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最終崛起的終極秘笈是什麼?答案是:人才!

2020-12-19 浩然文史

秦國是嬴姓部族建立的諸侯國。相比較於齊、晉、楚等西周初期封建的諸侯國,秦國建國時間較晚。嬴姓部族與子姓商族或源出同祖,因此緣故,嬴姓部族與姬姓周族建立的西周政權,最初處於敵對狀態,也因此遭到西周的打擊與抑制。直至西周中期,西周政權與嬴姓部族的敵對狀態始逐漸消除,嬴姓部族逐漸投靠西周,為其效力。西周末年,邊患嚴重,嬴姓部族替西周抵禦戎族侵擾,地位日漸重要。

西周覆滅,周室東遷。在此歷史大轉折的關鍵時刻,秦襄公率嬴姓部族全力勤王,得到周天子的封建,國號為秦。春秋時期,秦國日漸崛起。至秦穆公時,躋身於「春秋五霸」行列。戰國時,秦國躋身於「戰國七雄」,並逐漸滅亡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統一全國。

在漫長的五百餘年的奮鬥歷程中,不拘一格用人才,尤其是重用那些雖來自異國,且或無顯赫的身世血統,或無卓越的政績及工作經歷的無名小卒,甚至是罪囚,這成為秦國最終崛起的終極秘笈。今天,咱們就來跟大家聊幾個關於「大秦人才工程」的故事。

一、秦穆公重用俘虜百裡奚。

百裡奚原是虞國大夫,頗有智謀。

晉獻公想攻打虢國,需途徑虞國的領土。晉獻公向虞國國君贈送了大量的金銀財寶作為賄賂,請求虞國國君同意晉軍借道虞國,攻打虢國。虞國國君利令智昏,準備答應晉國的請求。虞國大臣宮之奇、百裡奚等紛紛勸諫,指出虞國與虢國唇齒相依,如果答應晉國,恐怕對虞國不利。可是虞國國君決心已定,宮之奇等人勸諫無效。晉軍途徑虞國,消滅虢國後,回師途中,順便將毫無防範的虞國也滅亡了。後人根據此事,概括出兩個成語:「唇亡齒寒」、「假途滅虢」。

百裡奚等虞國大臣淪為俘虜,被押送到晉國,淪為奴隸。晉國國君嫁女至秦國,將百裡奚等作為陪嫁的財物,一併送到秦國。百裡奚不甘做奴隸,於是逃亡至楚國,被楚國邊境守衛抓獲。秦穆公早就聽聞百裡奚很有智謀,聽說百裡奚逃至楚國,最初欲以重金贖回百裡奚。但秦穆公又擔心這樣做,會引起楚國的警覺。於是就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按照當時市場上奴隸交易的價格,用五張羊皮贖回了逃亡的奴隸百裡奚。楚國人果然沒有重視此事,交易順利完成。百裡奚被遣返回秦國後,秦穆公重用他為秦相。在百裡奚等人輔佐下,秦國國力日益強盛,秦穆公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時人也稱百裡奚為「五羖(羊皮)大夫」

五羖大夫

二、秦孝公重用無尊貴血統,無顯赫政績和資歷的商鞅

商鞅,本是衛國庶系公子,其祖本姬姓,公孫氏。少好刑名之學,在魏國丞相魏惠王的叔叔公叔座手下任中庶子之職,公叔座知其有才能,還未來得及向魏王推薦他,就患上嚴重的疾病。魏惠王親往探視,並詢問道:「您的病萬一不治,國家該怎麼辦呢?」公叔座回答說:「我的手下有一個小吏,名叫公孫鞅,年齡雖少,卻有奇才,希望大王能重用他。如果我的病好不了了,希望您能讓公孫鞅接替我的丞相職位。」魏惠王沒有吭聲。公叔座讓其他人離開,房間裡只剩下他和魏惠王叔侄倆。公叔座對魏惠王說:「如果大王不肯聽從我剛才的推薦,不重用公孫鞅,那麼請您務必殺了他,不要讓他活著離開魏國,否則,他若投奔敵國,將來必然是我魏國的大患啊。」魏惠王答應了公叔座的這個要求,就率領隨從們離開了。

