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史複雜的人並不比單身更幸福

2020-09-21 南方周末

2020年8月25日七夕節,西安市東關南街東關社區,一對金婚夫婦穿上節日盛裝,接受親友的祝福。 (視覺中國/圖)

婚姻常被人們視為終身大事,不少人將一生的幸福寄託於此。無論東西方,主流社會都將擁有性伴侶並與其結婚視為人的必由之路,認為結婚的人會更幸福、更完整、人生更有意義,而那些單身的人對婚姻則正處在求之而不得的窘困狀態,是亟待改善的。實際上,大量關於婚姻與幸福感的研究也證實了結婚的好處:結婚的人的幸福感會比單身或離異、喪偶的要高。

但這些研究有一個問題,通常只關注一個時間點結婚狀態與幸福感的關係,卻少有放長時間驗證整個婚姻關係對人一生的幸福有什麼影響。而基於歷史經驗,民間或大眾媒介中傳得更廣的往往是個別浪漫而脫俗的愛情故事,也不足以對婚姻狀態有完整的描述。因此,嚴格來講,認為結婚能讓人生更幸福,更多只是長期以來約定俗成的文化習慣,並未得到充分的科學驗證。

最近,一項心理學研究嘗試對婚姻這一複雜的關係問題的長期影響進行探索,發現將婚姻狀態的長期變化考慮進來後,婚姻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遠不是一句話就能講清楚的。

幸福的源泉?

每個人的人生只有一次,不同年齡階段和關係狀態下對婚姻的感受很可能會有差別,在婚姻選擇上,個人通常難以對比自己做出不同的人生選擇後會怎樣。但分析了七千多人從18歲到60歲的婚姻歷史後,研究者發現婚姻並不一定是幸福的源泉。根據婚史將人們分為:一直處於婚姻狀態、一直單身和婚史多樣化三個類別的話,數據顯示,一直處於婚姻狀態的人雖然幸福感確實高於一直單身的人和婚史更複雜的人,但從量級上看,只是略微高,差別很小,而更令人驚訝的是,一直單身的人和婚史多樣化的人,在幸福感上是相似的。

已婚、未婚不足以概括一個人的婚姻狀態,細分的話,還有離異、喪偶、再婚等情形。一直處於婚姻狀態的人是指生命中大部分時間處於有配偶狀態的人,在該研究中指的是18歲至60歲期間的大部分時間都有配偶的人。而婚史更複雜的人指的是在不同的婚姻狀態中有切換的人,比如經歷離異、再婚等。這些婚史數據的收集始於1985年,來自一個美國全國代表性抽樣的長期研究項目,此前的數據通過回憶追溯,此後的數據則由參與者每年提供更新。

這項由密西根州立大學心理學系的研究者瑪麗亞·普羅爾(Mariah F. Purol)等人所開展的研究2020年7月在線發表在《積極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區別於以往大部分研究關注當下婚姻狀態與當下幸福感的關係,瑪麗亞·普羅爾等人想知道的是婚姻關係歷經歲月快結束時,人們內心的幸福感到底是怎麼樣的。為了能獲取更多的可比較的數據,最終選擇把60歲作為一個節點,來探索這個疑問,因為60歲之後不僅相關數據少,人們婚姻狀態的變化也相對更少。

對幸福感的測量很常規,參與者被問,從整體上看,對自己的生活有多滿意。從研究發現來看,既有與以往大量研究一致的地方,即婚姻確實可能關聯著更幸福的人生,但也有令研究者驚訝的地方,在結婚的人所感受到的幸福感只比長期單身的人略高的情況下,經歷了結婚又離婚等婚姻狀態變化的人,甚至與長期單身的人在幸福感上沒有什麼區別。

這引出了對婚姻意義重新思考的問題,如果僅僅是為了個人的幸福感,那麼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婚姻可能並不像大部分人想當然的那樣一定會成為幸福的源泉,那些迫切渴望婚姻來拯救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幸福的人,實際上可能將難以實現自己的這個人生理想。

