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驛站|愛,需要犧牲——觀影片《最長的旅程》

2021-02-20 全球愛之音

歡迎收聽心靈驛站,我是小勺。今天小勺和你分享一篇講述真愛的文章,題目是:愛,需要犧牲,這是作者一粒麥子在看完影片《最長的旅程》後的心靈感受。下面邀請你和我一起來聽……

主播/後期:小勺

愛是長久地對人好(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不合宜的事,不尋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被激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永不止息。——

這段話出自歷史上最古老的書籍《聖經》。記得筆者曾經將這段文字分享給一位博士在讀的同學時,他的回覆一針見血——這種愛,在人世間是根本不存在的。原因很簡單:我們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絕對不可能做到長久忍耐一個人的種種,依舊對他好。尤其是在這樣一個人人都以自我為中心的世代,這種愛簡直就是可望而不可及。

是的,他說的是實情。但即便如此,真愛的標準也絕不因為我們做不到而降低;即便如此,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最深處,對真愛的渴望是永不會衰減。

《聖經》所描述的這段關於愛的箴言,其主題是很鮮明的,明顯是在告訴我們——love needs sacrifices(愛需要犧牲),這也是筆者最近在看《最長的旅程》這部電影,讓他刻骨銘心的一句最經典的臺詞。我決定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從心裡認同這樣一個觀點,但與此同時又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如果對方只知道索取,或者從未對我的愛給予正面的回應,我怎麼可能做到這一點?!

《最長的旅程》劇照

這部影片改編自美國作家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不同時代的兩對戀人各自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故事分為兩個部分。職業牛仔盧克(斯科特·伊斯特伍德飾)和大學生索菲亞(布麗特·羅伯森飾)在一次牛仔競技比賽中相遇,兩人一見鍾情,迅速墜入愛河。然而身處兩個不同世界的他們,對未來和理想都有許多衝突,兩人多舛的愛情也處處充滿挑戰。在一次意外中他們救了一位老人艾拉(阿倫·阿爾達飾),得知老人與他已故妻子露絲(奧娜·卓別林飾)之間動人的愛情故事後,他們深受鼓舞,這讓盧克和蘇菲亞這對戀人跨越重重阻礙,共同迎向美好的未來。雖然電影情節和現實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這部影片的主人公們在面對矛盾和衝突時的感受與採取的行動,還有他們所面臨的種種障礙在某種程度上都是我們現實生活的寫實,我們每個人都能從他們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這兩個愛情故事的異曲同工之處在於,它們都傳遞出愛的真諦——愛需要犧牲。

露絲是一個文藝女青年,自小希望生好多孩子有個大家庭,在面對青年艾拉不敢向自己表達愛慕之情時,新青年的露絲首先大膽地向艾拉表明愛慕。但是命運不濟,艾拉在二戰時受傷失去生育能力,這成為兩人感情的瑕疵。艾拉因為擔心自己無法幫助露絲實現她幼年時期的那個夢想而決定忍痛放棄這段感情,面對破碎的現實,露絲找到艾拉,對他說:「雖然現在希望生好多孩子的事已經成為夢想,但你是真實的,艾拉。我不知道未來如何,但我知道,沒有你就沒有未來……」

我們都知道,用語言表達這些催人淚下的情話再容易不過了,可是真實的婚姻生活就是要面對各樣的矛盾衝突,就如同劇中的這對夫妻婚後,曾一度因為孩子問題而分道揚鑣。或許,我們的婚姻關係不是因為孩子,而是簡單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就能成為我們爆發「戰爭」的導火索,又或者是像另外一對情侶盧克和索菲亞一樣,因為兩個人道不同不相為謀,導致兩個相愛的人,最終勞燕分飛。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導致兩個相愛的人最後各奔東西。我們發現,有且只有犧牲的愛,才能長久地維持我們的婚姻。

