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風可追憶:母親的棗樹(五)

2020-09-15 聽雨513

九、母親去世了,我沒有眼淚

母親種下的桃樹結桃了,桃子很小,青澀的模樣,沒有我小時候只結了一個桃子就夭折的杏桃樹上結的桃子好看。



在母親興奮的遞給我讓我吃時,我的心中不是太狠情願,因為看起來很酸。

為了讓母親高興我吃了它,好吃極了,我對母親說。

「你別看它外表難看,味道特別好,我是吃了以後覺得好吃,就把核種上,長出來的」母親興奮的說。

「老天,娘你太厲害了,桃核種的樹都結果了,我以為你是問別人要的樹苗呢?」我也驚訝的說。

母親高興的皺紋堆滿了她的臉頰,開心而又驕傲的對我說:

「我是水命,從小就種什麼活什麼」

當我因為又換了一輛新車,把母親拉著在市裡吃了飯送到道北母親家後,母親病了,起因是暈車感冒。

之前怕坐車的母親坐我家車時,是不暈車的,我們常常在周末拉著她轉遍了附近山山水水我認為好玩的地方。

因為母親告訴我,在張掖生活了40年的她沒有去過周邊太遠的地方。


過年放假了,我把母親攙扶著走上六樓我的家中。

六、七樓複式房子裡,母親和兒子住在六樓,兩個房間門對門,中間隔著衛生間,母親在陽面臥室、兒子在陰面當書房的臥室,我住七樓。

母親的腳都腫了,我每天用大姐給的艾熬成水給母親泡腳,感覺消腫效果好多了,母親也很高興。

母親每天跟著準備年貨的我走來走去,不愛說話的母親在這個春節格外話多,講述著她的童年的種種趣事、青年時期生活中的艱難事......

晚上還要很晚睡覺準備參加高考的兒子,在我上樓睡覺後,就把照顧姥姥的活接過去了。

晚睡的兒子給姥姥倒水,幫著把姥姥攙扶進衛生間,當姥姥試著抓著洗漱臺也起不了身時,只要母親輕輕一句:

「多多,你拉我起來」,兒子就迅速放下紙筆,把姥姥攙抱著送到臥室。

兒子的小名叫多多,我有許多的暱稱都叫快樂多多或是滿意多多。

過完年後的母親是被用椅子抬下六樓的,身體衰竭的她被再次送進了醫院。

後來,醫院讓辦理出院手續。

出院後的母親已經完全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母親住院時,我的休假已經用完殆盡,母親跟前的二姐也只能在晚上陪伴,白天上班。

無助的我將電話打給了遠在平涼工作的二哥,因為在我內心深處,在姥姥去世時拉起我手的二哥就是娘家除父親外我心中堅強脊梁一樣的存在,雖然同在醫院伺候母親的二哥也花光了他的休假。

疼愛我的二哥對電話中的我說:

「小妹,我現在就去單位辦請假手續,明天就到,你只管去上班吧!」

第二天,風塵僕僕的二哥來了。

二哥盡心盡力伺候癱瘓在床的母親二個多月,拒絕讓我再請假,讓我仍在周末休息去母親家。



當棗花飄香的時候,被二哥精心照顧的母親去世了。

曾經搶走二姐口糧,害的二姐成為我們家最矮的罪魁禍首來了,堅持要和我哥哥和弟弟一樣身穿重孝,披麻扶棺,他的父母跑前跑後張羅幫忙;姑姑家的大表哥來了,和表嫂一起,披麻戴孝、痛哭流涕;在我家讀書幾年沒有血緣關係的侄女、侄女婿、和她的妹妹、弟弟們都來了,還有許許多多的曾經的左鄰右舍和老鄉、故友......