瑪麗亞·普羅爾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其實以往其他研究已經顯示,那些結婚之前就很幸福的人,往往結婚以後也會繼續擁有一個持久、令人滿意的同伴關係。而如果結婚之前你在一段關係中就不幸福,那麼結婚也不太能改變這一切。」

不堪重負的婚姻

但實際上,因為婚姻已經被主流社會默認為幸福人生的必由之路,連帶子女、家庭一道,似乎已成為美好生活的基礎配置。這使得一方面,人們容易對婚姻生活有過高的期待,另一方面,一些人可能缺乏對自身情況的把握,尚且沒有能力處理好婚姻關係。這樣進入婚姻後,就有更大可能性感到失望甚至選擇離婚。

最新研究印證了婚姻在過去幾十年的美國社會裡仍是最主流的人生選擇,研究樣本中一直處於婚姻狀態的人佔到了79%,一直單身的只有8%,而婚史多樣化的人佔到了13%。這13%的人中相當一部分人可能是因為經歷了離婚。這使得研究者推測,隨著婚姻關係的垮掉,離婚所帶來的幸福感的持續下降可能解釋了一種現象——為什麼婚史多樣化的人不比長期單身的人更幸福。

早在2005年,《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發表的一項對德國人離婚前後幸福感變化的長期研究顯示,整體上看,離婚事件對離婚者的影響相當大,經歷離婚後,生活滿意度就可能回不到以前的狀態了,這項研究的主持者,當時在德國經濟研究所和密西根州立大學做研究工作的理察·盧卡斯(Richard E. Lucas)稱之為「時間也治癒不了所有的創傷」。

理察·盧卡斯現在是密西根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長期研究主觀幸福感等問題,也是最新關於婚姻和一生幸福關係研究的作者之一,他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關於離婚為什麼會給人的幸福感造成如此大而持久的影響,其背後的機制現在還不是很清楚,但「一些人的說法是離婚後實際上失去了陪伴或失去了以前跟前任伴侶共同的朋友。還有一些說法認為,離婚可能導致一些人對未來的關係更悲觀。不過,不同的人對離婚事件的反應差別其實相當大,我們還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因素造成了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但他提到了心理學家梅克·盧曼(Maike Luhmann)2009年一項關於生活滿意度的研究:離婚的次數可能會影響離婚事件給人內心造成的衝擊。當時在柏林自由大學的梅克·盧曼曾利用德國一項大規模代表性樣本的數據,嘗試去探究重複發生的生活事件會給人造成怎樣的影響。

離婚、再結婚等婚姻狀態的變化就是其中一類重要的生活事件。根據經驗,離婚通常意味著關係的破裂,更多地被視為不好的事情,可能讓人的生活滿意度降低,但人也有適應能力,一般不會一直沉浸在消極狀態中。然而,德國樣本中發現的再次離婚後人的變化,還是令研究者感到意外:人們不僅適應了離婚所帶來的新的生活環境,甚至適應了離婚這種事件本身,表現在滿意度指標上,第二次離婚後,生活所受影響小於第一次離婚後。

這與重複遭遇失業打擊有顯著的差別。數據顯示,第二次經歷失業會讓生活滿意度比第一次時降得更低,讓人對這類事件變得更敏感。受社會環境影響,離婚可能會讓一些人有恥辱感,還有一些人可能會因此覺得自己很失敗,但再次離婚之所以心境沒有更糟,研究者分析,可能是因為對於一些人而言,與其說待在不好的婚姻裡承受壓力,離婚未嘗不是一種解脫,而且,對於主動提離婚的人和被動離婚的人,對離婚事件的感受可能也不同。

年齡顯然也影響了離婚後的感受,年齡更大的人如果是伴著這段關係一路走過來的話,要結束這段長時間的婚姻關係會比那些在一起時間更短的人要難,而且還面臨著再找對象時可選擇的機會或許更少的處境。但究竟為什麼重複離婚後會有不同的影響,還沒有確切的解釋。不過,通過對不同人在不同階段生活滿意度的對比,梅克·盧曼等人也發現,生活滿意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預測的,相比不幸福的人,幸福的人本身就更可能選擇結婚並保持婚姻狀態。如果知道一個人對生活不太滿意,那麼可以推測這個人可能更傾向於會經歷離婚。

