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處處需要愛,愛,無處不在。它也許是沙漠裡的一泓清泉,也許是枯樹的一片新綠,也許是生病時的一聲問候,又或許是夜空中一顆顆閃耀點綴的星星……教育扶貧便是這愛的種子。
我是安順市西秀區劉官初級中學的一名老師,為了積極響應國家脫貧攻堅的方針政策,作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我,有幸投入到脫貧攻堅戰這場戰役中去。在扶貧路上有付出,有收穫,更有成就感。
2017年7月,從織金第八中學辭職的我,來到了劉官初級中學這個偏遠的鄉鎮學校,也就是在這裡,我遇見了一位可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我的扶貧故事便由此啟航。
這位可愛的學生名叫曾繁梁,依稀記得剛接手七年級(3)班班主任的時候,曾繁梁同學還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上課喜歡搗蛋,放學喜歡玩手機,成績一塌糊塗。然而就在那一年暑假,意外悄悄降臨。
曾繁梁的父親因腦淤血住院,家裡就剩下年邁的奶奶和兩個妹妹。那段時間我也注意到了孩子情緒上的變化,生活中,他變得鬱鬱寡歡,沉默不語;學習上,不按時完成作業,上課睡覺。懂事的他挑起了家裡的重擔,家裡的農活重活從此扛在肩上,田間地裡是他忙碌的身影。
剛當上父親的我,看著這孩子無比心疼。於是我便在放學的時候開始了與他的第一次談話。從孩子的言語中,我了解到孩子有輟學的想法,便開始耐心勸導他,我們也因此成為了生活裡的知心朋友。
曾繁梁在家中學習
通過本班其他學生帶路,我第一次來到了曾繁梁的家裡,見到了他年邁的奶奶、生病的父親,以及兩個還在讀小學的妹妹。簡陋的家具,艱苦的生活,我近距離地深入了解到了曾繁粱的家庭情況和學習困難。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一有時間就找曾繁粱同學談心,了解他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利用課間及閒餘時間鼓勵他,勸他住校,多花些時間在學習上。同時,我也向學校申請免去曾繁梁一課一輔作業費和部分生活費,並在平日裡給予他一些學習用具。
父親病重,母親丟下這個支離破碎的家,曾繁梁跟著年邁的奶奶和年幼的兩個妹妹生活,這樣的家庭,在生活上難免有諸多的困難。我深知缺乏關愛的孩子的心理問題,一有空,我就給他講一些身邊比較勵志的故事,分享自己怎樣從一個差生到考上大學,最後站在講臺上的故事;講一些生活中的常識,讓他明白生活中不僅僅有學習,還有很多的樂趣,讓他樹立個人愛好,把自己的心打開,走出去。
通過一個學期的教育與鼓勵,曾繁梁有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念,有了正確的目標和方向,也就是從八年級那會兒開始,一年365天,無論春夏秋冬,我都能看到那個奔跑在足球上的狂野少年,正朝著自己的目標去努力和奮鬥。我想,他是長大了。也就是從那會兒開始,我注意到了他非常熱愛跑步,非常熱愛體育,從此奔向中考體育特長生的道路。
到了九年級上學期,因為我所帶的這個班是學校的普通班,因此學習變得更加緊張,時間也變得更加緊張。作為英語老師,白天,我利用課間時間給曾繁梁列印各種英語語法歸納資料、中考英語範文、中考真題試卷,讓他儘快適應貴陽試卷題型,另外抓住他答題卡上的失分點,在辦公室守著他背中考範文,每天晚上陪他在教室裡學習到晚上十一點,陪他練題,給他講題,教他一些答題技巧。
曾繁梁在進行體育訓練
下午放學,我和體育老師陪著他練習中體考項目(跳繩、立定跳遠、1000米),以及體育特長生的考察項目(鉛球、三級跳、1000米)。到了學期末的時候,我發現他慢慢進步了,他每個體育項目的成績都能拿到滿分,他的文化成績也因此爬到了班級第一名,年級二十五名,我為他感到高興。每節課他都能積極回答各科老師的問題,上課的每一個知識點,他都能夠掌握。
九年級下學期,我向學校校長了解安順市各個學校的體育特長生招生簡章,併到舊州高中、安順三中、開發區高中給他報了體育特長生的名。他也一一通過了三個學校體育特長生的考試!
7月是收穫的季節,功夫不負有心人,看到分數的那一刻,我們都懵了,曾繁梁考了410分,被普定一中示範性高中錄取了。與此同時,安順三中、舊州高中、開發區高中都紛紛來電話,詢問他的去向。
2020年10月,在校領導的陪同下,我們來到了普定一中看望自己以前的學生。曾繁梁遠遠看到我們後,激動地跑到我跟前,緊緊地擁抱著我,並落下激動的淚水。我想,這一次,他是真的長大了。臨走前,他轉過身遠遠地向我們鞠了一躬,那一瞬間,我心裡五味雜陳,說不出的滋味。我期待他將來能夠做一個對社會奉獻愛心、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張龍和學校領導到普定一中看望曾繁梁
短短幾年的教育扶貧路上,我深深地意識到,教育扶貧不僅僅是任務,更是一種責任、一種愛的傳遞。通過無微不至的關愛幫助,使一個孩子、一個家庭看到希望,這難道不是一種教育的成功嗎?扶貧之路任重而道遠,只要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我相信我們能真正迎來教育燦爛的明天。
作者 張龍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