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吵架最不值的,就是爭過吵過,傷肝傷肺傷心了,問題還沒有解決。這種夫妻有不少,夫妻雙方或者一方健康吵出問題了,孩子吵出問題了,還在周而復始地進行無效的爭吵,讓人心酸不已。那是不是意味著夫妻之間就只能相敬如賓,不能有爭吵呢?NO!爭吵可以是夫妻溝通的一種形式,但是夫妻吵架即便達不到藝術狀態最起碼也要講究技術。
本文是作者的原創文章,作者發文的其中一個原則就是堅持原創。
我的上一篇文章《感謝父母的願意學習成長之恩》的寫作緣起就是由表姐和表姐夫的婚姻狀態引發,寫完感覺還是無法解決表姐的困境,於是就有了這篇文章。表姐和表姐夫結婚快二十年,據說有了孩子以後夫妻倆就三天兩頭吵架,倆人吵架的內容也沒涉及啥原則性的問題,不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就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說小的孩子學習習慣沒養好,寫作業寫得慢,不是一會要喝水,就是一會要上廁所,有一天晚上眼看快要十點了,作業還沒寫幾題,孩子卻要打瞌睡了,表姐看著著急,開始暴躁,揪著孩子的頭髮讓她寫作業不讓睡覺,孩子就哭,表姐夫聽到孩子在哭,就衝進房間拳頭晃晃向著表姐,此刻表姐更加受不了了,於是平時累積的心酸和委屈頃刻間就爆發了,陳芝麻爛穀子的事都在翻炒著,雙方互相揭短,攻擊對方,由監督孩子寫作業的問題升級為夫妻爭吵甚至是摔打東西,落得一地雞毛。這種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家裡,也可以發生在店裡,不分時間甚至可以不分場合。他們的倆個孩子的生活、學習習慣存在諸多的問題,表姐心力憔悴,於三年前被診斷為乳腺癌,幸虧發現不算太晚,經過積極的醫學治療,目前生命尚無大礙。我原以為經過表姐生了一場大病,他們全家吃了大苦經受這麼深刻的教育,表姐和表姐夫該有所反省領悟了,然而並不是這樣,習慣性的劇情仍然經常在上演。
為什麼夫妻會經常吵架呢?在《感謝父母的願意學習成長之恩》這篇文章裡提到由於男女大腦的生理構造不同導致男女本身思維就有差異,再加上夫妻雙方來自不同的家庭,帶著各自原生家庭的「烙印」,由此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對待人與事有不同的態度,產生不同的看法,及處理的方法不同也是很正常的。比如表姐和表姐夫對孩子的教育觀點就很不一樣,表姐認為針對孩子目前的狀況應該要培養孩子吃苦耐勞,對孩子的要求要嚴格一點;表姐夫則不然,表面上看起來非常疼愛孩子,在他的眼裡,他的孩子不能受委屈,哪怕是表姐教育孩子,只要是孩子哭了,表姐夫就一定會衝出來護著孩子,倆個孩子見爸爸護著,有時候壓根就不會聽媽媽的話,然而表姐夫雖然表面上很愛孩子,但是實際上卻沒有在教育孩子的身上下功夫。比如,認為表姐教育孩子有問題,自己有時間看無聊的視頻和電視劇也不願去學習如何教育孩子。表姐教育孩子的方式適當與否在此先不討論,但是他們夫妻倆當著孩子的面爭吵肯定是不明智的,這不但會起到負向教育的作用,而且還會讓倆個孩子沒有規則,他們不知道孰是孰非,認為媽媽的話可以執行也可以不執行,所以倆個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都很糟糕,這又成為了表姐和表姐夫經常吵架的導火索,以致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吵,惡性循環,長期負性情緒的累積最終導致表姐在三年前得了乳腺癌。他們的夫妻生活我不得而知,但是從他們的相處模式我估計不會太和諧,否則事情也不會發展到如此境地。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表姐和表姐夫的家庭「生病了」,倆個都是成年人,同樣對此負有責任。
表姐和表姐夫的故事讓人心酸不已,哀其不幸,怒其不省、不學。那是不是意味著夫妻之間就只能相敬如賓,不能有爭吵呢?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心理學調查研究表明,夫妻之間相敬如賓的婚姻狀態不是最好的,那很有可能是沒有活力的狀態,會吵架的夫妻才生活得更加幸福,因為吵架也是溝通的一種,有些人只有在吵架的時候才有力量去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想法,這樣有利於夫妻雙方之間彼此的正確解讀,及時調整相應的行為,而且吵架的時候還存在某種情緒能量的釋放,這些都是讓生活更加幸福的有利因素。那夫妻吵架該如何吵呢?
