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教育扶貧更是一種責任 一種愛的傳遞丨安順市西秀...

2021-01-15 天眼新聞

生活中處處需要愛,愛,無處不在。它也許是沙漠裡的一泓清泉,也許是枯樹的一片新綠,也許是生病時的一聲問候,又或許是夜空中一顆顆閃耀點綴的星星……教育扶貧便是這愛的種子。

我是安順市西秀區劉官初級中學的一名老師,為了積極響應國家脫貧攻堅的方針政策,作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我,有幸投入到脫貧攻堅戰這場戰役中去。在扶貧路上有付出,有收穫,更有成就感。

2017年7月,從織金第八中學辭職的我,來到了劉官初級中學這個偏遠的鄉鎮學校,也就是在這裡,我遇見了一位可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我的扶貧故事便由此啟航。

這位可愛的學生名叫曾繁梁,依稀記得剛接手七年級(3)班班主任的時候,曾繁梁同學還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上課喜歡搗蛋,放學喜歡玩手機,成績一塌糊塗。然而就在那一年暑假,意外悄悄降臨。

曾繁梁的父親因腦淤血住院,家裡就剩下年邁的奶奶和兩個妹妹。那段時間我也注意到了孩子情緒上的變化,生活中,他變得鬱鬱寡歡,沉默不語;學習上,不按時完成作業,上課睡覺。懂事的他挑起了家裡的重擔,家裡的農活重活從此扛在肩上,田間地裡是他忙碌的身影。

剛當上父親的我,看著這孩子無比心疼。於是我便在放學的時候開始了與他的第一次談話。從孩子的言語中,我了解到孩子有輟學的想法,便開始耐心勸導他,我們也因此成為了生活裡的知心朋友。

曾繁梁在家中學習

通過本班其他學生帶路,我第一次來到了曾繁梁的家裡,見到了他年邁的奶奶、生病的父親,以及兩個還在讀小學的妹妹。簡陋的家具,艱苦的生活,我近距離地深入了解到了曾繁粱的家庭情況和學習困難。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一有時間就找曾繁粱同學談心,了解他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利用課間及閒餘時間鼓勵他,勸他住校,多花些時間在學習上。同時,我也向學校申請免去曾繁梁一課一輔作業費和部分生活費,並在平日裡給予他一些學習用具。

父親病重,母親丟下這個支離破碎的家,曾繁梁跟著年邁的奶奶和年幼的兩個妹妹生活,這樣的家庭,在生活上難免有諸多的困難。我深知缺乏關愛的孩子的心理問題,一有空,我就給他講一些身邊比較勵志的故事,分享自己怎樣從一個差生到考上大學,最後站在講臺上的故事;講一些生活中的常識,讓他明白生活中不僅僅有學習,還有很多的樂趣,讓他樹立個人愛好,把自己的心打開,走出去。

通過一個學期的教育與鼓勵,曾繁梁有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念,有了正確的目標和方向,也就是從八年級那會兒開始,一年365天,無論春夏秋冬,我都能看到那個奔跑在足球上的狂野少年,正朝著自己的目標去努力和奮鬥。我想,他是長大了。也就是從那會兒開始,我注意到了他非常熱愛跑步,非常熱愛體育,從此奔向中考體育特長生的道路。

到了九年級上學期,因為我所帶的這個班是學校的普通班,因此學習變得更加緊張,時間也變得更加緊張。作為英語老師,白天,我利用課間時間給曾繁梁列印各種英語語法歸納資料、中考英語範文、中考真題試卷,讓他儘快適應貴陽試卷題型,另外抓住他答題卡上的失分點,在辦公室守著他背中考範文,每天晚上陪他在教室裡學習到晚上十一點,陪他練題,給他講題,教他一些答題技巧。

曾繁梁在進行體育訓練

下午放學,我和體育老師陪著他練習中體考項目(跳繩、立定跳遠、1000米),以及體育特長生的考察項目(鉛球、三級跳、1000米)。到了學期末的時候,我發現他慢慢進步了,他每個體育項目的成績都能拿到滿分,他的文化成績也因此爬到了班級第一名,年級二十五名,我為他感到高興。每節課他都能積極回答各科老師的問題,上課的每一個知識點,他都能夠掌握。

九年級下學期,我向學校校長了解安順市各個學校的體育特長生招生簡章,併到舊州高中、安順三中、開發區高中給他報了體育特長生的名。他也一一通過了三個學校體育特長生的考試!

