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設計10種坑,持股67%有絕對控制權、7:3是最優股權結構!

2020-10-20 股權道

2016年的萬科之爭轟動全國,而西少爺的創始人鬧翻後說,創業要先上股權課。

很多創業者開始關注股權問題,各種股權課程也很火。

最近比特大陸兩位創始人爭奪控制權,公司從3000多億掉到300億;最慘創業者被踢出局後,還要賠投資人3800萬;有人說是股權結構問題,其實是對股權結構的誤解,下面來介紹股權設計的10種坑。

第一種坑,持股67%有絕對控制權

「股權道」之前介紹過法院判決的案例,不僅持股67%沒有控制權,有股東持股90%也被法院判沒有控制權哦!

那位大股東是不是相信了「持股67%有絕對控制權」的傳說,然後被小股東埋了個大坑呢?

  


第二種坑,7:3是最優股權結構

「股權道」之前也介紹過法院判決的案例,有公司用了7:3的股權結構,不僅沒有成為最優,還兩家股東長期矛盾,任何事情都無法通過而陷入僵局。

後來小股東向法院申請解散公司,公司就被法院判決解散了,7:3的股權結構成了最爛。

還介紹過一家7:2:1股權結構的公司,兩大股東聯手也無可奈何,被迫向工商局舉報自己的公司。

  



第三種坑,持股51%有相對控制權

「股權道」之前也介紹過某上市公司董事長的案例,他和戰略投資人共同成立一家公司,自己是持股51%的大股東,後來他說中圈套了。

他是不是以為持股51%就有絕對控制權,然後就被別人一步步設進套裡了呢?

連上市公司董事長都如此,何況一般公司乎。

  



第四種坑,做大股東就有優勢嗎?

前面介紹過某高科技公司,用40:35:25的股權結構,後來兩個小股東聯手對付大股東,前面多場仗都是持股40%的創始人贏了。

可後來持股60%的兩位股東換一種策略後,徹底把持股40%的創始人踢出局了,這家公司的戰爭有點激烈哦,他們先後打了20多場官司。

  

另一家公司也是三人合夥創業,股權結構是46:40:14,也是兩個小股東聯手對付大股東,但這家公司持股46%的大股東根本沒有還手之手,只有一局就被趕下臺了。

  

這兩家公司的股權結構差不多,但奪權過程差別很大哦。


第五種坑,5:5是最差股權結構

大師說5:5,3:3:4是最差股權結構,可是「股權道」之前介紹過,騰訊在2001年6月獲得南非MIH的融資,另外兩家投資人退出,騰訊管理團隊和MIH之間的股權結構變成了5:5,而且多年都維持這樣的股權結構。

2019年11月7日,豐田與比亞迪宣布成立合資公司,雙方各持股50%。

2019年10月31日,克萊斯勒和雪鐵龍宣布合併,雙方各持股50%。

2019年3月28日,吉利汽車和「戴姆勒」宣布成立合資公司,雙方各持股50%。

2018年7月10日,長城汽車與寶馬汽車籤約組建合資公司,雙方各持股50%。

2017年5月,順豐宣布與UPS在香港成立合資公司,雙方各持股50%。

2005年阿里獲得雅虎10億美元融資後,馬雲團隊持股31%,雅虎持股40%,軟銀持股29%,也是傳說的3:3:4最差股權結構。

還有人說合夥創業股權不能平均分,但視源股份在創業前4年都採用了平均分的股權結構,五位創始人各持股20%,維持了長達4年之久,但他們並沒有走向仇人式散夥。

這些大名鼎鼎的公司,他們的成功都已經眾所周知,可是他們都用了大師們說的最差股權結構,難道他們都是傻子嗎?還是誰是傻子呢?

還有一些平臺說給你做股權結構體檢,好像只要符合他說的最優股權結構,就可以成為馬雲似的。

股權設計如果只是做1到9這種幼兒園級的數字題,5歲小朋友就可以做了,還用什麼大師呢?

股權分配並不是小孩子過家家,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

比如A想要51%,B也想要51%,誰是那個持股49%的人呢?

兩個都想要51%,難道總股權比例變成102%嗎?

再說了,就算讓你持股51%吧,前面那個持股51%的大股東不也是中了圈套麼?

