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一部名叫《雖然是神經病但是沒關係》的韓劇大結局了。我很喜歡這部片子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這個片子裡面很感動我的地方。
我雖然是做社會學研究的,但是我一直比較喜歡看那種甜甜的韓國偶像劇,這對我來說這是個很好的放鬆方式。因為你不需要動腦筋,看著他們談談戀愛放鬆精神,看看帥哥美女就可以了。可是同樣作為一個社會學者,我特別愛的一種韓國偶像劇類型就是披著愛情的外衣在講一個社會問題。這部劇就符合了這個條件。
這部劇講的是原生家庭對個體的創傷如何在愛情中治癒的問題,尤其中間談到了家庭暴力。
家庭的虐待對孩子來講真的是一個非常大的創傷,我在過去的經歷裡面遇到過很多這樣的個案。很多時候當事人一說話他們就開始痛哭,我也覺得很無奈。我們的出生並不是我們能選擇的,很多父母也不是說不愛孩子,他們真的不知道怎麼去愛,所以就造成了一個相愛相殺的結局。
當我看到這部劇的第十三集的時候我非常受到觸動,因為它談了一個我沒有想到的問題。它不僅僅在談家庭暴力本身,它也在談當家庭裡面有一個家庭暴力者的時候,施暴者以外還有另外一個家庭成員,那個人的表現是如何傷害到被打的那個人的。
女主高文英在跟男主文鋼太傾訴這段經歷的時候,她講到她是被她媽媽家庭暴力、虐待的。後來她父親重病希望臨終前能看她一眼,她就一直拒絕。於是就有了這樣的對話:
男主:你有信心以後不會覺得心痛嗎?不是說要把心裡話說出來才不會得心病嗎?以後沒有對爸爸說的機會了,即使如此也沒關係嗎?
女主:無所謂,沒有話要說也不會後悔。比起折磨的人,旁觀並且放任不管的人更壞。
在這個劇的結尾女主沒有去看她的爸爸,我覺得這也就是韓劇能夠做出來的效果。因為我們總會說最後你要原諒父親,可是女主她沒有。
我在這裡並不是為施暴者「伸冤」,我也不同意高文英的觀點。我覺得相比而言施暴者沒有那麼嚴重,那個沒有施暴的旁觀者更糟糕。家庭暴力中罪魁禍首依然是那個施暴者,施暴者是應該負主要責任的。但是我覺得劇裡提的那個問題是非常重要。
在我自己以前的個案裡,我碰到了一個小男孩,他的媽媽覺得他特別自私自利,覺得他什麼都不好。當他們到我這裡來的時候,他的兒子最後就怒吼了一句:當爸爸打我的時候,鞭子抽我的時候,你在幹什麼?!你沒有保護我,你不是我的媽媽!然後他的媽媽馬上就哭了,說我保護不了你,你爸爸是抽你,可是你爸爸也會打我,所以我保護不了你。
我從我的角度跟他媽媽講,你的孩子沒有辦法選擇他的爸爸,但是你可以選擇離開你的丈夫。孩子對你有怨氣我能理解,當然你的無奈我也能理解。但是你畢竟是成年人,對一個弱小的孩子來講,他在那個階段其實是極其無助的。他可以把打他那個人看成是魔鬼,可是他身邊的那個人明明是愛他的,卻一點都沒有幫助他。這在他看來整個世界是絕望的,他是沒有辦法尋求幫助的,他的整個社會支持體系是處於崩潰狀態的。所以他不僅碰到了一個魔鬼,如果他身邊沒有幫助他的人,他就身處地獄。我覺得這種身處地獄的感覺,讓我做這個個案的時候覺得特別心痛。
看這部韓劇的時候讓我又想起了這種感覺。我不知道日常生活中你們是不是會遇到這樣的個案,我每次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都覺得我們一定還能做些什麼幫助到這部分的人。
同時這部韓劇比較讓我感動的是地方是它提出的一些解決方案。劇裡也有一個類似的被家庭暴力的案例,劇裡有一個女孩子叫劉善海,她在電視劇裡已經是三十多歲的女性了。那個時候希望她的爸爸希望她可以換肝給他,所以來找她。但是她一直不接她爸爸的電話。為什麼呢?因為她從小一直被繼母打得很厲害。後來她爸爸覺得她是女巫,就把她送到了另一個女巫的家裡,當然其實她不是,所以她內心有很多的憤怒。
