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暴力Say No!別人的家庭暴力我能插手嗎?

2020-09-10 奕斐有話說

前陣子有一部名叫《雖然是神經病但是沒關係》的韓劇大結局了。我很喜歡這部片子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這個片子裡面很感動我的地方。

我雖然是做社會學研究的,但是我一直比較喜歡看那種甜甜的韓國偶像劇,這對我來說這是個很好的放鬆方式。因為你不需要動腦筋,看著他們談談戀愛放鬆精神,看看帥哥美女就可以了。可是同樣作為一個社會學者,我特別愛的一種韓國偶像劇類型就是披著愛情的外衣在講一個社會問題。這部劇就符合了這個條件。

這部劇講的是原生家庭對個體的創傷如何在愛情中治癒的問題,尤其中間談到了家庭暴力。

家庭的虐待對孩子來講真的是一個非常大的創傷,我在過去的經歷裡面遇到過很多這樣的個案。很多時候當事人一說話他們就開始痛哭,我也覺得很無奈。我們的出生並不是我們能選擇的,很多父母也不是說不愛孩子,他們真的不知道怎麼去愛,所以就造成了一個相愛相殺的結局。

當我看到這部劇的第十三集的時候我非常受到觸動,因為它談了一個我沒有想到的問題。它不僅僅在談家庭暴力本身,它也在談當家庭裡面有一個家庭暴力者的時候,施暴者以外還有另外一個家庭成員,那個人的表現是如何傷害到被打的那個人的。

女主高文英在跟男主文鋼太傾訴這段經歷的時候,她講到她是被她媽媽家庭暴力、虐待的。後來她父親重病希望臨終前能看她一眼,她就一直拒絕。於是就有了這樣的對話:

男主:你有信心以後不會覺得心痛嗎?不是說要把心裡話說出來才不會得心病嗎?以後沒有對爸爸說的機會了,即使如此也沒關係嗎?


女主:無所謂,沒有話要說也不會後悔。比起折磨的人,旁觀並且放任不管的人更壞。

在這個劇的結尾女主沒有去看她的爸爸,我覺得這也就是韓劇能夠做出來的效果。因為我們總會說最後你要原諒父親,可是女主她沒有。

我在這裡並不是為施暴者「伸冤」,我也不同意高文英的觀點。我覺得相比而言施暴者沒有那麼嚴重,那個沒有施暴的旁觀者更糟糕。家庭暴力中罪魁禍首依然是那個施暴者,施暴者是應該負主要責任的。但是我覺得劇裡提的那個問題是非常重要。

在我自己以前的個案裡,我碰到了一個小男孩,他的媽媽覺得他特別自私自利,覺得他什麼都不好。當他們到我這裡來的時候,他的兒子最後就怒吼了一句:當爸爸打我的時候,鞭子抽我的時候,你在幹什麼?!你沒有保護我,你不是我的媽媽!然後他的媽媽馬上就哭了,說我保護不了你,你爸爸是抽你,可是你爸爸也會打我,所以我保護不了你。

我從我的角度跟他媽媽講,你的孩子沒有辦法選擇他的爸爸,但是你可以選擇離開你的丈夫。孩子對你有怨氣我能理解,當然你的無奈我也能理解。但是你畢竟是成年人,對一個弱小的孩子來講,他在那個階段其實是極其無助的。他可以把打他那個人看成是魔鬼,可是他身邊的那個人明明是愛他的,卻一點都沒有幫助他。這在他看來整個世界是絕望的,他是沒有辦法尋求幫助的,他的整個社會支持體系是處於崩潰狀態的。所以他不僅碰到了一個魔鬼,如果他身邊沒有幫助他的人,他就身處地獄。我覺得這種身處地獄的感覺,讓我做這個個案的時候覺得特別心痛。

看這部韓劇的時候讓我又想起了這種感覺。我不知道日常生活中你們是不是會遇到這樣的個案,我每次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都覺得我們一定還能做些什麼幫助到這部分的人。

同時這部韓劇比較讓我感動的是地方是它提出的一些解決方案。劇裡也有一個類似的被家庭暴力的案例,劇裡有一個女孩子叫劉善海,她在電視劇裡已經是三十多歲的女性了。那個時候希望她的爸爸希望她可以換肝給他,所以來找她。但是她一直不接她爸爸的電話。為什麼呢?因為她從小一直被繼母打得很厲害。後來她爸爸覺得她是女巫,就把她送到了另一個女巫的家裡,當然其實她不是,所以她內心有很多的憤怒。

