaka]
Raaka virgin chocolate比較特別的地方是,用未經烘焙的豆子以原始的方法製作手工巧克力。virgin本來的意思就是處女。
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創始人Ryan Cheney 在泰國度假的時候發現「原始」巧克力的味道,他們開始探索低溫巧克力的製作。於是經過一年實驗,Ryan和音樂家&美食家NateHodge就研發出來了。而且這款非常厚道的是,每噸豆子至少都讓農民多賺500美元,保證品質。
又因為跨界秘魯境內的喜馬拉雅海鹽,口味就更加珍貴獨特。這片巧克力聞上去和剛入口就有一種強烈的泥土味伴隨著菸草味,請注意,在可可豆的評測中,舒適的泥土味(earthy)和土腥味完全是兩個概念,它描述的是一種類似雨後草地散發出的味道。入口的過程中,散發出花香(floral),菸草(tobacco)和烘烤可可豆(roast)的味道,結束時有淡淡的苦味,一點點不易察覺的果酸。對了,這款是低卡,雖然味道確實不太容易讓人第一次愛上,但是一旦適應就會上癮。
看到那些亮晶晶的喜馬拉雅鹽木有?下次再跟你詳細說鹽哈~
測評:美國Raaka喜馬拉雅鹽單源黑巧
cocoa 含量:71%(多米尼加+玻利維亞)
獎項:無
口感:1度甜、1度苦、2度酸味、2度鹹味
香味:泥土、菸草、覆盆子、柑橘、丁香、楓糖
Four 頂級果仁巧克力
[法國BOVETTI]
這款巧克力是法國殿堂級的,同時也是婆婆我搭配無糖紅茶拿鐵的最愛,因為你可能不知道,紅茶拿鐵裡是含有可可粉的。苦度match外,果仁很新鮮香脆,同時給人很好的回甘。
創始人VALTER BOVETTI是一位義大利名望很高的廚師,熱衷把不同食物綜合起來烹飪。1984年,在父母經營的旅館中他邂逅了年輕的法國女孩瑪麗。兩年後,他們結婚了,定居法國。並開始將不同食材之間的搭配樂趣融入巧克力中,創造出層出不窮的巧克力口味,好吃又與眾不同,成為法國的殿堂級的手工果仁巧克力。
碎一句,他們家的巧克力排超high,有150多種,有四川胡椒、辣椒、Espelette胡椒、生薑、肉桂、蜜餞橙、檸檬、杏、香蕉、小紅莓、李子、櫻桃、玫瑰、茉莉、紫羅蘭、薰衣草、八角、茴香、甚至罌粟...
而且bovetti的正面排塊非常精緻,可可含量夠高,硬度絕對配得起野心。
測評:法國BOVETTI73%果仁黑巧
cocoa 含量:73%
獎項:無
香味:蔓越莓、葡萄乾、椰棗、杏仁、茶葉、菸草
Five 三次發酵巧克力
[丹麥Friss Holm]
Friss Holm來自丹麥,在2015的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s歐洲賽區摘遍了所有獎項,專攻尼加拉瓜的純種可可。他們家的可可豆都是小批量精心種植的,這款chuno可可豆是criollo/trinitario的變種,特色是生可可豆5天的發酵時間裡進行了三次翻面。充分發酵後有極其醇厚的果味。
Friss Holm為了對比區別,甚至還有一款5天發酵兩次翻面的。追求極致到瘋,它沒有花俏的包裝,甚至像科學產品一樣的藍白色,口味卻細膩乾淨,那種清冽甘醇甚至有點像porcelana。
所有認真的人和事都可敬!
測評:丹麥Friss Holm單源黑巧(尼加拉瓜chuno可可豆)
cocoa 含量:70%
獎項:15年倫敦巧克力協會銀獎
香味:葡萄乾、杏仁、焦糖、蜂蜜
Six 酒心以及夾心推薦
[馬來西亞Coppeneur]
婆婆也會吃lindt瑞士蓮,之前還去瑞士的工廠特地尋訪過,說白了在當地就是德芙、好時之流,當然,品質上要好很多。至少夾心球還是讓人慾罷不能的賣點,對了,他家的金箔香檳酒心,用的是法國整顆葡萄一起蒸餾的馬克德香檳。婆婆我還是很愛的。
良心講,比Duc d'o和某寶MON CHERI都要精心些,畢竟人家光是香檳酒心還愣是做出了五種不一樣純度的巧克力風味,匠心上就值得力挺。Duc d'o雖然夾心有馬蒂尼之類的,但是隨意的巧克力外層真的是給商業糖果讓路。
MON CHERI在歐洲也就是德芙價,味道也不難吃。
話說回來,lindt比較像泰國有一家,叫Beryl’s的。朋友旅遊回來給我帶了一盒巧克力。Beryl’s Chocolate Kingdom位於馬來西亞郊外,幾乎是每位遊客必「遊」的一個地方。紅頂白房,典型的歐式風格小房子,還沒有進室內,即可聞到陣陣巧克力的香。門前有個超cute的小母牛,後側有塊小小的地,種植著新鮮可可樹、榴槤樹還有香草等。Beryl's是馬來西亞的一個巧克力品牌,知道的人並不多。巧克力常溫都不會融,比較硬,帶回國都沒事。關鍵是超級便宜!
這樣的巧樂力可可脂含量基本是10,但看到新鮮榴槤果肉填充。咬開一半,我喜歡用舌頭去舔裡面的洞洞。你瘋狂地愛日本royal,還去在乎可可脂,就傻逼了。對吧?
哦,對了現在網上熱賣的DARS,我覺得口味上實在遜了一點...反正喜歡就好!
已開通手工巧克力 微信交流群
掃碼進群
▼
1.在家如何用可可豆製作巧克力? 2.巧克力調溫100%成功率,獨特小人牽牽手法,超解惑調溫原理! 3 .非常適合家庭、私房的小本創業—手工巧克力 !
右下角點擊"好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