7月是收穫的季節,功夫不負有心人,看到分數的那一刻,我們都懵了,曾繁梁考了410分,被普定一中示範性高中錄取了。與此同時,安順三中、舊州高中、開發區高中都紛紛來電話,詢問他的去向。

2020年10月,在校領導的陪同下,我們來到了普定一中看望自己以前的學生。曾繁梁遠遠看到我們後,激動地跑到我跟前,緊緊地擁抱著我,並落下激動的淚水。我想,這一次,他是真的長大了。臨走前,他轉過身遠遠地向我們鞠了一躬,那一瞬間,我心裡五味雜陳,說不出的滋味。我期待他將來能夠做一個對社會奉獻愛心、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張龍和學校領導到普定一中看望曾繁梁

短短幾年的教育扶貧路上,我深深地意識到,教育扶貧不僅僅是任務,更是一種責任、一種愛的傳遞。通過無微不至的關愛幫助,使一個孩子、一個家庭看到希望,這難道不是一種教育的成功嗎?扶貧之路任重而道遠,只要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我相信我們能真正迎來教育燦爛的明天。

 作者 張龍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心懷感恩,扶貧路上收穫滿滿丨獨山縣影山鎮翁奇村...
    我叫孫晨皓,現工作於貴州省都勻獨山供電局麻尾供電所。2019年2月,我開始到獨山縣影山鎮翁奇村參加脫貧攻堅駐村工作,不知不覺已將近一年半了。我從一名扶貧戰線的「新兵」變成一名「老戰士」,也讓我對脫貧攻堅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感悟。
  • 「我的扶貧故事」奮戰扶貧一線 書寫青春年華丨銅仁市碧江區燈塔...
    我叫黃仁雄,是銅仁市碧江區燈塔街道寨桂村駐村第一書記。2019年3月14日,是我結婚的日子,也是組織下文派我去駐村的日子。3月18日,我帶著興奮、激動和一點小小的惶恐前往駐村地——寨桂村黨支部報到。為了解決難題,為扶貧工作出好力、盡好責,我做了不少功課,下了不少心血。到村第二天,我開始挨家挨戶地走訪,了解寨桂村民情民意,摸清村寨脫貧攻堅困難底數。來到69歲的困難群眾楊在弟家時,她含淚說道:「丈夫去世後,我一人生活,年齡大,腿腳不便,不能種莊稼。這幾年除了外嫁的女兒給點生活費外,就沒有其他收入來源,生活很困難。」
  • 「我的扶貧故事」我要讓扶貧對象安居又安心丨興義市泥凼鎮金竹凼...
    我叫張建新,是興義市文體廣電旅遊局的一名職工。2016年2月,我到興義市泥凼鎮金竹凼村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2016年春節正月初九,我在村幹部的帶領下首次來到我幫扶的貧困戶劉啟貴家中,從此開始了對劉啟貴戶的幫扶。
  • 「我的脫貧故事」自強不息 感恩奮進丨安順市西秀區華西辦黑石頭村...
    我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殘疾人,家住安順市西秀區華西辦黑石頭村。我出生於1991年10月28日,今年已經29歲。2歲時患上小兒麻痺症,導致我下肢癱瘓。  當年由於家境貧寒,確實無力支撐高額的醫療費用,我不得不放棄治療。對我來說,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我是在苟延殘喘地活著。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我要說三聲感謝丨興義市泥凼鎮經堂村駐...
    我叫田俊,2019年7月,根據組織安排,我被派駐到興義市泥凼鎮經堂村任第一書記。駐村伊始,我的第一場戰鬥就是「全面回頭看,精準定措施」大遍訪工作。白天開展入戶走訪,晚上按要求做好走訪臺帳,從晨光曦微到點點繁星,我與扶貧工作隊一心投入到戰鬥中,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逐戶進行走訪,與貧困群眾一起細算收入帳,確定脫貧具體措施,確保農村貧困人口按時全部脫貧。一周內,我和戰友們就完成了全村792戶3550人的入戶排查工作,看到各類扶貧臺帳整齊有序擺放在會議桌上時,我們非常有成就感。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脫貧笑臉讓我倍感欣慰丨赤水市元厚鎮陛詔...
