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走出成功陷阱,才有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2020-11-09 誅離和綿羊豬

為什麼要逃出成功陷阱?

因為這個社會充斥著成功陷阱,他們向你描繪一幅粗看美好,細看卻十分劣質的圖景,激起你對功利的嚮往,從而使你掉進他們設的陷阱中,不斷地提供錢財或者其它他們想要從你那獲得的東西。

比如「7天學會英語」、「21天養成一個習慣」等等,他們往往十分洞悉人心。知道人喜歡明確而快速的刺激,所以便用這些其實經不起推敲的數字和結論來蠱惑人們。

他們首先會讓你的思考僅剩下功利面,鼓勵你去追求財產、名譽等等,之後再向你兜售他想賣給你的物件,並告訴你:不要焦慮,有了這個,你和成功就只有一步之遙。


不要把別人的成功定義抄襲在自己身上


但擁有了財富和名譽就是真的成功了嗎?

人對物質其實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本來你朝思暮想,強烈想要得到的東西,當有一天突然到你手裡之後,你當時很開心。但當你適應了它的存在之後,你的快樂感就會消失,只剩下一種虛無感。而想要再次開心起來,你就必須獲得一件比這個價值更高的東西。等得到了,開心之後又是適應,變得空虛,如此周而復始。如果永遠以物質作為你的成功標準,那你永遠也不可能成功。

那什麼是真正的成功呢?

很遺憾,我並不能告訴你這個答案,並非我不願意,而是我沒有這個能力。

這個能力和答案只有你自己有。這個能力就是反思,它要求你必須向內審視自己,才能得到你自己的答案。

並且這個答案也來的時機也不確定,有可能在半小時後出現,也有可能在十年後出現。但不管怎麼樣,最重要的是你不要停止反思。

雖然我不知道你成功的具體答案,但我知道真正的成功會有一定的表現,你或許可以參照這個表現來向自己提問,看自己能不能找到什麼才是自己的成功,要為此做出什麼樣的努力。

1. 做什麼事情能讓你感到持續地幸福和滿足?

2. 做什麼能讓你十分熱愛,願意為之奮鬥不止?

以上兩個問題是你找到自己成功定義時最基本的表現。如果有某件事或者某種方式讓你有這種感受,可能它就是你想要的成功,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地努力吧!


成功並不單指你的工作,而是指你的全部人生


如果暫時沒有某樣東西讓你有這樣的感受,也不必太著急,在今後的生活中多嘗試,並且不要放棄反思,你就有可能找到屬於你的成功。只有努力,才有可能不是嗎?

你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成功並不單指你的工作,而是你的人生。工作固然十分重要,但它畢竟也只是你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有人說想做老師,這就是他想要的成功。在這其中,他的意思並不是獲得老師這個職位,在學校做教師這個工作,他就成功了。

他想要的成功其實是教授他人,用知識去啟發人們的智慧,而教師只不過是在他取得成功的路上最方便的工作罷了。


你我不一定奔向同一種成功,但肯定都在努力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的目的只有兩個。

一就是告訴你,什麼是屬於你的成功,這是你自己決定的,千萬不要讓別人替你做決定。在給自己下成功的定義之前,一定要審慎地思考,因為這將是你為之終身奮鬥的目標,在這條路上很多人可以替你說,但做卻只能由你自己做。

