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史上的10月2日:諾獎得主,英國生物化學家託德出生

2020-12-22 騰訊網

歷史上的今天即1907年10月2日,英國生物化學家託德出生。託德(亞歷山大·託德Lord Alexander R Todd,1907.10.2—1977.1.10)1907年10月2日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他在格倫中學完成基礎教育後,進入格拉斯哥大學並獲得了學士學位。之後,他進入了緬因大學,在這裡獲得了博士學位並在1931年發表了一篇關於膽汁酸化學的論文。

回到英國後,他和羅伯特·羅賓遜爵士(1947年諾獎得主)合作開始研究花青素和其他著色問題並在1933年獲得牛津大學博士學位。1938年,他被任命為化學教授和曼徹斯特大學化學實驗室主任,1944年受聘劍橋大學有機化學教授和基督學院院士。

託德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具有生物重要性的天然產物的化學性質,維生素B1、B12、維生素E和大麻的成分、昆蟲的著色物質、影響寄生性的因素、各種黴菌製品以及他在諾貝爾演講中描述的核苷酸和核苷酸輔酶研究。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在幾乎所有的生物細胞中都有發現。DNA和RNA的構成部分由核苷酸組成。反過來,它們由科學家所稱的氮基、糖分子和一個或多個磷酸鹽基團組成。託德開始更深入地研究核苷酸的組成。他用化學方法將核苷酸分成幾個部分,並將其與一種已知組分已經被理解的方式構建的物質進行了比較。

因在核苷酸和核苷酸輔酶研究方面的貢獻,評委會將1957年諾比爾化學獎授予託德。託德的工作得到了許多大學和國家的認可,他成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成員,擁有近10所國際一流大學的榮譽學位,還獲得英國皇家化學研究所和馬卡比安學會的梅爾多拉獎章、英國皇家學會的戴維獎章和皇家獎章、義大利化學學會的坎城薩羅獎章和法國化學學會的拉瓦錫獎章等諸多獎項。