真正的股權結構都是權衡不同利弊之下的選擇,靠股權解決控制權問題只是很初級的做法。

除了初級做法以外,你還可以用高級做法哦,比如 「股權道」有《公司控制權設計》的課程,你可以做到持股1%也有控制權。

第六種坑,萬能的AB股萬萬不能

很多人都知道京東用了AB股,劉強東持股15%就能控制公司,有些創始人一來就說要用京東那種AB股,好像用AB股就萬能似的。

用AB股就一定有控制權嗎?

賈躍亭的FF,用了AB股創始人有88%的投票權,也被恆大逼到無路可走哦。

第七種坑,被神化的合夥企業

2017年2月13日,竹子在「股權道」公眾號發了馬雲持股1%控制螞蟻金服的文章,之後螞蟻金服的模式被廣為傳播,合夥企業模式也捧為神話。

其實,馬雲能控制螞蟻金服最重要的並不是合夥企業,而是員工持股平臺,在《掌握公司控制權的10種模式》的課程中介紹哦。

第八種坑,把否決權當成控制權

有人以為,有一票否決權就有控制權了呢。

其實一票否決權只是用來擋路的,比如ofo的創始人戴威有一票否決權,他用一票否決權否決了和摩拜的合併。

但並不會因為他有一票否決權就有控制權,當年戴威想拿阿里巴巴的融資,還是被別人用否決權擋住了,過了好些時候才得以放行,但ofo已經錯失關鍵時機,就有了否決權殺死ofo的傳聞。

而且否決權並不只有一種,5種否決權你知道長什麼樣嗎?

否決權是用來擋路的,但它並不能給你自己開路,控制權才是用來開路的,有控制權才能讓事情往你想要的方向發展。

對於不負責企業經營的投資人來說,有否決權就夠了。

但對於負責企業經營的創始人來說,有決定權才能掌握方向哦。

第九種坑,有FA就夠了

有創始人說,我們融資有FA,就是財務顧問,不用擔心股權問題。

可是,財務顧問是融資中介,主要是接洽投資人和創業者。

而公司控制權主要是在創始人和投資人之間進行權力分配,你是讓財務顧問是幫創始人呢?還是幫投資人呢?如果他幫了創始人,以後還怎麼跟投資人混飯吃呢?

摩拜、ofo的融資都有財務顧問,而且是很知名的FA,可他們的創始人為什麼沒有控制權呢?

第十種坑,信錯磚家的坑

前面那些踩到大坑的股東們,是不是相信了大師說的持股67%有絕對控制權,7:3是最優股權結構,然後就掉進大坑裡了呢?有些坑踩一次就是一輩子了!其實信錯磚家才是最大的坑!

  