反觀現實,我們現在的這個世代,進入婚姻的前提是:房子,車子,票子。沒有這些,就沒有婚姻;沒有這些,我們的婚姻就沒有未來。當我們的婚姻亮起了紅燈,心理學家們給出的解救之道是——改善溝通方式,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我們在這裡費盡財力和心思去做著治標不治本的工作,結果卻是隔靴搔癢,因為我們忽略了維繫婚姻的根本要素——犧牲的愛,而這才是我們這個世代,拯救離婚率居高不下的救星。

隨著時代的變遷,雖然我們每一對戀人進入婚姻的目的或者動機在不斷改變,但不管你是帶著什麼目的和動機進入一段婚姻,如果你想擁有一個幸福的婚姻,你就必須要做好犧牲的準備。如果露絲當初沒有放棄自己兒時那個組建大家庭的夢想,那麼她將不會得到艾拉一生之久的真情相待,她也可能因為放棄這個愛人而抱憾終生。我們再看看艾拉,他也有可能真的就像他自己在電影中說的「戰爭結束了,我的人生也完了——從此一蹶不振……」

無論是這個影片中的故事,還是我們苦難重重的現實版的生活,都向我們傳遞出一個真理——愛,需要犧牲其實,當你去犧牲自己而成全對方時,至終受益的是自己。因為在任何一種愛的關係中,從來都沒有你勝我敗或你死我亡的結局,要麼是雙贏,要麼是雙輸。

真愛,就是一種犧牲,愛的關係裡從來就沒有絕對的公平和公義。我是如此愛你,希望你得到幸福,儘管你的「幸福」裡沒有我。盼望天底下所有的有情人終成眷屬,所有眷屬皆是有情人。

親愛的朋友,無論是影片中的露絲和艾拉,還是索菲亞和盧克,他們都為著彼此的愛情犧牲了自己的追求,他們最終也收穫了美好的愛情。因此,請你和我一起再次確信——愛,需要犧牲;愛,永不失敗!同時,這也是我們人生最長的旅程。

