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老了之後,在兒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怕做錯事?

2020-09-24 溫涼說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如何看待老年父母在兒女面前小心翼翼?

年老的父母,在兒女面前小心翼翼,謹言慎行,害怕不小心說錯了話,做錯了事被子女責備,活像一個做錯事或者害怕做錯事的孩子。這副形象是不是有點熟悉?仔細回想一下,在父母年輕、孩子小的時候,這擔心做錯事的,是不是孩子?在兒女面前小心翼翼的父母,身上折射出兒女年幼時的模樣。


兢兢戰戰的孩子

小時候,在父母的眼皮子底下,你是否也曾戰戰兢兢 ,害怕做錯事、說錯話,招致父母的責罵甚至動手教育。在嚴厲的父母面前,年幼的孩子流露出來的情感,更多的是害怕而不是尊敬。懂事一點的孩子,知道父母嚴厲是為了自己好,做錯事應該受到懲罰。可是很多時候,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又是錯的,因為仿佛他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錯的,每一件事都無法令父母滿意。



儘管考90分已經是班級第一名,可是父母要求考一百分,認為被扣分的題目是不應該錯的。你不僅得不到表揚,甚至得到「粗心大意」的批評。父母要求你向某某同學學習,對方休息日會自己在家做課外習題,但你卻更想出去打打籃球,你認為學習之後應該適當放鬆一下,那樣你會更快樂,更有動力學習。和父母一起到親戚朋友家,他們讓你嘴巴甜甜地叫人,還要你和他們一起聊天,表現活躍一些。可是你寧願在家裡做作業,和大人們聊天,不管怎樣都覺得很彆扭。


可是啊,孩子好像就是要聽爸爸媽媽的話。儘管小時候說把我們送給收破爛的老婆婆是騙我們的,但是不聽話真的會被父母罵。誰願意被罵呢?誰不願意被誇幾句呢?要想得到父母的誇獎,就得按照他們說的做,哪怕違背自己的心意,可也不得不如此。哪怕不為了誇獎,至少也為了不被責罵。

變成「孩子」的父母

孩子長大成家之後,日漸年邁的父母,不知不覺間變成了孩子兒時的模樣。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戰戰兢兢,害怕說錯話,做錯事。曾經他們好像無所不知,隨著年齡增大體力不支,漸漸落後於時代,很多問題都要向孩子們請教。當然,他們不敢隨時隨地地就發來疑問,他們會仔細挑選一個時間,孩子們不忙的時間,再小心翼翼地詢問。畢竟這問題對自己來說難於上青天,可對於年輕人來說,可能就是「白痴問題」了。



怕自己問過於簡單的問題,會讓本身就工作繁忙的子女不耐煩。他們要做什麼事情之前,也得先向孩子們報備。孩子們說可以做,那才能著手去做。孩子們說整天悶在家裡不好,那就出去跳跳廣場舞。孩子們說保健品都是「智商稅」,儘管不太明白這個詞是什麼意思,但聽孩子們的口氣,想來這不是什麼好東西,是騙人的東西,看到此類的電視廣告通通按掉。孩子們說詐騙分子手段越來越高明了,往後接到陌生電話直接掛斷。


孩子小的時候,要求他們什麼都聽父母的,照父母說的做。父母老了之後,或許是年輕時做了太多決定,孩子大了之後反而沒了主意,事事由孩子做主。當然,其中有害怕孩子生氣的成分,就像孩子小時候害怕父母生氣一樣。這之間,仿佛是一場「輪迴」。

用力過猛的關係

正常的親子關係,不應該是戰戰兢兢的,而是相處自然、舒適。

那些年老之後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的父母,他們或許忘了,多年前孩子也是低著頭心驚膽戰站在他們面前。

原本親密無間的關係,有時候卻像一般客氣的陌生人,更有甚者演變成仇人。追根究底,則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用力過猛」的關係。


1. 過度的掌控

不少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孩子應當照自己說的做。簡單來講,就是讓他往東他不能往西。如若孩子的意見和父母的相同,那麼相安無事其樂融融。如若產生分歧,孩子應該拋開自己的想法,無條件服從父母。這種過度的掌控,往往讓孩子喘不過氣來,可能演變成病態的「依賴」,叛逆心理,或者與父母之間出現一條鴻溝,在長大成人、許多年以後,都未能消失。


2. 過分的依賴

國人素來有「養兒防老」的觀念。老了之後,倚仗孩子照顧,包括給生活費、生病時的照料乃至生活不能自理時的伺候等。這就導致父母年老之後,對子女有過分的依賴心理。誠然,在身體不能自理的情況下依賴旁人照顧是正常的,但很多父母還未到這種衰老程度的時候,就已經過分依賴自己的子女了。仿佛子女長大之後,就變成了他們的「天」,他們的「頂梁柱」。像孩子小時候怕被指責一樣,他們也一樣怕被拋棄,怕老無所依。


