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想去兒子家住,卻被兒媳拒絕:老人晚年養老,戳痛無數人的心

2020-10-31 早安收信人


老了以後,你會去兒子家養老嗎?

中國的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而養老也成了很多人的大問題,那麼在面對養老時,到底要抱著什麼樣的心態?是不管孩子是否願意,主動去到他家,讓他承擔起撫養的責任,還是依靠自己自食其力,儘量不給孩子添麻煩呢?

我曾經碰到過這樣一位老人,老人早年失夫,她一個人把孩子拉扯大,等到孩子都成家立業,並且生活過得不錯邀請她一起同住的時候,老人拒絕了。

她的解釋是,自己一個人在鄉下住的很好,又自由又舒服,而且她身體硬朗,並不需要別人照顧,另外她也擔心萬一自己去了以後跟兒媳鬧矛盾會為難兒子,所以她拒絕了同住的要求。

孩子成年人分開住,我覺得是父母的意識的成熟。很多父母對待孩子是這樣的,就怕他們吃不飽穿不暖,所以自己隨時隨地像個老媽子一樣,恨不得能夠照顧的事無巨細。

結果呢,孩子成了「巨嬰」,一把年紀了媳婦也娶不上,或者說對婚姻沒有責任心,對長輩沒有孝心。

01.

為什麼很多女人不願意婆婆不請自來?或許是因為女人都沒辦法接受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被取代,畢竟一個喜歡在家裡下通知的婆婆,很有可能是強勢獨斷的,即便去了兒媳家,她也會把自己當成女主人,或許這一點才是兒媳不能接受的。

網上看到一個故事,一位老人覺得生活太孤單,想去兒子那裡養老,她自覺自己是孩子的母親,應該不會遭到拒絕,所以她收拾好行李,臨出發的前一天,給兒子打了一個電話,告訴他自己要過來的事。

兒子先是愣了一下,之後說要跟妻子商量商量,隨後便掛了電話。10分鐘後,兒子再次打電話過來,告訴她:自己兒媳不同意,所以他希望母親暫時別過去。

老人聽到後非常傷心,她沒有想到兒媳會拒絕自己,她開始懷疑,是不是兒子和兒媳討厭自己,怕自己過去會打擾他們的生活。

要我說,老太太后媽的想法還是有些準確的,老一輩和年輕人住一起,磕磕碰碰是難免的,所以期望兒媳喜歡自己,除非你本身做的很好,否則真的很難。

其實別說兒媳了,即便是自己的親兒子,長久住一起也是會有矛盾的,只不過畢竟是親生的,多少鬧了矛盾過一會氣就消了,不會往心裡記恨,擔婆媳之間就不一樣了,一旦鬧了矛盾很有可能對方心裡就記下了。

那麼這件事上,老人到底有哪裡做的不對呢?實際上,我認為她沒有認清自己的身份,她雖然是兒子的母親,擔並不是那個家的女主人,所以她不應該在自己決定後,再告訴自己的兒子兒媳,那不是商量,那是通知。

02.

老人去到兒子家,雖然是抱著養老的目的去的,但對於孩子的生活來說,其實也是有幫助的,比如有些老人飯做的很好吃,去了兒子家以後每天想著給孩子們改善夥食,而且爺爺奶奶還能幫忙照顧孫子,這樣就給了年輕夫妻倆獨立的空間。

只要老人能夠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去了自己的好處,或許他們反而更容易接受,總好過強勢入駐強,記住,跟人溝通時,態度很重要,同樣一句話,不同的方式說出來,效果會很不一樣。

前陣子,我一哥們的丈母娘給他打電話,說想過來住一陣子,哥們心裡雖然有些不情願,但也沒有拒絕。

那麼他為什麼不拒絕呢,因為首先,丈母娘的電話是直接打給他的,而不是打給她的女兒,說明丈母娘對於這個女婿是尊重的,這一點讓哥們很受用。

其次,她也表示自己不會住太久,大概幾個月左右,而且她還說了,她也想念外孫和女兒了,並且她總在電話裡聽他們念叨說要吃她做的飯,於是丈母娘義不容辭。

本身在他們這個家,都是哥們做飯,因為他老婆啥也不會,哥們一聽說丈母娘會負責做飯,他當時就舒了一口氣,覺得自己終於可以暫時休息一陣子了。

雖然幾乎沒怎麼考慮,他便應允了下來,直到女婿同意,丈母娘才打電話告訴自己女兒,說她要過來的消息,起初哥們妻子有些心虛,畢竟當初她婆婆說要過來被她拒絕了,她以為這一次丈夫也會拒絕,沒想到他竟然答應了,這件事讓哥們妻子也挺開心的。

