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的忠告:別想著老了時跟兒女住一起,甭管當初多親密

2020-08-17 輕歌未了

看別人的故事

感悟自己的人生

關注輕歌未了

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養老問題一直是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這是每個人人生必經的階段,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是每一個人的夢想。很多人步入中年以後,就不得不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到底去哪裡養老?這是每個人都要糾結的問題。

有很多跟兒女關係親密的人覺得老了時候就該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住在自己子女家裡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但是真到了老了那一天,住進兒女家裡之後,才發現現實跟自己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悲從心裡生,痛從子女來,遭到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兒女嫌棄,那是人生莫大的悲哀。甭管以前關係多親密,當你老了時候真的需要她們的時候,可能會猛然醒悟:你最親近的人,可能也是傷害你最深的人。

至於那些對子女的孝順之心深信不疑的人只有真的經歷之後才明白,要想晚年幸福,最好不要麻煩子女,永遠活在假象裡,也好過知道真相後的悲傷。

傾訴人:張奶奶

我今年75歲了,有三個孩子,兩女一兒,三個兒子都是高材生,兩個女兒移居海外,兒子定居上海。

兒女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每逢節假日都會回來看我,女兒回來後喜歡帶我買衣服,而兒子會給我買各種各樣的營養品和按摩器材。那個時候,我一度成為了街坊鄰居,親戚朋友羨慕的對象,她們都說我有福氣,養育了這幾個好兒女,我自己也覺得我是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

兒女生完孩子沒幾年,我就退休了,我退休後兩個女兒移居到了海外,兒子也在上海穩定了下來定居了,她們總是爭搶著給我買票讓我去她們所在的城市旅遊,我也真正的享受了幾年幸福的退休生活。

那個時候我一直認為自己晚年是可以和兒女一起生活的,畢竟和兒女在一塊生活比較熱鬧,但是真的和兒女說出我的想法時,一切都變了。

我先是去兒子家住了兩個月,在那段時間裡,兒媳總是因為我們生活習慣不同找各種各樣的理由跟我兒子吵架,兒子無奈之下直接告訴我:「媽,我現在有了自己的家庭,您來我這邊短住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養老真的不行,我自己還有房貸和孩子要養,真的顧不上您,而且您在我這邊養老的話會影響我家庭的穩定,您可以考慮去我大姐二姐那邊養老,她們經濟上比我寬裕很多,在家裡也能做主,應該能給您更好的生活」

聽完兒子說的話,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我說:「媽來你這邊就是想看看我有什麼可以幫到你的,媽是不會在你這邊養老讓你為難的」。後來我就轉身去到了國外的兒女家,到了兒女家後,我一樣是失望而歸。

大女兒和二女兒的態度基本上是一樣的,她們都說我去她們那邊旅遊散散心可以,但是養老是不行的,思想觀念不同,住在一起難免會有矛盾。而且她們結婚時我也沒有花過什麼錢,而我兒子結婚時基本上花光了我所有的積蓄,理應該由我兒子幫我養老的。

為了自己的面子,我再次扯了謊,我說:「媽就是想你們了,平時你們也不回家,媽就是想來看看你們過得好不好,只要你們過得好,媽就放心了」。

父母對兒女說的話哪是假話,說的那都是情話。天下有哪位母親會做讓兒女為難的事情呢!最終我還是回到了自己所在的城市,一個人生活。有了這樣的經歷我才明白,甭管曾經和兒女的關係多親密,也別想著晚年跟兒子住在一起。好在我手裡還有點積蓄,還有養老金作為保障,有的選擇,至於那些把自己的所有都給了兒女的老人們,又該如何度過自己的晚年呢?

