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感謝黨的好政策和暖心的扶貧人丨雷山縣永樂鎮柳...

2021-01-18 天眼新聞

我叫趙昌娥,老家在黔東南自治州雷山縣永樂鎮柳烏村。我做夢也沒想到,能搬遷到縣城龍頭街道住這麼好的房子,還能考上大學。

我現在就讀於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已經到大四,即將畢業。回想起這幾年的求學之路,儘管不容易,但從未想到過放棄。這幾年來,非常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幫扶單位公安局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幫助。

我和妹妹趙昌美自幼父母病逝,過去長期居住在破舊木房,相依為命。縣公安局時常關心著我們學習和生活,局黨委還組織全體黨員民警捐款援助13356元,解決了我們兩姐妹一時生活費問題。有了國家的扶貧政策,2019年9月我的妹妹趙昌美也順利上了大學,現在在貴州農業職業學院就讀藥品與食品監督專業。

我永遠也忘不了我得到易地搬遷房屋的那一天。2018年7月18日,在雷山縣公安局駐村第一書記白坐麟及駐村幹部10人見證下,我和許多老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35戶群眾一道,在易地移民搬遷小區領到了新房鑰匙。  我笑了,我們村裡父老鄉親都笑得合不攏嘴,在我們村裡駐村的駐村幹部、幫扶幹部也都笑了。  這幾年,尤其是2016年以來,縣公安局派駐幹部在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著力解決我們村吃穿、住房、教育、醫療等問題的同時,還加快推進柳烏村產業發展,做大做強黑毛豬養殖、大棚蔬菜和筍用竹等產業。  危房改造、步道硬化、飲水工程、鄉村道路、村級活動場所、黨員活動室等標準建設,一個個扶貧項目的落地實施,我和村裡的群眾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白坐麟等村指揮所的駐村幹部、網格員們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工作中,他們沒日沒夜的狠抓各項重點扶貧政策鞏固措施的落實,讓我們村在2018年實現了整村脫貧出列。如今的柳烏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容村貌乾淨整潔,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群眾正邁步走向康莊大道。   感謝國家的好政策,感謝這些舍小家顧大家、任勞任怨,為我們美好生活付出的幫扶幹部和幫扶單位。有了他們的幫助,我們的農村才變得越來越好。我要好好讀書,然後回報社會,不辜負時代,不辜負關心我的每一個人!