《大秦帝國》中商鞅劇照

公叔座趕緊召見公孫鞅,向他道歉,並說:「今天大王問我誰可以接替我的相位,我向大王推薦了你,看大王的表情,他肯定不會接受我的推薦。我先君後臣,因此向大王提議,如果不重用你,就殺了你。大王允許我的建議。你趕緊離開吧,否則很快會被抓住殺死的。」公孫鞅曰:「大王不肯聽從你的建議和推薦重用我,又怎麼會聽你的話殺了我呢?」果然,魏惠王離開後,對隨從們說道:我叔叔真是病糊塗了,一會讓我提拔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公孫鞅做丞相,見我不答應,又讓我務必殺了他。真是病得不輕啊。果如商鞅所言,魏惠王根本沒有派人來抓捕他。

後來,商鞅聽說秦國招賢,於是離開魏國,來到秦國。此時的商鞅,既無顯赫的身份、血統,也無驕人的政績。但是秦孝公聽到他談論的治國之術後,便重用他主持國政,將他的變法理論付諸實施,推行變法。商鞅變法改變了秦國貧弱的局面,國力一躍成為七國之首,為秦國滅亡六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大秦帝國》中秦孝公與商鞅

三、秦惠王重用張儀

張儀,魏國人。嘗與蘇秦一起拜鬼谷先生為師,學術,蘇秦自以不及張儀。學業完成後,蘇秦遊說六國,飛黃騰達。

張儀卻只是在楚國令尹(丞相)手下混了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官。一次,楚國令尹邀請賓朋宴飲,張儀也參加了。可是宴會結束後,楚國令尹發現自己很貴重的一塊玉璧丟失了。門下都認為是張儀偷的,理由是「張儀家裡貧困,素來德行也很不好,必然是他偷了令尹的玉璧。」楚國令尹派人抓捕了張儀,掠笞數百。

後來,張儀去了秦國,見秦惠王,得到了秦惠王的重視,被任命為客卿。張儀運用連橫之術,拆散了六國反秦同盟,為秦國對六國實行各個擊破的政策,立下了汗馬功勞,削弱了其他國家的勢力。

四、秦昭王重用範睢

範睢,魏國人,打算在魏王手下謀職,可是因為家貧,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於是先在魏國中大夫須賈手下做事。須賈奉魏昭王命出使齊國,範睢隨從前往,在齊國停留數月。齊襄王聽說範睢善辯,使人賜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辭謝不敢受。須賈知道後,大怒,以為範睢肯定把魏國的一些機密事情偷偷告訴了齊國,才會得到齊國國君的賞賜。

《大秦帝國·崛起》中吳連生飾演範雎

回國後,須賈將此事匯報給魏相魏齊。魏齊大怒,使舍人笞擊範睢,打斷了他的肋骨,又打落了他的牙齒。範睢假裝昏死過去,魏齊命令手下用蓆子把範睢捲起來,丟到廁所裡。賓客有喝醉酒的,到廁所方便的時候,就直接尿在範睢身上,以此方式來羞辱他。範睢清醒後,對看守他的人說:「如果你放了我,將來我必厚謝公。」守者於是向魏齊匯報,說範睢已經死了,請求把他的屍體扔到野外去。魏齊也喝醉了,同意了看守者的請求。範睢逃出丞相府後,一名叫做鄭安平的魏國人帶著範睢逃亡,藏匿起來,改名姓叫張祿。

此時,秦昭王派使者王稽到魏國,聽聞範睢大才,於是偷偷將範睢帶回秦國。範睢向秦昭王獻策,削弱國內貴族權勢,強化君權。又獻「遠交近攻」、戰爭不著眼於土地的得失,而注重消耗敵國的國力軍力等計謀。皆被秦昭王採納,封範睢為秦相,封於應地,號曰應侯。為秦滅六國,制定了正確的方針和政策。

昭王和範雎

以上就是為大家準備的關於秦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四個故事。當然,秦國最終崛起的因素很多,但誰也不能否認,這其中秦開放的人才政策,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可稱為終極秘笈!你覺得呢?

