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裡,是什麼讓兩個人願意彼此珍惜?

2020-09-16 蘿蔔心理

是一起演戲,還是一起真實?


作者 | 羅近月

來源 |美靈心生活(ID:meilingxinli)



點擊收聽 主播 流年 溫情朗讀 | 製作 鳴天

親密關係裡,是什麼讓兩個人願意彼此珍惜?來自蘿蔔心理Psyrobot00:0014:45


幾乎每一個進入親密關係的人,都有著這樣的渴望:


希望能被足夠在意和珍惜。


然而,基本上每一個進入親密關係的人,都會經歷失望的時刻,感覺到自己沒有被好好珍惜。


如果這是關係裡的一個必然過程,那麼在這些關係裡的失望和受傷時刻,我們該如何理解這個過程,兩個人怎樣才能有機會走向彼此珍惜呢?


▷1◁

當一個人感覺到不安全時

就會隱藏自己


我有一位來訪,對親密關係很失望,她跟我描述了關係如何漸行漸遠的過程:


剛開始交往時,他很符合我期待,處處為我考慮;


可是,結婚後不久,我就發現他不再像以前一樣照顧我,我的內心開始隱隱不安。我想,或許他不那麼愛我吧!


我一方面渴望他可以更靠近我,但是另一方面,我也在暗暗地跟他較勁,表現出我也不需要他。他怎麼對我都可以,反正我不在乎。


兩年之後,他出軌了,我非常氣憤,做了所有他不希望我做的事情,我就是想把事情鬧大,讓別人都知道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現在,他想離婚,我不願意離,可是我卻不知道怎麼過下去。


過去關係裡已經累積了太多的問題,我想他也可能不願意跟我再繼續,但我是真的不想失去這段關係。


從她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面對關係的失望時刻,她主要選擇了兩種面對方式:


退縮和攻擊。


退縮是因為,面對不被照顧的失望,她的內心已經有了判斷:你不夠愛我,所以才這樣不珍惜我!


攻擊是因為,即使我可能不值得珍惜,但是你出軌了,我可以站在道德的位置來指責你。


退縮和攻擊,是很多人面對關係無助的模式,也是阻礙關係彼此靠近的模式。


這是我們面對關係不安全的一種的表現。


當需要不被滿足時退縮了,因為覺得自己不值得;

當對方犯了公認的錯誤時攻擊,是因為這個位置很安全。


這就相當於,選擇這兩種模式面對關係,意味著我們的自我還沒有真正在關係裡上場,我們只是在小心翼翼地隱藏自己。


這種在關係裡不安全的感覺,是被當前關系所引發的,但是卻不是來自於現在的關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說,如果你沒有覺察和有意識地成長,你的關係劇本其實在進入關係之前就已經寫好了。


那些在過去的經歷中,在人與人相處時受傷的體驗,會成為你在新的關係中的扳機點,一旦觸及,就會立刻關閉通往關係的大門,要麼退縮,要麼攻擊。


而關係是雙人舞,當對方感覺到你的退縮和攻擊,這亦會讓對方感覺到不安全,於是也可能採用自保的方式,退縮或者攻擊。


如此,你保護了自己獲得安全,卻犧牲了關係可以走向更親密和相互理解的機會。



▷2◁

親密關係是一面鏡子

折射出的是你所在的位置


在我小的時候,當我看到我的媽媽每天努力勞作,生活得特別辛苦時,我就會無比痛恨我的爸爸。


我覺得他很冷漠,沒有盡到一個做丈夫的責任,沒有照顧好我的媽媽。


然而,現在我會無比清楚,這就是關係舞蹈的奧秘。


我的媽媽因為價值感的缺乏,總是無時無刻地不在向我爸爸證明:我很厲害,所以我不需要你。


於是,我的爸爸也會在同一位置上回應:你都這麼厲害,我還幫你幹什麼!