建立舒適關係

父母和子女,這親密關係應當是讓雙方相處舒適的。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予以一定的尊重,把孩子當成獨立個體,他們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孩子,長大之後自然會尊重父母,父母也就無需「畏畏縮縮」,小心翼翼了。

孩子長大之後,面對年邁的父母,多一些耐心和關懷。想想一路走來,他們的愛藏在我們的每個腳印下。


相關焦點

  •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兩座山不再偉岸,他們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許多事不敢問,話不再敢大聲說。 小時候,作業不會寫,爸媽會非常生氣地說:這都不會,上課幹嘛去了? 而現在反過來了。父母愛我們,孝順是天經地義的事;父母愛我們的方式不對,做得不夠好時,兒女還孝順,才是兒女真正的德行。 怎樣善待父母,是每個人都要學習的人生功課。因為父母存在的價值絕不是他們能留給我們多少財富。
  • 人到老年,在兒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3個原因很扎心,看哭
    他在長大成人的兒子面前表現得小心翼翼,並不是怕自己的兒子,而是,愛。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年老的父母在兒女面前變得很「聽話」,兒女說什麼,就是什麼,兒女讓做什麼,就做什麼,兒女兇他們,他們還要賠著笑臉讓兒女別生氣。什麼時候開始,老去的父母開始在兒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了?
  • 父母年老後最大的悲哀,是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父母就像兩座大山,矗立在那裡讓我們心裡充滿安全感。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兩座山不再偉岸,他們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許多事不敢問,話不再敢大聲說。而他們也只是小心翼翼地陪著笑臉,或者難過或者默默地不再吭聲,他們開始變得越來越沉默。之前,一部很火的電視劇《幸福一家人》裡一個片段,看哭很多人。
  • 中國父母的真實寫照,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父母在孩子心中,小時候是天,總覺得媽媽什麼事情都知曉,而爸爸又特別有力量,父母就像兩座大山,矗立在那裡讓我們心裡充滿安全感。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兩座山不再偉岸,他們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許多事不敢問,話不再敢大聲說。
  •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就像網上說的那句話:「不管年輕的時候有多麼無所畏懼,人一旦老了之後,就會對生活生出很多擔心。」我們的父母,不正是如此?害怕自己成為累贅、害怕被子女嫌棄、害怕一再失去……所以愈發忐忑不安、小心翼翼。我們討厭的話不敢說,我們不喜歡的事不敢做,就連想對我們好,都要看眼色。
  • 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這個問題我分3點回答。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絕大多數父母在年輕的時候,都是家裡頂梁柱,家裡一切花銷都是他們賺回來的,所以對家裡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有話語權,甚至可以口無遮攔。但是父母年老的時候,沒有了收入來源,自己的衣食住行都得兒女解決,俗話說:拿別人的手短,吃別人嘴軟。
  • 老了以後,你會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嗎?4位老人說出心裡話
    現在年紀大退休了,兒女也都成家立業了,對家庭的貢獻也漸漸由孩子們承擔起來了。這個時候需要孩子們的照顧,家庭地位已經發生變化了,就不能像原來那樣鼻孔朝天什麼都自己說了算了。老了以後如果還像年輕時那樣什麼都不自己做主,那麼自己的晚年不僅會給在生活上給子女帶來負擔,情感上也不利於整個大家庭。所以老了以後,在子女面前還是多收斂收斂,大家都能過得舒服一些。
  • 曾經在子女面前意氣風發的父母,為什麼突然變得小心翼翼了?
    02「我爸現在在我面前就是小心翼翼的,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就會發火。」發小和我聊起這個問題的時候有感而發。就像我發小,從小就習慣了小心翼翼的生活,內心卻發生了質的變化,以至於現在當自己慢慢強大,父母需要照顧和陪伴的時候,她卻無法付出自己的真心,只能一邊感受著父母的小心翼翼,一邊痛苦的接受自己內心的設定。
  •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父母在我們面前開始變得小心翼翼了?
    其中有一個最高贊的回答是這樣回答的,「在父母開始小心翼翼跟你講話的時候。」父母們小心翼翼欲言又止的樣子他們越來越怕自己說錯話惹我們生氣,越來越怕給我們添麻煩……因為醫生說要做檢查,要500塊錢的CT費。佝僂著身軀的大爺,蹲在走廊裡給子女打電話,小心翼翼地問自己子女的意見。
  • 子女最大的悲哀,是父母在我們面前,開始變得小心翼翼
    近期挺火的一檔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中,papi醬談及父母給她發「在幹嘛」三個字。如果沒有及時回復,媽媽就會馬上補一句:「你是不是在忙?不用回我。」就這短短的兩句話,把一位母親想念子女又怕打擾子女,還擔心遭到嫌棄的那份小心翼翼,展露得淋漓盡致。