1997年1月10日,託德在劍橋去世,享年90歲。

醫學科普,我們是認真的。我是五號醫生吳昊,歡迎關注。明天見!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保羅·納斯北大受聘名譽教授
    諾獎得主保羅·納斯北大受聘名譽教授 2014-12-15 21:38:3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北京12月15日電
  • 諾貝爾化學獎10月9日揭曉 身邊的這些諾獎成果你發現了嗎?
    中新網10月9日電(劉丹憶)每年10月初,世界的鎂光燈都會聚集在瑞典斯德哥爾摩,10月9日,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將在這裡揭曉。諾貝爾獎作為一種特殊的榮譽,是給科學家多年辛苦鑽研的巨大肯定。諾貝爾化學獎雖然聽上去「高冷」,但實際上它離我們並不遠,很多研究成果都在悄然改變著日常生活。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回顧史上諾獎最年輕得主!
    而這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曾保持最年輕諾獎得主頭銜長達99年!(歡迎在下文中找答案喲)諾貝爾獎1895年,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在遺囑中將自已大部分財產設立化學、物理、文學、生理醫學以及和平獎的獎金,用於獎勵在這些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1968年開始,瑞典中央銀行一直為諾貝爾經濟學獎提供獎金。
  • 諾貝爾化學獎今揭曉 身邊的這些諾獎成果你發現了嗎?
    中新網10月9日電(劉丹憶)每年10月初,世界的鎂光燈都會聚集在瑞典斯德哥爾摩,今天,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將在這裡揭曉。諾貝爾獎作為一種特殊的榮譽,是給科學家多年辛苦鑽研的巨大肯定。諾貝爾化學獎雖然聽上去「高冷」,但實際上它離我們並不遠,很多研究成果都在悄然改變著日常生活。
  • 諾獎得主女科學家阿達·約納特:希望與川大在化學醫學領域合作
    諾獎得主女科學家阿達·約納特:希望與川大在化學醫學領域合作 9月11日,諾貝爾獎獲得者阿達·約納特在四川大學作講座。楊樹攝(視覺四川)     在四川大學□本報記者李寰  作為海科會的重頭戲之一,對話權威——四川大學專場,迎來了諾獎得主以色列女科學家阿達
  • 2016諾獎花落誰家?揭曉前夜重溫曾經的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16年諾貝爾獎揭曉儀式將於10月3日起陸續舉行。今年諾貝爾獎各獎項的具體揭曉時間如下:1.生理學或醫學獎:最早於北京時間10月3日17時30分公布(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3日11時30分);2.物理學獎:最早於北京時間10月4日17時45分公布(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4日11時45分);3.化學獎:最早於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45分公布(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5日11時45分);4.和平獎
  • 這次,輪到日本諾獎得主說病毒是人造的?
    據谷歌搜索趨勢顯示,自4月20日以來,對Tasuku Honjo教授名字的搜索量急劇增加。4月25日,搜索量增長了100%。教授的博士生,阿洛克·庫馬爾(Alok Kumar),只好出來為教授闢謠。4月25日,他書面回復《印度時報》(News Meter)採訪,代替他老師發表了聲明。
  • 12月25日,3位諾獎得主將助陣揭曉中國國際學校排行榜
    (原標題:12月25日,3位諾獎得主將助陣揭曉中國國際學校排行榜)
  • 最新諾獎得主,原來是復旦大學這個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CFIC導讀諾獎得主查爾斯·賴斯與上海有著深厚的淵源——他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過去曾多次來到上海,與上醫的同行和學生進行交流。諾獎得主賴斯是怎樣的人?
  • 饒毅教授、方舟子、諾獎得主和上海交大……
    來源 | 弗雷賽斯整理自饒毅科學、深度調查公眾號、iNews、新語絲編輯 | 學術君1月31日,印度理工學院德裡分校的研究人員在生物預印本 BioRxiv今天,首都醫科大學校長、著名生物學家饒毅教授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饒議科學撰文指出:以蒙塔尼耶是諾獎得主的身份,聲稱新冠病毒的來源和新冠病毒含愛滋病毒的核酸序列,有很強的欺騙性。新冠病毒不含愛滋病毒的序列,已經有很多科學家公開說明了。
  • 諾獎得主見證 | 2020中國國際學校競爭力排行榜正式發布
    本網12月30日訊 京領作為高端國際化教育資源與服務平臺,世界國際化學校排名評價、品牌傳媒、科研教育推動者,持續、深入地對中國國際學校競爭力水平進行研究與分析,深度挖掘國際學校特色,優化評價標準,推動行業升級,促進國際化創新人才培養。
  • 百年諾獎僅有57名女性得主,她們仍是科學界的少數群體
    前幾天,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德國天體物理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Reinhard Genzel)和美國天文學家安德烈婭·蓋茲(Andrea Ghez)由於「發現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獲得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的發現對於現代人對宇宙和黑洞的理解有著重大的意義,安德烈婭·蓋茲亦因此成為本屆諾貝爾獎的首個女性得主。
  • 2017「引文桂冠獎」名單出爐 預測諾獎得主—新聞—科學網
    科睿唯安日前宣布了其2017年度「引文桂冠獎」得主,預測在今年或不久的將來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科研精英。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科瑞唯安「引文桂冠獎」自2002年首度頒布以來,已有共43位該獎項得主榮膺諾貝爾獎。
  • 又一2019諾獎得主被指論文存在圖像問題,與賽門扎同獲生理學或醫學...
    ·學術誠信又一2019諾獎得主被指論文存在圖像問題,與賽門扎同獲生理學或醫學獎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Patcliffe)。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根據「財新網」報導,繼 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 諾獎得主被指騙局同謀,涉嫌非法臨床研究|專訪舉報者
    10 月盛典剛過,就有往屆諾獎得主接連翻車。繼 2019 年諾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被爆出數十篇論文涉嫌造假後,2007 年諾獎得主馬丁伊文思(Martin Evans)也遭遇學術不端指控。
  • 諾獎得主受聘為我省一高校榮譽教授
    本報訊 (記者卞曄)9月5日,「海智惠贛鄱——諾獎大師江西行」活動在東華理工大學舉行,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根岸英一教授受聘為該校榮譽教授,這是東華理工大學首次授聘諾貝爾獎得主為榮譽教授。授聘儀式結束後,根岸英一為該校數百名師生作學術報告。根岸英一於1935年出生於中國長春,在日本長大,於1958年獲得東京大學學士學位。
  • 諾獎得主以及幹細胞先驅與江蘇夏至極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
    夏至極光公司高層公司高層與科學家共同開啟合作儀式籤約儀式於2019年12月15日10點00分正式開始,江蘇夏至極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隆先生致辭,楊總在致辭中對兩位科學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同時也詳細介紹了江蘇夏至極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公司的未來規劃和市場前景
  • 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2020年10月5日~12日,諾獎陸續揭曉。,在傳統醫學成像專利上美國不僅比我們早二十年,數量也是我國的10倍,整個產業已經完全掌握在外企手裡,而中國的佔比已經微不足道。 諾獎是科學最高獎項,直接反映一個國家的科研競爭力,是中國必須競逐的目標。 這方面要向日本學習,日本19年有19位諾獎得主! 從2001年開始,日本人成為「諾獎收割機」。
  • 諾獎得主獲永久居留身份證 揭秘你不知道的中國綠卡
    諾獎得主獲永久居留身份證 揭秘你不知道的中國綠卡 2018年05月04日 10:55:00來源:新華網   諾獎得主獲永久居留身份證!揭秘你不知道的「中國綠卡」  5月2日,諾獎得主伯納德·費林加等7名外籍人士在上海正式領取到永久居留身份證——也就是民間俗稱的「中國綠卡」。此前,獲得「中國綠卡」的知名外國人士還包括CBA球星馬布裡、小說《牛虻》作者伏尼契的孫女、核物理專家Joan Hinton(中文名為寒春)等。
  • 諾獎得主馬拉拉6年後重返巴基斯坦,曾因提倡兒童教育遭暗殺
    諾獎得主馬拉拉6年後重返巴基斯坦,曾因提倡兒童教育遭暗殺 馬拉拉海外網3月29日報導,在2012年遭到塔利班暗殺險些喪命的近6年後,當地時間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