這樣,我的爸爸退出了關係的舞池,這個本來是兩個人共舞的地方,就變成了我媽媽一個人折騰。然而,媽媽就終於有機會告訴所有人,你看我的老公就這麼對我的。


最終,我媽媽獲得了所有人的可憐和同情,但是卻沒有被好好珍惜。


所以,親密關係是一面鏡子,通過關係,可以折射出我們自己所在的位置。


當我的媽媽在關係裡被冷漠的對待,沒有被足夠珍惜時,折射出的是她對於關係需要的羞恥。


因為需要他人,會讓她感覺到自己不夠好,顯得沒有價值,所以她使出全部的力氣,來讓我的父親沒有機會去照顧她。


你看,關係就是這麼矛盾啊,有時候我們不斷埋怨的,內心渴望卻求之不得的東西,卻恰恰是我們內心在拼命拒絕的東西。


只是,因為內心的不安全,因為有些部分我們自己也覺得很糟糕,所以我們很少有機會去細緻地看到自己對於關係的影響。


這些不安全的因素,會讓我們一直努力隱藏起自己的真實,我們就會站在規則、道德、責任的角度去要求對方,關係就會變得看似正確,卻失去了生命力。


所以,我經常會說,關係的功課,就是走近自己內心的功課。


每個人都不需要刻意去改變關係,我們更需要通過關係來讀懂自己。


當我們可以去靠近那些內心的傷痛,好好的療愈自己,就可以更輕鬆地面對關係,不需要再辛苦隱藏自己。



▷3◁

關係的彼此珍惜,

取決於兩個人坦言脆弱的程度


我們會發現身邊好的關係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彼此在給對方更多的安全。


而糟糕的關係也有一個特點,就是彼此都在製造不安全。


所以,給對方安全,還是不斷製造不安全,這是影響關係走向的關鍵。


如果我們能很好的理解接納自己,我們就不再因為自己有需要而要迴避,也不會因為自己的脆弱而感到羞恥。


真正讓兩個人感覺可以相互理解,以及願意彼此珍惜的,就是因為我們可以更多感覺到對方的真實,然後才可以接納和照顧對方的真實。


昨天,我跟我先生商量著一起換魚缸,我說:其實我早就想換了,但是沒有你幫助,我一個人是做不到的。


他也很高興,跟我一起忙活,然後他洗魚缸,我洗那些小石頭和花草。後來要洗充氧機,我只是把外面洗乾淨了,他說怎麼能只洗外面,裡面也要拆開洗。


要是換作很多年前,我可能就會責備自己沒有做好事情,然後努力裝作自己會洗的樣子,像我媽媽一樣要在他面前來證明自己。


而現在,我只是如實地說:這個我真的不會,我需要你。


我先生很願意去做,並且這些事情,他做得真的要比我好很多。


所以,越是簡簡單單,越能走進人心,我越來越喜歡坦言脆弱,因為我知道這是幫助他了解我,也是讓自己能夠有更好地被照顧的機會。


在關係裡,要一起演戲,還是要一起真實,是一種選擇。


但是,不變的是,唯有真實,能走進人心;唯有真實,能讓我們不被傷害。


好的關係不是有你沒我,也不是有我沒你,而是在關係裡,我們都可以坦言自己的脆弱,然後我們可以一起來相互照顧。


最終,兩個人關係的深度,取決於相互敞開、相互理解以及相互照顧的程度,而這些,又取決於我們理解和接納自己的程度。


關係始終是一場雙人舞,

你渴望安全,就得用安全去交換;

你渴望真實,就得拿真實去交換。


所以,本質上,輪不到我們為關係犯愁,只需要我們儘可能讓自己更舒服就好了。


實際上,有些你一直尋找的幸福關係的樣子,或許你早就已經擁有。


只是看你從沒有機會通過向內探索,去真正意識到這一點。

- The End -

作者簡介:羅近月,一名專注於女性成長的諮詢師,助力女性通過自我成長走出心理羈絆,活出有愛、有尊嚴、有價值的人生!已出版《當你看得見自己,愛才能看見你》,新書《生活需要幸福力》上市熱賣中,微信公眾號:美靈心生活(ID:meilingxinli)。