二就是成功路上並不平坦,它需要你不斷地為之努力。我相信你在找到了自己的終身目標之後,你自己就會察覺到這一點。

如果你明白了我的意思,那就快去努力吧。

相關焦點

  • 不好意思,我只想躺贏:難道只有走出舒適圈才能成功嗎?
    就好像你現在事業不成功收入不高,沒有走上人生巔峰,都是因為你躺在舒適圈裡不動的原因。只要你勇敢邁出那一步,走出舒適圈,就能夠獲得人生的突破。說實在話,剛聽到這個理論的時候,我跟大部分人一樣,也覺得這些道理非常受用。人嘛,天天躺著混吃等死怎麼行?
  • 人生只有一種成功,找到自己的域,走出自己的節奏
    她說:只有在拿起星巴克杯子的時候,才會感受到與這座城市是相容在一起的。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認 為自己在追趕潮流,認為只有追趕潮流才不會被世界遺棄,往往適得其反,最終是自己遺棄了自己。現在朋友圈、短視頻到處都是豪華的酒店、美不勝收的旅行、豪華跑車,偶爾還有鳥語花香中看似專心的捧讀一本書。可是這些都不是生活的常態,卻在無形之中放大我們的信念。
  • 人在逆境中,需要堅持做好這四件事,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比如近日,看到一篇文章,是告訴人們在逆境中要如何保持自己的實力,做到養精蓄銳,蓄勢待發,以求最後的成功。概括起來,大約是說要做到以下四點。有好的胃口,吃進去的東西才有味道,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心情很好的時候,覺得吃什麼都是香的;心情一不好時,再好的食物也覺得索然無味。所以說,心情是左右人食慾的最大因素。很多時候,吃不下,不是因為身體不好,而是心情不好。堅持吃好,就是要堅持有一個好的心情。只有心情好,胃口才好,吃東西者有念想,才有欲望。
  • 為什麼你一直很努力,卻至今沒有成功?原因往往只有一個
    文|夢倩我們都知道,無論在哪個行業,想要獲得成功,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然而很多人已經很努力了,卻始終得不到想要的成果,這是為什麼呢?《刻意練習》書中講到,想要學習技能和提升工作能力,需要大量的練習。如果對同一件事重複練習,只是「天真的練習」,最多只能變得更熟練而已,並不能取得真正的進步。
  • 走出淺薄與無知的陷阱
    在那些成功人士身上有一種共同的特質,懂得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凡是可以從一次次失敗中總結的人,思考一定是深刻,淺薄的思考是很難在那些失敗中發現導致不成功的因素。導致不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只有把那些不成功的因素剔除到最低,甚至於降低到零風險,這樣的話,才有可能成為那個幸運者。
  • 一定要與優秀的人在一起,你才能獲得成功
    一定要與優秀的人在一起,你才能獲得成功。我們有可能一輩子的努力也不可能在史書上留下一個字符,但我們應該知道你想要成為那樣的人,就必須與你身邊優秀的人在一起做事,這樣你才有可能獲得成功。什麼是優秀的人?就是能夠幫助你進步的人;能夠幫助你打開眼界的人;能夠幫助你提升格局的人。而這些標準相對於你比較而言,就是某些方面比你強的人,只有這樣你才能學到不同的東西,看到不同境界,擴充你的胸襟。
  • 無論任何時代,只有掌握或者借用了「道」才更有可能成功
    好了,這篇呢我們也不討論什麼成功有很多種啥的,這篇文章的成功呢就以大部人接受的以財富或者名聲之類的一些社會需要的資源來定義哈。其他的暫時不討論。最開始的時候的道就是指天災人禍,就是指天的心情,天就是那個道。想要成功,得看天,天有沒有下雨,天氣怎麼樣。因為最開始主要是填飽肚子就可以了,甚至沒有財富這一說,只要把肚子填了生存下去就好。
  • 天道酬勤,想獲得成功,悟透勤奮的六種要義
    具體而言,勤奮之人,往往有以下六種大的收穫,要保持;一個人,想獲得成功,悟透勤奮的這六種要義,早晚混出頭。 一、勤奮是做事成功的決定因素 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需要很多東西,而勤奮是其中的決定因素,離開了勤奮,無論你具備多麼大的資本,都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善於「半途而廢」,反而更容易成功,真奇怪
    ,有一件事情特別有意思,總是被人拿來比較、拿來標榜,那就是: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善於「半途而廢」,反而更容易成功。所謂堅持,是堅定地持續做某一件事情,只要你認為自己的目標或夢想是正確的,那麼你就應該百折不撓地堅持下去,只有這樣,你才有可能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那麼放棄,或者說「半途而廢」呢?其實就是放下與捨棄那些我們認為已經沒有價值的東西和觀點。
  • 真正有頭腦的人,走向成功的捷徑:見識、策略、格局
    真正有頭腦的人,在成功的路上,從不靠人脈和捷徑,而是靠提升自我。安徒生說:「一個人必須經過一番刻苦奮鬥,才會有所成就。」當一個人靠人脈和捷徑獲得更好的生活時,自己就會很被動,並且會在這種被動的生活中感到特別不自在。
  • 稻盛和夫:成功的秘訣只有一個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稻盛和夫,他的著作《活法》在中國的發行量已經超過400萬冊,是真正的暢銷書,在《活法》這一本書中,稻盛和夫表達了自己的人生觀——人生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心性,磨鍊靈魂。換句話說,我們做事情能不能成功,關鍵是能不能提高自己的心性,讓它變得更加純粹美好,也就是說,能不能把自己的「利他之心」發揮出來。