因為母親的去世而扶棺痛哭一場後,我沒有了眼淚,一直到埋葬了母親,我都掉不下一滴的眼淚。

直到半年後,將兒子送入大學校門回單位工作的我,被一個調到市裡工作的以前同事問及:

「你母親現在身體怎麼樣了?」

我的眼淚瘋狂迸出,糊髒了我的面頰,浸溼了我的衣襟,原來,眼淚也是可以儲存的。

十、棗樹依舊在,8年思母情。

母親去世一年後,二姐將房子租給了一對老夫妻,去年,收回房子的我將母親的老房子又收拾了一番。

已經比我胳膊還粗的桃樹,被租房的老夫妻將樹頭截去,用樹身為支架搭了簡易夥房。

不知是煙燻得還是氣的,桃樹在截了樹頭後再沒有發芽,畢竟人有情、樹有知。

母親的棗樹以s型,扭曲著身子,還在活著。

房子收拾好的今年,每次去看到棗樹,它好像都在歡快的笑著。



自從母親離世,我經常會夢見她。

只有一次,夢中的母親很可憐,穿著一件很舊灰色衣裳,可憐兮兮的站在火車站旁邊父親單位的後門邊上,望著好似從火車上下來的我,不言不語,我走向她,她倒退著。

我大喊:「娘,娘,你要去哪裡?你怎麼了?」然嘴張很大,卻無法讓聲音出來。

睡夢中大聲哭泣叫喊卻無法發出聲音,嗚嗚嚕嚕的我再次被老公推醒,淚水沾溼了枕巾。

醒來後,我想起快到清明節了。

此後,無數次夢中再見的母親,都是開心快樂無比的,或者在舊時小院門前摘桃子,或是在父親管理的農林場打沙棗,或者就是在說不清的地方種菜、種樹,夢中母親是快樂的,我的心安寧了。

只有當兄弟姊妹手足情深、親情環繞,大家團聚的時候;當子、侄、外甥女等孩子們因為學業和工作取得好成績的時候;總會在開心歡聚的時刻,偶爾掠過母親的笑顏,在不經意的心間泛起一絲絲黯然。

猶如一個奮力練功的演員,表演時,臺下卻沒有觀眾。

是啊,當我們努力想表現給他們看時,他們已經翩然離去,不留一絲痕跡,只有思念時不時的湧上我的心頭。

我想念我的父親、母親了!



母親種的棗樹,依然散發著清香......(全文完)

