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家郝運辭世:七十餘年職業生涯,譯著包括《紅與黑》

2021-01-08 新京報

郝運(1925-2019),原名郝連棟,著名法語文學翻譯家。曾任上海平明出版社、上海新文藝出版社編輯,上海譯文出版社翻譯,全國法國文學研究會理事。2002年獲上海翻譯家協會頒發的「中國資深翻譯家」榮譽稱號;2015年獲中國翻譯協會授予的「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16年獲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重大文藝創作領導小組頒發的「2015年度上海文藝家榮譽獎」。

網友@世界公民一大蟲在留言中寫道:

「今天傍晚得到翻譯家郝運先生仙逝的噩耗,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春節前與郝運傳(即《深潛譯海探驪珠·郝運》一書)作者、上海作家管志華去醫院探望郝運先生時,94歲高齡的郝運先生身體還蠻好,頭腦清醒,坐在走廊上等著我們。還與我們談論他文革時期受精神折磨的經歷。我們曾想,老一輩知識分子最珍惜的就是有好好的工作機會,多為社會做點貢獻!郝運先生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紅與黑》、《巴馬修道院》等幾十種法國文學名譯,更主要的是留給我們大家做人為文的精神財富!祝郝運先生一路走好!」

撰文 | 新京報記者 何安安

「五六本譯著交出去,值得了」

郝運原名郝連棟,是著名的法國文學翻譯家,由其翻譯的《紅與黑》、《巴馬修道院》

(後改譯名為《帕爾馬修道院》)

、《莫泊桑中短篇小說選》等著作一直被視為法語文學譯作中的經典版本,深受讀者喜愛。

2015年5月,當時已經90歲高齡的郝運在其家中接受了「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的獎牌。這一獎項設立於2006年,是中國譯協設立的表彰翻譯家個人的最高榮譽獎項,此前該獎項曾授予季羨林、楊憲益等十餘位翻譯界泰鬥。

郝運(中)和專門赴其家中為他頒發「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的王剛毅(右)。照片攝於2015年。

1925年,郝運生於江西省南昌市,祖籍為河北省大成縣

(現為天津市靜海區)

,父親和兄長都是軍醫。他的青少年時代頗為坎坷,當時國難當頭、戰亂頻仍,受父親郝增華的影響,當時還叫郝連棟的郝運一心向學,先後赴南京、重慶、昆明求學。1946年,郝運畢業於昆明中法大學法國文學系,1947年任職於南京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紅十字月刊》。

「翻譯就是發現美的過程,譯者與讀者都樂享其中。」郝運的人生,大部分都與翻譯相關,整個翻譯生涯長達七十年有餘。在南京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工作期間,郝運在編輯會刊之餘,翻譯了紅十字會的會史,他將這稱為自己走出大學校門後翻譯的第一本書。

1953年,郝運進入了由巴金等創辦的上海平明出版社任編輯,因此結識了大翻譯家傅雷。當時傅雷的幾部譯作都經由平明出版社編輯出版,與傅雷的接觸讓郝運在翻譯作品時獲益良多。這之後,郝運又進入上海新文藝出版社任編輯。1958年春,因肺病復發,郝運向出版社提請辭職獲準,病癒後,他開始專職從事法國文學翻譯。

郝運在翻閱《紅十字會史話》。

「我沒有生活上的奢求嚮往;從事文學翻譯我是幸運的。」這句出自郝運之口的話語,是他翻譯一生的真實寫照。在八十多歲時,郝運仍在翻譯莫泊桑作品全集,連續的辛苦工作,使得他一隻眼無法視物、腰椎間盤嚴重突出,但郝運卻說,「五六本譯著交出去,值得了。」

不要擅自用「粉條」代替「海蜇皮」

從20世紀50年代起,郝運翻譯出版了大量法國著名的長篇、中短篇小說,先後譯出《羅薩麗·布魯斯》、《紅與黑》、《巴馬修道院》(後改譯名為《帕爾馬修道院》)、《黑鬱金香》、《都德小說選》、《企鵝島》,以及合譯《三個火槍手》《莫泊桑中短篇小說全集》等六十多部法國文學名著。

在1970年至1978年,郝運還擔任了《法漢詞典》責任編輯。2002年,郝運獲得了上海翻譯家協會頒發的「中國資深翻譯家」榮譽稱號。2015年,在拿到「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的獎牌後,郝運的感言只有一句:「我很普通。」