好,今天的分享就是這些,願上帝賜福與你!本期文稿作者:一粒麥子,責編依然,我是小勺,<心靈驛站>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最長的旅程》:生命中最大的驚喜是「愛」
    在看了這部《最長的旅程》後有被溫暖到,它不是一部傳統意義的高分影片,但真的是迄今看到過最純的愛情片了,沒有虐戀、沒有第三者,更沒有意猶未盡的留白,故事說不上跌宕起伏,但讓人學著去相信真善美,相信真摯的感情。故事像是兩場烏託邦式的愛情,不同年代,不同身份,但又有相同的堅守。在愛情的旅途中,無論是離別相聚還是遠遠相隔都能一路同行。
  • 高口碑的5部西藏影片,震撼你的心靈,你看過幾部?
    高口碑的5部西藏影片,震撼你的心靈,你看過幾部?影視也分地域,有些影片是在哪拍的,有沒有特殊服飾、特殊語言、特殊風俗等,這些都是有的。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推薦5部高口碑的西藏影片。5、《紅河谷》這部影片主要由寧靜、邵兵、多布吉等人主演,是一部歷史劇情類影片。主要講述的是20世紀初的中國西藏,一段漢藏兒女生死相依的愛情故事和並肩抗戰的英雄傳奇的故事。這部影片非常經典,而且超級感人,而且口碑特別好。
  • 奧斯卡最佳影片《美麗心靈》,一個勵志的經濟學家的真實故事
    美國影片《美麗心靈》是以1994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約翰·納什的生平經歷為基礎而創作的勵志片,描寫了一個嚴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從成功到頹廢,再從人生的低谷走向輝煌的曲折故事,闡述了人性的力量與脆弱, 同時也告訴人們,我們要積極地面對問題,去努力地克服它,戰勝它。
  • 從相愛到真愛的旅程--愛與親密的藝術
    小時候,當我們向媽媽表示需要親近時,疲倦的媽媽會說:「一邊去!」媽媽會說:「來,媽媽愛你把飯吃了……媽媽愛你來把地拖了……」我們到底要什麼呢?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賺錢?成功?得到平靜?想要快樂?一生中有18年與父母在一起,十幾年與孩子在一起,然而與他(她)在一起的時間才是最長的。老「伴」就是指,一個人成半個人的時候,是多麼需要那個人做伴啊!可有些人把關係的順序搞亂了。我曾經訓練過很多的家庭,孩子教育出問題的,都是夫妻先出了問題。教育出了問題,往往是爸爸媽媽的鬥爭失敗了,開始鬥小的。
  • 愛情是開啟心鎖的一段旅程
    所以,我想在這裡談談愛情,年輕人都渴望和仰慕的愛情,需要開啟心鎖擁有感情的一段旅程。二我認為,從相識相會到披嫁衣入洞房,過去俗稱這個階段是「處對象」,而如今卻是我們眼中的「愛情」。所以,我善用逆向思維,看歷史,觀現實,談愛情。現代的愛情,夾雜著有許多影響它的因素,讓這段溫馨而又浪漫的旅程,充滿了變數。一是品行。愛情的長久和結果,是以品行為前提的。有的年輕人不走正道品行不端,談情說愛隨隨便便。
  • 兩部高分影片《美麗人生》和《美麗心靈》,真的是姊妹篇嗎?
    《美麗人生》和《美麗心靈》都是曾經獲得過奧斯卡大獎的經典影片,但是兩者確實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一點關係沒有。一開始,小編也以為它們是姊妹篇呢。如果說有什麼聯繫,那就是影片名字翻譯成中文的時候,誤導了讀者,只是名字相似。
  • 論當代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
    隨著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國外影片、電視劇、綜藝節目引入也越來越多,外來文化對青少年的衝擊也越來越大,很多富有民族特色的節日、服飾、習俗正在弱化,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文化的介入和傳播,出現了當代青少年對本民族文化缺乏應有認同感和自豪感,有的青少年「三觀」扭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缺失,個人利益至上,當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衝突時,以個人利益為重,缺乏為社會和集體犧牲的精神。
  • 如何更好地愛自己,愛家人,愛工作,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在心智成熟的旅程上,《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幫助了無數人從痛苦中走出了困境。我很喜歡這本書,它讓我的思維豁然開朗,讀著它,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更加明白了愛的真正含義。它也給了我新的思維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全書主要分為四個部分:自律,愛,成長與信賴,恩典。書中通過事例,深入人心地講述了心智成熟是一段艱難的旅程,也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 「感人催淚」的5部影片,《狼少年》上榜,最後1部父愛如山!