事實也證明,好好溝通真的很重要,老人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是長輩,所以就可以隨意跟晚輩下達命令。

時代變了,現如今人人講求平等,即便是兒媳和婆婆之間也是平等的,而且如今的兒媳可不是會看婆婆臉色過日子的,更多婆婆反而需要看兒媳的臉色過日子,所以當婆婆的自己心裡有分寸很重要。

收信人有話說:

現實生活中,老人和年輕人各住各的情況很常見,對於大部分老人來說,他們的內心當然是希望跟孩子們住一起的,只不過在溝通上面,沒有達成很好的統一,另外就是生活習慣的問題導致婆媳之間很難和平共處。

在有些老人看來,兒子是主體,只要兒子同意自己就可以過去住,但其實真不是這樣,其實任何關係裡邊,夫妻關係才是首選,一個能把夫妻關係搞好的男人,才有可能處理好婆媳關係,作為婆婆其實更需要明白這一點。

所以,越是想要老了以後依靠兒女的,越是要學著和孩子的另一半搞好關係,因為只有這樣,最終才不會讓你的孩子為難,而你也可以放鬆在孩子的家庭中,過上舒心的晚年。

否則婆媳矛盾不斷,老人晚年想安生也難。

今日互動:老了以後你會去兒子家養老嗎?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老了想住兒子家養老,錯了嗎?」,老人苦苦相逼,兒子有苦難言
    人老了,自己有房子住,該不該住到兒女家裡養老?放在以前,或許可以,並且非常常見。不過放到現代,由於人們思想觀念的開放,越來越崇尚自由和獨立,很多子女並不是很願意和父母住在一起。有句話不是這麼說麼,「人與人走得太近,就是一場災難」。
  • 晚年和兒媳住還是和女婿住,哪種更適合養老?70歲老人說了實話
    對老人而言,上了歲數到底是住兒子兒媳家,還是住女兒女婿家?哪種方式更適合自己養老呢?今年已經70歲的張大爺,原本是和老伴一起住,前幾年老伴走了,張大爺就一直自己住,兒子和女兒也說過想讓張大爺去自己家給他養老,可老人都拒絕了。在這個話題上,張大爺也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 「晚年想住兒子家,兒媳卻離婚」6旬老人哭訴,難道真的做錯了?
    前言即使現在的很多人思想都很開放,可是還是有人擺脫不了一個思想,那就是「養兒防老」。而且會認為,兒子就是比女兒好,總是認為女兒長大了就是潑出去的水,兒子會在身邊,守護養老送終。其實雖然說這種思想老人有也不是沒什麼不好的,畢竟每個老人動不了了,總是想有個人陪在身邊,所以兒子是最佳的選擇。
  • 66歲老人的哭訴:「晚年想去兒子家住錯了嗎?」兩代人的痛
    導語:現在的老人依然有養兒可以防老的思想觀念,年輕的時候父母為孩子為家庭付出所有的一切,付出時間跟精力照顧孩子,長大成人就想著老了之後子女能夠給自己一個幸福的晚年,等自己老了兒子就會照顧老人的晚年。老人為了自己的晚年打算,年輕的時候會為子女付出自己所有的一切,想著為子女付出一切,就能換回晚年的好生活。
  • 人到晚年,為什麼不願意跟子女一起住養老?這位老人的話很扎心
    但顧佳父親覺得,女兒有今天不容易,他不能去給她添麻煩,遠香近臭,現在這個距離剛剛好。父女倆僵持不下,最後父親妥協,說顧佳如果實在擔心,自己可以去住養老院。人到晚年,為什麼有些老人寧可住養老院,也不願意跟子女一起住養老?顧佳父親拒絕女兒的理由,其實也是大多數老人的想法,不想給子女添麻煩。
  • 「老了想住兒子家,我錯了嗎?」老人一番話引人深思,很現實
    那位阿姨說自己老了就是想去兒子家住,有錯嗎?只見朋友的小夥子半天沒說話,後來很無奈的說了句,媽,你沒錯,就是我老婆她不同意。再然後,就是我們都能夠想到的畫面,那位阿姨特別委屈地開始說兒子沒良心,娶了媳婦忘了娘什麼的。後來孩子鬧著去其他地方玩,接下來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
  • 老了,想住兒子家,我錯了嗎?三位兒媳的回答,戳痛兩代人的心