他確實很普通。在一篇署名為一熙,名為《郝運:煤煙「燻」出來的翻譯家》的文章中,記述了郝運翻譯背後的故事。在出版社擔任編輯時,譯稿不是被壓就是被退,經常只能靠妻子的工資來養家餬口。

在編輯完《法漢詞典》後,郝運在上海一處老式裡弄二樓客堂間裡,陸續完成了包括《紅與黑》在內的三十餘本譯作,整日裡伴隨著樓下廚房煤球爐的煙霧繚繞,煙火氣十足。即便後來《紅與黑》行銷全國,郝運不是只能得到「少得不值一提的稿費」,就是「只得兩本贈書」,好在晚年總算分到了一所房子,得以在自己的居所裡譯完《莫泊桑中短篇小說全集》。

《帕爾馬修道院》,作者:(法)司湯達,譯者:郝運,版本:上海三聯書店 2014年8月

在郝運的諸多譯作中,納入上海譯文出版社外國文學名著叢書的《紅與黑》最為讀者所熟知。有人評價說,「郝運翻譯的小說能把原文裡幽默好笑的味道帶出來。」有人評價說:「真好真自然真舒服啊。就像原來就應該是那樣。」也有人評價說:「郝先生可能比較推崇直譯,他的譯本讀起來樸素平實……可以一口氣讀很多章節而不覺得累。」

對於這部得意之作,郝運這樣說:「我只是按照自己對原著的理解,兢兢業業,盡心盡力去譯。幾十年來,我譯書都是這個態度——力求忠實原文。」

「儘可能不走樣地講給中國讀者聽。」這是郝運做法語文學翻譯一直以來奉行的標準,也是他終生所追尋的目標。想要做到翻譯作品「不走樣」絕非一件容易的事,為此,郝運曾經提出過「粉條」和「海蜇皮」的比喻,「有時候原作非常精彩,用中文複述卻不流暢,恰似營養豐富的食品偏偏難以消化,碰到這種情況,我堅持請讀者耐著性兒咀嚼再三,而不是擅自用粉條代替海蜇皮。」

《紅與黑》,作者:(法)司湯達,譯者:郝運 ,版本: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3年11月

譯者既是「演員」,又是「導演」

2018年,由上海市文聯主持的「海上談藝錄」叢書之《深潛譯海探驪珠·郝運》出版。為了完成這部郝運的傳記,負責撰寫此書的作家管志華多次與郝運進行訪談。在問及「如何抉擇外國作家作品」時,郝運曾說,「從譯者的角度來說,選擇好外國作品,是很重要的,不能隨隨便便選……太功利性了不行,不能太短視,不能唯發行量是吧?這不符合文藝史的發展邏輯。時間對作家和作品的評判,是最無私最公正的。」

《深潛譯海探驪珠·郝運》,作者:管志華,編者: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版本: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8年11月

談及翻譯的準則,郝運曾說:「文學技法沒有一定之規,文學名家總是各顯其能、各盡其妙,翻譯家要善於體悟其妙,進行再創作。」又說:「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的個性,翻譯也該是如此,關鍵是要深入到原著者的內心,跟著他們塑造的人物不斷轉變自身角色,就像演員一上臺就得將自己的個性融入到戲中的人物角色性格,而導演則要把握整部戲的各種人物性格,所以,翻譯好一部書,譯者既是『演員』,又是『導演』,將自己的情感、個性『移植』,儘可能不走樣、原汁原味地呈現給讀者。」

即便翻譯了六十多部譯作,郝運這個名字總是與司湯達、大仲馬、都德、莫泊桑、左拉等法國著名作家一同印刷在圖書的封面之上,他也只是說:「我不過是個『翻譯匠』,對『翻譯家』頭銜實在不敢當,唯一願望是: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做好翻譯。」他只想做好翻譯。他走了,留下了他所有的譯作讓我們可以寄託哀思,他享年94歲。

郝運的主要譯作:(法)卡瑪拉《羅薩麗·布魯斯》;(法)都德《小東西》;(法)法朗士《諸神渴了》(合譯)、《企鵝島》、《天使的叛變》(合譯)、《法朗士小說選》(合譯);(阿爾及利亞)狹普《大房子》;(法)拉斐德《春天的燕子》(合譯);(法)大仲馬《黑鬱金香》、《瑪戈王后》(合譯)、《布拉熱洛納子爵》(合譯);(法)司湯達《巴馬修道院》、《紅與黑》;(法)瓦萊斯《起義者》(合譯);(法)莫泊桑《莫泊桑中短篇小說選》(合譯);(法)左拉《左拉中短篇小說選》(合譯)。