影響人幸福感的是真實的內心感受並非字面上的已婚狀態。雖然最新研究發現,一直處於婚姻狀態的人幸福感確實略高於一直單身的人和婚史更複雜的人,但這是基於統計得出的整體情況,並不意味著只要一個人保持住婚姻狀態就一定更幸福。

瑪麗亞·普羅爾向南方周末記者強調:「我們的研究中一直處於婚姻狀態的那些樣本裡也是同時包含著幸福的人和不幸福的人,婚姻本身並不能保證你一定會幸福。如果待在一個老讓你不幸福的環境裡,就算長期待著,也不太能讓你感覺更滿意。」

諸如離婚這樣的關係更迭,在婚姻不堪重負後對人們幸福感的衝擊,可能部分解釋了為什麼婚史更複雜的人並不比單身的人更幸福。而結合既往的研究,最新研究還估計,對單身的恐懼讓一些人倉促進入婚姻,甚至選擇了對自己沒有吸引力的人做伴侶,其實這些人與單身的人一樣是在孤獨中掙扎,這可能也部分解釋了婚史更複雜的人和一直單身的人之間的相似性。

單身恐懼製造不幸

因為有證據表明,如果是基於對單身和孤獨的強烈恐懼而迫切進入婚姻的人,更可能選擇一個不太滿意的關係。

2013年,多倫多大學心理學家史蒂芬妮·斯皮爾曼等人曾做過一系列研究,探討「單身恐懼」這個概念在理解人們對關係的態度和行為時的可行性。這一組共計7個研究發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調查和實驗的結果表明,單身恐懼是一個很強的信號,預示著一個人將進入一段湊合的浪漫關係。

具體來說,如果一個人對單身有很強的恐懼感,甚至擔心自己是不是將一輩子孤單的話,那麼就更可能會去降低自己關係質量的標準,這不僅表現在尋找新的伴侶關係時,也體現在維持當下關係的過程中。而且,對單身的恐懼感更強的話,當他們面對一段相當不滿意的關係時,比著其他人,也會更傾向於維持住現狀,不提分開。

更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單身恐懼感很強的人還可能會做出一些與常理不太相符的選擇關係的行為。比如實驗結果顯示,即便對方對自己沒什麼反應,這些人仍可能會對那些沒什麼反應的約會對象產生相當高的興趣,但通常來說,對方對自己不怎麼在乎的話,很難發展出高質量的持久的浪漫關係。除此之外,這些人還有可能會湊合地找一個對於自己而言沒什麼吸引力的對象。

不過,對沒有吸引力的人產生興趣,對於一些人來說,可能算是提高關係成功率的一種方式。科學家早已發現,外表缺乏吸引力會限制一個人在浪漫關係中的選擇範圍,這樣的話,如果一個人選擇一個外表不太有吸引力的對象,其面對的競爭對手就少,而伴侶就可能會把更多精力投注到跟自己的關係中來,從而確保自己未來的關係狀態更穩固。這種結果可能對特別恐懼單身的人有吸引力,從而引發看似不太符合常理的傾向。

當然,這些並不意味著單身恐懼者自己能意識到在湊合或主動尋求降低尋找伴侶的標準。只是從研究中選擇的結果來看,對單身更恐懼的人更傾向於會選擇一個不滿意的關係。

而這種單身恐懼背後,除了孤獨的驅使外,主流社會對婚姻關係的極力推崇,對單身的系統性歧視,也可能加劇了這種對單身的恐懼,讓不少人特別擔心自己是不是會一輩子也找不到伴侶。

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心理學家貝拉·德保羅(Bella M. DePaulo)在學術生涯中相當重要的經歷就是研究單身,她覺得在美國社會,婚姻就是通往正常生活道路上的一步,人們似乎已經假設每個人都想結婚,並且認為結婚的人比單身的人更好。但實際上,「單身」這個詞從定義開始就被汙名化了,用「沒有結婚」「沒有伴侶」來定義它,就是在強調一個人還有未完成的事情需要靠結婚來完成。但實際上,單身的人,尤其是單身女性,她們的情況可能比人們想像得要好。

