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之後,「中國夢」成為全社會共識的新支點,在本屆全國兩會中也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武予魯代表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也暢談了自己「中國夢」,他表示自己的「中國夢」就是做感恩文化的實踐者和推動者,帶動更多的人一起參與其中,讓每個人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武予魯說,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中國人民的幸福。人民幸福指數要逐漸提高,每個人都生活在碧水藍天的環境之中。但還缺乏一個東西,也是我在人代會上提出的,就是精神家園建設。現在社會經濟進步了,人們幸福感卻沒有了,矛盾越來越尖銳,這個就是精神文化層面的問題。今年我的一個建議已經被全國人大挑選出來了。我們倡導加強中華民族精神文明建設。物質豐富了,不等於幸福。物質滿足、精神幸福這才完美。
現在的孩子上大學時,滿頭白髮的父母背著大包小包來送孩子,孩子卻大搖大擺,兩手空空。父母為孩子做了那麼多,孩子卻認為是理所當然,缺少一顆感恩的心。對父母尚且如此,何談對待他人呢?現在物質生活豐富了,精神文化卻遠遠沒有跟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不斷被遺棄。在新時代,我們必須大力倡導優秀傳統文化,應在全社會弘揚感恩文化。讓每個人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從2009年起,義煤集團對感恩文化建設進行了探索,以「真誠、同心、感恩你我他」的企業精神為指引,積極開展感恩教育和系列實踐活動:選出真正有代表意義的先進典型影響其他人;設立假日制度,讓員工從孝敬父母開始做起;過年過節給職工以及家屬發放更多福利,舉行感恩聯誼活動。這些做法把企業職工真正凝聚了起來,企業實現了安全發展、質量發展、健康發展、和諧發展。
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對感恩文化有了深刻的認識。感恩作為一種美德、一種境界、一種文化,它讓人們知恩圖報。它的價值在於使生命感動,喚醒心靈真善美,為增強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建設誠信社會找到了切入點和著力點。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願做感恩文化的實踐者和積極推動者!帶動更多的人一起參與進來!
武予魯代表兩會議案:
關於在全社會推進精神文化建設的建議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正處在社會變革、經濟轉型的加速期,各種社會思潮此起彼伏,傳統思想觀念與現代思想觀念相互交融,東西方文化激烈碰撞,意識形態呈現多元、多樣、多變的特點。社會浮燥,精神家園缺失,人的心靈「沙漠化」問題日漸突出。主要表現在一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富裕了,精神卻空虛了,「見死不救、遇難不幫」屢見報端;二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幸福感缺失了,抱怨社會;三是見錢眼開,見利忘義,道德失範,誠信缺失;四是好大喜功,弄虛作假,形式主義現象普遍存在。五是缺乏感恩意識,不懂得感恩,責任感淡化,價值導向迷失,傳統文明、文化傳承缺失。解決這些問題要靠中華民族傳統的優秀精神文化。黨的十八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要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因此,在全社會加強和推進精神文化建設,是社會治理的需要,是民族復興的需要,是建設現代化中國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
感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根基,是精神文化的主要內涵。近年來,河南義馬煤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感恩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結合,在「知感恩而天下寧,知感恩而企業興」核心理念引領下,大力弘揚「真誠、同心、感恩你我他」的企業精神,自覺堅守商業倫理和道德操守,積極探索,努力實踐,以感恩父母為切入點,開展感恩文化教育和系列實踐活動,努力建塑具有義煤特色的感恩文化體系,引領、教育全體員工感恩社會,感恩國家,感恩自然,感恩身邊走過的每一個人,營造了企業風清氣正和諧氛圍,保持了安全發展、質量發展、健康發展、和諧發展的態勢,並且對當地社會風氣的淳化產生了重要影響。
建議:
1、國家有關部門要加強精神文化理論體系、制度體系、行為規範體系研究,為全社會精神文化的完善和推廣提供理論依據和制度規範。在全社會開展以感恩祖國、感恩社會、感恩自然、感恩他人為主要內容的感恩教育和實踐活動。
2、把精神文化、感恩文化納入國民教育,進入校園,編入教材,列為重要內容。
3、按系統分行業推廣,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精神文化、感恩文化進課堂、進機關、進工廠、進農村、進軍營,建設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4、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國家社會管理體系,列入公務員和各級官員選拔任用及業績考核重要內容。
5、率先在國有企業推進精神文化建設工作,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