相關焦點

  • 往事成追憶
    鬥轉星移,到如今已年過57歲,往事如煙成追憶。我們兄弟姐妹共6人,大姐比我年長20歲,或許是為逃饑荒,從我記事起就遠嫁東路汾陽,外甥僅比我小1歲。隨著大哥成家,二姐出嫁,隨後的日子裡,我和二哥、小弟他們兩人相處的時間更長些。我在兄弟姐妹6人中是最幸運的。由於受到四個哥姐的多方關照,我便少了好多磨難,以至於讓她(他)們有些嫉羨。有幾個哥姐真好,我得終生感謝他們。
  • 門前那些棗樹
    我家門前曾經有一排棗樹,可那棗樹不是我們家的,是鄰居堂叔家的。我們一個村莊都是一個姓氏家族,堂叔是小房的,大家都習慣的叫他小叔。我家房子在屋墼中間,門外也沒有什麼場地,隔不遠就是小叔家,小叔家門外的場地大,勤快的小叔栽了很多的樹木,其中就有那一排棗樹。每年的白露時節,也正是小叔家棗子成熟的時候。
  • 驀然回首往事成追憶
    後來,先後當過村小學代課教師,村青年建設隊隊員,公社路工隊(公路建設工作隊)隊員,還在招賢刨過鐵礦石,這些工作都是在村裡掙工份,一幹就是六、七年,直到恢復高考制度後,他心中終於還是放不下喜愛的讀書生活,抑或是對生活產生了一種新希望,選擇複習並考取臨縣一中。其間,二哥對家裡的付出很大,減輕了父親每年欠口糧款的壓力,從而使一家了那一段最困難的日子。
  • 追憶往事:是一首歌,是一杯水
    往事如風,往事如歌,往事如水……「老同學,你好呀!」電話裡傳來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女性聲音:「我是你的小學同學,阿榮。」「你,你好麼?」鴿子接到電話,遲疑了一下,迅速地在腦海中搜索著阿榮在小學時的記憶:「哦,阿榮呀!老同學好呀!」「我母親生病了,診斷是腎腫瘤。」
  • 追憶80年代童年往事
    這些天總想寫點什麼,也許是年歲大了,又或遠離家鄉,睡夢中總是夢見童年往事:憶起童年時皎潔的明月、夏日的鳴蟬、庭前的荷塘、村西的小溪、家後的棗樹……也想起生長在農村的父母在當時的不易。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尚小,大約四五歲光景。當時的田地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還沒幾年,家裡有十畝玉米地。
  • 徐靖博新歌《往事如風》「傷感」情歌的呼喚
    曾以一曲《回來我的愛》容獲第十屆中國原創頒獎盛典「最佳新人獎」的BOBO徐靖博近日又添新歌,這首《往事如風》的推出受到很多資深音樂人的好評,認為這首歌編曲很有特色,各種樂器的充分運用,顯示出編曲的飽滿。歌詞更是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充分表達。一種隨風而去的悽美之情夾雜在歌曲之中,正是如此多的音樂元素造就了這首傷感情歌。
  • 鄉土散文:姥姥家的大棗樹藏著很多故事
    姥姥家的大棗樹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據說是母親的爺爺栽的,姥姥嫁到這個院兒的時候棗樹就有碗口那麼粗了,七八十年過去了,人都去世了兩輩子人了,棗樹還在院子裡亭亭玉立,像是一個老態龍鐘的老人,在守護著這個家。
  • 追憶80後童年往事
    這些天總想寫點什麼,也許是年歲大了,又或遠離家鄉,睡夢中總是夢見童年往事:憶起童年時皎潔的明月、夏日的鳴蟬、庭前的荷塘、村西的小溪、家後的棗樹……也想起生長在農村的父母在當時的不易。母親立馬就嚇傻了,兩腿當時就不聽使喚了,腦子裡嗡的一下,身子一下癱在地上,差一點暈了過去,淚水像開了閘的水奪眶而出,嘴裡還不停的埋怨:「這可怎麼辦啊!——都怪我啊!——怎麼沒有把孩子放到房裡睡啊!……」因為當地發生過小孩子被人販子偷走的事情,特別是男孩,當時農村重男輕女的習俗還沒有完全改變,男孩容易賣個好價錢。
  • 11月,往事如風,滄海月明,鴛鴦合奏,再起舊日風情,擷愛而生
    11月,往事如風,滄海月明,鴛鴦合奏,再起舊日風情,擷愛而生的白羊座。白羊座一直都是咋咋呼呼的性格,他們如孩童般的天真快樂,無憂無慮的模樣,是最讓人羨慕的。但這一切,都會在愛情裡悄然發生改變,因為白羊座也只是個簡簡單單的人,以前不願想得太多,而在戀愛之後,只會不自覺去多想,感情,就是容易讓人亂了心扉。
  • 往事隨風(一) 奶奶,我的奶奶不親我
    想起父親的過往(《父親的苦難一生》一文有述),我忍不住悲聲大哭,完美地完成了所有人的等待。後奶奶對父親也不好,姑奶奶怕侄子受委屈,把吃奶的侄子接走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一起吃自己奶,到五六歲才把父親送回。後來奶奶有了姑姑和叔叔,爸爸十三四便去搬運站拉苦力了。我對奶奶印象深刻的是永遠的沉默和凌厲的目光,爸爸結婚後,雖然有二十多元的工資,但是陸續到來的姊妹五個,生活還是艱難窘迫。