即便如此,在單身仍主要被視為一種「尚未結婚」的狀態時,對單身的恐懼就不會消失,一些人就可能會因此倉促地選擇一個其實不滿意的婚姻關係。

光棍和剩女越來越多

現在不一樣的是,單身的人越來越多,人們對於以往一些對單身的偏見,接受度沒有那麼高了。結婚率數據很能說明問題。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發布的結婚率數據,當地結婚率已經從2000年的8.2‰大幅降至2018年的6.5‰。而根據2019年的數據,中國媒體已經廣泛地報導了中國結婚率從2013年開始的「五連降」,一路從9.9‰降至2018年的7.2‰,在經濟更發達的上海,結婚率更是低至4.4‰。

「光棍」「剩女」這些帶有歧視性色彩的詞語連同它們營造的焦慮情緒正面臨新的社會環境。婚姻制度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結婚情況和離婚情況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我覺得現在去推測婚姻制度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有點困難的,但我覺得隨著時間的推移,婚姻狀態跟幸福感之間的關係可能會因為結婚和離婚的規範的變化而改變。」理察·盧卡斯向南方周末記者分析,「就比如說,在更少的人會選擇結婚的文化環境裡,結婚所帶來的幸福感可能就會減少,而在離婚變得更常見的文化環境中,離婚對幸福感的衝擊可能就沒有那麼大了。但是我認為目前關於這些問題的研究是非常有限的。」

事實上,對過去及當下婚姻狀態和幸福感之間關係的研究也是很有限的,最新研究雖然對人的婚姻歷史和幸福感有了更長期的追蹤,但因為不清楚這幾十年間更完整的生活事件情況,所以諸如養小孩、失業或者婚姻之外其他社交關係的情況等因素對幸福感的影響,其實沒有辦法很詳盡地考慮進來。而且,最新研究以白人為主,不同的文化環境可能會對人們在婚姻中的感受產生不同的影響。但目前,還沒有研究追蹤不同婚姻狀態對中國人一生幸福感的長期影響。

不過,至少我們可以知道的是,普適的幸福人生之路很可能是不存在的,也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婚姻一定會讓一個人的人生因此變得更幸福,對關係狀態的選擇還是得結合自身情況,尊重自己的內心。