    「感人催淚」的5部影片1、《狼少年》,主要講述了一個體溫46度、血型不明、極度危險的狼男孩流落民間,從與一位女子奇妙相遇到被迫分離的浪漫悽美故事。這部電影情節與人物情感相互交織,尤其是最後兩人被迫分離時的催人淚下。
  • 貴陽旭輝觀雲:以一場藝術盛會開啟心靈之旅
    旭輝·觀雲 賢賢博雅為孩子們帶來一次心靈的盛會賢賢博雅文體藝術培訓學校賢賢博雅文體藝術培訓學校是一所集:琴、棋、書、畫、韻、武術、小主持,編程為一體的綜合性培訓機構,學校提倡教育如同牽蝸牛散步、培養更要「陪養」的教育理念,學校注重教孩子重在表達,而非技法,學校是教學的指導者、合作者和欣賞者
  • 心靈自由的人是最幸福快樂的人嗎?
    ——羅蘭我覺得心靈自由的人,一定是最幸福快樂的人,人生短短幾十年,心無牽掛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最高級的享受。因為期望越高失望也最大就像臺灣作家三毛,一直在期待遇到真正的愛情,然而現實卻讓她失望透頂,她才會選擇自殺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 每一處風景,都是生命的驛站
    人生在世,所遇萬千,每一處風景,都是生命的驛站。用樂觀的心看待萬物,心則如山花般爛漫。若有所待便是人生,若有所憾也是人生,我們需要修煉的,是一顆熱愛這個世界的心。做一個善良的人,在時光的隧道中播種美好,欣然每一個日出,釋然每一個日落。
  • 黃果樹下的「驛站」
    由於在光禿禿的石頭山上,那自然成了過往行人的「驛站」。據說過去還有人在那裡為行人供應飲水什麼的,因此,每天都有不少行人在那裡休息,於是,那裡又成了消息的集散地,許多有關方圓幾十裡地的消息都可以在那裡打探得到。
  • 婚姻的傳統道德觀還需要堅守嗎
    西方婚姻至今也是聖經式誓約,愛他的全部,無論生老病死都要在一起的。然而,現實是各大城市離婚率不斷攀高。你認識的熟人中一定有離婚的吧。想想過去,誰家有離婚的,一定抬不起頭,出門都低人一等,被人看不起。現在是感情不合,脾氣不合,性格不合,差不多一言不合就要散夥。四十年改革開放,連同人的婚姻自私也一併逐漸解放了。
  • 【親情驛站】母親,這些話我想對你說
    【親情驛站】母親,這些話我想對你說「最深沉無私的愛,大抵如此,小時候替她遮風擋雨,長大後再將她從自己身邊溫柔地推開,寧可獨自忍受孤單影片中,在一個重男輕女,性格暴躁,動輒使用武力的男人高壓之下,母女二人相依為命,媽媽為了保住肚子裡的女兒,不顧全家人的反對,即便遭受毒打也要獨自逃跑將她生下。之後對女兒更是百般呵護,背著丈夫將唯一的項鍊賣掉來支持她的夢想。
  • 溫暖的堅守是最長情的告白
    溫暖的堅守是最長情的告白 初讀錢鍾書先生《圍城》時,真的是捧腹大笑,對那遙遠的婚姻生活也只能理解為圍城。當我順利走進婚姻裡時,才發現裡面除了快樂,還有悲傷。快樂與悲傷總是同步。婚姻真的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 愛就等於犧牲嗎?愛是相互關係,而犧牲是單方面的
    很多人認為愛情和犧牲是同義詞,但不能把愛情和犧牲混為一談。愛情是由相互關係構成的,因此會有相應的代價和期待,例如「既然我愛你,你也愛我就好了」等。但是犧牲不是相互關係,而是單方面的,因此不能要求對方付出代價。
  • 《美麗心靈》|捋一捋電影中的三重心靈
    影片最重要的故事情節點是約翰納什的精神病,從最開始的顯現,到後來的嚴重,再到最後的治療,是影片故事得以推進的核心。影片的故事結構,相對於歷史上的約翰納什來說,已經是比較精簡的了。精簡到,我們可以藉此捋出電影中的三重心靈。第一重心靈是約翰納什的原始心靈,即他兒童時期的心靈狀態,他的小學老師認為他有兩顆腦袋、半顆心,智商極高、情商極低,內向孤僻,人際關係能力弱到爆。
  • 留觀人員送墨寶 感謝驛站悉心照顧
    瑜伽、書法、古琴……連日來,在平湖涉外健康驛站隔離的留觀人員胡先生向大家展示了隔離生活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14天如白駒過隙,日前,胡先生解除隔離,他寫下「喜居寶地千年旺、福照平湖萬事興」的墨寶,為平湖街道送上了美好的祝福。 換一個空間 不變的品位 2020年12月19日,胡先生乘坐肯亞航班入境,隨後被送至平湖涉外健康驛站進行集中隔離。
  • 工行驛站 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為了更好的服務和關懷老年客戶,該網點專門配備了大字碼點鈔機、大字碼計算器、緊急藥箱、助聽器、輪椅、免費無線WIFI等各類服務設施,一進大廳的「工行驛站」更是成為了周邊居民的駐足地。冬天可以取暖,夏天可以納涼,雨天這裡提供共享雨傘,走累了也可以停下來歇歇腳,順便領取一份公眾教育卡,學習簡單的金融知識,防範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