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在兒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3個原因很扎心,看哭

2020-09-05 談情說李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每次讀到這兩句話,心裡總是酸楚無比。

有一部挺火的電視劇《幸福一家人》裡面有這樣一個片段,曾經看哭了無數觀眾。

劇情是這樣的。那家的兒子婚後要和家人斷絕關係,理直氣壯地說:「我靠的是自己的努力,才有今天的結果!」

兒子是醫生,他之所以說這樣的話,是因為醫院裡很多同事實力比他差,卻靠著父母平步青雲,而自己的父親只是個賣面的老闆。他因此覺得很委屈。

兒子怒斥父親:「你每天只會問我餓不餓,卻不能在事業上拉我一把!」

滿頭白髮等父親泣不成聲,非常愧疚地對兒子鞠躬:「對不起,我沒本事,讓你受委屈了。」

這位父親不但沒有指責兒子的不孝,反而愧疚自己無能。他在長大成人的兒子面前表現得小心翼翼,並不是怕自己的兒子,而是,愛。

這一幕,看了讓無數人心酸不已。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兒子,埋怨父母沒本事,不能助一臂之力讓自己飛黃騰達。

雖然這是電視劇裡的橋段,但是現實中也不乏這樣的孩子,對父母不夠理解,嫌棄自己沒生在錦衣玉食的家裡,嫌棄自己父母不是達官貴人,嫌棄自己父母不夠體面。甚至還有孩子嫌棄自己父母醜。

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年老的父母在兒女面前變得很「聽話」,兒女說什麼,就是什麼,兒女讓做什麼,就做什麼,兒女兇他們,他們還要賠著笑臉讓兒女別生氣。

什麼時候開始,老去的父母開始在兒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了?

原因有三點,都很扎心。

其一,老去的父母,擔心給兒女添麻煩

小時候,父母是天,在孩子的眼裡,母親是百事通,父親是一座巋然不動的山,特別有安全感。

小時候,做錯了事情,父母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目的只有一個,教育孩子往正路上走。

那時候要麼母親河東獅吼,要麼父親低吼一句然後屁股上就挨了巴掌。時光就在這樣的打是親罵是愛中漸漸走遠,孩子長大成人了,父母卻佝僂了腰身,被風霜染白了雙鬢,眼睛花了,走路也蹣跚了。

為什麼父母在兒女面前變得聽話了,幹什麼事情說什麼話,都變得小心翼翼了,有時候,他們只是怕給兒女添麻煩。

知道兒女在外面的世界挺辛苦的,不好混,他們不會主動給兒女添麻煩,哪怕是生病了,也千方百計瞞著不讓兒女知道,等瞞不住了,弱弱地說一句:「不想讓你擔心啊。」

其二,老去的父母,擔心自己更老一些,生活不能自理

小時候,我們理直氣壯地「麻煩」父母,在他們面前,想要什麼就開口要,需要他們的時候毫不猶豫,我們自認為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掌上明珠,所以麻煩了他們十八年還不算,甚至二十幾年。

終於有一天,孩子翅膀硬了,獨立了,成家了立業了。父母卻在不經意間就變老了,老得那麼快,讓人猝不及防。

他們老了,總是時不時地擔心自己會生病,會無法照顧自己,擔心那些令人痛苦的老年病,擔心自己患病之後怎麼辦。

可是他們忘了,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天起,他們就一點也不怕麻煩,一把屎一把尿,半夜沒睡過一個安穩覺,他們把所有的耐心給自己的孩子,沒嫌過苦,沒嫌過累。

老去的父母,特別擔心的這一點,很扎心。

然而,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父母老了,需要孩子的照顧,這才是理所當然。

其三,老去的父母,擔心兒女把自己忘在腦後

父母老了,兒女卻因為工作需要和小家庭的忙碌不能常伴身邊,父母有時候會產生一種被遺忘的感覺。他們想打電話給孩子,怕打擾孩子工作。他們想讓孩子回家,讓他們看一眼,又怕孩子不耐煩。

曾經那麼堅強那麼能幹的父母,在他們白髮蒼蒼之際,卻在自己的兒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這一切,也許我們還沒有反思,為什麼?