  • 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的確,因為以前沒有做好,甚至沒有做到作為父母該做的,現在因為心虛而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的確是很悲哀的!但是,現在也沒有後悔藥,只能為以前自己的錯誤或者不作為買單了!至於其他情況,我覺得年老的父母完全沒有必要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吧?
  •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你說這種父母,她要是年老了想維持親子關係,不小心翼翼能怎樣?像我爸爸那種就不會小心翼翼。我爸爸生病以後,我幾乎所有的流動現金全花在了他身上,買藥,營養品等等等等。月光到靠還信用卡過日子。我告訴你們,我買了養老保險,病了老了有政府管,死了有政府收屍,我根本不指望你們倆。
  • 含辛茹苦養大兒女,白髮蒼蒼之際,卻在兒女面前小心翼翼
    小時候,父母就像兩座大山,矗立在那裡讓我們心裡充滿安全感。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兩座山不再偉岸,他們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話不敢大聲說,許多事也不敢再問。前段時間知乎上有個問題被大家熱烈討論。「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 中國式父母的卑微,年輕時付出所有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卑微的父母,都不敢做自己,只敢看孩子的臉色。01一直盛傳這樣一句扎心的話: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父母在你面前變卑微。02每一個小心翼翼的父母,都害怕會被兒女遺棄。衰老的本質,就是一天天走向無力與虛弱。對於父母來說,他們需要的並不多,無非就是一份安全感,能讓他們堅信——不管身體有多差,我們都不會遺棄他們、不管他們,更不會讓他們在世界的角落裡自生自滅。當安全感不再缺失時,父母又怎會在兒女面前唯唯諾諾呢?
  • 學會這四個和子女相處的技巧,避免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福大爺發現,社會上兒子怒吼老子的情況並不少見,老人待子女唯唯諾諾,生怕做錯事惹子女嫌。老福將這種父母卑微得像一個僕人的現象拿出來和身邊的好友閒聊討論,老李很平淡地分析:父母在年輕時有經濟收入,是家庭的中流砥柱,那是絕對說一不二威嚴性的存在。但是,等父母變得年老了,失去了勞動能力之後,要依靠子女照顧了,固然不會像以前那樣威風,說到底,就是源於家庭地位變化。
  •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到底是誰的錯?
    為什麼父母年邁後,在我這女兒面前變得有點小心翼翼了?缺乏安全感!發現自己真的老了,身體、記憶都不行,處於弱勢群體了。所以父母有時候真得看我臉色行事,父母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年老,還要倚仗我養老扶持。、吆五喝六,明明無理取鬧還仗著家長威嚴的父母,才會因為失去權力的時候而變得「小心翼翼」。
  • 我們慢慢長大了,父母卻變得小心翼翼了
    導語:是什麼原因,讓父母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了?在我印象中的父母,父母是強勢的,不可反駁的,說話更是直性子,該怎麼就怎麼,從來不會因為害怕自己傷心,而低聲細語的說,其實我們知道,他們不是不愛,只是愛的方式不一樣,更多的是責任。小時候,老是喜歡玩,一不小心就錯過了時間,回來的路上都是擔驚受怕的,生怕被父母罵。
  • 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在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在年老之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這個看似很隨意的問題,在知乎上得到了高贊,小編感到很是意外。轉過頭和我爸爸微信聊天,談話內容如下:我:你現在天天批評我,罵我打我,不怕我以後不養你嗎?我爸:你有聽話的時候嗎?你以後會不會比我有錢都不一定,說不定是我還要繼續養你。我:你生病了,我不會照顧你。
  • 世間最悲涼的事情,莫過於白髮蒼蒼之際,卻還要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
    來源:素材選自網絡善待父母吧,父母就是我們的根,根過得不好,枝葉也不會繁茂,善待父母,就是給自己澆水施肥!為什麼父母在我們的面前變得小心翼翼、唯唯諾諾?什麼父母在我們面前不敢大聲說話,總是欲言又止?為什麼父母身邊發生的瑣事不再對我們傾訴?因為我們變了。我們好像變得很厲害,動不動就把父母當傭人一樣使喚,稍微有不順心就對父母一通發洩,從來不給他們好臉色看。我們好像變得很有錢,出入父母消費不起的場所,用著他們沒見過的奢侈品,然後嘲笑他們沒見過世面,和他們沒有共同語言。
  • 夜讀丨別讓父母在你面前,活得小心翼翼
    >文/民生周刊一直盛傳這樣一句扎心的話: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父母在你面前變卑微可在記憶中的爸爸一向都很清高,何曾對誰這般小心翼翼過?他常常說,不蒸饅頭爭口氣。原本那麼剛,那麼要強的一個人,如今竟在自己孩子面前變得這麼謹小慎微。多少父母都是如此,年輕時為子女遮風擋雨,年老時卻得看子女臉色行事。想一想,可真是諷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