通訊員 楊承鴻 楊正道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麗

編輯潘曉飛

編審楊儀楊韜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丹寨縣揚武鎮揚頌村村民龍貴能:感謝黨的好政策...
    龍貴能(搬板子)在村兩委領辦合作社的蛋鴨養殖場裡務工我叫龍貴能,今年46歲,是丹寨縣揚武鎮揚頌村四組人。雖然住在苗嶺山區,但我夫妻倆比較勤儉,日子過得還算有滋有味。人有旦夕禍福。為治好小女兒的病,我們四處奔波,幾次下來家底空了,親戚和鄰居錢也借遍了,女兒的病依然沒見好轉,我實在不知道怎麼辦了。後來經村民評議,2014年我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從2016年到現在,村裡來了一批批駐村扶貧工作隊,派了第一書記,他們知道我的情況後都到我家走訪,向我詳細講解扶貧政策,告訴我不要心灰意冷,樹立信心,正確面對。
  • 「我的脫貧故事」感謝在村裡扎了根的扶貧幹部丨黃平縣谷隴鎮仰朵...
    我是張洪成,是黃平縣谷隴鎮仰朵村翁山一組的村民,過去我們家過著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現在我們家一家人做農活的做農活,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生活過得井井有條,生活質量也有了很明顯的改善。總的來說,感恩黨,感恩人民政府,感恩新時代。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脫貧笑臉讓我倍感欣慰丨赤水市元厚鎮陛詔...
    而在2019年10月初,領導找到我,徵求我對駐村工作的想法和意見,雖然因為家庭方面的原因我內心有些糾結和顧慮,但是我還是當場答覆領導,堅決服從組織安排。於是2019年10月底我作為赤水市增派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進駐元厚鎮陛詔村,有幸成為元厚鎮第一個女第一書記。
  • 「我的脫貧故事」感恩好政策 守護好生活丨六枝特區新窯鎮新玉居委...
    我叫陳開貴,是六枝特區新窯鎮新玉居委會的一名易地扶貧搬戶,是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改變了我們一家人的貧窮面貌,讓我成功實現了脫貧,過上了好生活。我家一共有5口人,原本是新窯鎮聯盟村的住戶,在以前,因為我們一家無穩定收入,加上三個孩子陸續上了大學,沉重的家庭負擔全壓在了我和妻子身上,這也讓我們一家人在2013年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直到2016年,我們一家享受異地扶貧搬遷政策,搬遷到了新玉居委會,掀開了脫貧致富的新篇章。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要靠自己丨荔波縣佳榮鎮拉祥村村民潘朝令
    我是黔南州荔波縣佳榮鎮拉祥村三組貧困戶潘朝令,家裡6口人,已於2016年脫貧。2014年,我家被識別為貧困戶便開始享受一系列扶貧政策,比如享受畜牧養羊入股分紅,享受生態養牛和養豬補助,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被聘為村級護林員等。我全家人非常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家的照顧和關心。
  • 「我的脫貧故事」感恩於黨和政府的關懷 亦感恩幹部們的真情幫扶|...
    我叫楊忠,家住務川自治縣浞水鎮河壩村河壩組,家中有3口人。幾年來,在黨的好政策下和各級幹部的真幫實扶下,依靠養殖雞,我家迅速改變貧困現狀,實現脫貧摘帽。還記得我結婚後,和妻子準備發展養雞產業,但由於沒有技術,虧了許多錢,被村裡精準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脫貧故事」自強不息 感恩奮進丨安順市西秀區華西辦黑石頭村...
    後來,我堅持自學了解國學智慧,懂得了活下去,悲傷也堅強,縱然渺茫仍存希望。  人生如夢不是夢,因為太真實;生活如水不是水,因為有苦澀。在生命中,許多事情在於自己,很多感受在於個人,心大路則寬,心小事則難。人生本來就不易,生命本來就不長,何必用無力改變的煩惱,作踐自己,傷害歲月。年復一年,隨著時代變遷,我享受了更好的國家政策。
  • 「我的脫貧故事」流水的幹部不變的心丨安龍縣萬峰湖鎮毛凼子村...
    我家這裡是石山地區,2014年,村裡組織召開村民群眾大會,啟動脫貧攻堅工作。根據大會上所講的,我家於當年寫了申請書,經過村裡召開的大會評議,同意將我家納入貧困戶。鎮裡派來了幹部對我家進行幫扶工作,我家於同年就脫貧。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路上不「等靠要」丨納雍縣百興鎮董家寨社區...
    我叫汪志進,家住畢節市納雍縣百興鎮董家寨社區汪上組,今年44歲,家庭人口4人,致貧的主要原因是缺技術。2013年,我們家通過精準識別正式建檔立卡,成為第一批享受精準扶貧政策的幫扶對象。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我們享受了國家很多優惠政策,入股分紅、合作醫療補助等。
  • 「我的脫貧故事」跟黨走過好生活丨望謨縣石屯鎮喜年村村民黃武修
    我叫黃武修,是望謨縣石屯鎮喜年村村民。我家於2014年被評為貧困戶,2015年成功脫貧,那時候我家住上了新房子、醫療有了保障、孩子讀書也得到教育資助,而且脫貧不脫政策,依舊享受好政策。  2017年鎮裡面要動員搬遷,駐村幹部到我們組來開會動員搬遷。