我想,是因為我們無意中對父母的態度讓他們產生了誤解。

我們變得沒有耐心,和父母說話有點橫,指責他們,嫌棄他們生病,嫌棄他們耳朵背聽不見,嫌棄他們囉嗦……

所有沒耐心的背後,讓父母變了,開始變得小心翼翼,遠不如我們小時候的理直氣壯。

寫在最後:

百善孝為先。

孝順父母,從和顏悅色好好說話開始。

不要讓他們覺得自己沒有了「價值」,就被孩子冷落了。

高亞麟在《我家那閨女》節目裡說過這樣一句話,非常扎心,他說:「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

細細想來,悲涼之至。

有生之年還能有機會伺候和孝順父母,是每一個孩子最大的福報,好好珍惜。

作者,談情說,用暖心文字陪伴你。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兩座山不再偉岸,他們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許多事不敢問,話不再敢大聲說。 小時候,作業不會寫,爸媽會非常生氣地說:這都不會,上課幹嘛去了? 而現在反過來了。而他們也只是小心翼翼的陪著笑臉,或者難過或者默默地不再吭聲,他們變得越來越弱勢。
  • 中國父母的真實寫照,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兩座山不再偉岸,他們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許多事不敢問,話不再敢大聲說。 為子女操勞半輩子的孫阿姨,和很多老人一樣,退休後主要的工作就是幫兒女看孩子,生活在兒女家裡總有不方便的時候
  • 為什麼父母老了之後,在兒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怕做錯事?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如何看待老年父母在兒女面前小心翼翼?年老的父母,在兒女面前小心翼翼,謹言慎行,害怕不小心說錯了話,做錯了事被子女責備,活像一個做錯事或者害怕做錯事的孩子。這副形象是不是有點熟悉?仔細回想一下,在父母年輕、孩子小的時候,這擔心做錯事的,是不是孩子?在兒女面前小心翼翼的父母,身上折射出兒女年幼時的模樣。
  • 父母年老後最大的悲哀,是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兩座山不再偉岸,他們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許多事不敢問,話不再敢大聲說。而他們也只是小心翼翼地陪著笑臉,或者難過或者默默地不再吭聲,他們開始變得越來越沉默。之前,一部很火的電視劇《幸福一家人》裡一個片段,看哭很多人。
  • 曾經在子女面前意氣風發的父母,為什麼突然變得小心翼翼了?
    03還有很多人用身邊的例子甚至是現身說法來分析過這個問題,總結來說,有以下幾個原因。而這一切兒子都是看在眼裡的,為避免步前人後塵,她只能把孫子接到自己身邊,一方面有個孫子輩給自己老年生活添點熱鬧,另一方面還能緩和和兒子兒媳之間的關係。
  • 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這個問題我分3點回答。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絕大多數父母在年輕的時候,都是家裡頂梁柱,家裡一切花銷都是他們賺回來的,所以對家裡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有話語權,甚至可以口無遮攔。但是父母年老的時候,沒有了收入來源,自己的衣食住行都得兒女解決,俗話說:拿別人的手短,吃別人嘴軟。
  • 中國式父母的卑微,年輕時付出所有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卑微的父母,都不敢做自己,只敢看孩子的臉色。01一直盛傳這樣一句扎心的話: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父母在你面前變卑微。小時候,我被熊孩子欺負了,不善於與人爭吵的他,也會叉著腰跟潑婦對罵老半天;初中時,我被班主任點名批評太愛打扮了,他直接懟回去說:「愛美是天性」;長大後,我遇到渣男的糾纏,他二話不說就攆跑了……原本那麼剛,那麼要強的一個人,如今竟在自己孩子面前變得這麼謹小慎微
  • 夜讀丨別讓父母在你面前,活得小心翼翼
    > 收聽朗讀音頻文/民生周刊一直盛傳這樣一句扎心的話: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父母在你面前變卑微。儘管,我一次次說沒事,他還是拘謹地像個犯了錯的小孩。可在記憶中的爸爸一向都很清高,何曾對誰這般小心翼翼過?他常常說,不蒸饅頭爭口氣。原本那麼剛,那麼要強的一個人,如今竟在自己孩子面前變得這麼謹小慎微。多少父母都是如此,年輕時為子女遮風擋雨,年老時卻得看子女臉色行事。想一想,可真是諷刺啊!
