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不留(微信公眾號:程式設計師生存指南)
最近發現自己一個毛病,總喜歡以過來人的身份給別人提建議。
提建議也就罷了,問題是所提的那些建議或者沒有任何新意,或者是自己想當然的認為。沒有實際的作用。
比如,如何找個喜歡自己的男朋友?
這本身是一個沒有固定答案的題目。而且範圍太廣泛。
我的建議是在知乎、微博上多曬圖,篩選頻繁給你點讚的有錢的男孩子。
這純屬瞎扯。最多只是會心一笑,沒什麼指導意義,更沒什麼營養。
第一,有錢的男孩子,如在23歲左右,大概率屬於富二代,有錢有時間。如果在27歲左右,可能事業有成,有自己的一份事業,他也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刷知乎刷微博。
第二,頻繁點讚,這個範圍又小了很多。對自己來說,可以反問,為什麼人家要天天給點讚?自己的哪種氣質吸引到了他?
這問題的解答需要增加太多的限制條件,需要了解提問者的實際情況,才可給予更好的建議。
01
別人的問題可以大體分為兩類:
1、傾訴自己內心煩躁,不需要太多建議。
這時應把自己當作一個垃圾桶,靜靜傾聽就可以了。不要瞎提供什麼建議。
比如有個同事的閨蜜抱怨男友總總不是,有些事情讓人義憤填膺,感情讓人感覺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同事憤憤不平地給她了建議:和他分手。
過了幾天,人家又和好了。
這下打臉了。女方的男朋友認為同事慫恿自己的女友分手。閨蜜埋怨她,認為她的建議影響她和男友之間的感情。
你說這是什麼事兒?!同事極為憤怒,搞得自己裡外不是人,立刻在微信把他倆全部拉黑,號碼刪除。永不聯繫!
經常動不動就找你傾訴情緒,屁大點小事就哭哭啼啼要死要活的人,不值得交往,也不配有什麼朋友。
不論這種人有多大價值,都儘量退避三舍,不要交往。
這種人壓根不懂什麼交友之道,跟她/他在一起你永遠是負能量滿滿,無窮無盡的煩惱。
生活如此,職場也一樣。
職場中的同事遇到問題了,正確的做法是要麼不理,要麼貢獻情緒價值:
去安慰她,給他買杯飲料零食等等,鼓勵他好好幹,相信他一定會好的。但是不要主動提出幫忙。
一般人也不會讓你幫忙,最多會問你方法,怎麼做。
如果問了,就詳細解答,如果沒問,那就閉嘴。
做到這些就夠了,他會對你感激涕零,因為情緒價值遠大於實際利益價值。
也不要找領導反饋他的工作多辛苦。
瞎給領導提啥反饋?鼓勵安慰飲料零食紙巾不香嗎?
2、真正遇到了問題需要解決
自己在某個領域有了一定的見解,別人的問題是自己擅長的。這樣的問題可以認真解答。
對我來說,如何備考MBA的?項目管理方面的經歷?這類的問題因為自己有了一些經歷,也有了一些想法,雖然不一定成體系,但可以分享。
我願意分享出來,給感興趣的朋友或真正想了解知識的朋友一些幫助。
我的想法是,先在網絡平臺多分享自己經驗,慢慢自己的理論系統開始系統化,可以延伸出課程和書籍。
這時候才算是基本成熟,才有資格,有能力,有水平,去對他人進行實體的諮詢。
如果認識不到這點,永遠不去系統化自己的理論,沉迷在零碎的經驗心得裡,不成體系,這樣是比較危險的。
02
總結以上:
1、不要好為人師:別人不問,不要上趕著去「幫助別人,指點別人,教育別人 」。
2、對別人的傾訴,謹慎提建議,重點貢獻自己的情緒,貢獻自己的感同身受。
3、對別人真誠的請教,儘自己所能,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解答,但不要誤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