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是唐代的著名詩人,被稱為「詩豪」,他多次被貶到南方地區,被當地的民歌吸引,因此常常收集民間歌謠,學習它的格調進行詩歌創作,寫了許多經典的民歌風格的詩歌,如《踏歌詞》、《竹枝詞》、《楊柳枝詞》等等。
今天小樓推薦一首劉禹錫的《竹枝詞》。
竹枝詞二首(其一)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郞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竹枝詞是一種巴渝(今重慶市一帶)地區的民歌,這種民歌以笛鼓伴奏,邊歌邊舞,聲調宛轉動人。劉禹錫寫過十幾首《竹枝詞》,這是其中最經典的一首。
這首詩寫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戀中的少女的心態,她愛上了一個人,但卻不知道他的態度,聽到他的歌聲,她既欣喜,以疑慮,詩中借一個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將少女複雜微妙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郞江上唱歌聲。
楊柳青青,江水平靜,這一個美好的春天,在這個美好的天氣裡,少女春心萌動,她在江邊,聽到江上有人唱歌,一聽到那個聲音,她就知道那是她心上人的聲音。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我們在生活中也常會遇到這樣一自然現象,一邊在下雨,另一邊卻還出著太陽,還有邊出太陽邊下雨的,俗稱太陽雨,這樣的天氣,你都分不清楚是晴天還是雨天。
詩中的妙處,是將這種天氣跟少女的心思融合在一起,表面上是少女在感嘆這天氣倒底是晴天還是雨天,實際上,「晴」與「情」諧音,少女是在問,哎呀!你到底是對我有情呢還是無情呢?
少女聽到心上人的歌聲,這聲音讓她神情一振,但同時,也讓她不停的猜測,他只是因為這歌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在表達對我的愛意呢?還是我自作多情了呢?初戀中的少女,心思百轉千回,都只為這一歌聲所牽動。
利用同音假借字作文學的隱語,是民歌的傳統特徵。這種詩體,被稱為「風人體」,最早見於鍾嶸的《詩品》,他說謝惠連「工為綺麗歌謠,『風人』第一」,這種詩體在唐代開始流行,後世也稱為「諧音詩」。
這種用諧音作隱語的表達方式,恰恰貼合了少女的心態,她想表達自己的愛戀,但又不好意思明說出來,表面上說天氣,實際上卻是說自己的情思,宛轉動人,妙不可言。
有過愛情經歷的人肯定都會有這樣的感受,當你剛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她的一言一行都會牽動著你的喜怒哀樂,你偶然間聽到他的聲音,便會精神大振,但是你又不知道她愛不愛你,想說又不敢說,整天都在猜測,她到底是無情呢還是有情呢。這種感覺其實也是愛情中最美妙的體驗。
所以,劉禹錫的這首《竹枝詞》,成了情詩中的經典名篇,「東邊日出西邊雨,道 是無情卻有情」一句,成了寫情的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