  • 失敗並非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
    #每天寫一點#個人能力提升#《態度》#失敗並非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只有嘗試了才有獲得成功的可能,不嘗試一點成功的機會都沒有。毛主席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提出「經驗對於幹部是必需的,失敗是成功之母。」想要成功要在學會接受失敗,但從行為心理學的角度而言並非如此。
  • 走出思考的4大陷阱
    研究者已發現影響人們思維的一系列的缺陷或陷阱,有些是錯誤的感覺,有些是偏見,有些是我思維中非理性的因素。之所以稱其為「陷阱」,是因為它們不易察覺,它們就融於我們的思維過程中。按理說,應該有1/2的人去和對方交換,實際情形只有一個人這麼做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就是現狀效應在發生作用。這種現狀效應是一種陷阱,隱藏在每個人的頭腦中,是一種自我利益保護心理。要打破「現狀」,就要採取行動,而行動本身又意味著風險,承擔風險就有可能面臨指責。維持「現狀」,在多數情況下是因為這是減少我們心理壓 力的途徑,但在同時也失去了成功的機會。
  • 成功沒有標準,你所做的,只有堅持
    很多成功,是在冷眼下堅持下來的。成功沒有標準,你所做的,只能是堅持。很多成功當時我對他的觀點很驚訝,難道人家的處女作只有他能發嗎?世上的編輯太多了,誰都有可能成為人家的處女作編輯,而他只不過是碰巧而已。
  • 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
    從小到大,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失敗是成功之母」。很多人一生經歷了無數的失敗,最終也沒有走向成功。從心理學家的角度來看「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當之無愧的成功之母。也可以稱為「勝利者效應」。想要獲得勝利,並不是靠一次次失敗堆積出來的,而是一次次的小勝利,不斷的加持,鞏固信心,才會勝者恆勝。舉個例子。
  • 共讀:如何突破能力陷阱,獲得自我提升?
    我們會定期帶大家一起共讀好書,今天我們一起閱讀的是《能力陷阱》。按照我為大家規劃的內容每天閱讀,在閱讀過程中的心得體會,也歡迎在留言區與我們交流。我們很樂於去做那些我們擅長的事,於是就會一直去做,最終就使得我們會一直擅長那些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長,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這樣的一個循環能讓我們在這方面獲得更多的經驗,但卻容易陷入能力陷阱,在其他方面無法突破。
  • 《親愛的,新年好》:人生的逆商,在於如何走出習得性無助陷阱
    故事看到最後,才真的是感動了。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習得性無助」陷阱。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來的它是指本質上由於長期積累的負面生活經驗,使人喪失了信心,繼而喪失了追求成功的驅動力。習得性無助的陷阱,使我們的大腦為了讓自己適應絕望環境,免於崩潰而做出的妥協之態。
  • 4種思維陷阱,成功和聰明的人,都會避開它們
    我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喜歡很跟自己興趣、愛好、人生觀和價值觀相同的人呆在一起,因為我們的觀點和意見會常常得到認同,我們會陷入「確認偏誤」的陷阱。簡單來說,我們會把成功歸因於自己,而把失敗歸因於他人。在職場中,當看到別人升職加薪,我們通常會認為,別人是溜須拍馬,討好老闆來的,反正不是他實力的體現。而當自己升職加薪的時候,我們通常認為,這就是自己能力的證明。 確認偏誤和自利偏誤不僅會禁錮我們的思維,限制我們的社交圈,讓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
  • 卡耐基:年輕人想要獲得成功,這3個面對人生的態度必須要學會
    只要能識別和接受自身的天賦和性格,再輔以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持續不斷地開發和利用這些天賦和性格,並堅持下去,就有望獲得成功。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卡耐基認為,積極的人生態度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一項重要原則,你可將此原則運用到你所做的任何工作上。如果你不了解如何應用積極的人生態度,你就無法從生活和工作中得到最大的效益。
  • 世上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會成功
    作者:七星閣主21天悄然即逝,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有讓你印象最為深刻的一件小事,也會有最想感謝的那個人,快來講一講你和TA的故事吧~【你的暱稱】七星閣主【你的金句】世上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會成功。