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問題是現實社會中令很多人頭疼不已的問題,主要是現在結婚難、離婚率卻很高。其實婚姻問題是老生常談了,自古以來夫妻間就很少有不吵架不拌嘴的。
嚴重者甚至大打出手,最後一地雞毛。不過不同的是,古代女子地位比較低,即便心中有氣也不敢大發脾氣,否則一旦被丈夫拋棄那無異於斷了活路。
俗話說:「寧娶寡婦,不娶生妻」,這就是關於婚姻生活的,但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放到現在還成不成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01「生妻」的含義
人們之所以搞不清楚這句話的意思,主要是因為大家都不太清楚「生妻」這個詞語的意思。其實,「生妻」指的就是年輕的妻子,只不過這類妻子都已經跟自己原先的丈夫解除了婚姻關係。
它出自《文選·李陵<答蘇武書>》:「老母終堂,生妻去帷。」意思說的是:西漢蘇武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期間家中年老的母親已經去世,年輕的妻子已經改嫁他人。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出處,所以生妻也就指的是改嫁的年輕婦人。那麼這後半句的意思說的就是:男子不應該去娶改嫁的年輕婦人。
02為何古人們對於「生妻」有這麼大的偏見呢?
男尊女卑的思想作祟。
生妻分兩種,一種是自己犯了錯,沒有做到三從四德,而被丈夫休了的,還有一種是女方自己主動提出想要和離。
在古代人眼中想必只有男子休掉女子的概念,女子就不該「背叛」自己的丈夫,不該在丈夫還活著的時候改嫁他人。
確實,古代出現夫妻解除婚姻關係的情況時,一般都是男方將女方休棄掉。不過實際上,也有女方不計後果地將男方休掉的情況存在。只是這種情況較少,而且還需女方具備擁有財大勢大的娘家這一背景條件才行。
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就是被妻子休了的。在戚繼光21歲時迎娶了「萬戶南溪王將軍棟」之女王氏為妻,身無寸功的戚繼光算是高攀王家了。
王氏什麼都好,就是有一個自身無法克服的不足,不能生育。古人都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戚家也不想絕後。戚繼光在36歲的時候,納了一個小妾沈氏。嘗到小老婆的甜頭後,不到一年,戚繼光又納一妾。48歲時,又納一妾。王氏是一忍再忍,終於忍無可忍,給了戚繼光一個字:「離!」可憐一代名將,就這樣被休了。
王氏「囊括其所蓄,輦而歸諸王」,王氏將家產席捲一空,回娘家了。後來,戚繼光因事被貶,回鄉的戚繼光成了個窮光蛋,身染重病後,連抓藥的錢都沒有,在悲憤中孤寂地死去。
03寡婦和生妻的區別
寡婦是死了丈夫的女人,說到底不過是可憐人,而生妻卻是在自己丈夫還健在的情況下改嫁,這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
受封建思想統治的古代,人們普遍認定嫁了人的女人就算是死,也得死在婆家。若是誰被婆家休回娘家,那就說明她們上輩子肯定造了什麼孽,這輩子才要受此磨難。就算是那些主動將丈夫休掉的生妻,也照樣不會被大家高看。正因為如此,男人們才寧可娶寡婦,也不願意娶生妻。
諺語俗話,是古人生活經驗的總結,有很多對後輩有著特別的啟迪與指導意義。但是有些所謂的處世名言,則與時代精神相悖,應歸之於封建糟粕。
寡婦也好、生妻也罷,她們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顯然,我們老祖宗總結的這句俗語並不適合現在的社會。
楊絳先生曾經說過:無論以什麼形式結合在一起的男女,最重要的事情是感情,雙方相互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相互吸引和支持,兩情相悅。門當戶對及其他並不重要,只有靈魂上的相濡以沫也能換來乍見之歡和久處不厭。
好了,本篇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我是嵐風,如果你喜歡我們的話,請加一個小小的關注,歡迎大家在下面評論留言,我們下期再見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