那她怎麼去排解呢?我覺得男主角文鋼太做得太好了,男主就問劉善海你是希望我把你的爸爸趕走還是說你把你的話表達出來?這個期間我來保護你。他通過詢問劉善海,就幫助劉善海把她想對爸爸說的話全部說出來了。

這段故事讓我特別感動。為什麼這段對話讓我覺得很重要,就像歐美在大量研究裡發現當你遇到原生家庭的這種狀況,其實不是你自己選擇的。但是你身處在這個地獄裡要靠自己的力量爬起來其實是特別特別艱難的。

當我們陷進了自己糟糕的過去時,這個時候我們身邊真的很需要像文鋼太一樣的人存在,因為他可以幫助我們走出這個困境。我們大量的心理學和社會學研究都發現,一個個體想要走出自己的困境其實是需要社會支持體系的。這可能是一個制度性的機構的幫助,比如像精神病院,也可能是具體的一些人包括一些親密關係或者身邊一些對你有幫助的人,這些人能幫助你走出你的困境。

在韓劇中,當劉善海把她對爸爸的話都說出來以後她的很多的症狀就好了。尤其到最後男主一回頭擁抱,劉善海變成了一個小女孩,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真的是潸然淚下。我們很多人在受到傷害的時候是需要有人讓我回到小時候,看是不是可以把這段經歷重置。當我遇到這樣的傷害的時候,身邊有一個人他能抱住我,告訴我他會保護我,這叫記憶替換。而這樣才能夠使得我們有勇氣更好地走出來。

我再分享一下我前陣子的一個經歷。有一天晚上我跟我先生很晚回家,我們走進小區看到一個男的把一個女性按在車上打她。於是我們就上前吼叫了一聲,結果這個男性就站起來把眼鏡摘掉想打我先生。這個時候我跟我先生是很戰戰兢兢的,因為我們都不太擅長打架,所以我們是往後退的。但即使我們在往後退,我們也依然堅持把聲音提高說你到底在幹什麼。我們用這樣的方式去恐嚇對方,最後這個男性停止施暴走掉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是有擔心的,因為我們都不擅長打架,但即使我們是弱者我們也有吼一聲的能力,並且這個吼一聲是能幫到身邊的人的。我不是從事這一塊領域的,我不能幫助到很多人,很多時候我也比較膽小。但是恰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作為弱者即使幫不到對方,我們吼一聲也是種幫助。

有句話叫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很多時候也許我們出手沒有那麼有力,但至少你是可以吼一吼的。能出手到什麼樣的力量量力而行,當我們看到有親密關係的暴力行為時,不要覺得這是私事,只要是暴力就沒有公私之分,我們是可以吼一吼來制止暴力的。先制止暴力,後面的問題可以再去解決。我覺得對家庭暴力的一種反思,我們不僅要反對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同時我們不要做那個漠視家庭暴力的旁觀者,這一點也是無比的重要。

如果當你成為強者的時候,你想著說我還能幫到一些比我更弱的人,這就是社會進步的力量。以前有句特別俗的歌詞說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這句歌詞是挺俗的。可是俗的東西往往是真理,人類之所以結成社會就是因為我們能夠互相理解,去幫助一些人。

也許看起來這篇文章有點太過正了,但是這就是我特別想分享的東西。如果說有些什麼劇本它是可以給你解決方案,我覺得這個劇就特別好。如果大家對這部劇很有興趣,在未來我也想再多分享看看我們怎麼走出原生家庭,這部劇給了我們一些什麼樣的經驗,或者給了我們一些什麼樣的方法,期待和大家下次見面。