主播簡介:流年,河北省朗誦協會會員,有聲平臺主播。一個用聲音溫暖心靈,用真誠擁抱生活的朗讀人。微信:Lucy0612777

圖片聲明:文章配圖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在親密關係裡,我們終將收穫的是什麼?
    我傷心難過的時候,不是人不在,就是不會感同身受我的情緒,還指責我怎麼什麼都不知道,接著給我一堆建議。我不需要建議,我需要他知道我的感受。」 所以「暖男」很受歡迎。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都體現了在親密關係裡,我們會希望從對方那裡獲得某些資源,這些資源包括,金錢投入、時間投入、身體安撫、情緒支持等等。
  • 是什麼偷走了婚姻裡的親密感?
    我相信,相愛的兩個人在走進婚姻時,都會抱著對未來的憧憬和夢想。或許你希望幸福美滿、或許你希望被關心和愛護、或許你希望被珍惜和理解、或許你希望被保護和照顧,但是往往卻發現婚後生活截然不同,出現矛盾就是相互指責,冷戰成為主要的相處模式,冷漠充斥在家裡的每一個角落,婚前的親密彷佛在昨天,看見愛人冷漠的臉卻如墜冰窟。
  • 為什麼親密關係裡的兩個人總是會互相傷害?
    親密關係裡的兩個人,看似在互相傷害,但其實這種傷害的動機,絕不在於存心傷害對方,而是通過傷害,索取對方的在乎和關注。同時用極大的情緒波動置換無數次的先苦後甜的情緒價值,從而引起精神上的快感和滿足感。 說白了,傷害對方,其實是一種類似虐戀的調情方式,潛意識裡反映出想和對方更好地在一起。
  • 在親密關係裡,什麼才是靈魂伴侶
    在一段親密關係裡,兩個人除了身體的交融,更重要的是靈魂之間的共有欣賞與尊重。 這段親密談話中,丁元英在小丹提兩年後就離開刑警的事作出的回應,他只是提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不是現在或三年或四年。現實生活裡,大多數發生了親密關係的伴侶,知道自己在對方心目中有了重要的地位後,總會以一種自我,而又自以為為對方好的前提觀點說話。如果換了你,你會不會說,你不能為了我,現在就離開刑警這工作,多危險,又或者會大怒調侃說,你根本不愛我,不把我放眼裡。
  • 建立親密關係的條件是什麼?
    曾經看過一個短視頻,視頻中是一對年過古稀的老人,這兩位老人都是彼此的初戀,兩個人真正能做到了第一次牽手、第一次擁抱、第一次親吻.....人生中所有美好甜蜜的第一次,都是跟對方完成。 視頻下面有很多人的回覆,讓人感慨良多。有人說「很羨慕這樣攜手一生的愛情,把自己所有的最美好,都花費在一個人身上。」「好希望也能跟自己的初戀,完成人生所有的第一次。」
  • 親密關係裡,最重要的是什麼?
    在抱怨之前想想你必須喜歡什麼,這對男人和女人都適用。這種無原則的付出只會讓對方習慣,想當然,最後不再珍惜。你總是覺得你能找到更好的東西。但吝嗇是不對的。沒有人會願意繼續和一個永遠不會給出回應的人在一起。
  • 這本書可幫我們認清親密關係的真相——親密關係四階段
    克裡斯多福•孟的《親密關係》一書可以幫助我們認清親密關係的真相。請看看你們處在什麼階段?1.「光環」階段:指的是兩個人最初的戀愛階段。在這個階段,兩個人相互吸引走到一起,對方身上的一切都是自己喜歡的,非常甜蜜。2.「幻滅」階段:指的是兩個人在經歷「對方變了」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兩個人互相開始挑毛病,發現對方身上有很多缺點,且還有很多不能滿足自己需求的地方,於是感到失望和氣憤。3.「內省」階段:指的是兩個人經歷痛苦過後,得到一個機會去檢視自己的內心並發掘所有親密關係問題的源頭,即自己。
  • 一段好的親密關係,是懂彼此的不容易
    離婚除了出軌、家暴、性格不合、婆媳關係不和等原因外,很關鍵的一點便是兩個人沒有活出自我,更不明白彼此需要是什麼。【1】為了彼此願意成為更好的自己高曉松曾在《奇葩說》中表示:"最好的感情就是讓我們都成為更好的自己,什麼是更好的自己,就是純良的自己、誠懇的自己、磊落的自己,這個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而不是談戀愛,我們各自成為了更好的自己,那才是一段最好的感情,不論是一段還是一生,就是兩個自由的靈魂相愛,才是最好的愛情。
  • 你的親密關係是靠什麼維繫的?
    狹義的親密關係,指的是夫妻、情侶之間的關係。 很多人不是在婚姻關係中,就是在情侶關係中。 那麼,在你親密關係中,你是靠什麼來維繫的呢?也就是兩個人能夠在一起的載體是什麼?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騰伯格就此提出了&34;模型。他把親密關係分成三種不同的心理學成分。分別叫激情、承諾和親密。
  • 彼此認識多久,發生「親密」關係才合適?
    小鬱原本感覺兩個人愛到深處發生關係,是件很當然的事兒,哪還斤斤計較得了時間問題,但是被好閨蜜那麼一說又感覺太快發生關係是否一些隨意?  或者必須較高保持力,例如要在另一方眼前每時每刻維持最好是情況,一直要猜想另一方的思緒,花許多活力去保持的那樣一段關聯,那麼你就需要學好去運營一段高品質的親密關係,在適當的時間產生親密關係。
  • 怎樣建立親密關係?