作者|新京報記者 何安安;

編輯|西西;走走;

校對|翟永軍

相關焦點

  • 翻譯家郝運先生去世,他告訴我們:人生難的是心安,心安人才靜
    2019年6月10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是普通的一天,但對於眾多翻譯工作者來說,卻是難忘的一天,悲慟的一天,因為這一天,著名的法語文學翻譯家,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民進會員,中國作家協會,上海翻譯家協會會員郝運老先生在上海仁濟醫院逝世,享年94歲,對於普通人來說,郝運這個名字並不那麼熟悉,但對於眾多翻譯工作者來說
  • 翻譯家鄭克魯:一生著述4000萬字的他,不僅是法國文學翻譯的守望者
    (均資料圖片) 製圖:李潔  《基督山恩仇記》《茶花女》《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紅與黑》……幾代讀者耳熟能詳的法國文學經典背後,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是繞不開的名字。這位法國經典文學的「守望者」和「擺渡人」,於9月20日晚10點在滬逝世,享年81歲。  「譯事之艱辛,惟當事者知之。」
  • 生涯測評 | 職業性格測評·MBTI
    生涯發展俱樂部 Weixin ID gh_862fed52a3ed
  • 為什麼張愛玲從來不買書,王小波只喜歡讀譯著 | 世界讀書日
    很多大名鼎鼎的作家在讀書這件事上也相當地任性和挑剔,比如——  張愛玲讀書就全憑興趣,不喜歡的書從來不讀;王小波堅持要讀好文字就要讀譯著;村上春樹最喜歡讀《了不起的蓋茨比》。  張愛玲喜歡讀書卻從不買書   張愛玲雖然嗜書如命,但她的閱讀面並不是很廣。
  • 我的職業生涯
    最近,我的職業生涯將面臨一次新的選擇,為了更好的看清以後的路,我想先回頭整理下自己以前所走過的路12年,微信公眾號誕生,13年,微信公眾號被自媒體行業熟知,14年,作為一名傳播學院的大二學生,我第一次接觸了它並且註冊了帳號。起初,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從小的「作家夢」,喜歡寫寫文章,後來隨著後臺玩法的不斷了解,慢慢的發現了它的意義和價值。
  • 為什麼我說職業生涯規劃最好的時間不是大四,而是高一
    在我從事了6年人力資源之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我才認識到,從進入高中那一刻,我的生涯就被耽誤了。更要命的是什麼呢?高中老師很喜歡說一句話:你們現在辛苦點,到了大學就可以解放啦!——頭腦簡單的我,大學真的解放自己了。沒有目標地過了四年,只是表面上還是好好學習、參加一些學生會活動罷了。
  • 姿態總結自己的職業生涯: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隨著電子競技蓬勃發展後,越來越多的玩家都開始嚮往職業選手的道路,但是職業選手真的有那麼簡單嗎?姿態作為一名退役的選手,相信大家對他都非常了解吧?作為一名老將,姿態也是在LPL賽區留下了屬於自己不少的印記,從中單到上單,他的職業生涯也是沒有想像中那麼的順利。
  • 網球女神因胸太大而影響狀態,縮胸後拿下職業生涯17座冠軍獎盃
    在2009年的法網期間,一名羅馬尼亞少女西蒙娜·哈勒普曾引起網壇注意,但並不是因為她絕佳的戰績,而是因為她擁有一對傲人的巨乳,未滿18歲的她就擁有了34DD的傲人「胸」姿,當然不少球迷都認為遠遠不止這個尺寸。不過這讓她感到非常煩惱。
  • 翻譯家鄭克魯去世,曾翻譯《茶花女》、《基督山伯爵》等名著
    翻譯家鄭克魯於9月20日晚在醫院去世,享年81歲。鄭克魯,廣東中山人,生於澳門,曾祖父為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改良派思想家、愛國民族工商業家,《盛世危言》作者鄭觀應。1962年,鄭克魯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1965年的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碩士。
  • 不負韶華,10年職業生涯,獲得健美小姐的頭銜