  • 9月,如風的往事,如歌的歲月,都將隨風飄逝的星座,餘生更美好
    在我們的一生中,每個人都會經歷愛情,當愛情醒來的時候,彼此之間的感情也會跟著一起醒來,但每個人的愛情之路,註定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那些遺失的美好,就是愛情裡面最大的瑕疵,當我們去回味的時候,又是那麼的痛徹心扉,於是只能隨著時間的流逝,讓這段往事,讓這些歲月都隨風飄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開始新生,
  • 追憶母親——華州蓮花寺一個平凡母親的一生
    追憶母親作者 時三文母親去世剛好一周年,回想母親一生,一切都歷歷在目,仿佛就像昨天發生過的事,勾起了我許多回憶。剩下五女二男七個孩子活下來。母親和三姨母是雙胞胎,她排行老四。解放前,有句話叫:「添糧不如減口」。由於孩子多,外公又身患有病,家裡又缺吃少穿,就狠心將三姨和小姨:兩三歲時就送給了人家;又將母親的兩個姐姐,十四五歲就下嫁給他人。家裡只留母親和兩個舅舅。於是,母親從小就擔起家務,學會紡線,織布,裁縫,繡花,作鞋,洗衣,做飯等,照顧兩個弟弟,為父母分憂!母親遇到我父親時,也不過十六七歲。
  • 藉以棗樹思故鄉
    滿眼的綠 太久沒有看到家鄉的春天了,以至於我都快忘了後院那棵棗樹會在什麼時候發芽,滿目皆是綠,為什麼棗樹還是光禿禿的,我問爸爸 :這棗樹怎麼到現在還是光禿禿的,爸爸說興許這樹已經死了,不會發芽了。原來樹也是會死的,看著這棵棗樹,我想起了小時候,爸爸把家裡的小桌子搬到後院的棗樹下,我們就在棗樹下吃晚飯,吃過晚飯後,我和姐姐就會躺在小竹床上,透過樹葉數著天上的星星,數著數著我們就在晚風的吹拂下進入夢鄉。棗子好了,我和姐姐就會拿著大竹竿砸棗子吃,兒時的時光總是那麼開心。
  • 影視|感動力薦《記我的母親》:當愛已成為往事
    我們一遍遍地重複「當愛已成為往事」的節奏,卻註定是無能為力。很多時候,個人的自私會帶給他人不幸。當我們的愛變質,極有可能會成為傷害他人的利器。曾幾何時,我們給母親留下了深深的傷口。《記我的母親》呈現出來的是對母親的異常強烈的追憶與懷念。往事幾乎完全是母親的愛。
  • 清明節前思母親(組詩)
    文/陳澤立(陳杰)我善良的老母親於二零一八年農曆正月二十八永遠離開了我們,一年來儘是在思念和痛苦中度過,雖然朋友們和左鄰右舍長輩們說,老人家已經八十五歲,也算高壽了,可是作為子女的我們多麼希望,與母親常相伴,哪怕是躺在床上,給她搽搽臉,梳梳頭,洗洗腳,我們心裡也有一種慰藉,母親在,兄弟姐妹聚在一起,熱熱鬧鬧一大家子人家。母親不在了,即便是再親手足情,這份親情也淡化了。
  • 老範的棗樹
    老範要蓋新房了,大喜的事情,卻糾結於庭前的一顆棗樹。棗樹是老範的爺爺年青時種下的,歷經風霜依然生機勃勃,見證著幾代人的悲歡離合。如今,在新房建造時,它成了阻礙。「要不,刨出來挪個地方?」老範到底有些捨不得。經過一番計算,且不說樹挪後能不能成活,挪樹的成本也有些得不償失。最後還是決定砍了,利益是現實的。
  • 不是人心不古,而是往事隨風
    作者丨應採風   編輯丨安般蘭若(ID:anbanlr)來源丨應採風(ID:yingcaifengg1)這樣的遇見,寧願不要,也不想往事是破了的戲票,那些都是假都是戲。人難得來到這個世界,即使往事,也願是笑顏如花相知安好的彼此。即使如風,也是為了能在某刻把他想起時嘴角有微笑蕩漾。
  • 姥姥走了,舅舅走了,姥姥家的棗樹沒了,咋我的快樂也沒了?
    現在,正是村裡誰家小院或者街門外棗樹像紅山的打棗季。現在的紅棗,不僅大人們不稀罕,就是村裡的兒童少年,看見打棗正眼都不看,就默默地走過去了。這讓我感到非常傷感,棗樹對我的兒童少年時代是多麼有吸引力啊!關於棗樹,已經刻進我記憶裡,此生抹不去的是每年七月姥姥家打棗的情景。姥姥家院子裡有兩棵棗樹,這不是模仿魯迅先生的散文《秋夜》,這是真的。
  • 陪伴母親的日子(五)
    或許是上天的垂愛,母親的治療效果十分理想。當初一同患病的病友存活下來的恐怕只有她一人了。姊妹們恐懼媽媽過早的離去,輪流陪伴著她讓她享受生活的樂趣。12年11月父母金婚紀念,親朋好友們輪流送上祝福,那幸福的笑容讓我們相信她是發自閃心的。趁著身體還允許,幾年間父母參加了多次跟團旅遊,最遠去過西歐十國遊,韓國,新馬泰,香港、澳門、臺灣,都留下了她們的足跡。
  • 往事如風,歲月如歌,就算滄海真的會變桑田,對你始終如一
    往事如風,歲月在不經意間將我慢慢掩埋,擁有過太多的傷感,無意間將心底塵封的那段歲月打開,原來一直埋怨的失去才是真正的永恆,你離去太久太久了,你的舉動和輪廓在我的腦海中模糊,偶然想起,才清楚原來真的想你了,真的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