南方周末記者 王江濤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發現已婚人士並不比單身人士更幸福
    Lifelong marital histories and their links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 ,研究發現已婚夫婦的終身幸福水平並不比單身人士高。這種方法能使人們確定常見的婚姻過渡方式,並更全面地了解關係史和生活滿意度之間的聯繫。
  • 單身女性,結婚,不婚?
    我是一個成年人:一個複雜、但又複雜得很「合理」的人。我是一個身邊沒有男人陪伴的人,但我有我的朋友、我的家人、我的城市、我的事業——更有我自己。我並不孤獨。我半數的閨蜜到了35歲左右依然單身。在我步入成年的那幾年,美國女性已經開闢了一種全新的成人生活模式——她們不是用婚姻來開啟自己的成人生活,而是先讓自己過上幾年獨立的未婚生活,有許多人甚至終身不婚。這些獨立的女性不再是異數,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受人苛責。
  • 結了婚的和單身的誰更幸福?
    現在的主流媒體一直宣揚我們的幸福來自於兩個方面:成功的事業和美滿的家庭。多年來的研究也表明,相比單身甚至是同居的,處在婚姻裡的人的幸福感更高,壽命也更長。甚至,有研究證實結婚的人比同居的人的幸福感高出3.4倍。婚姻果真如此的美好嗎?
  • 你會娶有過婚史的女人嗎?這些單身漢偷偷地說出了大實話,深思
    當然現在的社會上,離婚的人也越來越多,很多男性趨於世俗的壓力,以及自個兒的深思熟慮,娶了帶孩子的二婚女性,這也無可厚非。畢竟日子是自己過,香甜苦辣都是自己在感知。今天,我搜集了一些單身漢的內心獨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單身男性到底願不願意娶有過婚史的女人吧!
  • 受益無窮的費曼技巧,學習其實並不複雜,複雜的只是人心而已
    在人生當中,每個人都會憤怒,只不過在憤怒結束之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當時令自己憤怒的原因,會發現一切是那麼的可笑。或許人生就是在不斷奮鬥,不斷釋懷的過程當中前行。然而我們必須承認一個現實,不管我們的人生處於哪個階段,不管我們的生活遭遇了多少的不堪,更不管我們經歷了多少坎坷歲月,學習始終如影隨形地伴隨著我們。一旦一個人放棄了學習,這就意味著他的人生走到了終點。不過在社會當中,並不像在學校裡擁有大把的時間,大把的自由。走進社會之後的學習,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方法。
  • 組飯局請吃飯並不複雜,複雜的是做到客主盡歡
    說到底,請吃飯並不複雜,複雜的是做到客主盡歡。我們在邀請時,既要有足夠的誠意,也有注意技巧和方法,這些都到位了,才能為一頓賓主盡歡的飯,做好足夠的鋪墊。這是個人對個人的邀請,理由就比較富有變化,跟前面我們講到的冠冕堂皇的藉口是有區別的。
  • 單身並不可恥,做到以下8點,單身生活也能過得很快樂
    「大齡剩女」在當今社會裡已經成為單身女性的一個略帶貶義的標籤,給了她們很多無形的壓力,仿佛單身就意味著嫁不出去、沒人要,接著又附帶上啃老、公主病等等,尤其一些長輩們,一聽到誰家的姑娘還沒嫁人,無不一陣惋惜或者厭惡,更有甚者,嘲諷、譏笑、落井下石,各種令人不適的反應,讓人覺得單身是一種可恥又不孝的罪大惡極行為。
  • 62歲單身母親自述:一個人獨居的生活很美好,我並不孤單
    我有兩次婚史,36歲那年因為前夫背叛離婚,離婚後跟孩子兩個人生活。當時兒子還小,一個人養兒子壓力真的很大,然後我都熬過來了,後面遇到了下一任老公,他剛開始的時候對我和孩子都挺好的,我感覺自己挺幸運的,找了個依靠,不久後我就跟他結婚了。
  • 深圳單身小姐姐徵婚(2486廣西未婚美女在深圳工作,1994年人,本科學歷,加入單身相親群,尋找有上進心的單身男士)
    單身群友免費發布徵婚:通過公開發布自己的徵婚信息,讓有緣人來聯繫自己,這是一種高效的脫單方式。
  • 為什麼單身的人 越來越多
    物質,精神,性格,工作,收入,三觀,原生家庭,生活環境,擇偶標準,都將影響到一個人是否脫單,但單身並不完全是貧窮造成的,個人的貧窮社會的貧窮是一部分造成單身的問題,但時代的發展,經濟能力的變好也可能加劇單身的問題,物質化的原因對精神的要求也會更高,信息大爆炸也容易讓人浮躁。單身也不完全是低學歷造成的,高學歷單身青年也不少,甚至很多拖到中年還沒結婚。
