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給我閨蜜扒蝦,我吃醋錯了嗎?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是界限

2020-09-03 當代情感觀

大家好,我是來自中國臺灣的情感導師凱渝老師,同時也是一名國際TDEA認證的心理諮詢師,在我成為導師的20多年裡,見證過很多幸福美滿的感情,也接觸過不少為情所困的個案,我越研究越發現,其實感情中的事,大事小事,多得是你不知道的事。



一盤油燜蝦引發的爭吵

我的學生其實都很喜歡和我講述她們生活中的小事和困擾,對於能給她們的生活一些建議我也覺得十分開心。昨晚收到我一個學生的微信,她就跟我講述了她跟她老公最近一次吵架的經過。

起因很簡單,前幾天是她生日,她邀請了閨蜜來她家吃飯。她老公做了一桌拿手菜,其中她最喜歡的就是一盤油燜蝦。席間她跟閨蜜推薦老公的菜,但她卻注意到老公扒了一隻蝦放到了閨蜜的盤子裡。



難道吃醋錯了嗎?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是界限!

她越想越不開心,飯局在不是太好的氣氛中結束了。閨蜜走後,她問她老公為什麼給閨蜜扒蝦,老公卻覺得這是很正常的行為,不明白為什麼她要小題大做。她生了一肚子悶氣,最後只好來問我,難道她吃醋錯了嗎?扒蝦不是一個十分親密的行為嗎?

其實在我看來,扒蝦這個行動丈夫可能並非故意,也可能他就是一個比較不注重這些方面的人。但在人際交往中,界限是最重要的!



兩人之間的距離往往代表了兩人的親密度和關係

美國的人類學家艾特瓦特·霍爾通過觀察人與人之間的身體距離,將人際交往按照距離分為四個大類,共八種類型。四大類分別為:公眾距離(3.6米~7.5米以上)、社會距離(1.2米~3.6米)、個體距離(0.45米~1.2米)、密切距離(0.45米~0.15米)。

而這四大類中每一類都分為稍近型和接近型兩種。社會距離的接近型距離為1.2米~2.1米,這是一個伸出雙手接觸不到的距離,這種距離通常是同事之間的距離,會便於同事之間的交流和工作。



個體距離就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距離。在個體距離中,稍近型的距離是0.75~1.2米,就是雙方伸手才能觸碰到對方的距離。這樣的距離適用於朋友和親密的夥伴。

但接近型則縮短到了0.45米~0.75米。在這種距離下雙方可以清楚的看到對方的表情和眼神,不到一米的距離也可以產生身體的自然接觸,而這種距離一般則通常會發生在夫妻之間,所以我們叫她夫妻距離。

講了這麼多,相信大家不難看出,人際交往中,距離十分重要,因為這可以反映兩人的直接社會關係。為什麼說界限很重要?因為如果一旦兩人之間突破了0.75米這個界限,從心理角度上來說,就會容易產生曖昧的情緒。因為身體的距離其實也對應著心中的距離。



心理暗示很多人都聽說過,但你們知道嗎?身體的行動也可以給予自己心理暗示。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就是自己明明沒感覺到餓,但是當吃了一口食物後,便開始餓了起來。其實這種吃的行為,就是一種心理暗示。

那麼當男女之間經常突破0.75米這個界限,從個體距離的接近型變成稍近型的時候,這其實也是一種心理暗示,動作會告訴我們的大腦,這個距離我們彼此都沒有排斥的感覺,那麼我們一定彼此有好感。長此以往,產生曖昧的氣氛在所難免。



那麼說回扒蝦這個行動。這個行動其實已經超越了禮儀的界限,而是一種親密的照顧。只是這個行為其實是遊走在界限邊緣的行為,所以存在一定的爭議。心思細密敏感的人,自然會介意,那麼稍微大條一點的人,可能就不會在乎這樣的動作。

曖昧通常始於細節

有沒有發現,我們身邊的人中假如有一對男女戀愛了,或者互相有好感,哪怕她們不說,我們都會感覺得到。那麼你有沒有想過,我們是通過什麼來判定她們是否互相有好感的呢?

