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本來就有局限

2020-11-05 馬石頭

無論你認為自己多麼聰明,都不要憑自己的認知去評判別人。因為人本來是有認知局限的。當你肆意評判別人的時候,就無法避免落入思維的陷阱。更不要認為自己比別人聰明。有時候,越是認為自己更聰明的人,他的行為反而越錯得離譜。所以古人說大智若愚,大勇若怯。真正的聰明人,從來都不會表現得很聰明。

被譽為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頗具影響力的政治家,但他的晚年卻活得異常的悽慘,甚至落了個國破家亡,活活餓死在宮中的下場。他的悲慘結局一方面是由於外在的因素,但根本原因是他自作聰明,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造成的。比如寵信冠冕堂皇、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等,這才是重要因素。

一個人不管多麼聰明,他的認知一定是有邊界的。並且越聰明的人,盲區越大,從而更容易做出荒謬的決定,讓他在錯誤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聽不進去勸誡,最終導致丟失了人生最珍貴的東西。看不到自己錯誤的人,總會抱怨別人。這是世人常犯的錯誤,明明自己分不清對錯,卻理直氣壯地評判別人,結局可想而知。

自以為是並否認真理的人,越勤奮越糟糕,因為他只會瞎折騰。仁慈主說:「我將使那些在大地上妄自尊大的人背棄我的跡象,即使他們看見一切跡象,也不信它。如果他們看見正道,他們不把它當作康莊大道;如果他們看見歪門邪道,就會把它當作道路。這是因為他們不信我的跡象,並忽視它造成的。」(7:146)