為什麼老了時不要想著跟兒女生活在一起呢?無非以下三點原因:

  • 一,生活習慣不同,住一起不自在,會引發婆媳矛盾從而讓孩子為難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生活習慣,每個習慣都是長時間累積形成的,想要改掉確實不容易,想要為了別人妥協也確實困難。

老人和子女住在一起確實可以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但是同在一個鍋裡耍勺子,方向難免不一致,也會因為方向不一致產生磕磕絆絆。時間一長,矛盾累積多了,便難以調和,會引發冷戰,罵架,最終都是不歡而散。

  • 二,思想觀念不同,住在一起避免不了矛盾

現代社會發展的如此迅速,老人在思想上和中年子女以及兒媳女婿之間是有差距的,老人根本無法跟上她們的生活節奏,這樣就會在生活上有很多的衝突,一旦控制不住就會爭吵,對雙方的感情十分不利,次數多了,難免會針鋒相對,老人夾在中間難受,難以調和。

  • 三,生活圈子不同,住一起難以融洽

老人有老人的生活,年輕人有年輕的生活,年輕人是不喜歡跟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她們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間,而老人往往不懂這一點,年輕人只會覺得老人的存在是再打擾他們,自然而然就會產生一系列問題。

甭管跟兒女的關係多親密,還是不要想著晚年跟兒女生活在一起,同在一個屋簷下發生矛盾在所難免,會影響自己與子女之間的感情。與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年輕時多存點養老錢,可能到老時,你的生活才會真的舒適美滿。