世上並不存在所謂的最優股權結構,收智商稅而已。

動人的雞湯、高明的營銷,總是比靠譜的招數更吸引人。

67%、51%、34%這種小學數學題,只是非常初級的做法,你可以用高級的做法哦,可以在關注「股權道」了解。

相關焦點

  • 動態股權設計,錢和權分離,把握股權分配五個原則,避開五種誤區
    誤區之四,持股67%、51%、34%的控制線一些大師們說,持股67%有絕對控制權、持股51%有相對控制權、持股34%有否決權,所以創始人一定要把握這三條股權線,連李國慶也是這麼說的。可是,我們又發現一個法院判決的案例,有股東持股90%被法院判沒有控制權,更不要說持股67%了。持股67%有絕對控制權、持股51%有相對控制權只是低水平的操作,遇到個有水平的小股東就完全沒用了,有水平的操作可以持股1%有控制權,也可以持股90%沒有控制權。
  • 股權設計的5大模塊,華為工會持股、螞蟻金服合夥企業的2種誤區
    華為的股權激勵並不是純粹的虛擬股,而是半虛擬股,華為的員工持股是有投票權的,只不過因為有9.7萬這麼多的員工持股,所以他們採用了員工代表制度。與華為的半虛擬股相比,螞蟻金服的虛擬股權模式更值得學習,華為的工會持股是歷史形成的,而螞蟻金服的虛擬股權是主動設計的。
  • 八種坑人的股權結構,有股東損失過億,有公司鬧到仇人式散夥
    經常有人問:怎麼分配股權?什麼樣的股權結構更好?下面來介紹別人踩過坑的八種股權結構,有股東損失過億,也有公司鬧到仇人式散夥。第一種,七三的股權結構很多人都說7:3是最優股權結構,我們查到一家浙江公司,他們採用7:3的股權結構,大股東出錢持股70%,小股東出技術持股30%。
  • 經典股權結構分析,成功企業的10種股權設計,價值10萬億的經驗
    經常有朋友問:用什麼樣的股權結構更合適?有專家拿經典股權結構來說事,也有暢銷書用提供N種股權結構來收智商稅,太多人願意上鉤了。可什麼是經典股權結構?其實這純粹是個偽命題,因為很多人喜歡,只好被迫做了一回標題黨。竹子實在學不會高明的忽悠手段,不想拿些小學數學題來來收智商稅,各位聰明的創業者可以自己看過後做判斷哦。
  • 掌握公司控制權的10種模式,阿里、華為、螞蟻金服、30多家公司股權設計
    傳說持股67%有絕對控制權,持股51%有相對控制權。但是,公司融資需要出讓股權,吸引聯合創始人、合伙人要分股權,做員工的股權激勵也要分股權。創始人很難一直保持持股67%或者51%,創始人的持股比例越來越低還想掌握公司控制權,不想被出局怎麼辦呢?我們花3年時間研究了150多家公司,找到30多家做得比較好的公司,總結出掌握公司控制權的10種模式。
  • 創業者須知,股權設計的九條生命線,67%、51%、34%割韭菜高手!
    ,就如前面案例說的,「持股67%有絕對控制權」只是忽悠小白而已,持股67%沒用了持股34%自然也會出錯。所以,大師們說持股10%就是個坑。第二種權力是申請解散公司,這個權力對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的規定是相同的。公司法條182條規定,10%表決權的股東可以向法院申請解散公司。這裡是10%的表決權不是持股10%,大師說的持股10%也是個坑。
  • 一文讀懂「股權」和「控制權」的關係,中國合伙人股權分配!
    一、控制權的幾個關鍵點 >67% 完全絕對控制權 >50% 絕對控制權 三、控制權運用(以免失去控制權) 1、多數席位 2、董事提名權(寫入章程) 3、減少了所有權,就要增加【控制權】 4、注意股權架構設計、類別股份設計
  • 如何通過股權頂層架構設計保障控制權和實現節稅?
    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如何通過股權頂層架構設計保障控制權和實現節稅。在筆者律師執業的10年期間,服務和輔導過很多企業家,我發現大部分企業家對於公司股權架構的設計並不重視,甚至有些企業家不知道股權架構的內涵,簡單地認為股權架構就是公司股權比例的分配,並未認識到公司股權頂層架構的設計對於保障創始人對公司的控制權和降低股東的稅負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和「控制權」的關係及9張圖教你如何進行中國合伙人股權分配!
    一、控制權的幾個關鍵點 >67% 完全絕對控制權 >50% 絕對控制權 三、控制權運用(以免失去控制權) 1、多數席位 2、董事提名權(寫入章程) 3、減少了所有權,就要增加【控制權】 4、注意股權架構設計、類別股份設計
  • 股權中的67%、51%、34%、30%、20%代表的意義?
    帶你了解股權分配67%、51%、34%、30%、20%股權對控制權的區別!股權生命九條線1、絕對控制權67%,相當於100%的權力,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併、變更主營項目、重大決策2、相對控制權51%,控制線,絕對控制公司3、安全控制權34%,一票否決權4、30%上市公司要約收購線5、20%重大同業競爭警示線
  • 股權如何分配?這裡有詳細的股權方案,老闆再也不會掉入股權陷阱
