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孕姐
你設想的晚年生活是怎樣的?
相信在不少父母眼中,退休後的生活都少不了子女的影子。自己身體健康、子女們也都孝順,還有孫輩圍在跟前,一家人團團圓圓、熱熱鬧鬧的樣子才是父母最理想的晚年生活。
鄰居王大伯明明離這樣的理想生活很近,但他卻硬是拒絕了。
王大伯兒子很爭氣,早年間出國求學,如今已經回國,並且在一線城市定了居。定居後孩子一直邀請父母一塊去住,方便自己盡孝心,伯母也動了心,衣服都裝好了,卻被大伯攔住了。他告訴老伴:「想孩子了去看看可以,但跟他們一起住,我不贊成。」伯母為此還跟他生悶氣,怨他有福不會享,偏要窩在小山村裡過苦日子。
其實我很贊同王大伯的做法。我一位親戚曾經興衝衝地搬到城裡和兒子兒媳一起住,但沒過一年就搬回來了。他很感慨給跟我們說,就算子女再孝順,老了也別跟他們一起住,不然親情會變質。
交往之道:「親則生狎,近則不遜」
俗話說「親密生狎褻」,這話是用形容熱戀中的男女的,但在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中也同樣適用。
相信大家都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平時住校,放假回家的自己,在假期的頭一周被老媽好吃好喝伺候著,但慢慢媽媽就失去了耐心,一會兒嫌自己懶,一會兒又嫌自己事多,恨不得自己趕緊出去上學去。從香餑餑到「討人嫌」,這中間的主要因素是時間嗎?不是,其實是被壓縮的距離感。
人和人之間是需要保持一定距離的。距離太近則會侵犯界限,尤其是上了年紀的父母和成年的子女之間。
作為人生閱歷豐富的父母,沒事總愛嘮叨子女幾句,目的是想讓子女避開彎路走得更順暢。可作為子女,總覺得父母老一套經驗不管用,而且有種被束縛感。長期處在同一屋簷下,自然會因此而產生各種摩擦。
跟兒女的另一半相處難
如果說只是子女和自己的爸媽相處,那還好說,畢竟親母女沒有隔夜仇,但如果是父母和子女的配偶相處,忌諱就格外多了。自古以來婆媳之間總沒有相處特好的,就是因為這個。
因為沒有血緣關係,兩人處在同一屋簷下,說話做事都要照顧對方感受,一個不小心就容易在另一方心裡留下疙瘩。這疙瘩天長日久解不開,就很容易積怨已久,兩人關係水火不容。
即便婆媳都是寬容大度的人,遇事也都能各退一步,有了孩子之後情況也會變得不一樣。教育理念、生活養育方式不同,兩人就能吵起來。為了孩子,母親不會輕易讓步,婆婆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挑戰,也會心裡不舒服。時間一長,一家人都不得消停。
由此可見,為了避免各種矛盾和摩擦,父母晚年只要生活還能自理,就還是自己單獨住著好。一方面自己和子女都自由,另一方面,距離有了、束縛少了,親情反而更能升華。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好孕】,你想了解的科學備孕、孕產護理、寶寶健康、成長發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