    很多人老了,就想跟兒女住在一起,可是兒女卻不希望父母打擾自己的生活李阿姨的丈夫早逝,當時是李阿姨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兒子拉扯大,她這麼久都不捨得再婚,就是怕自己再婚傷害了兒子。一個沒有丈夫的女人,獨立把兒子養大,理所當然的覺得自己老了,應該就是要跟兒子生活的,現在卻遭到了這樣無情的拒絕,而且兒子的語氣裡理所當然的覺得媽媽就不是自己家庭的一份子。李阿姨躲在家裡非常傷心,越想越不值,最後憋出病來了。
  • 晚年住兒子家和住女兒住,區別在哪裡?幾位60後老人說出實情
    文|暖時光你有想過自己的晚年生活是什麼樣嗎?如果你有兩個孩子,一兒一女,那麼晚年你會選擇住兒子家還是女兒家?很現實的一個問題。你的答案是什麼呢?和兒子住,多半要看兒媳的臉色,和女兒住相對來說要好很多小區裡的趙大媽,原本是和老伴一起在老家的,後來為了幫兒子帶娃就過來與兒子一起住了。趙大媽的觀點是如果不是兒子兒媳上班,孫子沒人帶,她可不會來兒子家住,原因很簡單,住兒子家,其實不管是在經濟還是其他各方面明明都是自己付出更多的,可卻要看兒媳臉色。
  • 3位孤寡老人在兒子家的養老經歷,驗證了晚年幸福跟兒子無關
    我們總是說養兒防老是一種老思想,不應該這麼想,不應該把自己的晚年和兒子掛鈎,兒子有兒子的生活,父母也有父母的生活,應該是相互獨立,不應該是黏糊不清的。其實,這個道理誰都知道,其實,大多數的父母,嘴上說著養兒防老,但實際上並未真正想過老了就要和兒子住在一起,要兒媳婦伺候。
  • 給兒子買房還房貸,父母想住兒子家兒媳阻攔:我父母要住進來養老
    面對父母給兒子買房還房貸,晚年了想去兒子家養老,卻被兒媳婦拒絕。這是作為父母的悲哀。養兒防老,可到最後卻是養兒防兒媳。父母人老年邁,想去兒子家安享晚年,這原本就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為了兒子,他們都忍了下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老兩口的身體逐漸不好了起來。再加上腿腳不方便,每天爬樓梯房,各種不方便,於是劉大媽和老伴就想去兒子家養老。去之前,劉大媽跟兒子稍微提了一下,兒子並沒有反對。於是劉大媽和老伴,就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搬過去住。
  • 兒媳和女婿養老,誰更靠譜?3位82歲老人的心裡話,心酸又扎心
    導語有一位老太太說,到了晚年之後,她想去養老院,他有個獨生女,但她不想和女兒住在一起,要是和女兒住在一起,只會拖累女婿,所以她打算到了晚年後,她就去養老院。還有一位奶奶說,他有一個兒子,但是兒媳靠不住,可惜根本就不可能會為她養老,本身她和兒媳關係就不怎麼好,總是吵架,所以她覺得老了之後去養老院安心一點。
  • 為什麼老人想去養老院卻被子女拒絕?兒子3條理由,讓人為之感動
    導語很多時候,人到晚年,相信我們大部分的老人,就都想和子女在一起住養老,箇中緣由相信不用我說,我們大家也都非常的清楚,可是我們有些子女,就會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嫌棄阻撓老人和自己住在一起。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多的老人,就不得不選擇去養老院養老,老人雖然心酸可也很是無奈,但是凡事都不是那麼的絕對,也會有一些例外事情的發生。就像我們有些老人,他們也會處於各個方面的考慮和打算,就想去養老院養老,可是他們的子女非但不會同意,反倒還會予以阻攔和拒絕,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吧!
  • 為兒買房賣掉老窩,兒媳拒絕同住:人到晚年,養老該如何選擇?