    2、不管創始人有幾位股東,其中一方股權比例超過了66.7%以上我更推薦第二種股權設計,因為一方的股權比例已經高達三分之二以上,他對任何事項都可以單方形成有效的公司決議,也就是一票否決權!二、分離式股權結構是指股權在股權比例和表決權之間,做出不同比例的安排,將股東權利進行分離設計。
  • 如何設計股權激勵?激勵對象怎麼選?股權功能這三要素不得不考慮
    在磐智投服的《股權設計的權變因素》一文中,講到過,企業存在的前提是要滿足參與者約束,組合目標是要達到帕累託最優,股東的選擇、股權比例的設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也理應滿足這一條件。要使企業治理結構達到最優,就需要考慮股份比例和股份合作對象的組合問題。
  • 股權中的67%、51%、34%、30%、20%代表的意義?_財經_澎湃新聞-The...
    帶你了解股權分配67%、51%、34%、30%、20%股權對控制權的區別!股權生命九條線1、絕對控制權67%,相當於100%的權力,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併、變更主營項目、重大決策2、相對控制權51%,控制線,絕對控制公司3、安全控制權34%,一票否決權4、30%上市公司要約收購線5、20%重大同業競爭警示線
  • 從創業者交3800萬學費,看20個股權設計方法
    (2)股權的調整機制。(3)股權的退出機制,萬一選錯合伙人怎麼辦?怎麼讓他退出?「股權道」有一個專欄介紹股權設計的20個方法,可以在公眾號查看哦。比如有人說,創始人持股36.5%,有相對控制權,不該被踢出局。其實退出機制和持股比例沒有關係,如果沒有提前設計的話,就算你只持股1%別人也踢不走你,同樣你也踢不走別人。 那位創始人退出是自己同意的結果,如果他不同意的話,別人也是不能強迫的。所以設計退出機制才很重要,提前設計規則才避免仇人式散夥。如果沒有提前設計的話,你是很難踢走別人的哦。
  • 股權設計與案例分析|讓企業立得更穩,該如何做好股權設計?
    一個公司的股權設計,如同建築之中的設計圖紙,將會對企業控制權以及治理的結構造成直接的影響,間接決定了企業後續的業績。股權設計是公司組織的頂層架構設計。傳統企業網際網路轉型,戰略和商業模式解決做什麼、怎麼做,而股權設計能夠解決誰投資、誰來做、誰收益、如何分的問題。如果初始股權分配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很可能為未來的業務失敗埋下隱患。
  • 股權比例應該如何設計?不同的股權比例分別代表什麼含義?
    通常來講,股權比例有9個臨界點,其依據大部分是來自法律法規,少部分來自監管部門規章。也就是說,當達到或超過這些臨界點,會觸發對應點的法律賦予的一些權力或限制。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把這9個臨界點比例成「九條生命線」的理由了。這9個臨界點分別是:67%,51%,34%,30%,20%,10%,5%,3%,1%。今天我們就說說股權設計中這9種股權佔比的含義及其意義。
  • 12字原則:最優混改股權結構先行者——中聯重科
    這十二個字能夠實現國有企業改革三大目標的同時實現:保持國有資本的控制能力保持較好的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提升國有企業的發展動力和機制活力二、十二字股權結構先行者:中聯重科股份公司在踐行國有控股最優股權比例實踐方面,來自於湖南省國資委下屬中聯重科股份公司的改革,能夠給予我們很多啟示。
  • 持股時間越長,表決權越高!義大利首富基業長青的股權設計之道
    家族企業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控制」,但企業為增長不斷進行股權融資,特別是在資本市場上市後,股權進一步稀釋可能引發家族控制權旁落,這幾乎是每一個家族企業成長的煩惱。近年來,香港、新加坡紛紛修改上市規則,吸引「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國內也在熱烈討論中國資本市場是否應該引入雙重股權結構,採取同股不同權架構。最新出爐的科創板規則徵求意見稿也明確提出了同股不同權規則。
  • 股權退出機制之一
    很多創業者問:合夥創業怎麼分股權?股權分配的前提是選合伙人,比如結婚要選對人的道理是一樣的。但萬一選錯人怎麼辦?畢竟人是複雜動物,誰也無法保證自己看人一定很準,而且人是會變的,就算今天看準了,明天變了怎麼辦?所以要有退出機制,就如結婚要有離婚的規則,萬一選錯人也有機制退出。
  • 【鈦坦白】中經合張國璽:投資人眼中好的創業團隊股權結構是啥樣?
    對於股權分配要進行相應的預估和判斷還有少部分的情況也是需要考慮的,創業過程中會有一些特殊的情況對股權結構產生影響,比如說合伙人突然離婚,或者發生了犯罪行為。這些情況都需要提前從法律層面在股權結構上去設計應對方案,不然對創業項目會有非常大的影響。對於創業團隊而言,整個股權蛋糕就那麼大,所以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