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四個和子女相處的技巧,避免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2020-09-03 福樂潮老俱樂部

福大爺發現,社會上兒子怒吼老子的情況並不少見,老人待子女唯唯諾諾,生怕做錯事惹子女嫌。

老福將這種父母卑微得像一個僕人的現象拿出來和身邊的好友閒聊討論,老李很平淡地分析:父母在年輕時有經濟收入,是家庭的中流砥柱,那是絕對說一不二威嚴性的存在。但是,等父母變得年老了,失去了勞動能力之後,要依靠子女照顧了,固然不會像以前那樣威風,說到底,就是源於家庭地位變化。自然界中的狼王老了也要夾著尾巴俯首於新狼王,人也是大同小異。

但是我覺得老李的結論太片面,似乎認定所有父母年老了之後都會像自然規則一樣優勝劣汰,淪為討好子女的&34;。但實際上,只要和子女相處有道,畢竟人心肉造,教育好的子女還會變成白眼狼嗎?

如果一個老太太在年輕的時候對待每一個子女都是一視同仁,好好教育好好對待,和善親人,耳濡目染地影響著自己的子女,讓他們也養成和善溫和的性格。那麼,她年老的時候不必小心翼翼,因為她和子女相處的模式太大變化,子女很大概率也會像母親年輕時對待他們那樣來對待年老後的母親,相處過程中感受落差並不大。

只有原來年輕時仗著自己是一家之主,經常在子女面前擺譜,經常無理取鬧卻自稱那是家長威嚴的人,才會擔心年老後&34;而變得&34;。

這無疑是可憐可悲又可恨的!

時間是個輪迴,有因必有果,埋下怎樣的種,就會長出怎樣的果。是惡果還是善終,實際上由中老年人自己決定。

中老年人和子女相處要有智慧,如何相處?

一.對待子女要一視同仁,切記不要偏心

不管是自己的兒子還是女兒,都要一視同仁地對待,不能重男輕女,更不能說偏袒某一方。如果說你處事不公平,當然就不能得到子女的愛戴和尊敬。

二.不能毫無原則地溺愛子女

如果毫無底線毫無原則地溺愛子女,否則只會培養出一個只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巨嬰」,一旦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便會易怒耍賴,最終苦的還是自己。

三.財產要分清,自己保有一筆獨立的資金,留條後路

不是說子女有難你不幫,只是咱們老年人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非緊急情況不能動用的養老金,免得以後落到人又老,錢又無,子女不理睬的下場。

四.理解子女,尊重子女,不倚老賣老

少說子女風涼話,管好自己的嘴巴,尊敬是相互的,否則子女記恨後,長大有能力之後是會報復你的。在子女做選擇時多給建設性的建議和幫助,但不能過多幹涉。

福大爺在關注 |學會這四個和子女相處的技巧,避免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本文由福樂潮老俱樂部原創,感謝您的閱讀!

福樂潮老俱樂部:專注為中國老年人提供最實用有益的信息,支持每一位老人能與時代共同進步,再次發光發熱!