相關焦點

  • 70歲老人的忠告:不管兒女平時有多孝順,老了也別跟他們一起住
    導語很多時候,人活著就都有老的那麼一天,那麼人老了多半情況下,就會面臨行動不便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問題,因此在這個時候,我們的老人就應該和兒女在一起住,以求達到兒女照顧自己方便的目的。一次金大爺和老伴兒,坐在公園上面的椅子休息,這時他們經常見面的一位大娘,就問金大爺:「是不是兒女對你不孝順啊,你怎麼不跟他們一起住呢?」金大爺聽完笑著說:「兒女平時對我很孝順,可是我老了不想跟他們一起住」。
  • 63歲大姐的忠告:不管兒女多孝順,老了之後,都不要跟他們一起住
    ,還是跟兒女一起住?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有的人認為養兒防老,老了之後當然應該跟兒女一起住,也有的人認為,做父母的不能給兒女添麻煩,老了之後應該自己住。對此,63歲的李大姐表示更支持老了之後自己住,李大姐說,不管兒女多孝順,老了之後,都不要跟他們一起住。說完之後,她還羅列出了三個不應該和兒女一起住的理由。
  • 一位七旬老人的忠告:想要晚年幸福,需做好這3件事,和金錢無關
    文 | 尼莫媽媽日記,原創首發,歡迎轉發分享人老了以後,要擔心的事情就漸漸變多,不是子女的問題就是金錢的問題,但是,晚年的時光總是無法躲避,為了在年老以後能夠有一份安享的幸福,很多老人應該做的,便是考慮除金錢外的其他事情。
  • 一個七旬老人的忠告:不要活著時把自己的養老錢,交給子女。
    很多老人覺得應該把自己的養老錢幫襯給子女,讓子女的生活過得更好一點,這樣自己更安心,養兒防老,只要孩子們過得好,自己也會過得好,真的是這樣子嗎?一個七旬老人的忠告:永遠不要活著時把自己的養老錢,交給子女。
  • 65歲阿姨的忠告:不管兒女多孝順,老了之後,都不要跟他們一起住
    前言人老了,到底要不要跟兒女一起居住呢?對於這種問題,很多老人的意見都不相同,有的老人認為:養兒就是為防老的,到老了,就應該和兒女一起居住,讓兒女來養老。也有一些老人認為:不管兒女多孝順,都不應該和兒女住在一起。今年65歲的胡阿姨就有過這種經歷,她認為:人老了,不管兒女多孝順,都不要跟兒女一起居住,我們一起來看看胡阿姨的經歷。
  • 為什麼越來越多老人不願意跟兒女一起住,聽聽兩位老人的真心話
    前段時間有網友指出不婚不育的楊麗萍雖然事業成功,但老了無法享受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這樣的人生是很失敗的。她的說法雖然遭到很多網友的否認批判,但不可否認,她也說出了很多人的心願。每個人都只能活一輩子,都會老去,都想自己老了那天能夠:「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而這個願望更是寄托在自己兒女身上,他們希望自己的老年生活,子女能夠陪在身邊,享受人間天倫之樂。
  • 老了跟「女兒」住和跟「兒子」住,有啥不同?聽聽2位老人的忠告
    老了跟「女兒」住和跟兒子偏要給她接過來一起住,認為這樣可以更好地照顧她,也好放心,楊阿姨再三推脫但是沒辦法就答應了。其實這兩個老人也給出了自己的忠告:楊阿姨:認為雖然老了之後去兒子家住不會覺得不自在,但是你也不能得寸進尺照不清楚自己的位置。
  • 人老了,是跟兒女住,還是去養老院?3位老人說出了心裡話
    導語:老了跟兒女住還是去養老院?這個是很現實的問題,也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時間問題。那人老了,是跟兒女住,還是去養老院?3位老人說出了心裡話。74歲林女士跟兒女住,那樣安心,如果有兒女還去養老院,那要兒女來幹什麼用?自己有兒女為什麼要去養老院?
  • 過來人忠告:兒女再孝順,老了也別跟他們一起住,不然親情會變
    定居後孩子一直邀請父母一塊去住,方便自己盡孝心,伯母也動了心,衣服都裝好了,卻被大伯攔住了。他告訴老伴:「想孩子了去看看可以,但跟他們一起住,我不贊成。」伯母為此還跟他生悶氣,怨他有福不會享,偏要窩在小山村裡過苦日子。其實我很贊同王大伯的做法。我一位親戚曾經興衝衝地搬到城裡和兒子兒媳一起住,但沒過一年就搬回來了。
  • 67歲阿姨忠告:不管兒女多孝順,老了之後,都不要跟他們一起住
    兒女長大後,老人應該和孩子一起生活嗎?關於這個問題,許多老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老人認為撫養孩子是為了晚年。老年時,他們應與子女同住,還有一些老人認為,無論子女如何孝順,都不應與子女同住。我的兒子和女兒對我很孝順,他們要求我搬到縣城與他們住很多次。我總是拒絕,從來沒有去過。
  • 66歲婦女的忠告:老了之後,不要跟兒女一起住