參考文獻

1. 呂思勉:《先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2.顧德融、朱順龍:《春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3.楊寬:《戰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4.林劍鳴:《秦史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5. 馬非百: 《秦集史》,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郛生)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為何普遍都看不起秦國?
    在春秋戰國的歷史中,沒有任何一國的君主,曾想到最後會是秦國最終完成了統一的大業。因為,在春秋戰國歷史上的秦國,一直都受到了各諸侯國的排斥。而到戰國初期的霸主魏國,更是視秦國蠻夷,連年大舉用兵徵討秦國。正是這樣的背景下,秦國受到魏國的壓制達到了八十年之久。
  • 作為春秋戰國最年輕的諸侯國,秦國憑什麼能拒抗六國完成統一?
    秦國在東周之前還只是以士大夫的身份在西方(相對於山東六國)養馬的官,只因在犬戎滅東周,周平王西遷中出了力才被封為諸侯國。也就是說秦國的誕生和春秋開始是在一個時間的。但是在大國林立的背景下為什麼這個在戰國七雄中建國最晚的秦國何以拒抗六國,統一中國?
  •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都有哪些?
    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獲封為諸侯,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國。後秦穆公滅西戎十二國,秦孝公實行商鞅變法,至秦王嬴政攻滅六國,統一諸夏,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皇朝。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輩出,主要有以下9位戰將:1、白起白起(?
  • 春秋我為王、戰國之軍師崛起,好看的春秋戰國文不可多得!
    今天推薦春秋我為王、戰國之軍師崛起,好看的春秋戰國文不可多得!大家一起來看看吧。1.《春秋我為王》,作者:七月新番簡介:重生春秋,成為卿族庶子,被趕到馬廄與牛馬為伴,誰知霸業竟由此奠定,三家分晉算什麼?且看我趙氏代晉!
  • 戰國時期並不起眼的秦國,怎麼剿滅其餘國家,完成一統大業的呢?
    秦國在春秋前期只是一個並不起眼的小諸侯國,在後期的時候才躋身春秋五霸的行列中,戰國時期各諸侯獨立稱王,為了兼併,擴大土地,內部戰爭不斷,生死存亡的壓力迫使各國都勵精圖強,發展成了後來我們知道的戰國七雄,這個時候的秦國還不是最強的那一個。那麼究竟是是什麼原因讓秦國一掃六合,完成統一呢?
  • 戰國時期,魏國流失了六位頂級人才,讓四個國家崛起!
    由於魏國地處四戰之地,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在李悝變法之後,魏國走向強盛,成為戰國初期的霸主。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在魏文侯、魏武侯之後,魏惠王沒能鞏固魏國的霸業,反而讓魏國走向衰落。究其原因,其實和魏國人才的流失存在直接的關係。特別是魏國流失的頂級人才,反而幫助魏國的周邊大國崛起了。
  • 盤點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將,哪個時代更強?
    春秋戰國時期,可以說是歷史上戰爭最為頻繁的一個時期,接連爆發的戰爭自然便催生了大量的名將,那麼春秋戰國時期到底有多少名將呢?先軫是曲沃人,是春秋時期晉國名將、軍事家。而其軍事生涯最為著名的便是城濮之戰和崤之戰,我們便來說說崤之戰,此戰乃是歷史記載的第一場伏擊戰。秦國欲霸中原,但東出道路卻被晉所阻。前628年冬,秦國便趁著金文兵病逝,晉襄公剛剛繼位的時機,長途奔襲鄭國,但卻被鄭國發覺,秦國只好改變計劃,滅掉了晉國的鄰國滑國後班師。
  • 戰國七雄,為何秦國可以統一天下?
    在戰國中期,齊,楚,秦,燕,趙,魏,韓這七個國家,在各種慘烈的戰爭和紛爭中脫穎而出,被稱為戰國七雄。儘管當時也有宋、衛、中山、魯、費等小國,也有較為特殊的周代。但是說到統一天下,講的是資源,講的是抱負,也只有這七雄能夠擔當。
  • 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格局是如何出現變化的?
    春秋戰國時期的周天子金字塔春秋戰國是個亂世,諸侯列國混戰不斷,逐漸破壞周天子的禮樂秩序,政治格局的平衡經數百年混戰終於被徹底顛覆,伴隨戰爭而來的則是百姓的流離失所,這對百姓而言是痛苦隨著新興地主階級的壯大,他們通過變革舊有的教育體系,改變了傳統的人才培育自天子出的模式,孔子、孟子、老子、鬼谷子等諸子百家廣收門徒,遊走列國,合縱連橫,將新興的發展理念和模式帶到了諸侯列國,間接推動變法運動的發展,新的制度逐漸建立起來,期間變法最為徹底的秦國,成為諸侯列國的最強者,也成為結束春秋戰國數百年亂世的核心力量。
  • 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人物