相關焦點

  •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有個媽媽,離了婚以後又談了個男朋友,把男的領回自己家同居。可是,家裡有個讀初中的小女兒啊,這是真不方便,怎麼辦。把女兒送出國,寄宿制學校,問題全解決了。我媽一個人掃地拖地,我和我弟沒主動提出幫忙,我媽往死裡罵我倆,罵了至少兩個小時:不長眼的東西,只曉得吃和睡,沒卵用,白眼狼!就你們倆這死德行,一看就知道這輩子沒戲,不會有出息!我告訴你們,我買了養老保險,病了老了有政府管,死了有政府收屍,我根本不指望你們倆。
  •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到底是誰的錯?
    現在由於媽媽要照顧康復期的我,我和老公還有父母住在一起。周末想跟我們一起出去公園,嘴上又說:算了吧,不打擾你們二人世界。其實再多邀請一句,就會巴巴的跟著來。非常在意我和我老公對他們的看法,有點小心翼翼。
  • 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在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在年老之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這個看似很隨意的問題,在知乎上得到了高贊,小編感到很是意外。轉過頭和我爸爸微信聊天,談話內容如下:我:你現在天天批評我,罵我打我,不怕我以後不養你嗎?我爸:你有聽話的時候嗎?你以後會不會比我有錢都不一定,說不定是我還要繼續養你。我:你生病了,我不會照顧你。
  • 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的確,因為以前沒有做好,甚至沒有做到作為父母該做的,現在因為心虛而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的確是很悲哀的!但是,現在也沒有後悔藥,只能為以前自己的錯誤或者不作為買單了!至於其他情況,我覺得年老的父母完全沒有必要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吧?
  • 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這個問題我分3點回答。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絕大多數父母在年輕的時候,都是家裡頂梁柱,家裡一切花銷都是他們賺回來的,所以對家裡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有話語權,甚至可以口無遮攔。但是父母年老的時候,沒有了收入來源,自己的衣食住行都得兒女解決,俗話說:拿別人的手短,吃別人嘴軟。
  • 中國父母的真實寫照,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兩座山不再偉岸,他們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許多事不敢問,話不再敢大聲說。 為子女操勞半輩子的孫阿姨,和很多老人一樣,退休後主要的工作就是幫兒女看孩子,生活在兒女家裡總有不方便的時候
  • 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 中國式父母的卑微,年輕時付出所有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儘管,我一次次說沒事,他還是拘謹地像個犯了錯的小孩。小時候,我被熊孩子欺負了,不善於與人爭吵的他,也會叉著腰跟潑婦對罵老半天;初中時,我被班主任點名批評太愛打扮了,他直接懟回去說:「愛美是天性」;長大後,我遇到渣男的糾纏,他二話不說就攆跑了……原本那麼剛,那麼要強的一個人,如今竟在自己孩子面前變得這麼謹小慎微
  • 老了以後,你會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嗎?4位老人說出心裡話
    導語不知不覺中,身為「70後」、「80後」的父母們都已經步入了老年人生活,那麼你們現在面對子女時會變得小心翼翼嗎?這4個老人道出實情。葉先生我年輕的時候,家裡經濟全靠我支撐著,經濟大權也由我掌管著。因為這樣的家庭關係,不會因為某個人在家裡的地位發生變化而產生很大的差異,也就不會有太大的心理落差,一家人照舊生活,不會因為年老後在子女面前就變得小心翼翼了。只有那些年輕的時候在子女面前人五人六、大擺家長威嚴的父母,才會在晚年的時候因為「家庭權力」的變更而變得小心翼翼。這樣的人,既可悲又可笑。
  • 父母年老後最大的悲哀,是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兩座山不再偉岸,他們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許多事不敢問,話不再敢大聲說。而他們也只是小心翼翼地陪著笑臉,或者難過或者默默地不再吭聲,他們開始變得越來越沉默。之前,一部很火的電視劇《幸福一家人》裡一個片段,看哭很多人。