    我叫李安琴,是赤水市元厚鎮陛詔村的第一書記。從2010年到2014年,我曾有過近4年的農村工作經歷,曾經我以為我與農村工作再無緣。而在2019年10月初,領導找到我,徵求我對駐村工作的想法和意見,雖然因為家庭方面的原因我內心有些糾結和顧慮,但是我還是當場答覆領導,堅決服從組織安排。於是2019年10月底我作為赤水市增派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進駐元厚鎮陛詔村,有幸成為元厚鎮第一個女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心就是扶貧力量的源泉|都勻市勻東鎮大坪村駐...
    我叫唐文章,2019年8月12日,從最初的幫扶責任人,我正式成為大坪村駐村工作隊隊員。幫扶開始,身邊沒有現成的經驗提供學習,我只好抱著熱情,投石問路,一步一腳印狠下功夫、向同事取經,積累經驗,用心用情擔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責任,開展駐村幫扶和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扶貧幹部老陳丨興義市泥凼鎮金竹凼村駐村...
    「陳伯,我媳婦人不舒服進醫院了,醫院喊先繳2000塊錢辦住院。」「不要忙繳,你跟辦住院的工作人員說你是興義市泥凼鎮的貧困戶,根據政策,你可以先不繳這筆費用。」這是2020年4月下旬,我接到我駐村地貧困戶劉祥武電話的情景。
  • 「我的扶貧故事」一封感謝信背後的扶貧故事丨天柱縣藍田鎮寨頭村...
    2019年12月4日下午,寨頭村村民楊家才來到村指揮所,將一封飽含深情的感謝信交到了我手中,信中寫道:「幫扶幹部王忠的到來,讓我的生活變得一片光明,他幫我和我的現任妻子辦理了結婚證,幫我殘疾的父親辦理了殘疾證、申請了農村低保……他不圖回報,他不是親人勝過了親人。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小故事,感動一瞬間!丨臺江縣方召鎮紀委副...
    2019年,在組織的安排下,我和交汪村下寨的老邰家結成幫扶「對子」。從那以後,我和他家結下了不解之緣,也見證了他家在攻堅路上的「華麗蛻變」,更是發生了許許多多讓我為之感動的幫扶「瞬間」。記得我第一次去老邰家時,眼前的景象著實讓我「嚇」的不輕。而讓我印象同樣深刻的,還有屋裡雜亂的擺設以及孩子的花貓臉和那油膩膩的衣服外套。  「美麗鄉村建設的結果豈能如此這般?」帶著疑問,我和嬸嬸在廚房裡聊起了家常。  原來,幾年前老邰因過度勞累,積惡成疾,已經癱臥在床多年,孩子和兒媳婦常年外出打工賺錢養家,所有農活和家務全部落在嬸嬸一個人肩上。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工作中深刻體會為人民謀幸福的意義|從江縣...
    我是從江縣下江鎮松隴小學的老師陳建妃,作為一名從貴州西部地區來的新老師,從江縣這個以苗族侗族聚居的地方一直給我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神秘感。深入這裡開展扶貧工作,才開始讓我有了更多機會去揭開這裡神秘的面紗。雲霧繚繞——初見。
  • 講好中國扶貧故事
    中國扶貧是了不起的人間奇蹟,是人類歷史上亙古未有的偉大壯舉。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7億多人擺脫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得好,而且要講得好。」中國為什麼扶貧?為誰脫貧?怎麼脫貧?脫貧後怎麼辦?