  • 含辛茹苦養大兒女,白髮蒼蒼之際,卻在兒女面前小心翼翼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兩座山不再偉岸,他們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話不敢大聲說,許多事也不敢再問。前段時間知乎上有個問題被大家熱烈討論。「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與父母的之間的關係也不斷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去了一個月,女兒總共去看了她兩次。你說這種父母,她要是年老了想維持親子關係,不小心翼翼能怎樣?像我爸爸那種就不會小心翼翼。我爸爸生病以後,我幾乎所有的流動現金全花在了他身上,買藥,營養品等等等等。月光到靠還信用卡過日子。
  • 人到老年,有高額退休金,兒女們是真心孝順嗎?看三位大爺心裡話
    人到老年勞累了一輩子,如果想要好好的享受晚年生活,那也是要有前提條件的。身體健康能夠保證自己出入自由,而擁有退休金則能夠保證自己經濟自由。雖說這也不是決定性的兩點因素,但是確實是能讓老年幸福最關鍵的因素。都說兒女們孝敬老人是責任,不能因為父母有養老金才能孝順,但是老人有養老金能過的更舒服一些。那麼實情是這樣嗎?
  • 老了以後,你會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嗎?4位老人說出心裡話
    導語不知不覺中,身為「70後」、「80後」的父母們都已經步入了老年人生活,那麼你們現在面對子女時會變得小心翼翼嗎?這4個老人道出實情。葉先生我年輕的時候,家裡經濟全靠我支撐著,經濟大權也由我掌管著。現在年紀大退休了,兒女也都成家立業了,對家庭的貢獻也漸漸由孩子們承擔起來了。這個時候需要孩子們的照顧,家庭地位已經發生變化了,就不能像原來那樣鼻孔朝天什麼都自己說了算了。老了以後如果還像年輕時那樣什麼都不自己做主,那麼自己的晚年不僅會給在生活上給子女帶來負擔,情感上也不利於整個大家庭。所以老了以後,在子女面前還是多收斂收斂,大家都能過得舒服一些。
  • 人到老年,半路夫妻與親生兒女,哪個更靠譜?3位70老人這樣說
    導語:人到老年,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養老事宜,有人說靠兒女越來越不現實,兒女現在忙的自顧不暇,不是不孝,而是真的不能不工作掙錢養家。那麼,人到老年,半路夫妻與親生兒女,哪個更靠譜的呢?我來聽聽這3位老人怎麼說。
  • 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 人到老年想要再婚,是件讓兒女丟人的事嗎?60歲阿姨說了心裡話
    那些話雖然是對著我兒子說,但一字一句都扎在我心上,我住了兩個月就提出要回去。 回到家裡沒幾天,女兒又打來電話,讓我到上海去,我心裡還是更樂意跟自己女兒一起住的,女婿是男人,早出晚歸的,幾乎沒什麼交流,也就不存在什麼矛盾。
  • 人到老年,半路夫妻與親生兒女哪個更靠譜?3個再婚老人說心裡話
    大多數半路夫妻都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也許年輕時還看不出半路夫妻的真面目,但是到了老年,就會知道半路夫妻與親生兒女,哪個更靠譜了。塗先生:我和二婚的老伴,已經攜手走過6年了,到了老年,我覺得自己真的找對人了,我找到了一個心地善良,特別厚道的老伴。到了老年常常需要生病住院,大多數時候,都是我二婚老伴默默無言地在醫院裡陪著我。
  • 子女最大的悲哀,是父母在我們面前,開始變得小心翼翼
    不僅如此,父母還漸漸地失去以前的偉岸,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好多個在很遠地方的親戚都來了,你離這麼近,說什麼也得過來給外婆祝壽呀!而且外婆特別想見你,非常希望你能夠過來,實在不行,你就跟老闆請個假。」這每一句話都戳中我的心,我開始後悔當初為什麼要跑到這麼遠的地方來,也埋怨自己為什麼不乾脆辭掉工作回去給外婆祝壽。
  • 年輕時不懂,到了老年才明白,能靠得住的並不是兒女
    文|雪落無塵01鄰居王奶奶前些天病重,王爺爺一個人搬不動老伴,哭得跟個孩子似的無助,讓一單元的人看了都覺著揪心。滿打滿算著,有個兩三年到頭了,怎麼也要走在你前頭的。那時你也別發愁,再找一個,我不是試探你,也不是說氣話,我說的是真心話,你到時再找個伴,陪你到老吧!
  • 人到晚年,最親的並不是老伴,3個60歲退休女人實話實說,很扎心
    按理說,老伴是這一輩子陪我們最久的人,父母會老去,兒女會長大,晚年最美的風景,莫過於和老伴安安靜靜過小日子,攜手看夕陽,漫步春暖花開。然而,對於一些老人來說,卻未必有這般幸運。走過半生,原以為終於有了更多的時候可以和老伴相互陪伴,卻不成想,人到晚年,躺在病床上才發現,最親的人並不是老伴,而是另有其人。
  • 人到老年有高額退休金,兒女們是真心孝順嗎?看2位大爺心裡話
    導語:人生短短幾個秋,人到老年辛苦了大半輩子,如果想開心幸福的度過晚年,那也是需要前提條件的,首先你要有能一個健康的身體,能保證自己身體不受約束,而高額的退休金,則可以保證自己財務自由,雖然說這兩點因素不是老年快樂的關鍵因素,但一定是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