其實都是源於兩人相處的細節



我記得有一部叫《讀心神探》的TVB劇,裡面有一個案件是一個漂亮的女職員被殺,其中林保怡飾演的姚學琛就是通過了視頻中死者和男上司的身體細節和眼神,以及微表情,確認了兩人之間存在曖昧,從而抽絲剝繭的找到了真兇為男上司的妻子。

未經過訓練和學習的普通人可能無法準確的通過一些細節判定兩人的關係,但是只要稍微觀察,一些曖昧的細節就會變得顯而易見。

那麼反過來,其實一些細節上的行為和話語,甚至是眼神,堆砌起來都會成為曖昧的開端!



另外,不論男女,被誤會成某某婊或花花公子,其實很多時候也是因為他們比較不注重人際交往中的細節。也許他們並非本意,也許他們的舉動在他們的認知中是一種體貼或者紳士的行為,但若是被人過度解讀,久而久之周圍的群眾自然會將帶有偏見的標籤貼在他們身上。

也許被誤會的人會感覺到很委屈,但這就是人類社會中的從眾性。如果當事人並不介意這種非議其實還好,但如果當事人是個十分敏感且脆弱的人,那麼嚴重的可能會引起抑鬱心理



注意交往的界限可以給另一半安全感!

女人經常喜歡強調安全感,對於安全感的解讀現在也有很多。其實安全感,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過,安全感其實跟自身的自信有關。但如果你的另一半真的很缺乏安全感,且無法實現自我增長,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另一半的行為提供。

也就是說,男人能給女人最好的安全感,就是主動杜絕曖昧



而這其中,區分禮儀和曖昧的關鍵,就是尺度!

到底何為尺度?我們舉個例子。比如,可以送女同事回家,但是不要讓自己的老婆坐在後座。可以有異性朋友,但不要單獨出去吃飯喝酒。可以和老婆的閨蜜一起吃飯,但不要撇下老婆兩人打鬧。可以在下雨天將雨傘讓給沒帶傘的女同事,但不要脫下外衣跟女同事一起在雨中奔跑。

女人大都是較為敏感的,如果男人注意細節,在小事上不忘照顧女人的情緒,那麼她自然會得到想要的安全感,對你們的感情也會更加有信心。



總結

維持一段感情,其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稜角。相互尊重,願意主動地為對方著想,積極溝通,那麼我相信兩人的感情一定可以十分順利。

最後祝大家都能擁有一份美好的愛情啊!

我是凱渝老師,一個來自中國臺灣的情感導師,感情中不論大事小事,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你對感情中的界限是怎麼想的呢?你認為扒蝦這個行為應該如何定性呢?歡迎留言、私信來跟大家分享哦!我們下期見!