  • 「我的扶貧故事」我要讓扶貧對象安居又安心丨興義市泥凼鎮金竹凼...
    我多次與劉啟貴分析致貧原因、謀劃脫貧辦法,激勵他靠自己的雙手摘掉貧困戶的帽子,讓自己和母親過上好日子。我了解到劉啟貴有外出務工的願望,希望通過務工改變家庭環境。後經聯繫,劉啟貴到廣東省務工,每月工資有3000多元。但長期在外務工,劉啟貴不放心家裡的老人。慶幸碰上了這個好時代。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好政策為廣大群眾打開了「幸福門」。
  • 「我的扶貧故事」知識是擺脫貧困的力量丨劍河縣岑松鎮巫溝村脫貧...
    我叫姜智,是劍河縣岑松鎮巫溝村脫貧攻堅隊長、網格員。    在我的扶貧歷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叫楊唯唯的學生,她讓我明白了什麼叫「知識是擺脫貧困的力量」。    楊唯唯今年19歲,是劍河縣岑松鎮新寨村(巫溝村的小村)村民,家有3口人,是村裡的建檔立卡戶。
  • ...武鎮揚頌村村民龍貴能:感謝黨的好政策 我一定努力過上更好的生活
    龍貴能(搬板子)在村兩委領辦合作社的蛋鴨養殖場裡務工我叫龍貴能,今年46歲,是丹寨縣揚武鎮揚頌村四組人。雖然住在苗嶺山區,但我夫妻倆比較勤儉,日子過得還算有滋有味。人有旦夕禍福。為治好小女兒的病,我們四處奔波,幾次下來家底空了,親戚和鄰居錢也借遍了,女兒的病依然沒見好轉,我實在不知道怎麼辦了。後來經村民評議,2014年我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從2016年到現在,村裡來了一批批駐村扶貧工作隊,派了第一書記,他們知道我的情況後都到我家走訪,向我詳細講解扶貧政策,告訴我不要心灰意冷,樹立信心,正確面對。
  • 「我的脫貧故事」我的感恩路丨黎平縣永從鎮豆洞村村民吳仕瓊
    我叫吳仕瓊,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永從鎮豆洞村六組村民,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六年來,我從一名家境困難的貧困戶變成一名戰貧濟困的扶貧幹部,被幫扶到幫扶別人,其中的心路歷程我深有體會。  2014年對我來說是艱苦的一年,我家有4口人,兒子孫智富讀高中,女兒孫智源在讀初中,而自己的腰椎又經常疼痛,做不了重活路,只有老公孫遠剛外出打工維持生計。 吳仕瓊在村辦公室工作  當年,村裡進行貧困戶識別時,我家被評為貧困戶。自那以後,得到了鎮村幹部的更多關注,幫扶政策也越來越多。幫扶幹部孫瑤經常上門走訪,解決家庭存在的實際困難,宣傳扶貧政策。
  • 「我的脫貧故事」幸福生活離不開辛勤勞動丨西秀區新場鄉關山村...
    我叫王昌勇。2013年通過自己申請,村裡測算收入、精準識別,民主評議、公示成為第一批享受精準扶貧政策的幫扶對象。從此幫扶隊就成了我朋友,引導我學習技術,幫助我找活幹,又種植辣椒,收入增加了,在第一批脫貧名單中順利脫貧。不等不靠,積極發展。
  • 「我的脫貧故事」勤勞加上好政策,讓我輕鬆走上致富路丨荔波縣佳榮...
    我家裡一共4個人,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戶,2018年實現脫貧。識別為貧困戶時,全家收入主要靠務農,我母親患高血壓病需常年吃藥,經濟壓力大,通過幾年的政策扶持和我全家的努力奮鬥,日子越過越好。可以這樣說,幾年前窮得鹽都沒得吃,現在冰箱裡面肉都放不下,感謝黨和政府啊!
  • 「我的脫貧故事」心懷感恩 奮鬥不止|丹寨縣南皋鄉四方山村村民...
    我叫王成榮,是丹寨縣南皋鄉四方山村的村民。我家4口人,多病的妻子、年老的父親和一個年幼的孩子。我們生活在貧困的山區,交通閉塞,主要靠傳統的種植、養殖和在家附近打零工勉強維持生活。由於家庭困難,以前住的房子沒封裝完,艱辛的生活日復一日。
  • 「我的脫貧故事」好政策,助我家走上小康路丨施秉縣楊柳塘鎮翁塘村...
    我叫舒秀榮,是施秉縣楊柳塘鎮翁塘村三組人,家中有兩個女兒已經出嫁,家裡就我和我愛人龍金碧兩人共同生活,我患有內風溼關節炎,天氣一變腳就疼痛難耐,自己又沒有什麼技術,主要收入還是靠務農,家庭條件很差,是典型的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七旬老人感恩脫貧丨冊亨縣巖架鎮弄應村駐村幹部...
    我叫吳松,2014年9月有幸考到冊亨縣巖架鎮人民政府工作。自從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一直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及鎮黨委、政府的要求,全力抓好脫貧攻堅工作。2019年7月,根據鎮黨委的安排,被派到弄應村擔任村指揮長,兼任駐村幹部。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路上 感謝有你們幫助|安順經濟技術開區西航...
    我叫楊康,家住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西航辦馬廠村。從我記事開始,哥哥是一位大廚,收入很高,家裡的條件一直不錯,逢年過節,母親總會炒幾道好菜,給父親備些小酒,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很是融洽和諧。可是突如其來的遭遇打破了原本的平靜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