  • 「我的扶貧故事」和貧困戶有說不完的話丨興義市烏沙鎮中學教師湯...
    我叫湯元蘭,是烏沙鎮中學的一名普通老師。2016年的一個夏天,我走進了我所幫扶的貧困戶大興寨村佳克組李金芬家,我們因此結下了緣分。記得那一天,天氣「烤」得我有點喘不過氣,車開不到李金芬家,必須走十幾分鐘的路。
  • 「我的扶貧故事」從失落感到幸福感丨冊亨縣雙江鎮林木村駐村幹部...
    一紙文件,我生平從未有過的失落感湧上心頭,我萬分無奈、徹夜難眠。我叫梁建華,我曾經夢寐以求想要進城工作,好不容易進了縣城,不曾想,只在縣城待了不足兩月,又被下派到偏遠的雙江鎮林木村駐村。從城裡坐車顛簸3個多小時,我終於到了林木村村委會,當時我的心又涼又喜。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脫貧攻堅一線上的「老兵」丨沿河自治縣駐村...
    到沿河自治縣扶貧之前,我曾於1996年至1997年赴望謨縣樂園鎮參加黨建扶貧,2011年至2012年又赴威寧縣金鐘鎮海拉鄉黨建扶貧。  在沿河自治縣扶貧這些年,有許多感人的故事,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兩件事。  不忘山裡孩子一聲聲呼喚「朱爺爺好」  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期間,最難忘的是我與耳當溪村麻池片區16名學齡前孩子的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知識是擺脫貧困的力量丨劍河縣岑松鎮巫溝村脫貧...
    我叫姜智,是劍河縣岑松鎮巫溝村脫貧攻堅隊長、網格員。    在我的扶貧歷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叫楊唯唯的學生,她讓我明白了什麼叫「知識是擺脫貧困的力量」。    楊唯唯今年19歲,是劍河縣岑松鎮新寨村(巫溝村的小村)村民,家有3口人,是村裡的建檔立卡戶。
  • 「我的脫貧故事」感謝黨的好政策和暖心的扶貧人丨雷山縣永樂鎮柳...
    我叫趙昌娥,老家在黔東南自治州雷山縣永樂鎮柳烏村。我做夢也沒想到,能搬遷到縣城龍頭街道住這麼好的房子,還能考上大學。我現在就讀於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已經到大四,即將畢業。回想起這幾年的求學之路,儘管不容易,但從未想到過放棄。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獎勵|平塘縣塘邊鎮新街村...
    為了提振支部班子幹事創業精氣神,我帶領支部班子、黨員學習其他貧困村努力成功脫貧典型事跡,同時強化「三會一課」制度化常態化,通過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積極開展談心談話,引導黨員幹部自我剖析檢查,不斷提高黨員的思想覺悟和團結意識,並加強扶貧政策的學習。
  • 「我的扶貧故事」君若胸中有錦繡 人生何處不精彩丨劍河縣敏洞鄉敏...
    我叫龍燕,是劍河縣敏洞鄉敏洞小學的一名教師。2019年8月份,全縣教師按照上級指示,暑假時間全部投入到脫貧攻堅中。我和我的丈夫也不例外,共同加入這場戰鬥中。當時我的小孩一歲都不到,我也將他帶入村。村幹開玩笑說,他是最小的作戰隊員。
  • 溫暖·夢想·驕傲——李昭貞與李佳佳的扶貧故事
    溫暖·夢想·驕傲——李昭貞與李佳佳的扶貧故事 發布時間:2019-12-08 21:31:17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一  「親愛的李姨,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