相關焦點

  • 男朋友給閨蜜剝蝦丨在感情和婚姻裡保持異性之間的界限感有多重要
    昨天晚上我刷知乎的時候,看到一個關於男朋友給閨蜜剝蝦的帖子,上了知乎的熱榜,排行Top3。樓主說:男朋友才見我閨蜜幾次,晚上吃小龍蝦的時候給我閨蜜剝小龍蝦,我生氣了,然而他並沒有哄我,只會說對不起,我錯了還不行嗎?而且覺得我為什麼要這樣,難道是我太小心眼了嗎?此帖一出,網友們瞬間炸開了鍋,紛紛在底下留言。
  • 「我和他是閨蜜,怎麼不能交往了?」高質量社交秘訣,是有界限感
    聯想到,我最近在網上看了一個視頻,一位女主管性格活潑開朗,很外向,人緣很好,把客戶當成閨蜜看待。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多年的閨蜜,走著走著就淡了,再次相聚,也沒了往日的默契與嫻熟。距離產生美,就像周國平在《人和永恆》中說過,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這界限是不清楚的,然而又是確定的。
  • 閨蜜把我老公當成無界限朋友,我和她絕交錯了嗎
    有一個網友文文給我留言說,一起二十年的閨蜜,突然變成了陌生人 ,她再不想和她相處下去了。因為閨蜜和老公無界限交流,相處,讓她受不了。老公的衣服閨蜜穿,老公的手機閨蜜碰,老公喝剩下的飲料閨蜜喝,老公吃剩的雪糕閨蜜也要吃,文文不知道還有什麼她老公的東西閨蜜不能碰的,是不是老公的人,閨蜜也可以隨便拿來用?主要閨蜜的婚姻不幸福,和自己老公關係不好。
  • 男朋友給我閨蜜剝蝦——隱藏著哪些深層次的曖昧關係
    我是情感豐富、文才俱佳,致力為你打造好文章的紅佛夜奔,如果喜歡就關注我,你的支持,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知乎熱門問答——男朋友給我閨蜜剝蝦 我生氣了,是我矯情嗎?看來,在愛情中——剝蝦絕對是個不大不小的梗。
  • 對不起,在人際關係中,我真的不想再和毫無界限感的人交往了
    【北魚說】總是有一些並不熟悉的人,一次一次試探我在人際交往方面的底線。今天實在忍不了了,寫這篇文章,純當吐槽吧。01之前在一次線上實踐活動中加為好友的一個人,前兩天突然給我發消息。語氣裡沒有一絲對叫錯我名字的抱歉,而是輕飄飄的一句語音:「哦,沒什麼事,我就問問。」說起來,這個人每天朋友圈的內容還挺豐富的。不是和這個大佬那個大佬合照,就是自己寫的文章上了當地的媒體,要麼就是滿世界飛,加上一篇「妙筆生花」的小作文。可是這樣看起來像個「成功人士」的人,在與他人交往的時候,就這麼傲慢而且沒有界限感的嗎?
  • 男朋友給閨蜜剝蝦我生氣了,是我太小心眼嗎?
    首先,男朋友給閨蜜剝蝦是只給閨蜜剝蝦呢,還是給所有人包括題主都剝蝦呢?是給誰先剝蝦呢?這些背景沒有交代得很清楚。如果一群人吃小龍蝦,男朋友比較樂於助人,喜歡給別人剝蝦(雖然朋友之間吃飯,大家都是平等關係,也沒有誰屬於老弱病殘,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給別人剝蝦實在沒必要),這種情況尚且可以接受…如果是三個人吃飯,男朋友給閨蜜剝蝦,還一直剝蝦…呵,如果是我,我會分分鐘做一道「小龍蝦蓋澆前男友
  • 「刺蝟困境」:解讀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原則——邊界感
    這一理論被叔本華和佛洛依德用來解釋人際交往中最基本的原則——保持距離。愛他人也好,愛自己也好,最基本要有邊界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守住自己的領域做自己的事就好,不要輕易打擾別人。從好友淪為陌路,就是在邊界感上犯了錯。
  • 五點有用的人際交往小常識,西瓜視頻教你怎麼與人進行人際交往
    我們每天都會遇見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人,怎麼去處理好和他人之間的關係,恐怕是我們最頭痛的事情。現今這個社會,社交網絡發達,很多人已經習慣於在網絡上跟人聊天溝通,但是虛擬的網絡總歸讓人不能真正感受到對方真實的情緒。但是跟人面對面進行交流,又有很多人無法把控這個分寸。其實但凡懂一些人際交往小技巧,就會讓你在人際交往中不那麼費力並且如魚得水。
  • 人際交往中,最容易吃虧的幾個地方是...
    原來,人際交往中要學會「求同存異」,學會欣賞他人。05討好他人、丟掉自我有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常常奉行「克己復禮」「與人為善」「吃虧是福」等原則。比如,在人際交往中,無論說什麼話、做什麼事,你首要的是把自己放到最低,首要想到的是對方高不高興、贊不贊同。一旦他人有不同的意見、給予負面評價,你會噤若寒蟬、立即整改、止步不前。
  • 人際交往是互相的,真誠很重要
    答案是:讓別人覺得你很重要或者重視別人。為什麼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屢屢失敗?當 你的朋友或者是你 取得了某一項的成績或者是話費大價錢買到了限量款。你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急於表現自己,吹噓自己。自己是如何如何獲得的成績,怎樣花的錢買到的。他會讓你感覺你並不重要,或者是你覺得他並不重要。