  • 我單身,但是我並不覺得丟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單身成為了一種難以啟齒的話題,越來越多的人不知不覺會背上這樣的心理包袱:「我為什麼還是單身狗?」「我難道不值得被愛嗎?」其實,單身的人並沒有錯,就像蔣方舟說的那樣:「你為什麼還單身?
  • 已婚女人為了孩子,原諒隱瞞婚史的丈夫,得到的是變本加厲的欺騙
    --迭名一段真摯的愛情,離不開彼此真誠以待,尤其即將步入的婚姻的兩個人,更不會隱藏破壞感情的重要信息,因為愛一個人就要做到坦誠。但生活中卻有這樣一對夫妻,女人未婚先孕,領證那天發現所愛之人是二婚,並且還有一個兒子,她摸著懷孕7個月的肚子,不舍孩子更無法放棄這份感情,原諒了男人的婚史,步入了婚姻。
  • 愛情並不複雜,你只需要找一個心裡、眼裡都有你的人
    我常常在想,一段感情最好的模樣是什麼,當我看到那些生病有人照顧、寂寞有人陪伴的人之後,我終於明白,其實愛情並不複雜,你只需要找一個心裡、眼裡都有你的人!以前,常常有朋友開玩笑問:如果你和你的男朋友在逛街,迎面走來一個帥氣的男生,你會不會也偷瞄一眼?有些朋友回答說會,還有些說不會。
  • 前男友和我分手沒多久,就娶了一個有過短婚史的女人,太添堵了
    可笑的是,在我們分開沒幾個月,他就結婚了,對方是一個有過短婚史的女人。 找前男友理論:你寧願娶一個有過短婚史的女人,都不願意和我結婚,幾個意思? 男友:我不介意我吃飯的碗被別人用過,但我介意我吃飯的時候,別人的筷子伸進我的碗裡,噁心! 我知道,我已經徹底失去他了。
  • 如何分辨男人已婚和未婚,男人隱瞞婚史與你交往被小三,聽聽她說
    情感作家/莫小藝原創出品導語在平常生活中,要分辨男人已婚和未婚其實還真不簡單,不注重細節觀察的話,很可能會被一些男人隱瞞婚史與你交往欺騙,快來看看相關介紹吧。情感信箱:我叫迪娜,剛畢業兩年多的大學生,不知不覺為我被小三了。事情是這樣的,我一畢業就到現在上班的公司實習轉正,一切還算順利。
  • 是因為有婚史嗎?3男人說了實話
    一、導語誰都不能保證自己遇到的人就是那個命中注定的人有很多人在結婚之後才發現對方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個人,從而會選擇離婚,而且現現在社會上的離婚率已經越來越多了,所以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二婚男人和女人。很多男人都不願意娶結過婚的女人,是因為他們有婚史嗎?還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 晚年喪偶,單身和再婚哪個更幸福?聽聽過來人怎麼說,借鑑經驗
    important}人到老年,單身和再婚哪個更幸福人到老年,如果單身,那麼會感覺很孤獨寂寞,會想著有個伴陪在自己的身邊該多好。進門有人問你話,吃飯可以有伴,即使到了夜晚,也會有人陪你嘮嗑。可現實生活裡,老年人的再婚,很難找到合適的陪伴,很多人選擇搭夥過日子的方法。這樣既可以相互陪伴,又沒有很多利益的糾紛,兒女們也願意這樣。
  • 單身潮會不會讓婚姻更開放,性學專家李銀河說:有可能
    可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人單身是一種主動選擇,就是不找伴侶,自己過一輩子。這種生活方式的好處就是簡單快樂,一個人吃飽了全家不餓,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會因為婚姻而帶來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勞神費心。何必為了一婚姻把兩個的關係搞的那麼複雜。
  • 人到中年,單身和再婚哪個會更幸福?3個58歲中年女人說大實話
    那麼進入中年,尤其是大齡剩女和離異女性對他們而言,單身和再婚哪個會更幸福呢?我們一起聽聽這3位大齡剩女的真實想法。一直單身獨來獨往的我都已經習慣了一個人過。又怎麼可能再次去嘗試磨合或迎合別人大夥過日子呢。就像我們朋友說的,一輩子一個人過,難免會與孤獨為伍,可是放眼望去身邊那些個結婚的人,又有幾個人的婚姻是幸福美滿的,誰又是真正幸福快樂的呢。
  • 46歲男人:娶了那個有婚史的出軌女,如今日子越過越苦
    在條件大致相仿的前提之下,他們絕對想更傾向於找年輕貌美的女人談戀愛跟結婚。更多的根本就懶得提什麼別的條件,只要女人長得漂亮,他們看到之後就走不動道了。娶妻只圖色,完全不調查與考慮對方的三觀與人品,最終會遭遇什麼樣的婚姻?可能這位46歲的男人的經歷能夠回答。他說:「自從娶了那個有婚史的出軌女,如今日子越過越苦,簡直不要太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