    她在十年的漫長職業生涯中,曾得到IFBB美國健美小姐的頭銜。多年以來,她還在電影,許多的模仿秀和電視節目中出現過。也正是因為她在電視屏幕上和健美運動中的各種各樣的成就,使她成為了被大多數人所羨慕的榜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生活,聽聽她的事跡吧。她開始接觸健美運動的時候已經18歲了,一開始她是在家裡鍛鍊,後來才進入健身房鍛鍊。
  • 羅伯遜有望再拿兩三個世界冠軍終結職業生涯!
    據英國媒體2020年9月21日消息,尼爾·羅伯遜在歐洲大師賽的第一輪比賽以5-3的比分戰勝泰國選手宋沙瓦之後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新賽季。在這場比賽中,羅伯遜曾一度面臨崩潰邊緣,但在米爾頓·凱恩斯的馬歇爾競技場的閉門比賽中,他在落後對手兩局後找回了狀態迎來了自己的新賽季首勝。
  • 年過七十,終於明白
    年過七十,終於明白一些道理,稍加歸納,輯錄於後。年過七十,終於明白,真理是簡單的。 年過七十,終於明白,愛情是永恆的。 年過七十終於明白,存在是合理的。月老詹楊喬攝於北戴河,皆年過七十矣。
  • 深耕軟體行業45年,這位「老前輩」在退休之際分享了他的職業感悟
    選自:bti360.com作者:michael.c機器之心編譯編輯:杜偉一位「闖蕩」軟體行業 45 年的老前輩分享了自己的職業感悟!人們討論的焦點,BTI360 公司的軟體工程師 Joel Goldberg 在去年 12 月臨退休之際,向自己的團隊成員分享了他 45 年軟體編寫生涯中的種種收穫和教訓經驗。具體地,他分享了關於知識學習、編寫代碼、團隊相處準則、職業規劃等諸多方面的心得,相信會為廣大軟體行業從業者帶來一些啟發。
  • 今天我正式退休,我要去幾個特殊的地方,結束我的職業生涯
    我的家人倒是一直陪著我,我請他們今天陪我去幾個地方,我要用這種方式結束我的職業生涯。我不知道你們在工作中走過幾個單位,我在33年的職業生涯中總共走過五個單位!這五個單位雖然在兩座城市,但離我家都不算遠,方圓大概35公裡的距離。今天我要去我曾經工作過的這五個地方看一看!
  • 擁抱自己,擁抱未來——我校生涯遊園會紀實
    生涯規劃教育讓學生目標更明確,視野更開闊,深入發掘自身潛能,創造無限可能的未來。新高考改革帶來新的挑戰,為了讓學子們自信從容地了解自己、展望未來。本屆生涯遊園會活動於2020年10月21日下午開始在我校高中部操場順利舉辦,活動以「擁抱自己,擁抱未來」為主題,採用遊園會的形式進行開展,全體高二學生參與活動。
  • 中國冰川探險者王相軍:八年探訪七十餘座冰川
    西藏冒險王 八年探訪七十餘座冰川 也許那是他最好的歸宿  2020年12月20日,網名「西藏冒險王」的中國冰川探險者王相軍,在攀登西藏那曲嘉黎縣的依嘎冰川時,不幸失足落入冰川暗河中失蹤。年僅30歲的他被粉絲們稱作「冰川哥」,在將近8年的時間裡,探訪了中國70餘座冰川,拍下珍貴的影像資料,記錄冰川的消融,還曾經受邀參加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呼籲大眾關注氣候變化與冰川保護。26日,王相軍的弟弟王龍將哥哥不幸離世的消息告知粉絲:「我的哥哥,你們的老王,永遠地留在了這個他最喜歡的瀑布裡。
  • 生涯規劃的意義是自己成就全面健康發展的自己
    生涯規劃的意義就是自己成就全面健康發展的自己。 自己怎麼能夠成就自己呢? 一、了解自己 生涯規劃首先就是自我探索,自己了解自己的興趣、價值觀、能力、職業意向等等。 在自我探索過程中我們要分清自己的休閒興趣和職業興趣,很多人在職業興趣測試結果中呈現的是所有的興趣,但有些職業意向是有興趣不一定有能力匹配,有些職業意向是有興趣又有能力匹配,我們只有從事自己感興趣、符合價值取向、又有能力去做的職業,才能做得久。
  • 認識職業規劃,遇見未知的自己
    自從做了職業規劃,身邊就有朋友問:「韓老師,什麼是職業規劃呢?」這篇文章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並教會你通過5步法做職業規劃。什麼是職業規劃呢?職業規劃的全稱是職業生涯規劃,是對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的、系統的、計劃的過程。傳統觀念認為一個人靠什麼謀生,是先天的「命」和後天的「運氣」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