  • 「異性緣超好的閨蜜,會來搶我男朋友嗎?」防火防盜防閨蜜
    我有個朋友她自認為在男生中很玩得開,覺得異性緣不錯吧。只要有個男的關心她一點,她就覺得對方一定是個好人,她也會很動心。現在我有男朋友了還沒告訴她,也沒見過面,我很怕介紹了她認識,她會第一眼就喜歡上我男朋友。
  • 圓融的人際交往(1)「中國式」人際交往準則與方式
    雖然曾先生在分析這些區別時的有些說法我不太贊同,但總體上我認為曾先生的八點關於中西方人際關係區別的分析很有道理。 關於曾先生的分析,可以特別歸納出兩點重點: 第一,在人是否平等問題上的態度是中西人際交往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點。西方人奉行的是「人生而平等」,但中國人則理論上說平等實際上認同不平等。平等對行為規範的是統一,而不平等則不會要求統一反而是要求不同。
  • 人際交往,切勿三分鐘熱度
    人際交往圍繞著我們的一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確,家人、親戚、朋友、同事之間都離不開交往二字。人際交往講究的是:禮尚往來;人際交際講究的是:你真,我便真。但我想講的是:人際交往,切勿三分鐘熱度。什麼是三分鐘熱度呢?是指一開始時,待人情緒高漲,但很快就沒有了熱情,緣分無疾而終。
  • 人際交往的46條建議
    生存在當今社會中,人際關係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人是社會的動物,我們無法脫離社會單純存活。在人際交往中要維護自己的人緣,這樣才能有好的人脈關係。在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時候,我們會碰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對於許多人來說,人際交往是一個令人苦惱的事情,想要去逃避它,卻發現根本無法逃離。那麼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人際交往中有哪些忌諱,哪些底線不能去觸碰的呢?
  • 你的人際邊界感足夠清晰嗎?
    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邊界非常模糊,父母長期處於這種模糊的界限中,仍然覺得「你的高考志願是我的事,你的戀愛婚姻是我的事」。,能夠分清自己和他人之間清楚的界限,不會縱容對方越過邊界而幹擾到自己的私人空間和權益,與他人交往時總能近而不狎,有禮有節,因此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 人際交往中,最讓人討厭的言行
    所以,重要的是學會覺察自己,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這裡我們就分享幾點在人際交往中容易讓人討厭的行為,供大家了解和參考。當然,愛抱怨的人最讓人無法忍受的一點,是把身邊的人當成了自己的情緒垃圾桶,不管自己有什麼負面情緒,都傾倒給那些熱心傾聽自己的人。
  • 大學萌新人際交往攻略,必讀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這種界限雖不清晰,但卻是確定的,一切麻煩和衝突都起於無意中想突破這個界限。但如果每個人都深諳並遵守這條界限,自此感情退場,理智上位接管維持關係的責任。不可否認,人是標準的情感動物,所以在交往的過程中,我們只能慢慢尋找一個適合於彼此契合的理想距離,而非刻意討好,壓抑自己迎合對方;三觀相合,志趣相投,談得攏,聊得來,一段舒服的關係,如是而已。
  • 人際交往中,請拉黑四種人
    導語:人際交往中,請拉黑四種人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無論是qq還是微信,都具有攔截功能。因為設計者知道「夏天的昆蟲不能談論冰」,所以他們知道人們不能總是和諧地生活。
  • 人際交往中,比情商更重要的,是「閉嘴的能力」
    面對幾毛一片的散裝衛生巾,有網友表示:這樣的東西能用嗎?趕緊下架吧。甚至還有人去謾罵店家,說不該做這樣的生意。可是,我們看不到貧窮,不代表世界上沒有貧窮。有人仰望星空的時候,還有人在泥潭中掙扎。身處低谷時,最親近的人的嘲諷,雖然是「恨鐵不成鋼」的激勵,卻有可能成為跌落更深谷底的導火索……有溫度的語言讓人感受到被愛,重拾對生活的勇氣和熱愛。失了溫度和分寸的言語,隨時可能成為一把殺人於無形的利刃。語言的能力,比我們想像中更強大。
  • 面子是人際交往中最大的「雷區」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才華橫溢,有想法有膽識但卻常常碰壁,創業道路不順屢屢失敗,或許你選錯了行業,也或許你沒有抓住機遇,創業者光有激情和創新是不夠的,必須得有自己的人脈,有自己的圈子,如果你也有這方面的煩惱、想擴大自己的人脈和圈子那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