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以後,你會去兒子家養老嗎?
中國的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而養老也成了很多人的大問題,那麼在面對養老時,到底要抱著什麼樣的心態?是不管孩子是否願意,主動去到他家,讓他承擔起撫養的責任,還是依靠自己自食其力,儘量不給孩子添麻煩呢?
我曾經碰到過這樣一位老人,老人早年失夫,她一個人把孩子拉扯大,等到孩子都成家立業,並且生活過得不錯邀請她一起同住的時候,老人拒絕了。
她的解釋是,自己一個人在鄉下住的很好,又自由又舒服,而且她身體硬朗,並不需要別人照顧,另外她也擔心萬一自己去了以後跟兒媳鬧矛盾會為難兒子,所以她拒絕了同住的要求。
孩子成年人分開住,我覺得是父母的意識的成熟。很多父母對待孩子是這樣的,就怕他們吃不飽穿不暖,所以自己隨時隨地像個老媽子一樣,恨不得能夠照顧的事無巨細。
結果呢,孩子成了「巨嬰」,一把年紀了媳婦也娶不上,或者說對婚姻沒有責任心,對長輩沒有孝心。
為什麼很多女人不願意婆婆不請自來?或許是因為女人都沒辦法接受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被取代,畢竟一個喜歡在家裡下通知的婆婆,很有可能是強勢獨斷的,即便去了兒媳家,她也會把自己當成女主人,或許這一點才是兒媳不能接受的。
網上看到一個故事,一位老人覺得生活太孤單,想去兒子那裡養老,她自覺自己是孩子的母親,應該不會遭到拒絕,所以她收拾好行李,臨出發的前一天,給兒子打了一個電話,告訴他自己要過來的事。
兒子先是愣了一下,之後說要跟妻子商量商量,隨後便掛了電話。10分鐘後,兒子再次打電話過來,告訴她:自己兒媳不同意,所以他希望母親暫時別過去。
老人聽到後非常傷心,她沒有想到兒媳會拒絕自己,她開始懷疑,是不是兒子和兒媳討厭自己,怕自己過去會打擾他們的生活。
要我說,老太太后媽的想法還是有些準確的,老一輩和年輕人住一起,磕磕碰碰是難免的,所以期望兒媳喜歡自己,除非你本身做的很好,否則真的很難。
其實別說兒媳了,即便是自己的親兒子,長久住一起也是會有矛盾的,只不過畢竟是親生的,多少鬧了矛盾過一會氣就消了,不會往心裡記恨,擔婆媳之間就不一樣了,一旦鬧了矛盾很有可能對方心裡就記下了。
那麼這件事上,老人到底有哪裡做的不對呢?實際上,我認為她沒有認清自己的身份,她雖然是兒子的母親,擔並不是那個家的女主人,所以她不應該在自己決定後,再告訴自己的兒子兒媳,那不是商量,那是通知。
老人去到兒子家,雖然是抱著養老的目的去的,但對於孩子的生活來說,其實也是有幫助的,比如有些老人飯做的很好吃,去了兒子家以後每天想著給孩子們改善夥食,而且爺爺奶奶還能幫忙照顧孫子,這樣就給了年輕夫妻倆獨立的空間。
只要老人能夠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去了自己的好處,或許他們反而更容易接受,總好過強勢入駐強,記住,跟人溝通時,態度很重要,同樣一句話,不同的方式說出來,效果會很不一樣。
前陣子,我一哥們的丈母娘給他打電話,說想過來住一陣子,哥們心裡雖然有些不情願,但也沒有拒絕。
那麼他為什麼不拒絕呢,因為首先,丈母娘的電話是直接打給他的,而不是打給她的女兒,說明丈母娘對於這個女婿是尊重的,這一點讓哥們很受用。
其次,她也表示自己不會住太久,大概幾個月左右,而且她還說了,她也想念外孫和女兒了,並且她總在電話裡聽他們念叨說要吃她做的飯,於是丈母娘義不容辭。
本身在他們這個家,都是哥們做飯,因為他老婆啥也不會,哥們一聽說丈母娘會負責做飯,他當時就舒了一口氣,覺得自己終於可以暫時休息一陣子了。
雖然幾乎沒怎麼考慮,他便應允了下來,直到女婿同意,丈母娘才打電話告訴自己女兒,說她要過來的消息,起初哥們妻子有些心虛,畢竟當初她婆婆說要過來被她拒絕了,她以為這一次丈夫也會拒絕,沒想到他竟然答應了,這件事讓哥們妻子也挺開心的。
事實也證明,好好溝通真的很重要,老人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是長輩,所以就可以隨意跟晚輩下達命令。
時代變了,現如今人人講求平等,即便是兒媳和婆婆之間也是平等的,而且如今的兒媳可不是會看婆婆臉色過日子的,更多婆婆反而需要看兒媳的臉色過日子,所以當婆婆的自己心裡有分寸很重要。
現實生活中,老人和年輕人各住各的情況很常見,對於大部分老人來說,他們的內心當然是希望跟孩子們住一起的,只不過在溝通上面,沒有達成很好的統一,另外就是生活習慣的問題導致婆媳之間很難和平共處。
在有些老人看來,兒子是主體,只要兒子同意自己就可以過去住,但其實真不是這樣,其實任何關係裡邊,夫妻關係才是首選,一個能把夫妻關係搞好的男人,才有可能處理好婆媳關係,作為婆婆其實更需要明白這一點。
所以,越是想要老了以後依靠兒女的,越是要學著和孩子的另一半搞好關係,因為只有這樣,最終才不會讓你的孩子為難,而你也可以放鬆在孩子的家庭中,過上舒心的晚年。
否則婆媳矛盾不斷,老人晚年想安生也難。
今日互動:老了以後你會去兒子家養老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