    兒子要結婚,兒媳婦說王師傅的80平房子的房子太老了,以後有孩子也住不開,不如把老房子賣了去開發區買個套三的新房子,到時候我們一間,老人一間,孩子一間。王師傅原計劃手上的積蓄再找親友借點錢,給兒子首付一套小二房,兒媳不同意,房貸7成100多萬,每月還貸壓力太大。賣了老房子,輕輕鬆鬆的住上大房子,一家人住在一起,多好。
  • 「媽,你別來我家」:老人想住兒子家,卻連自己買的房子也進不去
    01、「媽,你別來我家」:58歲老人想住兒子家,卻連自己買的房子也進不去王芝是個58歲的女人,年輕時丈夫就去世,她一個人含辛茹苦把兒子拉扯長大。王芝那時覺得既然是窮人,就只能靠讀書改變命運,她硬是把兒子供到大學,成為村裡為數不多的大學生。每個人見到王芝,都佩服她一個女人能做到這些,確實是非常厲害。
  • 晚年跟兒子住好,還是跟女兒住好?兩者差距不小,老人千萬別選錯
    本文由萱爸育兒經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在過去,很多人「養兒」的目的就是為了「防老」。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和觀念的轉變,一些老人也漸漸意識到了養老除了靠兒子之外,還可以依靠女兒。相較於兒子,女兒更加細緻貼心,晚年住在女兒家比住在兒子家更舒服。
  • 財產全部給了兒子,他卻拒絕養老,老人道出一句話,兒子後悔莫及
    前言父母生我們,養我們,他們都是不求回報的去幫助我們,如果說求回報的話,只要求在他們晚年的時候能夠讓他們抱上孫子,給他們養老送終。然而現在的人都太看重利益,如果老人沒有對自己有任何利益了,那他們可能就會不是很友善的對待老人。
  • 「老了不想住養老院,有錯嗎?」讓人傷心的不是兒媳,而是兒子
    看到這些數字,心裡難免會有些驚慌,歲月是無情的,可每個人都逃不掉老去,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給孩子減輕壓力,可我想在孩子身邊漸漸老去...... 「我老了,不想住養老院,有錯嗎?」李艾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8歲的時候母親病逝,後來父母再找,組建了新的家庭。讓人感到欣慰的是,父母和繼母給了李艾應有的愛,因為媽媽走的早,李爸爸對於兒子李艾在成長的過程中,格外的呵護於陪伴,才有了如今優秀的李艾。我們經常感嘆,時間都去哪了?
  • 兒子兒媳買房,老兩口不出錢到處旅遊,晚年求養老兒媳:別指望我
    有的父母,一輩子貪圖享樂,一點積蓄都沒有,什麼都不顧及兒女,到老了,就想著讓兒女養老。可兒女呢,白手起家,自力更生,自己的日子也過得捉襟見肘,又如何去幫襯父母?父母的安全感,在於不管自己如何,都會有兒子養老。
  • 60歲老太太感慨:兒子女兒家各住一個月,終於知道養老該靠誰
    說到最近怎麼沒見她,大媽就說自己和老伴這段時間分別去兒子和女兒家各住了一個月。本來是想著和子女們親近親近,畢竟孩子們自從成家後就去了外地。一年到頭也見不到幾次面,而每次見面也都是急匆匆的。沒曾想,這一住,讓秦大媽和老伴寒了心。在女兒家住那一個月,女婿雖沒明說什麼,卻是滿臉帶著「攆人」的表情。讓他們老兩口感覺是相當的不舒服,不過為了照顧女兒的情緒,他們還是勉為其難地住滿了一個月。
  • 75歲老人坦言:晚年生活的幸福跟兒子無關,「養兒防老」看兒媳
    01、我們的傳統思想是養兒防老,老了以後就要住在兒子家養老可現實生活裡,更多的時候是,老人能夠自理的時候,還是不願意去兒子家一起居住養老。老人覺得兒子的小家生活習慣跟自己又不太一樣,不能總因為自己讓兒子兒媳遷就吧,時間長了,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矛盾出現,還是一個人居住養老的好,等到實在不行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