  •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害怕自己成為累贅、害怕被子女嫌棄、害怕一再失去……所以愈發忐忑不安、小心翼翼。我們討厭的話不敢說,我們不喜歡的事不敢做,就連想對我們好,都要看眼色。特蕾莎修女曾說過:「孤獨和不被需要的感覺是最悲慘的貧困。」在最近上映的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裡,高亞麟飾演的爸爸,有一個患了腦癌的兒子。有一次,父子倆吵了起來,兒子韋一航說「我還不如去死」,韋爸回手就狠狠甩了兒子一耳光。緊接著,他也哭了:「自從你生病後,我就聽不得『死』這個字……」韋爸爸打在兒子臉上的巴掌,更像是狠狠地抽向了自己。
  •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兩座山不再偉岸,他們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許多事不敢問,話不再敢大聲說。 小時候,作業不會寫,爸媽會非常生氣地說:這都不會,上課幹嘛去了? 而現在反過來了。而他們也只是小心翼翼的陪著笑臉,或者難過或者默默地不再吭聲,他們變得越來越弱勢。
  • 含辛茹苦養大兒女,白髮蒼蒼之際,卻在兒女面前小心翼翼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兩座山不再偉岸,他們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話不敢大聲說,許多事也不敢再問。前段時間知乎上有個問題被大家熱烈討論。「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與父母的之間的關係也不斷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 子女最大的悲哀,是父母在我們面前,開始變得小心翼翼
    近期挺火的一檔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中,papi醬談及父母給她發「在幹嘛」三個字。如果沒有及時回復,媽媽就會馬上補一句:「你是不是在忙?不用回我。」就這短短的兩句話,把一位母親想念子女又怕打擾子女,還擔心遭到嫌棄的那份小心翼翼,展露得淋漓盡致。
  • 曾經在子女面前意氣風發的父母,為什麼突然變得小心翼翼了?
    當孩子成年,不再依附於父母而生存,父母失去對孩子絕對權力時,卻不知道以什麼方式和孩子相處。當他們依照慣性來展現他們的絕對權力時,會遭致孩子的反擊,反擊的次數多了,就會想著改變與孩子的相處方式。而這一切兒子都是看在眼裡的,為避免步前人後塵,她只能把孫子接到自己身邊,一方面有個孫子輩給自己老年生活添點熱鬧,另一方面還能緩和和兒子兒媳之間的關係。
  • 父親的醒悟,年輕時我重男輕女,年老時我在子女面前活的小心翼翼
    為人父母,其實也是有技巧的,很多老人在子女面前都能做好自己,卻有一部分人在年老的時候,在每個子女面前都得小心翼翼的活著,怕兒女說這個說那個。是他們不孝嗎?其實也不全是。很大部分,這樣的父母是在年輕時對自己的子女沒有一碗水端平,使得兒女成年之父母有怨言。
  • 為什麼父母老了之後,在兒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怕做錯事?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如何看待老年父母在兒女面前小心翼翼?年老的父母,在兒女面前小心翼翼,謹言慎行,害怕不小心說錯了話,做錯了事被子女責備,活像一個做錯事或者害怕做錯事的孩子。這副形象是不是有點熟悉?仔細回想一下,在父母年輕、孩子小的時候,這擔心做錯事的,是不是孩子?在兒女面前小心翼翼的父母,身上折射出兒女年幼時的模樣。
  • 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那時候的我,經常被母親辱罵和毆打。這種悲慘的經歷,讓我窒息到想要逃離。」「直到有一天我長大成家後,我默默提醒自己將來有了孩子一定要好好對待ta,絕不能重蹈我的覆轍。可沒想到,我竟然活成了我母親的樣子。」這是鄰居小米的一段對白,從這段對白裡,我們能讀出她的痛苦和自責。但其實小米不應該自責,而是應該確信自己是受到了有毒父母的傷害,才變成今天的模樣。
  • 父母和子女關係想變得更加融洽,少不了這四個字的支撐
    從人際心理學來看,上網寫博客、視頻聊天,通過微信發朋友圈、和親朋好友互動等不僅讓老人在與人交流時能獲得很多新鮮談資、更自由地傾訴情感,還能獲得人際交流後產生的滿足感、擴展社交網絡、得到更多社會支持。但是就是這樣一件好處多多的事情最近也存在爭議。
  • 世間最悲涼的事情,莫過於白髮蒼蒼之際,卻還要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
    為什麼父母在我們的面前變得小心翼翼、唯唯諾諾?什麼父母在我們面前不敢大聲說話,總是欲言又止?為什麼父母身邊發生的瑣事不再對我們傾訴?因為我們變了。我們好像變得很厲害,動不動就把父母當傭人一樣使喚,稍微有不順心就對父母一通發洩,從來不給他們好臉色看。我們好像變得很有錢,出入父母消費不起的場所,用著他們沒見過的奢侈品,然後嘲笑他們沒見過世面,和他們沒有共同語言。我們好像變得很愛抱怨,抱怨父母沒能給自己一個好的經濟基礎,抱怨他們總是愛嘮叨,抱怨他們做的事、說的話總是不合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