    什麼是愛?建立親密關係的條件是什麼?當我們看到彼此的初戀之光時。愛情,是在婚後的瑣碎中,是在爭吵中,依然對彼此充滿了愛。理解:通過眼神交流,我們從對方的眼睛裡看到自己,並在四隻眼的交易關係中感到被理解。共鳴:在與他人接觸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彼此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甚至同步。
  • 心理學:親密關係中,假性親密,如何讓彼此漸行漸遠?
    林語堂評價徐志摩所說,他整個的人永遠活在他文字裡。因為真正的親密關係,並不是形式上的親密無間。而是與對方有深層次的交流和互動,彼此之間相互接納和理解,可以坦誠地面對真實的自己和對方。對此的相反情形,心理學中有個詞,叫做「假性親密關係」。
  • 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Irrelationship)?
    (Irrelationship)假性親密關係,並不是真正的親密關係,而是指伴侶雙方默認的一種狀態:利用形式上的在一起,來迴避真正的在一起。你們可能在外人看起來是親密的;但實際上,這段關係避開了雙方彼此的坦誠和接納、避開了雙方自願地為這段感情和對方付出。它是雙方不自覺地精心構建起來的「聯結」,是伴侶雙方的共謀。真正的親密關係代表著相互關心,彼此共情及情感付出。
  • 親密關係中的融合與危機
    在親密關係中,兩個人最終走向是融合與分離。不管是融合還是分離,從彼此陌生的兩個人到相知相愛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不少的共同經歷,在這些共同的經歷中,一定會有性格彼此磨合的階段。不管是漸行漸遠還是越走越近,兩個人的心還是曾經走到過一起,至於到什麼結果,最後還是由兩個人的選擇來決定。
  • 兩性關係中,什麼時候發生親密關係比較好?
    諮詢類似問題的人還不少,他們想知道,男女關係中,什麼時候發生親密關係比較合適,相識時間太短,怕人家說自己不懂得矜持,相處時間太長,又怕對方以為不是真感情而移情別戀。男女在交往過程中,發生親密關係,不一定是因為愛情,或是某個說得明白的原因,當時的氛圍,彼此之間產生的情愫,可能就導致了親密關係的發生。成年異性之間,兩心相悅,你情我願,發生什麼,應該自己明白需要承擔什麼責任與後果。
  • 人類需要親密關係,3種行為導致親密關係破裂,有你嗎?
    我們想要的親密關係是什麼?被喜歡的人撫摸。被喜歡的人注視。被喜歡的人欣賞。和喜歡的人一起歡笑。感到安全。感到有人真正擁有你。這才是我們渴望的。但沒有書籍、音樂、電影,沒有希望,沒有親密關係,我們還是可以活著的,然而沒有了這一切,活著也未免太蒼白了吧。羅弗巧樂卡:我們到底為什麼需要親密關係呢?因為我們需要一個人形成情感上的聯結,滿足彼此的安全感和情感需求,讓彼此體驗到被愛。
  • 當下綜藝剖析普通人親密狀態:親密的伴侶,關係裡都傷痕累累
    但實際生活裡,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適宜的親密關係,有的人融入了親密關係達成了自我實現,而有的人卻在親密關係中迷失了自我。每個人都想在親密關係中獲益,但都不願意付出太多成本。就像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因為看過太多親戚、朋友甚至是父母的親密關係,越來越不相信愛情,堅信婚姻是人生的墳墓。那麼,世間真有和諧的親密關係嗎?到底應該怎樣經營自己的親密關係?
  • 爭吵可以讓親密關係中的兩個人更親密
    在我看來這樣的故事在親密關係中是一個常態。很多人都在渴望建立朝夕相處的親密關係。但是我卻發現朝夕相處只是親密關係的第一階段。孩童時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我們心中所形成的看待外在世界的態度,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我們兒時絕大多數的行為,都以歸屬感和被重視的需求為出發點。但如果我們的行為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我們往往會覺得更孤單、更不被重視。
  • 別讓假性親密關係,毀掉你的婚姻
    如果你有心事寧願跟別人說,也不願意跟你的另一半講...如果你們看起來是一對令人羨慕的情侶,回到家後卻無話可說...那麼,你可能陷入了假性親密關係。表面看上去兩個人關係很好,互相尊重,從不吵架,其實彼此都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也不敢表露自己的情緒,兩個人都迴避著彼此之間的禁區,你們之間總覺得隔了些什麼,有一種生分和疏遠的感覺。在外人眼中,你們是最恩愛的情侶,其實只有你們知道,你們不過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 真正愛過的兩個人,是彼此生命裡的風景
    或許是因為,愛情,不同於親情、友情,兩個毫無血緣關係的、此前從未有過交集的兩個人在某個時間節點相遇了、相愛了,為著彼此交付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就憑這,愛情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浪漫、最美好的情感了。而每一段愛情裡真切愛過的兩個人,從中收穫的不只是歡笑、淚水和感動,他們收穫的是愈加完整的人生。愛過知情重,醉過知酒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