相關焦點

  • 「對網絡暴力Say No!」
    有的說「我雖然不及阮玲玉那麼有本事,但是我比她出身高。」甚至,連她去世後,也有人說「我雖然沒有阮玲玉的演技好,但是我比她有勇氣,因為我沒有自殺。」很了解她嗎?但憑新聞報紙的隻言片語去認識一個人,並且用骯髒的語言去抹殺一個女孩子。
  • 家庭暴力,絕不只是家務事
    在去年的「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知名仿妝博主宇芽在微博上控訴了前男友在過去半年裡對她連續施暴的過程,與此同時,多地曝出惡性親密和家庭暴力案件,這成為2019年影響社會發展的十大女性新聞事件之一。因為家庭是由兩性關係、親子關係等構成的,很多人會因顧念過去、孩子、親人、「家醜不可外揚」等而選擇原諒。一旦選擇原諒,就有可能陷入暴力的循環中。但暴力就是暴力,與發生在哪無關,家庭暴力,重點在「暴力」,而不是「家庭」。家暴不應該在家庭內部事務的包裝、庇佑下繼續存在。拉姆的丈夫長期以來的殘酷施暴,以及最後用事先準備好的大量汽油對拉姆進行焚燒,這不是家庭內部事務,是蓄意謀殺,是暴力犯罪。
  • 家庭暴力——暴力的就是你對婚姻的卑微乞討
    在所有的人身傷害中,家庭暴力的傷害最具有持久性,而這樣持久的暴力傷害緣於受害者的忍氣吞聲和施暴者的人性扭曲,往往家庭暴力的主導者在他人面前和顏悅色,卻在不被人知的房間角落裡宣洩無休無止的心理病態。>,聽別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的婚姻與人生,在人生的每個黑暗時刻,尋找自己的光明,文字與你我一路相伴。
  • 淺談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直接作用於受害者身體,使受害者身體上或心理上感到痛苦,損害其身體健康和人格尊嚴。家庭暴力發生於有血緣、婚姻、收養關係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員間。婦女和兒童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有些中老年人、男性和殘疾人也會成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暴力會造成死亡、重傷、輕傷、身體疼痛或精神痛苦。
  • 忍耐真的能避免家庭暴力嗎?
    或許每個女孩都有一個夢想,嫁給白馬王子,過上幸福的生活,可現實並非如此美好,人總有打眼的時候,如何才能預防男人出現婚後暴力呢?當兩個人因為矛盾,剛開始爭吵時,還沒有達到激烈的言語傷人時,另一方要及時的離開爭吵的現場,離開家裡,這樣不在一起爭吵了,自然就不會發生家庭暴力了
  • 家庭暴力的發生與識別
    近幾年由於相關新聞報導和影視作品的不斷增多,讓家庭暴力這個隱秘的話題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提到家庭暴力,《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馮遠徵所飾演的安嘉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個外表溫文爾雅的男人在家裡卻是一個施暴者。每年11月25日,是國際消除婦女暴力日,在此,我們需要認識到家庭暴力,儘早地識別出有暴力傾向的伴侶,並學會及時應對、勇敢反抗、保護自己。
  • 見證家庭暴力後,如果可以提前識別暴力傾向就好了
    今天是我在酒店隔離的第十天,以為可以風平浪靜地度過,想不到親眼目睹對面公寓的「家庭暴力」。我見到一位男士在公寓樓下拉扯一位女士,並且大聲喝罵。女士哭的聲響大到我在酒店七樓都能聽到。明顯的是女士不想跟男士上樓,她一直在反抗他的拉扯。雖然此男士沒有實質性地傷害這位女士,我還是錄了視頻,保留證據,再和酒店經理反應。
  • 家庭語言暴力危害不容忽視
    【新聞隨筆】「你心裡沒點數嗎」「這點活都幹不好,你還能幹什麼」「早知道就不生你了」「你是豬腦子嗎」……這些話是否似曾相識?在社交平臺上,「中國式不好好說話」話題的閱讀量高達800多萬,話題頁面下是一條條「血淚控訴」。這些像刀子一樣的話,不是發生在陌生人之間,而正發生在家庭這個小單位中,產生於最親密的人之間。
  • 大連「家庭110」化解家庭暴力
    大連「家庭110」化解家庭暴力     對個別家庭來說,打老婆、打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誰也管不著。而且,有些人實施家庭暴力,還滿嘴理由:「都是為了他們好。」這句話幾乎成了家庭暴力實施者共有的藉口。
  • 家庭暴力,社會細胞的致癌物
    其實,這是她的錯嗎?即使如傳言所說她真的出軌了系主任,就該被揍得鼻青臉腫面目全非嗎?我絕不認可,首先,男女朋友也好,夫妻也好,都不是物品,而是活生生的人,並沒有這個人所有權屬於誰的說法,法律也不支持出軌要遭受什麼刑事和民事責任,那麼如果因為出軌而實施暴力,本身就是濫用私刑,出發點無非就是佔有欲太強。
  • 怎樣才算家庭暴力
    一、家庭暴力的基本定義:家庭暴力通常稱其為家暴,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暴力行為,其法律定義為家庭成員之間因為存在矛盾,或者精神等方面存在問題,導致其中的兩方或多方之間發生毆打、殘害、緊閉等其他傷害性行為,從而導致家庭成員中的一方或者多方受到來自身體、心靈及性等方面的等發麵傷害的一種違法犯罪行為