文/馬石頭,圖/長車

相關焦點

  • 困住我們的不是現實,而是認知局限
    其實,讓我們走到懸崖的不是現實,而是我們自己的認知局限。武俠小說裡經常有這樣的橋段,主人公遭人陷害,被追殺至懸崖,然而卻跳崖重生,最終成為武林至尊。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拋卻了自己原有對武功的認知,學習了新的心法而獲得不一樣的結局。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
  • 溫水煮青蛙:突破認知局限的一個小例子
    一個簡單的突破認知局限性的例子:如上圖,同學聊天群裡面發了這個圖片,大家瞎聊,一個同學回覆:難道男人還有第三種選擇嗎?轉而一想這個答案太過血腥且有狡辯色彩(雖然變太監號稱第三種性別。。。),就又說:還可以變性,其實女人也可以。這麼一說思路就打開了有木有?一下子就有別的很多種排列組合選項了。
  • 認識到自己的局限
    一個人的思維是他最大的局限,他的為人處世超不出自己的思維範圍。問題在於,人處在這樣的局限之中,卻從來不知道局限。所以人需要閱讀經典、學習聖訓、聆聽智者的演講,這一切都是打開思維的最好方式。每當我們感到痛苦的時候,其實那是因為我們太過於執念自己的思維,忘記了託靠造物主並祈求造物主。
  • 隧道視野效應 - 認知局限
    要看到事物的將來,就必須有高遠的眼光。看清了它的將來,堅定不移地去做,事業就已經成功了一半。明智的人總會在放棄微小利益的同時,獲得更大的利益。農村和城市的年輕人相比,相差最大的不是分數,很多農村人都是考著高分出來的。差的是見識。這種非學業知識對未來的成就至關重要。
  • 思想認知局限才是主播失敗的根本原因
    格:是你思維認知的邊界。局:是你認知範疇之內的策略。美國有個小故事:一個小孩賣小飾品,每敲10戶門,6戶會拒絕,4戶會聽他講,2戶會買!對思想上有局限性的人來說,銷售很難做。思想有局限性的主播,只想快速掌握乾貨技巧,就像上面說的走捷徑的銷售一樣,不從認知上改變自己,天天想著用短平快的方式掙快錢,已經沒有這種方式了,2017
  • 人的一生不過是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每個人從人生的起點走到人生的終點,用一生的經歷和體驗,構成了屬於自己獨特的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和感受。每一個獨特的認知就是一個音符,每個人的認知譜寫成一首首風格迥異,甚至天差地別的,描繪世界的樂章,形成了自我的核心信念,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 認知層次有七層,你的眼界和思維到了哪一層?
    01 認知的差距,決定了生活層次我有一個同學,畢業後在家鄉考入編製做文員,每天重複一些簡單的機械工作。每次聊天都和我抱怨「工作太無聊了,工資也就那樣剛好溫飽」。他破壞了本來擁有的幸福關係,事業也就此停滯。試問訴訟勝利、奪回專利又如何?雨刷早已更新換代,而他能獲得的索賠也不過寥寥。如此簡單的道理,聰明的他卻想不開?!
  • 你的認知,限定了你的財富和高度
    ,作為開拓者天然會有一批追隨者,開拓者也天然享有先天優勢搶奪先機,這是法則賜予的獎勵。很多時候不是東西沒有價值,而是你的認知局限了視野,看不清事情的本質;等到被別人看清本質後,往往很多人才追悔莫及,哀悼:曾經後一個機會擺在面前,但是沒有珍惜……殊不知,如果認知沒有提升,很多機會再次來臨的時候,很有可能也不知道是機會來了。
  • 跳出「格式化認知」——任何事都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中國的電商領域,有巨無霸電商企業阿里巴巴,有京東商城,很多人的認知是,在電商領域創業沒有機會了,但是黃崢突破了格式化認知,創辦了電商拼多多,創造了三年上市的奇蹟。 在中國的網際網路生態領域,有阿里巴巴,有騰訊,有百度,很多人的認知是,在網際網路生態平臺創業沒有機會了,但是張一鳴突破了格式化認知,創辦了字節跳動,做出了多個現象級網際網路產品,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等,市值1400億美金。
  • 超越自我局限,消除人生痛苦
    在職業發展、親密關係、人際交往、子女教育、身體健康等等方面,我們幾乎每天都有大小不同的痛苦要面對。處理方法有三種:一是視而不見的直接忽略,任其自行發展;二是歸咎於客觀環境,怨天尤人為自己開脫責任;三是從現實情況出發,在客觀環境短期不變的情況下,以客觀中立的態度分析引起痛苦的事件,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承擔。
  • 有一種素養,是理解和接納不同層次的認知水平與邏輯
    不同層次的認知水平有著不同的眼界和格局,對各種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就不一樣,處理問題的角度和方式也不一樣,所以這也決定了同樣的事情,在不同的人身上,會有不同的結果。有一句話說,你從30樓往下看,全是美景,但你從3樓往下看,全是垃圾。
  • 不是不重要,只是你不知道:「認知局限」如何阻礙你
    希望不要這麼想,因為兩個方面:第一方面,稱呼問題並不是什麼小事,如果你願意,請去百度或了解「名字」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名字有能量,不能隨意叫,不論是人名,公司名,產品名……任何關於命名和稱呼問題,都是十分考究的。。很多時候,我們不做一件事,不是因為不重要,而是因為不知道——對它沒有認知(這點太重要了)。
  • 你的層次,其實決定於你的認知
    博士畢業後,她覺得寫作很有樂趣,就開始專攻寫作。幾年堅持下來,終於出了一本超級暢銷書。她說:「這個世界有太多有趣的事情了,我要在有生之年多體會一些,這樣才不枉費我來這世界走一遭。」農村的出生一度局限了她的層次,直到她看見更廣博的世界,才明白人生也可以
  •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於認知
    提高認知能力,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認識自己,其次避免情緒幹擾,最後有意識地提升認知能力。只有真正情緒穩定時,才能有冷靜的思考,認知能力正常發揮。如果一個人不能根據環境和身份的改變,不斷提升認知能力,只能局限在自己的狹隘中,永遠都無法走出認知的壁壘。
  • 自我成長 塑造了你,成就了你,也局限了你。
    可能是因為十一有個長長的假期,有足夠的時間自我反省,自我沉澱,追問一下自己內心深處久久不能釋懷的所在。之所以會想起那些曾經的評價,是因為又度過了一個十一,又覺得自己靈魂升級了吧。雖然一直標榜始終從事著自己所愛的事業,但這一切真的是我所愛的嗎?並非如此吧。我雖然健談也外向,但我都是傻嘮,隨意的很。所以我不喜歡跟領導和客戶溝通,覺得好累。
  • 認知與覺知
    認知屬於頭腦層面的理解,而覺知繞過了頭腦層面的思維,直接通過意識體驗了解事物的本質,並且從感知中獲取真知。也就是說,認知局限於頭腦的思維,而覺知超越了頭腦的思維。認知是一種思維,而覺知是一種意識。認知不是覺知,思維不是意識。思維只是頭腦的觀念。事實上,人們活在頭腦的認知裡,意識是沉睡的。也就是說,思考將人們帶入頭腦的認知思維中,而思維恰恰是無意識的。只有進入覺知的狀態,即有意識地體驗時,人們才能從思維觀念中走出來。 意識就是身體與外在事物接觸時所產生的一系列體驗。比如:不小心被火燒傷了,此時身體覺知到的疼痛就是一種意識。
  • 大腦被繁瑣的事情佔據,利用好認知三層次模型,做事可以走捷徑
    這就是我要說的認知模型。人的認知模型分為三個層次,原理層、認知層、應用層。認知三層次模型按照金字塔模型,從下到上分為原理層、認知層、應用層。認知層面是核心,它是what的問題。比如,我們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 我們看待這個世界運用的是什麼樣的思維方式?
  • 哲思 | 人的一生,都在為認知買單
    認知 ·一般而言,我們的學識、經歷和經驗會形成一個隧道,人對事物的所有認知和判斷都會局限在這個隧道內,並且還會想當然地認定真相就是如此。但是,一旦有新事物出現時,我們的認知就會被頃刻顛覆。當下,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顛覆自我認知,吸收新的概念、新的結構,實現認知的躍遷、成果的精進。
  • 你的認知,正在決定你的收入和未來。
    一個人比學歷重要的是能力,而比能力更重要的是認知!你對這個世界藏著多少認知,決定了你生活的樣子。01.不學習,你永遠都掙不到你認知領域以外的錢。而這些東西從來不是光靠學歷和能力可以輕而易舉的得到的,還需要有對這個社會的認知!他用零碎的時間不短學習,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利用零碎化的時間用來理財投資做產品,用點滴的時間來學習財經知識,由於知識的不斷積累,最後還考取了中級會計師證。就這樣不用去上班,光是把這個證放在公司,每個月就能拿7000到9000左右不等的錢。不用去上班,不用去花時間,因為有這個證,你也可以。
  • 一個人的固執,藏著低水平的認知
    而固執的人,看不到自己思想上的盲點,看不到認知力的低下,以為自己把握到了絕對真理,卻沒看清觸摸到的全是謬誤。人應當有自己的原則並堅持原則,但如果自己的原則已經與時代脫節,已經老化、陳腐,那過分地堅持就是固執了,站在時代的尾梢來評判現在,絕沒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