    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人物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複雜的一個時期,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期。什麼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縱橫家……基本上各個領域都是人才輩出。單說思想家,思想家就分為了各種派別,形成了百家爭鳴之勢,什麼道家,儒家,法家,兵家,墨家……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派別。
  • 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戰役
    >一、考情在綜合素質考試中,文化素養模塊一般會考查8-9個單選題,而歷史常識部分會考2個單選,其中春秋戰國時期三、練習題在戰國時期牧野之戰 B.圍魏救趙 C.桂陵之戰 D.長平之戰【答案】D。解析:長平之戰使東方六國無力抵擋秦國的攻勢,為秦統一六國作了準備。
  • 多幅地圖,展示春秋戰國時期,群雄的擴張和小國滅亡過程
    而且,周天子無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須依賴諸侯國保護,致周天子地位不斷衰落,最終形成春秋時期群雄爭霸的局面。春秋初期春秋初年,大小諸侯國見諸經傳的有一百七十餘個,主要的國家有齊、晉、楚、秦、魯、宋、衛、燕、陳、曹、蔡、鄭、吳、越等十數國。
  • 戰國時期的秦國,為何能打破諸侯並立的局面?耕戰只是原因之一
    我們在回顧戰國歷史的時候,總是會不由自主的以秦國的歷史為戰國的線索,來深挖這數百年的歷史。可實際上,戰國並不是秦國一家的歷史,在這段歷史時期,除了有秦國的存在,實際上還有山東六國的存在,以及在春秋時期大國爭霸中,倖存下來的「泗上十二諸侯」。
  • 風雲激蕩的春秋戰國天下——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是戰國時代最強大的七個諸侯國的統稱,是春秋五霸的延續,戰國初期,春秋強大的國家基本都被保留了下來,只有晉國被六卿所瓜分,分成了趙、魏、韓三國,至此,形成了戰國七雄並立的局面。
  • 細數春秋戰國百年以來,秦國史上有為的君主,秦國崛起之路
    但尷尬的是,秦國這個在諸侯國中弱小又尷尬的角色,在中原人眼中,它是夷戎,而在夷戎眼中,它又是西周的諸侯,武公時期「伐彭戲氏,至於華山下」①,極大地擴大了秦國的疆土。自穆公逝世到獻公繼位的這兩百年內,秦國沒出現什麼特別有作為的君主,到了獻公時已經入戰國時期,獻公的王位是通過政變得到的,期間國內發生了許多動亂,甚至於魏國也趁亂奪走了秦國的一處封地。
  • 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小說推薦
    今天主推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不排名次,春秋/戰國時期的經典小說都太少了,可能是這段時期太特殊,太璀璨,史料太少,以至於沒有一定的筆力駕馭不了這個時期,所以春秋和戰國混在一起寫了)1.君臨戰國 作者:龍竹戰國七雄鼎足而立,各國皆有吞併海內、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納八方之野心,一時間,華夏大地,風雲變幻,狼煙四起,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哀鴻遍野。亂世,險惡環生,而英雄,也隨之輩出,本書的主角便崛起戰國時代!辰凌出,風雲動,揮舞百萬雄兵,指點江山、笑論崢嶸!
  • 春秋戰國時期70個國家簡介
    楚國由周成王封熊繹於楚地開始,居楚地丹陽(今湖北秭歸,有爭議),從一個附庸小國逐漸變成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強國。前704年,楚君熊通為武王,有地千裡。因其地處中國南方,故而楚國與中原的華夏各諸侯經常發生戰事。通過戰爭,楚莊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楚國先後吞併了四十五個較弱小的諸侯方國。進入戰國後,特別在楚懷王在位期間國勢迅速衰弱,被秦國白起屢次擊敗,被迫遷都壽春。
  • 春秋戰國時期,擁有孔子的魯國,為什麼沒有成為戰國七雄?
    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西周亡國的時期),結束於公元前221年(秦朝成立的時期)。這一時期,是一個百家爭鳴、人才濟濟、思想開放而且活躍的時期,踴躍出了道家老子、莊子,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韓非子、墨家墨子等對後世影響極大的學術大家。
  • 兩國同樣都是愛惜人才,為何秦國華麗崛起,魏國卻人才白給大放送
    作為春秋戰國時代的西部國家,秦國雖說自家經濟文化落後,本土人才凋零。但招攬人才這事,卻是幾百年的傳統。春秋年間時,就敢用五張羊皮從奴隸裡換來百裡奚。進入戰國年間後,更是百年如一日張開懷抱。別管對方是什麼身份來路,只要有真材實料,那就要權給權。立竿見影的強國效果,正如正如李斯《諫逐客令》裡的吶喊: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
  • 9張地圖,看懂春秋戰國時的秦國形勢變化
    1,春秋初期西周初期,周武王在西周疆域裡分封了800多個諸侯國。後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被西戎所殺,因為秦襄公救周有功,不然秦國想過要被分封為正式的諸侯國,還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呢。等秦國正式被分封為諸侯國,那已經是春秋時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