  • 公益律師保文靜:家庭暴力不是所謂的「家務事」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條規定,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民法典的實施,對遭受家庭暴力的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有了更強大的保障。」已從事法律援助工作16年的寧夏婦聯公益律師、寧夏婦聯權益部掛職副部長保文靜當天向中新網記者表示,家庭暴力絕不是一些人口中所謂的「家務事」。保文靜走上公益律師之路,源於一場她親眼見證的家暴。
  • 什麼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有哪些形式?
    家庭暴力簡稱家暴,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其它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心理、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
  • 如何面對家庭暴力,對家庭暴力說不
    最讓我們追不理解的是這樣一個年輕貌美的女性要栽在一個樣貌臭還家暴還吃軟飯的老男人的手裡,很多人說為什麼受到家庭暴力為什麼不報警啊,但是真實情況是家暴者往往求助無門,求助婦聯往往都是隨隨便便的自行解決,求助警察都是只要不是重傷和人命都是口頭教育,而回到家以後還會有更嚴重的家庭暴力在等著她。
  • 全面向家庭暴力宣戰!《山西省家庭暴力預防和處置辦法》出臺
    全面向家庭暴力宣戰!對家庭暴力說「不」,山西主動出擊。1月15日,山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山西省家庭暴力預防和處置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受害人遭遇家暴,可通過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臨時庇護等多途徑尋求救濟。
  • 家庭暴力,「110」一定會管
    有了即將出臺的《杭州市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條例》,「張文華」們以後可以不用走這種極端線路,直接找到各部門訴冤,請求保護。昨天,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召開,聽取和審議《杭州市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  《條例》對家庭暴力作了界定  據杭州市婦聯統計,家庭暴力一直是近年來投訴的重要內容。
  • 【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原創微視頻丨對家庭暴力堅決說「不」
    第二章 家庭暴力的預防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反家庭暴力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納入普法工作規劃,組織相關責任部門開展法治宣傳、去極端化宣傳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反對家庭暴力。第十一條 綜治中心(網格化服務中心)應當將反家庭暴力工作納入信息管理平臺;建立網格化家庭暴力重點監控機制,排查確定重點防範對象,開展反家庭暴力法治宣傳教育,化解家庭糾紛,預防家庭暴力的發生。
  • 家庭暴力的心理機制及應對方法
    近年來,關於家庭暴力事件的報導越來越多,當下的人們也變得更加勇敢,一部分女性已經跳出三從四德,嫁雞隨雞的傳統思維,在遭遇暴力時敢於發聲亦敢於反抗,但是還有更多的女性仍在苦苦忍耐,感懷命運多舛。但是遭遇家暴真的只能用命不好或者運氣不好來解釋嗎?答案是否定的。
  • 孩子遭遇家庭暴力怎麼辦
    孩子遭遇家庭暴力怎麼辦 劉芳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01-17    [列印] [關閉]     「孩子受到家庭暴力後,很多時候出於自我保護的需要,會產生恐懼心理    兒童無論從心理上還是體力上,都屬於絕對的弱勢群體,因此在社區和學校這些能讓孩子接觸到的地方,需要加強教育力度,以往社會對兒童身體安全講得比較多,但對兒童心理安全卻很忽視。現在,到了要把心理安全和心理健康提到重要日程上的時候了。    追尋家庭暴力的源頭,其成因是家庭成員負面情緒過多、攻擊性情緒增長,出於釋放能量的一種需要而產生的暴力行為。
  • 家庭暴力,正在摧毀多少家庭
    我們都說,家庭,是一個人幸福的港灣,是一個人最安全的避風港,在你最無助最悲傷的時候,家庭給你提供了最溫暖的懷抱,因此,家庭是每個人心中最重要的地方。一個完整的家庭,離不開愛,夫妻,親子,兄弟姐妹,都存在著深刻的聯繫,彼此之間都充滿了愛與包容,一旦這之間出了什麼問題,很容易導致家庭的破裂與隔閡。最為典型的就是家庭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