    導語:  人老了,要不要和孩子住一起?對於這個問題,很多老人有不同的看法。一些老人認為養兒是為了防止老人。等他們老了,就應該和孩子住在一起,讓他們養老。也有一些老人認為,再孝順的孩子,也不應該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 你可知,有多少老了孤獨了,很想和兒女住一起?
    當人老了,兒女不在身邊,只剩孤單一人時,大多數老人都會感到寂寞、孤單。人越老,孤獨感越重,在餘生渴望能夠有子女相陪,享受人間天倫之樂,正是老人的念想。一旦跟兒女住在一起,天天見面,這些所想的美好,會被擊得粉碎。恐怕只有親身體驗過的老人才能知。當今有個普遍現象:父母退休後,有的就直接搬到兒女家,做家務,帶娃娃,接送孩子上學,甚至輔導功課,儼然當起了孩子的家長。事無巨細,全部包攬。
  • 一位65歲老人的傾訴:人老了,如果能夠自理,不要跟兒女住一起
    人到老了,覺得能和子女們一起居住,讓子女們來養老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是,也有一些老人認為,如果自己還有自理生活的能力,不要跟兒女一起居住,畢竟現在的年輕人壓力也比較大,在生活習慣上也都有著不同,往往很多時候,老人做的事情,兒女們也看不慣,老人盡了自己的能力,反而還會被嫌棄。
  • 人老了,跟子女住一起住養老幸福嗎?3個老人說了真心話,很現實
    養兒防老是中國社會傳統的思想觀念,結婚了,生孩子,年輕的時用心把孩子養大,撫養成人,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期望著兒女長大了,自己老的時候有所歸依。老了之後跟子女住在一起養老會幸福嗎?所以跟子女一起住,髒活累活都是推給家裡的老人做,覺得真的很累。
  • 等老了住養老院和住兒女家,哪種方式更舒心?3位老人的話太現實
    導語很多老人的心願是把兒女撫養成人,等他們結婚生子後,老人成為了帶娃的主力軍。然而,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老人一天天老去,孩子不再需要老人的陪伴,相反,老人日漸衰老,有些老人甚至失去了自理的能力。對於自己年老之後的歸宿,跟子女住在一起,是大多數老人的選擇。
  • 2個70歲老人自述:如果生活能自理,晚年千萬不要跟兒女住一起
    文/藍楓凌星前言在老一輩的人裡,依然有不少人認同「養兒防老」的養老觀點,在他們看來,人老了之後就應該跟兒女住在一起,子孫繞膝的晚年生活才會過得幸福。下面我們就來聽聽2個70歲的老人自述,看看他們為什麼說如果能自理生活,晚年還是不要跟兒女住一起。劉阿姨,70歲我老伴走的早,在他走後,是我一個人把兒子和女兒拉扯大的,說句心裡話,那個時候是真的很艱難。當時我也想過再嫁,但一是怕兩個孩子心裡接受不了,二是怕對方對我兩個孩子不好,所以我一直沒有再找。
  • 最真實的晚年生活:人老了千萬別跟兒女住一起,那樣雙方都不開心
    在網上,我們讀到家庭或者養老類的話題,總會發現,有不少人說「人老了,千萬別和子女住一起,那樣雙方都不開心」,這句話,往往還是步入老年的老人家們說的而六十歲老人的兒女,又怎麼看待這句話呢?不得不說,從各類評論和回復來看,大部分人,都是真的很認同,人老了,除非是到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了,否則,還是千萬別和子女住在一起,那樣,雙方誰都不開心。第一,老人現在普通火氣很大。
  • 心理學:老人和兒女住一起,實際上是兩代人的煎熬
    很多兒女在大城市打拼多年後,心裡念著父母獨自在家鄉過著樸素的日子,於是想把他們接到城市裡同住,更好地替父母的養老。他們將父母帶到繁華的大都市,給予其最豐富的物質條件,讓老人老有所依。但這樣對雙方來說,真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嗎?
  • 「老了不要跟後人住在一起」:70歲老人坦言,越老越要自立
    記得在多年以前,我母親跟我和我哥說了這麼一句話:「等我老了以後,我跟你爸單獨住。偶爾去你們家裡一回,你們還能熱情招待我,要是天天跟你們住在一起肯定會被嫌棄。」然而現實情況是,很多老人在步入萬晚年之後,卻並沒能夠真正意義上享受天倫之樂。按常理來說,兒女對於老人都有贍養的義務和責任。所以很多老人在晚年都會選擇跟自己的兒女住在一起。一方面是相互有個照應;另一方面則是認為這是常理之中的事情。但是在聽完兩位跟兒女住在一起的70歲老人自述後,我才明白:人到晚年,還是儘量別和兒女住在一起。
  • 父母老了住養老院還是兒女家?80歲老人說出實話,很扎心
    現在社會的福利越來越好,養老院也開始普及起來,許多老人都選擇去養老院生活,不願去兒女家住,或者自己待在家裡。有些老人選擇去養老院住,可能是自己有想法,有些老人卻是被生活所迫,比起在外面住,在養老院生活還是更開心,而且有同齡老人相伴,沒事一起聊聊天、下下棋,自己還能夠更開心。更何況還有專門的人照顧自己,這種生活算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