首先,要清楚夫妻之間吵架是為了解決此時此地的問題。比如,表姐和表姐夫的吵架通常由孩子的教育問題引起,爭過吵過,傷肝傷肺傷心了,表姐還得了乳腺癌,孩子的教育問題仍然沒有解決,這時候表姐和表姐夫作為一個對自己、對家庭負有責任的成年人就應該好好反省,一起學習孩子的教育相關知識,在孩子的教育議題上要達成大致相同,如若尚存爭議,不管是哪一方正在教育孩子,至少在孩子的面前也要保持一致的觀點,不同之處背後再爭論,否則對孩子的傷害很大。而且吵架是解決此時此地的問題,不應擴大化,也不應翻舊帳。表姐吵架時的擴大化、翻舊帳其實殺傷力是很強的,這樣只會激起雙方更多的負性情緒,這時根本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會讓事態朝著更壞的方向發展。當然,夫妻之間也不能冷戰。冷戰意味著夫妻雙方溝通的中斷,雙方之間會累積下更多的負性情緒。要有這樣的共識:夫妻之間爭吵只是對事不對人。如果吵完架,問題解決了,夫妻雙方來個擁抱儀式那將更好。
其次,夫妻之間的吵架要建立在愛的基礎上。有句話說得好,家庭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要認識到男女之間是有差異的。女人總是需要很多的愛,需要排山倒海的愛去滋養,女人又是聽覺動物,所以女人需要被寵、被哄;男人更需要的是被尊重,被欣賞,甚至被崇拜。很明顯,表姐和表姐夫的吵架只是為了圖一時的口舌之快,而且是互相攻擊,傷人傷己,彼此沒有看見對方的需要,絲毫沒有愛的影子,這都是很不明智的行為。比如,表姐在教育孩子急躁焦慮情緒上來時,表姐夫如果看見,作為男人這時候要穩住,先安慰表姐:「老婆,你辛苦了,你先在旁邊喝喝茶,這件事情讓我來處理」。然後安慰孩子,讓她知道,媽媽揪她的頭髮是不對的,但是我們要理解媽媽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如果表姐夫是這樣處理,大家想像一下又會是什麼景象呢?表姐可以感受到愛,孩子也能學會規則,而且變得有力量,由此,愛的能量就在家庭流動起來,家庭成員都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這是很好的處理方式。但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爭吵也是不妨礙愛的流動的,而且別有情趣。
表姐和表姐夫由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導致經常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比如,表姐夫心裡惦記著打麻將,有時就會主動要求中午留下看店,實際上表姐前腳剛走,表姐夫後腳就關了店門進了麻將店,表姐如果覺察,可以跟表姐夫爭看店,假裝生氣地說:「你早上早起很辛苦!別逞強,中午趕緊回去休息!中午我來看店」。這樣既杜絕了表姐夫去打麻將,表姐夫又被「看見」,內心需求得到滿足,心甘情願地聽話,由此可以更好地脫離麻將的誘惑(因為對某種成癮者往往有深層次的心理原因,內心需求是沒有得到滿足的的)。其實,吵架的內容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吵架的過程中所傳遞的「看見」,傳遞的愛和關注,人只有在感受到足夠的愛和安全的條件下才願意發生改變。遺憾的是,在他們的婚姻生活中,忽視了愛的傳遞,以致表姐夫覺得表姐苛刻,表姐又覺得表姐夫對她不好。
最後,夫妻之間吵架不能以犧牲性愛為代價。俗話說夫妻床頭吵架床尾和,這是非常有道理的經驗總結。性愛是夫妻之間一種真實的深層次溝通,具有極強的療愈功能。美國的一部紀錄片裡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僅僅是要求一些已經沒有性生活的「問題」夫妻完成連續七天的性生活任務,以觀察性愛能否給他們的婚姻帶來有益的變化,實驗結果表明:這些「問題」夫妻之間的關係都得到了令人驚喜的改變,愛的能量在夫妻之間重新流動起來。所以,夫妻之間不管吵得如何激烈,也不能分床睡覺。
我們每個人來到人世間都是為了修行而來的,家庭就是最好的道場,印度詩人泰戈爾說:「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願每一對夫妻都能掌握吵架的技術,家家過得幸福快樂!
作者簡介:心理諮詢師王小玲,十幾年來一直行走在心理學的路上,專注於自己的方向,樂此不疲。如果你對心理學感興趣,請關注頭條號「心理諮詢師王小玲」,我會不定期地寫一些文章;如果你需要幫助,也信任我,你可以私信我。我有一個信念:「每一朵生命之花都可以盡情綻放」。願我的文字可以成為那道愛的光,溫暖著你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