那她怎麼去排解呢?我覺得男主角文鋼太做得太好了,男主就問劉善海你是希望我把你的爸爸趕走還是說你把你的話表達出來?這個期間我來保護你。他通過詢問劉善海,就幫助劉善海把她想對爸爸說的話全部說出來了。
這段故事讓我特別感動。為什麼這段對話讓我覺得很重要,就像歐美在大量研究裡發現當你遇到原生家庭的這種狀況,其實不是你自己選擇的。但是你身處在這個地獄裡要靠自己的力量爬起來其實是特別特別艱難的。
當我們陷進了自己糟糕的過去時,這個時候我們身邊真的很需要像文鋼太一樣的人存在,因為他可以幫助我們走出這個困境。我們大量的心理學和社會學研究都發現,一個個體想要走出自己的困境其實是需要社會支持體系的。這可能是一個制度性的機構的幫助,比如像精神病院,也可能是具體的一些人包括一些親密關係或者身邊一些對你有幫助的人,這些人能幫助你走出你的困境。
在韓劇中,當劉善海把她對爸爸的話都說出來以後她的很多的症狀就好了。尤其到最後男主一回頭擁抱,劉善海變成了一個小女孩,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真的是潸然淚下。我們很多人在受到傷害的時候是需要有人讓我回到小時候,看是不是可以把這段經歷重置。當我遇到這樣的傷害的時候,身邊有一個人他能抱住我,告訴我他會保護我,這叫記憶替換。而這樣才能夠使得我們有勇氣更好地走出來。
我再分享一下我前陣子的一個經歷。有一天晚上我跟我先生很晚回家,我們走進小區看到一個男的把一個女性按在車上打她。於是我們就上前吼叫了一聲,結果這個男性就站起來把眼鏡摘掉想打我先生。這個時候我跟我先生是很戰戰兢兢的,因為我們都不太擅長打架,所以我們是往後退的。但即使我們在往後退,我們也依然堅持把聲音提高說你到底在幹什麼。我們用這樣的方式去恐嚇對方,最後這個男性停止施暴走掉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是有擔心的,因為我們都不擅長打架,但即使我們是弱者我們也有吼一聲的能力,並且這個吼一聲是能幫到身邊的人的。我不是從事這一塊領域的,我不能幫助到很多人,很多時候我也比較膽小。但是恰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作為弱者即使幫不到對方,我們吼一聲也是種幫助。
有句話叫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很多時候也許我們出手沒有那麼有力,但至少你是可以吼一吼的。能出手到什麼樣的力量量力而行,當我們看到有親密關係的暴力行為時,不要覺得這是私事,只要是暴力就沒有公私之分,我們是可以吼一吼來制止暴力的。先制止暴力,後面的問題可以再去解決。我覺得對家庭暴力的一種反思,我們不僅要反對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同時我們不要做那個漠視家庭暴力的旁觀者,這一點也是無比的重要。
如果當你成為強者的時候,你想著說我還能幫到一些比我更弱的人,這就是社會進步的力量。以前有句特別俗的歌詞說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這句歌詞是挺俗的。可是俗的東西往往是真理,人類之所以結成社會就是因為我們能夠互相理解,去幫助一些人。
也許看起來這篇文章有點太過正了,但是這就是我特別想分享的東西。如果說有些什麼劇本它是可以給你解決方案,我覺得這個劇就特別好。如果大家對這部劇很有興趣,在未來我也想再多分享看看我們怎麼走出原生家庭,這部劇給了我們一些什麼樣的經驗,或者給了我們一些什麼樣的方法,期待和大家下次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